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训练体系的三类素质/张 进
来源:精武09年8期 作者:张 进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8-3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本文的缘起,来自于2008年3月22日陈太平老师在清华的一次讲座。
  清华大学学生太极拳协会自成立起,就一直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多年以来,协会的上级领导部门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和校团委,在协会干部素质拓展培训、活动经费、宣传和场地等各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使我们能够开展高水平的教学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整理和发掘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邀请太极拳界知名人士来清华大学举办讲座;聘请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开设培训班,以及组队参加各高校间的武术交流活动和武术界与太极拳相关的一些赛事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协会于2008年3月22日特邀请陈太平老师在五教多媒体教室进行题为《太极拳古今谈》的讲座。
  陈太平老师是当代太极拳名家,数十年致力于传统太极拳的挖掘和整理,对太极拳训练体系有着深入和独到的见解。在此次讲座中,陈老师用大量生动详实的资料和极为精彩的演示,为大家展示出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的一些特点。讲座现场听众的反响极为热烈,纷纷表示大开眼界,希望对传统太极拳养生健身和技击方面的作用以及训练方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应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从学术角度对传统太极拳学的训练体系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发掘其中科学化、系统化的部分,以形成我们自己的训练指导教材,协会在讲座成功举办后与陈太平老师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探讨,经过初步整理,专门撰写了本文,以飨读者。
  武术界对太极拳训练体系的整理工作一直在进行。每年都有许多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如受到国家教委支持的体育类高等院校中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课题,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许多太极拳的专家也在不断地进行综合性质的整理研究工作。各种专著和期刊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著作也非常之多,其中不乏学术水平相当高的著作。本文无意于拾人牙慧,而是试图从一个新的较为宽广的角度,对太极拳训练体系的框架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太极拳爱好者众多,人们追求的目的各不相同,如追求健身养生、表演、防身技击,以及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等等,而每一种目的又有不同的层次划分,因此太极拳的训练体系是开放的,参与者各取所需,不应教条地按照一家的标准去约束所有学拳的人。本文主要从养生和技击等角度来介绍一套立体的训练框架,作为太极拳爱好者学习过程中的参考,目的是帮助在此领域有所追求的练习者理顺思路,获得启发,澄清一些困惑。而并非是给出一些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教条。本文也无意与太极拳界其他理论去比较高下。相反,每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合理的学术理论,无论它来自任何门派或者个人,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特此声明。
  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具体的训练手段也非常之多。而每一种训练手段往往是同时达到多个目的,提高人们多个方面的素质。如果单纯用若干个阶段的层次划分来描述太极拳训练体系则显得过于繁琐。如太极拳推手训练、散手训练、体能训练、桩功训练、拳架等等,每一种训练手段都有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的训练方法和检验标准,单独拿出来讨论,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成书,太极拳爱好者学习起来任务量过大。而这些不同的训练手段之间又不完全是相互独立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相通的,有些还可以相互替代。如有的门派没有桩功训练,照样成就许多高水平的太极拳大师,但对另一些派别来说,桩功训练又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不同的人,在身体素质和天分等各个方面又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那种一刀切的将学拳者划分为初学者、中级、高级和大师级等不同层次或者阶段的方法又显得过于教条。如一名有着多年实战经验和过硬的身体素质的散打运动员,他转而学习太极拳,是否还要从头开始学起,就十分有待商榷。如果没接触过太极拳,那么在某些方面他肯定是初学者的水准,但在其他许多方面,如果还要按照初学者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是否属于浪费时间与精力呢?还是根据他的素质稍加针对性地训练就可以成为太极拳高手?这些问题很难用一种或几种训练手段的划分,或者某些简单的理论层次的划分就能解决。
  因此需要根据一些合理的标准对太极拳的训练内容和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太极拳发展至今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教程、示范图像和视频,还有不断涌现的各种学术著作。在浩如烟海的太极拳“样本”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不是因为资料匮乏,而是因为资料太多太复杂。如果能在一个立体框架的基础上,将表面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砖头瓦片进行筛选组合,就能搭建出一个坚固的建筑。否则杂乱的堆砌,或者不合理的框架,只能造就豆腐渣工程。貌似威严的庞然大物,稍加外力干扰便会轰然倒塌。
  具体就太极拳而言,关键在于训练体系的整体性,是否能造就适合于养生或者技击需要的全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在性质上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每一类型的素质都是独立存在,不可或缺的。这不同于简单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划分方法。分层次划分理论认为通过低层次训练的积累,可以经由量变产生质变到达高层次。我们认为在每一类型的素质当中,分阶段的训练方法是可以通过训练量的积累,从低层次到达高层次的。而不同类型的素质之间,则无法通过现有的训练量的积累来弥补。比如作为太极拳基本训练手段的套路训练,虽然对提高某些方面的素养行之有效,但并非涵盖所有类型的素质。传说陈发科前辈每日练拳三十遍,说明套路训练对于太极拳确实十分重要。但是否只需要每日练拳三十遍就能让你我也变成陈发科那样的大师呢?实践证明仅仅练套路是不够的,它不能提供成为太极拳大师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素质。当前太极拳界所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每个门派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某一些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但许多名师的弟子虽然在太极拳方面浸淫多年,也获得了各有特点的过人之处,却在实战时轻易落败。究其原因,往往不在于他们的水平高下,而在于一些平时没有训练到的素质方面的缺失。实战是双方训练体系的立体碰撞,因此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训练出来的选手,通常会在与某些素质缺失的选手对垒的过程中轻易找到对方的破绽,从而战胜对方。
  传统的太极拳训练体系包含了所有三类素质的内容。而每类素质又可划分为多个层次或者阶段。传统太极拳的各种训练方式,包括盘架训练、桩功训练、丹田训练、推手训练、散手训练等等,每一种都涵盖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素质。一个全面的训练体系如同一个立体的太极图,整合了所有必备的素质素养,在各方面均达到一个动态的阴阳平衡。下面对三个素质类型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类素质:结构
  这个类型的素质所包括的内涵,可以用“结构”两个字来表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 人体自身结构的优化
  太极拳训练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增强人体的自身素质。
  由于传统太极拳学关于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理论来源于中医,所以传统太极拳训练在强化身体素质方面的指导思想也以中医的经络脏腑气血学说为主,因此与西方体育理论指导下的依靠跑步、深蹲、推杠铃等手段增强体魄的方式有所不同。如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太极拳训练方式,是以气血充盈为目标,通过周身气血的充盈鼓荡,来滋养脏腑,强壮筋骨,从而达到强化自身构造,增强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因此太极拳的训练主要依靠疏通经络,放松筋骨,调节脏腑等手段来进行。经络的畅通,以及从外到内、从表皮到筋骨脏腑各套体系的协调运行,保证了气血的流通、滋养和充盈鼓荡。而气血鼓荡反过来又调节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并对表皮筋骨脏腑各套体系予以滋养和维护,从而更加促进了各套体系的协调运作。因此太极拳的训练过程往往以松入手,以摧僵化柔来一步步推进。实践证明太极拳的这种训练方式同一般的体育锻炼相比,在祛病健身方面更加有效,因此深受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的喜爱。
  人体自身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某些物理构造的优化。如骨密度的增加,脏腑抗击打能力的提高,皮肤组织的强化,肌肉的增强,筋腱的放长松弹等等,通过太极拳的针对性训练均可获得极大的改善效果。这方面的训练有盘架(功力架)、桩功、内功等多种手段。这些训练手段所产生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强化作用,还可以使得关节筋腱更加灵活,以及柔韧性的提高等。
  2 运动间架结构的优化
  合理、科学的运动间架结构在技击当中意义重大。好的问架结构在运动过程中能保持上虚下实,支撑八面,周身平衡,在攻防转换变化时能够维持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应变能力,做到攻防合一,无懈可击。而不合理的间架结构在复杂多变的对抗过程当中往往会导致空门大开,破绽百出,使自身疲于应付,被动挨打。
  太极拳运动间架结构的训练,同样基于自然放松的原则,依靠放松状态下人体结构本身的自然生理规律来进行调节和优化。传统太极拳的拳架结构要求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八面支撑,周身平衡,整体浑圆,这些规矩是非常细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时代的变迁,今人练拳的目的,生活的方式以及追求的目标与前人有所区别。有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致力于传播与表演,把太极拳的拳架朝着美观、舒展、大方等方面进行改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果目的是为了取得技击功效,则应该尽量避免与前人创拳原则相违背的改动。
  运动间架结构的素养,要求练习者能在各种速度下保持随遇平衡。今人往往容易在静止或者缓慢运动当中保持合理的间架结构,但在快速或者变速运动当中就会失去间架结构的平衡。所以需要在高速、变速的运动当中,甚至在激烈的对抗当中,加强对动态间架结构的训练,提高维持平衡和间架结构稳定性的能力。传统太极拳训练当中,单式的操练、器械以及推手当中结合身法步法的操练等手段,对优化动态过程中的间架结构都十分有效。
  第二类素质:知觉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训练体系的第二种素质类型,要求通过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体认来达到舍己从人,随机应变,承接走化的效果。知觉的方式有两种:对自身状态的知觉,和对外界环境以及对手的感知。
  1 自身的知觉
  在太极拳练习和技击应用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状态的变化,包括身体所处的位置,骨骼关节的顺背,攻防转换的顺逆等等。对自身的体认训练,把这些感知和体会训练成为身体的本能,并且产生浑圆一气,周身一家的效果。
  盘架和桩功里面包含关于自身体认的重要训练方法。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运动中求感知。传统的太极拳追求“动中求静”,要求在各种速度的相对运动当中保持间架的平衡和感觉的敏锐。盘架不同于速度均一的套路练习,而是要在身形和速度的转换过程中把握身体运动规律,把握拳学的轨迹,把握周身上下整体的协调性。太极拳的桩功则是静中求动。太极桩功的理论认为,如果是一潭死水那种完全静止的静态,则会导致僵和滞,这是拳术的大忌。太极拳所追求的静,是那种雄鹰张开双翼看似浮在空中实际正准备扑向猎物瞬间的那种静,是狸猫扑鼠即将扑出去之前的那种静,是猛虎静卧草丛蓄势待发的那种静。桩功训练时要凝神贯注,以意念带动周身做微动,在微动中体验气血鼓荡,丹田内转,虚实转换,阴阳变化的感觉。
  古人云:“行气如九曲连珠,节节贯通。”自身的知觉训练,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出节节贯通周身一家的状态,并将这种状态转化为身体的本能。这样在技击当中便会有一动无有不动的灵变。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有“四两拨千斤”的高级战术实施的可能性。
  除了身体上的训练之外,还要有精神意志方面的内在修炼。太极拳学对精气神非常强调。除了一般要求行拳时凝神贯注专心致志外,还有不同层次的更高要求。如稍低的层次,要求精神饱满,目光炯炯,较高的层次则体现为精神内敛,处之泰然。有“神”有“势”,太极拳才有了灵魂。而具有搏杀的气势,和压倒一切的威严,也有助于实战对决的获胜。
  2 对外的感知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当中,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述太极拳训练对外感知能力方面所能达到的高级境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种境界对于在激烈的对抗中把握机会战胜对方非常重要。
  前文所提到过的一些相对静止的桩功和意念训练,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反应能力,以及皮肤、汗毛对外界刺激感知的灵敏度。但是这些训练对于实战需要来说则远远不够。太极拳对外的感知训练,主要通过双人互动配合来完成。这方面最主要的训练手段是推手中的听劲训练。该训练要求达到甫一接触就能感知对方劲力来路力度变化等信息,从而根据这些信息带动自身的变化来应对。结合实战的听劲训练不仅要适应低速缓慢节奏下的状态,还要能跟得上别人速度的变化和力度的增强。在高速对抗、猛然发力和突然进攻时也要有所反应。
  太极拳听劲训练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水平较高的老师给水平较低的学生“喂手”或者“喂劲”的训练。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推手时,按照某一特定的模式,用相应的手法给学生“喂手”或者“喂劲”,直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反应模式。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使用文字语言或者口语语言,还要使用身体语言和思维语言来教学。缺少了教师亲自示范或者陪练,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去感知劲路的环节,则学生的水平不会达到很高的层次。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如果这里的太极拳“名师”不能亲手带着学生训练听劲推手,则即使是名师也教不出来“高徒”,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择师时,未必选择名气越大的老师越好。因为有些非常有名的老师可能由于自己年事已高或者公务繁忙等原因,无法亲自授艺,这样则会影响学生这一环节的训练效果。所以“名师出高徒”不尽然,应该是“明师出高徒”。
  第三类素质:控制
  俗话说:“学以致用。”但对于太极拳来说,许多训练手段的目的是获得相应的素质,这些训练手段并非能够一成不变直接用于技击。缺少了有效的打击、控制对手的手段,则前文所讲的素质皆具备,也只能力求自保,在实战中无法给对手造成真正的威胁。该类素质的缺失,也是造成目前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多年,下了很大功夫却不能用于实战、技击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类素质所包含的内容:
  1 发力模式的训练
  发力训练即是训练各种劲力的合理发挥运用,一次发力中往往暗含多种劲道的变化(太极拳可包含棚、捋、挤、按、探、捌、肘、靠、沾、粘、随、化、开、合、松、沉、截、惊、引、拧、裹、钻、翻、伸、缩、领、虚、托、推、揉、勾、挂、弹、抖、摧等数十种劲力)。发力训练需经过空练发力、接触性发力及运动中发力三个阶段。空练发力主要体会发力时对自身整体平衡的控制及力的起落点变化。接触性发力是由空练过渡到击打实物,体会发力时的相应变化。待到运动发力阶段,则训练如何在对方不断运动变化中仍能高速度、高密度地进行适应性发力。
  陈氏太极拳的发力训练有其自身独到之处,称为太极缠丝劲或者螺旋缠丝。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浑身具是缠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肤。其运转方法可分为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小缠等。”可见陈氏太极拳对缠丝劲的重视程度。通过陈氏太极拳缠丝功的训练,可以产生八面螺旋的整体效果,在缠丝中带出上述所有数十种劲力。这种训练手段效率很高,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所在。
  2 接触点控制的训练
  在太极拳技击理论当中,对接触点的控制是其核心内容。虽然在某些太极拳“大师”那里有一种“凌空劲”的说法,但在实战当中从未遇到过这种“隔空击人”的应用。所以我们仍然认为技击首先要有接触点。
  太极拳的战术思想是打化合一、攻防一体,“何处粘点何处击”。主张通过第一点的接触来达到人背我顺,力争在与对方的第一接触点上去控制对方,这种控制对于高水平的技击来说,往往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在太极拳的实战训练环节当中,这一部分的训练是重点。只有在接触点控制方面占了上风,才能真正做到太极拳的“学以致用”。同时对接触点的控制,也是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后发先至”等高级战术思想的实现基础。因为两人对决,无论双方绝对速度如何,要制服对方首先就要有一个接触点。通过第一接触点能够控制对方,当然也就可以做到以静制动,以慢打快了。否则上述概念无从谈起。当然别的拳法对于实战的战术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只述及太极拳关于技击的战术指导思想。我们承认通过别的途径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训练效果,在这里就不详细加以论述了。
  3 互动训练
  在太极拳的实战当中,有一些素养对于战胜对方尤为重要。这些素养包括条件反射、速度、空间距离感、角度的变换、时间差等等。由于实战时的情况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演变模式,另外实战当中的速度距离等因素是无法量化的,也来不及做精确的分析。因此需要在平常的训练当中积累大量与这些素养相关的经验,在实战当中才能把握分寸和火候,从而有所作为。
  这些实战的素养亦无法通过单独的盘架桩功获得,必须通过与陪练者一起进行互动的训练才能获得。太极拳当中有一系列分阶段的训练方式,从最基本的大拥大捋开始,到沾手、分手、合手、接手,最后是乱踩花,以及接近实战的散手训练。这些训练方式,要求陪练者也具有相当的实战经验和技战术水准。这通常是由教师亲自带着学生一起来练习的。
  4 综合训练:阴阳转换、引进落空、沾连粘随的战术训练
  有了前面各环节的基础后,便可进入综合体现拳学素养的实战虚用阶段。体会实战中各种速度的变化、肢体运物的轨迹、攻击角度及“时间差”等等,逐步做到传统武学在实战中讲求的“得机得势”,“人背我顺”。太极拳的实战思想,反对硬碰硬的打法,强调随曲就伸,随势打势,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这些战术思想非常巧妙,是太极拳前辈在多年实战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极高明的技术,其难度非常之高,因而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综合实战演练方能逐渐掌握。
  由于实战时情况瞬息万变,因此太极拳的实战不能拘泥于固定招式。平时套路盘架乃至推手训练遵循的都是一定的模式,而在实战当中有意地采用固定的招式手法都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容易落败。只有遵循太极拳阴阳转换的原理,从有意而为过渡到无形无意,随势打势,才能发挥所学。
  太极拳实战的高手,他们可以把太极拳的素养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当中。往往行、走、坐、卧皆能顺势成招,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此所谓“无处不太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如吸烟、敲击键盘、抬脚走路等等,皆可信手拈来变成极其厉害的杀招。太极拳素养达到如此水平者,可以称之为“大师”了。
  以上介绍了太极拳训练的三类素质的概念,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展开来讨论。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素质之间并没有先后的顺序。太极拳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学习。而同一类型素质的提高,则有环节和阶段可遵循,习拳者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方能掌握。欢迎各位太极拳爱好者,以及武术爱好者,对本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指出不足,提出补充意见。我们相信通过互相的交流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也欢迎各界朋友与我们联系交流。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高春生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浅说腹式呼吸法/晏才魁
·洪式太极拳金刚捣碓之技法/李驻军
·试解其谜/翁心诚
·陈氏太极拳四十二发劲/张迎忠
·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雷世泰
·简化太极拳的防身自卫术/张耀勇
·我在日本打太极拳/高延萍
·太级技击误区辨/徐世魁 张迎忠
·走出太极拳的正确习练途径/楚利涛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