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德芳(方 艇)
“无极桩”在太极拳功夫(站桩、套路、推手、散手)中占有绝对且为之首要的地位,对提振太极拳功夫的进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无极桩”作为太极拳的首要功法,为内练一口炁(真气),要求“静中求动,无中生有”,与太极拳的“动中求静,松紧求功”相辅相成。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高级气功,是内练人生三宝:“精、气、神”(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达返璞归真之真道。
“无极而太极”,既无极生阴阳而转化为太极,定义无极是太极之母,自然无极桩成了太极拳的首要功法基础,所以功法中将站“无极桩”排在了首位,主练意志、心态、内劲、下盘。属太极拳功夫的开元,非常重要,练太极拳功夫之人应予重视。
要练好“无极桩”功,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要领和方法再加持之以恒的决心。
由于每位学者的身体强弱、高矮、胖瘦、文化层次、有无武术基础、功底的深浅度及环境因素等的不同,就会有对太极拳(无极桩)要领的理解和领悟程度的差异,其修炼的效果亦会相差甚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我们要定一则综合的练功要领及注意事项来约束规范,以达事半功倍之效和防止出偏差。
“无极桩”的功前提示
1、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宽衣松带(最好穿宽松衣裤),且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练功(一小时前后练功为最佳)。
2、站无极桩首先要做到姿势正确,身心宽松,澄滤杂念,使之气机顺畅,直至产生真气浩荡。如有心猿意马,应即刻回收体内,即内视炁灌丹田再输于腑脏四肢百骸,做到从容淡定,静如山岳。
3、为了防止出现偏差,本人练“无极桩”时结合了由兰州李少波先辈创立的《真气运行法》之呼吸法来集聚精神,调回心猿意马之乱思,据三十年练功体悟,渗入其法效果显著。
“无极桩”的功法要领
1、首颈部
头似顶悬,既头要正直,下颏自然微含,按武术技击要求,既隐藏喉头保护喉颈之意;以气功养生方面来说是让头顶稍偏后的百会穴虚领扶正,使其垂直与脚底涌泉穴双脚间之横线中心点同处一条竖线之中形成上下呼应。口微闭目收敛,思维静默如水清静无染,此时一切心机皆归于意而非重形,既“精神内敛,神不外弛,无我无为渐入化境”,舌抵上腭(谓之‘雀桥’),神情平静自然,使周身上下气机平和顺畅。人身首部是大脑,是全身的意识指挥中心,统领调度着全身上下内外所有的精神细胞、经筋脉络、肢体关节、气血劲力、脏器呼吸等运行工作。
意识要统领全身,不能让其太累,精神放松平静愉悦自然,则使头脑万思归一,使心猿意马之万缕杂念归聚神注专一思维:“炁(真气)沉丹田”。渐渐可至心生二念:吸聚(意从百会、肢梢收集清新之炁聚于胸内膻中--采气)呼掤(炁从膻中灌降于小腹丹田处,并同时从丹田射向四肢百脉--注充炁劲)。随着功夫的深入,更可在吸聚呼充之际再加一念:意驱全身病浊邪气从下盘腿脚至涌泉排出直贯输于地下三至九吋(不必精准,意想大概即可)。内功未达层次难以聚引多念,亦可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精神能提得起,則无迟重之虞”之句,说明了头首部注重的是精神效应,乃“神聚”是也。
2、身肢部
⑴、上身: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上身虚胸掤背,既胸要微含前裹,背要掤圆(不是拔背而是横掤圆背)。这样能使心肌放松,肺畅气顺。
⑵、手臂:两手慢慢从身侧抬起与肩平(高不过眉),两手转而相合既掌背朝前掌心朝内,使掌心劳宫穴虚空对应胸口(与胸同高且高不过眉),双掌大母指朝上,虎口开圆,其他四指尖相对间距一拳左右(十至二十厘米),手指间自然舒张(既不刻意并拢、也不刻意夸张、更不能懈怠塌落),两臂圆撑仿佛胸前抱着一个大气球。摆好位置后再将两臂膀抖晃抖晃(松而不懈)更妥,松弛而意呼气撑,劲自然会达梢节(指尖)。手臂起着掤、捋、挤、按、采、挒、甩打、劈砸、缠拿(抠筋拿脉--闭血头)、点戳(点穴)等重要技击作用,要加以着重锻炼,使手臂掤劲实足。所以手臂抬起高度不能太低,如垂挂身两旁或只放于腰腹同高处等,养身健体无话可说,但想练出掤劲难也。手臂抬至与地面距离越高,其承受地球的引力就越大,即越难以平衡持久,但却更能增强臂之掤劲。当然高抬也应有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最好能保持手臂与胸肩齐高或高不过眉,否则为举而不是抬,受力就会削减,效果自然逊色。严格按规矩要领站桩,久之意足气充,腕臂掌指自然增劲。
⑶、肩肘:与手臂连为一体,抬手抱臂时做到不架肩耸肩,肩部锁骨松沉相合使膻中穴虚含,最佳松沉至肩胛骨处出现凹坑,似肩臂关节交汇处脱离状(俗称骨肉分离),待功力加深,此凹坑亦是越深,其功夫自然更纯厚。肘尖自然下坠,在两侧稍寓沉裹似护两肋,而两腋下虚空犹如夹鸡蛋却又不能将蛋夹碎,意即不能让鸡蛋掉落的感觉。
以上三点相互关联,求的是三圆(手臂抱圆、背掤圆、意撑圆)是也,臂掤意撑背圆润,掤劲不丢功自深。
⑷、膝胯:太极拳要领之一就有要求练拳时应做到“松胯屈膝”,无极桩姿亦然,胯部是连接身腿之间的桥梁,是丹田聚积之炁输往四肢百脉时的下肢部分唯一双通道,强调身体与胯根相衔接处需弯成七字状,呈似坐非坐状态,这样一来承担身体的沉重任务皆由胯股之间的骨肌韧带(筋膜)来主导(包含通关经络穴位等),此处肌筋通过经络传输供给充足的气血(劲)营养,使之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推手技击时的突发变换之承受力、拧转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桩架下蹲时的膝盖不要超过足尖,既膝尖与肘尖、脚尖上下相对应(三尖相照),大小腿之间保持90º角为最佳,最好臀股不要低于膝盖,否则为过为软塌(胯部肌筋拉伸过大难以承受且容易受伤),过即无力,使下盘反而呈无根之座。桩不在低,而在于持之以恒,熟知“滴水穿石”的典故而无需多言。所以腿架并不是蹲得越低越好,而是要符合要领规范下的低才为真谛,否则只会伤身。
⑸、腰腹臀裆:塌腰实腹(腰塌而非后绷,既小腹略向下后方倾斜使丹田饱满圆润充实),松胯屈膝使臀(尾骨)自然泛起,即腰椎尾椎均让其成自然弯曲状--不硬后撑(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有腰尖盘突出现象,此处得重视)。陈式太极拳对于臀的要求是“泛”而不是敛,“敛”相对于“突、翘”言之。如臀内敛托腹,则胯顶腹紧实瘪内空(来脉穴不能放松)而无法使之炁沉丹田。腹股沟难以松开、前裆合不住,炁就难以沉入丹田,有道是“腹内松净气腾然”,所以腹松双肾才能松(受“炁”温煦而润之),炁才能沉(炁贯丹田而充实)。我们知道呼吸之气只能达肺部,无法灌之小腹,但在呼吸之时,能使胸腹间的横膈膜升降贯压来增强腹压,腹腔缩张如按摩,使腹腔内壁膜神经及毛细微血管得以“炁”之熏陶(横膈膜呼吸:谓之鼻道和肺的净化法一说),“炁”盈才会产生激荡涌流,“炁”涌动循经而行,才能一路通关使“炁”敛入骨(髓)而输于五藏六府、四肢百脉)。“突、翘”臀,则是腰未松塌,心气难以下降。泛臀处于敛臀与翘股之间,是开裆松胯,立身中正的自然结果。会阴处松提变换,配合百会虚领,上下气机连成整体,使之气机平衡,内蕴充足,这样就会自然而然显现出含蓄稳健的桩姿。此处三圆为:“裆开圆、腹撑圆、炁充圆”,即丹田充实饱满之圆,为聚“炁劲”(内劲)核心气海是也。
⑹、脚:平时生活中,脚是人身唯一与大地亲热的部位,脚除担负着全身重量任务外,还具有与大地磁场、引力相承相吸,互为作用,通过练功产生的人体生物电磁场越大,与大地的相互作用就越强,下盘就越稳固。“腿脚无力人已老”正应了“人老脚先衰”之警句,提示我们需注重稳固下盘的重要性。站无极桩时,两脚摆放呈不丁、不八、不平直,即脚尖稍外向呈“微八字”形站立,脚底心涌泉穴涵空(五趾抓地后再松开即可),两膝随之外开却不失内合之意(称之为裹)使裆之开圆,两脚相距与肩同宽(可稍宽于肩),两脚涌泉穴之间的中心点与百会同处一条垂直线上,人体重心平衡点落于双脚涌泉穴之前后左右一圆圈之中心点处,炁劲流注时会对此处承托人体重量的下盘有关穴位、神经、精筋、肌腱、骨膜等着重加以充电(气血灌注),并于大地交换着生物场(亦可将身体病气由涌泉穴排入地下),随着生物电力的提振,更是可以增强和稳固下盘根基(如树之根,根深叶茂,生命灿烂)。
3、呼吸调心
无极桩的呼吸顺应轻、细、缓、深、长的方法,即缓慢而深长的呼吸还是应顺其自然,平心静气才能内固精神。如想心静,就要让复杂的大脑思维变的简单,所以,当进入“无极桩”功姿态时,不必强调那进吸呼喷而循经的复杂导引之念,只需“炁沉丹田”(此炁非彼气)一念即可。我喜欢“气以直养而无害”之句,既呼吸时顺其自然,不刻意导引气之流注和守窍穴(身体某一部位),也不意守身外景物(如一时难以入静者可暂且采用微开双眼注视鼻尖处,直至可静下心来时再作内视)。随着功深入定,自会出现逆腹式呼吸状(即腹部出现,吸收呼膨之态神气鼓荡)。这里我练功时采用的是真气运行法,吸气时退藏于密,气结中宫(膻中穴),即不关注吸(吸时忘我--隐于胸口处),只注重呼(呼时意想--炁沉丹田)的真不容易气运行法则,即吸气时不去管它,不安定者亦或可暂意想泥丸百会、梢节进气聚于膻中)。呼气时意想着有股炁亦可以想象为一股热流从胸内心口(膻中)处缓缓降入丹田(往小腹处灌输),却又充溢、膨胀扩充于梢节(气遍周身劲贯于指<趾>)或使病(浊)气下泻通过“涌泉”排入地下,意念不要太强太执着,只需轻松意念关注“炁沉丹田”似守非守的气功态即可。只要周身松开了,炁自会沉降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地将全身散乱之炁聚积丹田(百川归海),炁聚充盈“前膨后撑”使中极、命门两穴双开互望,炁充腹实--前弧撑、后贴腰背(这里需着重强调的是炁充实饱满而撑扩贴与命门穴使之有后掤之感,而非有意将腰椎往后膨顶而强行使命门后撑,敬请学者详辨之)。聚炁蓄劲务必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否则极易出偏。天长日久功至入定,丹田自然会产生热量(炁),即人们常说的“无中生有”,且越来越感到“炁”充盈饱满至丹田内蕴丰厚滚烫时,就是有外界干扰亦无阻碍,神意依旧畅游仙境。炁(热量)聚积饱满如滚汤时亦自会蠢蠢欲动(气宜鼓荡),如水满自溢则炁满涌流,正可意随炁行炁敛髓骨(不作引导只随炁行),顺其自然的循经走脉去冲震命门、玉枕等难关穴道,通人身周天,如是循环无端,炁劲(内功)上身仅在迟早却为必然是矣。
4、练功时间
刚开始能站多久就站多久,不必勉强(只能站几分钟也行),如有腿脚酸痛,是因为你的体内气血不畅,根据“劲气合一、气到力到”原理,气血不畅自然腿脚肌群乏力,所以无力支撑自身体重。随着功力的加深,气血流注加速,腿脚处筋骨肌群得到气血营养的灌溉,劲力自会增长,随着腿功劲力的提高,再渐渐地将站桩时间延伸至一到两小时为最佳。但千万不要超过两小时,也就是说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否则只为体能消耗是也,那样会伤害身体而得不偿失(任何事物都有极限,过则损耗)。如高龄养生者只需每天站一次,每次十五至三十分钟之间足矣。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