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走出太极拳技击的误区/段何辉
来源:《精武》 作者:段何辉 点击: 发布时间:2009-12-1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健身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较高技击水平的名家并不太多,超越前人的更是难寻;三是有的“名家”没有实战经验,水平还停留在理论上;四是论述理论相对较为容易,论述技击难度要大得多;五是受当今人们兴趣爱好的影响,一些太极拳家过分追求健身作用,而忽略技击,即使偶尔论及也仅从拳架的固定招式上探讨,只守规矩而不能破规矩。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章内容给人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的感觉,好像太极拳玄而又玄,让许多热衷于太极拳者不知所从。
  笔者根据十六载的习拳体悟及几位恩师的点拨,认为当前太极拳在传播中存在很多误区,要学好太极拳,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误区。   
   一、力的误区
   任何拳术在实战中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因此,完全不用力也能技击的拳术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以及“四两拨千斤”等,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则非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通过许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练习之后,练就的一种刚中寓柔(也即刚柔相济)之力。陈氏十七世掌门人陈发科及陈照奎父子都有力举二百斤的臂力,可见太极拳前辈是很注重增强力量的,力在太极拳中是不能轻视的。恩师马虹曾言:“有力量就等于有了本钱,力量越大,本钱越足。”有了本钱,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本钱,技巧也是空的。没有力量就如将军手中无兵,纵有孔明之能,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力量,在实战时就无法如意发挥,甚至反被对方所制。 
  过去太极拳是用来技击的,不是用来健身的,因此不适合年龄偏大者学习。如今人们练太极拳的目的与过去大不相同,虽知道太极拳讲究刚柔,但却只知道柔不用力,不知道刚要用力和用多大力,所以目前太极拳在广泛普及中过多地注重“柔”,而忽视了“刚”。
  要想成为真正的太极拳高手(能实战技击的),首先必须明白刚柔的真正内含,只有达到了刚柔相济,方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太极拳技击高手,而不是理论高太极拳中“刚”体现的就是“力”,虽讲究不以僵力、蛮力、犟力体现,但必须以强大的力量为基础,才可能去论巧力、内力。以柔克刚的“柔”也必须是刚柔相济的柔;所谓的“外家拳”虽体现的是以刚为主,但(得其真传者)也从未离开过柔,也讲究刚柔相济,只不过从开始就将“刚”摆在首位,与太极拳恰好相反,但最终还是争取达到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柔相济的目的:
   二、慢的误区
  没有哪一种拳术在实战中能以慢取胜的,太极拳也不例外。那为什么太极拳在练习时要追求慢呢?和“力”一样,在初学阶段是为了换劲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练、规矩(即守规矩阶段),力求达到动作协调,劲力顺畅,内力充足.技法熟练灵活,因此太极拳所要求的慢仅仅体现在学拳的熟悉和提高阶段上,当具备了以上条件后,就必须追求速度,由慢转快,每个式子都要越快越好、太极拳要求的“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避其锋芒的应战技巧,“静”是等待最好的时机,“动”则是快速反击,慢了则错过良机:“静”最终要过渡到快速的“动”。“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都说明了“快”的重要性。陈氏太极十四世陈长兴所著的《用武要言》是太极拳技击的高层次理论。“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从这些话中也可看出没有速度、不讲究“快”的太极拳是不可能用于技击的。
   三、拳架及推手的误区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是对练拳过程的概括。拳架开展则大方好看,紧凑则不中看。拳谚云:“好看不中用,中用不好看”,道出了开展与紧凑的真正含义。参加套路比赛者,要想得奖牌,拳必须打得舒展大方。因此很多大型的套路比赛往往限制了拳架朝实用性发展,误导练习者舍本求末;
  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在拳架和技击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现在有的人误把推手当成太极散手,这是天大的笑话,他们不知“推手”离太极拳散手技击阶段还相距“十万八千里”(当然这是比喻,有点夸张);在掌握了推手八法之后,技法应在推手中充分体现,否则就只能启下而不能承上,这也是许多人在推手比赛中比力气顶牛的根本原因。如果将技法充分体现于推手中,谁还敢去比力气、顶牛呢?现在,许多拳师传授推手越来越简单化,只局限于基本八法之内,被无形之圈束缚而不知,仍自以为是,使后学者茫然不得其法。这里可明确一点,套路和推手水平较高之人,不一定实战技击水平较高;而实战技击水平较高之人,也可能拳架及推手水平较高。
  有人说太极拳是“豆腐架子”、“好看不中用”,所有太极拳名家、拳师们都不承认,这是自然的。但许多名家拳师们却又热衷于推广以“豆腐架子”为主的套路或简化拳种,不是“豆腐架子”又是什么呢!而拳击是以实战为主要目的进行推广的,即使没有中国武术那么丰富全面的内容,但又有谁会说是“豆腐架子”呢!推广简化套路是给太极拳脸上抹黑,这不是前进发展,而是倒退(逐渐失其真意)。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在取名上要有区别:注重技击的命名为“拳”;注重健身的简化套路应命名为“操”或“功”,才不辱太极拳之英名。
   四、技法与规矩的误区
  任何拳种都有较全面系统、较独特的技法,而每一技法都有一定的“心法”。心法包含技法于其中,技法靠心法的灵活运用才能体现;心法是全面的,技法是片面的。现在有些发表在刊物上论述心法的文章很片面,不明真正心法,用于实战就不能发挥作用。何谓心法?师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对心法最好的概括,非真传口授不能知。心法有其内在规律,前人早已归纳总结,纯熟者便可灵活运用,非故弄玄虚,乃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知者难明其中之妙。“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并不是某些人解释的只在推手中去粘住对方,去听对方劲路,而是进攻和防守,根据对手所处位置、动作姿势等,运用心法便可大致预知对方将从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方式向我发动进攻,胸有成竹地做好攻守的准备,即使打击不到对方,也不会被对方所袭。
  拳术技法首先讲究守规矩,然后破规矩。守规矩在书本,破规矩则须离开书本。先守后破,这是拳艺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太极拳守规矩的是拳架和推手,破规矩的是散手技击。规矩在平时就要守好做到,使用时则全无规矩可寻,不再受规矩的约束。破规矩时,技法与拳架、推手在表面上要求不相同,而内在实质是一致的。如内外三合是守规矩时练习拳架的基本要求,但从破规矩角度分析,则内三合的主要作用是“防守”能加强自身的抗击能力,“进攻”能最大限度加大自身整体的爆发力。外三合则是“防守”时能较好地保护自己,“进攻”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打击对方。《用武要言》曰:“何为打,何为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概括了内外三合要求中技击的内涵。
   五、散手技击的误区
   太极拳难懂、难练,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习拳者都把主要精力花在拳架及推手上,而在有了相当水平后仍停留在原地,不能提高到技击阶段。散手技击是太极拳的实践功夫,拳架推手是理论功夫,理论不在实践中检验是永远达不到实用水平的。前辈们授拳有“打入场、打出场”之规,师父是徒弟的靶子,徒弟能打赢师父才可以出师,表明弟子已将师之所学全部学到手,要想进一步提高拳艺就必须另投高师,多方求教,反复实践检验所学,找出不足,增补新的“营养”,方能有望成为顶尖高手(杨露禅就是一例)。实践检验的方法.除了散手技击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因此可说检验拳艺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散手技击”。现在许多散打爱好者。学不了多久就急于追求散打实践,基本功不扎实就急于求成,不明武术真话,故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而有些大极拳爱好者则相反.练拳时间过长,散打实践较少.往往喜欢用推手取而代之,偏离正常的发展过程:有的书中还误论太极拳技击只须练习拳架和推手的听劲、粘劲.使其敏感度极高就行,这样技击时自会废付自如。无须进行交手实践检验,还用拳谚“打拳时无人若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实不知是错误地理解了此句的真实原意,用理论观点来代替实践是错误的,任何事情如违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之真理,那么就必须纠正.免误后学。   
   六、名家的误区
  过去学拳的不易,创拳的更是不易:如今市场经济则不同。编套路创拳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五花八门的拳种、功法层出不穷,“神功、神拳”比前辈们创造的拳种要“神”上许多,且简便易学,一学就会:过去几年、十多年才能学好的,现在几个月、一二年就全“学会、学好”,甚至十八般兵器样样都能在几年内“精通”:有的“名家”善于随意篡改前人套路而简化成新的拳路,堂而皇之地成为“宗师始祖”,有的以传“豆腐架子”而出名:他们不知过去的一个拳种要增减一、二式子,都要经过反复比较.反复实践检验论证,方才定型编入拳路中,可谓慎之又慎,为的是避免贻误后人。而今随意加减拳式已成时尚,、太极拳的流派及套路多而杂乱,无须创新了,关键是如何把前辈们的精华继承下来。提高“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过去以武打天下,演变为如今以防身自卫、祛病健身为主,这是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过去许多较难练的精华绝技不可避免地受到失传的威胁,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加上当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与武术在时间和功力上的过高要求形成了一个反差,当代人超越前辈们水平的客观条件受到了很大制约:因此.当代的武林“高手”已很难与过去的前辈们相比较.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以上观点意在抛砖引玉,愿与武术界同仁共同探讨太极真话,为弘扬国粹尽一份力量:如有不当之处,诚望前辈同十二指正: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高春生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浅说腹式呼吸法/晏才魁
·学练太极拳要提倡理性走出误区
·掳,钻,砸,打连击招势的单操练习/
·太极拳习练阶段说/薛蔚昌
·太极拳锻炼要领/张卓星
·太极拳经验谈 --- 董英杰
·陈氏太极拳预防骨质疏松有奇效
·杨建侯秘传太极拳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严承德:太极拳技击理论与实践浅析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