近年来打太极拳的人很多,不论走到哪里晨练的人群中太极拳总是最引人注意的。从群体的成员看已不仅仅局限中老年人许多青、少年也参加进来,多数人是打杨式特别是建国后国家体委和武术院陆续创编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杨式四十式竞赛套路、四十二式竞赛套路和四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拳等。这些套路以杨式大架为基础吸收了陈、吴、武、孙式太极拳的某些特点应该说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科学性和群众性,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对于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起了巨大的作用。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正雷先生编创推出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后,陈式太极拳以其刚柔并济快慢相间蓄发互变松活弹抖使大家耳目一新。但是,我们也看到学练太极拳热潮中的误区和缺少理性的一面。
许多朋友学练太极拳太极剑还有太极推手,不仅练杨式还练陈、吴、武、孙式,求师学艺,买书买录相带买碟,李德印、陈思坦、高佳敏、苏韧锋、王二平、吴阿敏、范雪萍的示范影碟成了大家的摸板和偶像。初学太极拳的朋友观摩太极拳名家、名运动员的影碟是必要的,可以在学拳伊始就看到最高水平的太极拳演示,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理想追求。影碟尽管具有色彩、声音、图像的多媒体功能,但是在荧屏上毕竟还是两维的,其方向性、纵深感、细节以及图像的清晰度都有很大的局限。尤其这种影碟教学不能实现教学互动,也必然使讲授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初学“拜师”求艺还是必要的,比如参加一些太极拳学习班、讲座,向老拳师请教与拳友交流,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练拳热潮中群体的趋同性、从众性就不免带有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比如陈式太极拳是杨吴武孙式太极拳的渊源,有条件的还是应当学练的。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寓刚以棚捋挤按为主采挒肘靠为辅,是陈式太极拳的基础套路。问题是陈式太极拳有柔、慢、蓄、活也有刚、快、发、弹的特点,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和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人学练就有一定困难或者说不适合了。我们知道人到中年生理方面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加之中年人在工作方面上不去下不来、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背负沉重心理压力重,锻炼身体是无疑很好的选择,但应当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来锻炼。有的老同志六、七十岁了还拍着胸脯说自己是三十岁的心脏,这种不服老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心态是可取的。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承认毕竟还是老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人是精神与物质或者说是灵与肉古人叫神与形的统一,物质或者说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有人感叹中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是一种悲哀,也许就是从身体方面考虑的。人是不能完全靠精神活着的,人老了记忆力动作的灵活性和摹仿能力都远远不如年轻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此锻炼身体也好学练太极拳也好都必须考虑自己的年龄、体质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条件,不能盲目从事。 学练太极拳是好事,可什么事走到极端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太极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哲学内涵,作为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健身、养心、保健、防身的作用。我们说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少得病推迟衰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还可以修炼人的内心世界调整松弛神经系统平和心态提高生命质量,但这绝不意味着太极拳是一剂万能的良丹妙药。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万能的东西,因为这绝对和万能的本身就违背了太极拳阴阳互转的哲学原理。比如武术中的诸多门派诸多套路在习练方面各有各的特殊要求,可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太极拳属柔性武术其疗养作用柔化功夫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扩大肌力发展外壮功夫是不能和刚性武术相提并论的。
不少练太极拳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对于太极拳的各式套路和器械如刀、剑、枪、杆还有太极扇样样都能比划下来,可是不用说“用架”,就是“练架”几乎没有一个动作是正确的,甚至将太极拳做成了太极操、太极舞。已故的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对此曾大加感慨,他说:“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味,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又说:“如此学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这样,太极拳的健身、养心功能就要大打折扣了。当然对一些老年和患有疾病的朋友晨练时打打杨式太极拳活动一下筋骨放松一下心情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体质好或者年轻又喜爱太极拳的朋友就不能作如是观了。绝大多数练太极拳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是将练拳当作一种休闲的方式一种晚年的健身方式,我们没有理由和必要去指手划脚求全责备,他们毕竟不是武术运动员也不是作太极拳学术研究。然而群体练拳的实践和太极拳学术研究、行功走架的标准以及学练要求是不同的概念是不同的层面,我们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练拳的实践,就是休闲不也有一个质量问题吗!一方面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太极拳我们应当从人文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的不同层面对太极拳的渊源、历史、演变、流派、风格、古典拳论、拳技拳法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研究,另一方面已走向世界的群众性的太极拳运动也亟待我们给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太极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 太极拳家陈子明先生在其1932年出版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中说:“习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须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什九难免,切宜注意。”因此学练太极拳不能见啥学啥今天学杨式明天又学陈式,而是应当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求动作准确了解一招一式的攻防含意,逐渐体会“中正安舒”、“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左顾右盼中定”、“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深刻含意,随着劲力、功力的增长熟能生巧,有条件或兴趣还应当练习推手、散手。正如清乾隆年间著名太极拳理论家王宗岳所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样经十数或数十寒暑始能达到行功走架出神入化阴阳开合虚实粘连忘我无我天人合一那样一种博大精深的无极太极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