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是气功书中最常见的一个名词术语,也是在具体炼功时经常要涉及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应对它有较详细的了解兹特分为下列九点予以解说: 一、 丹田的命名及其产生年代 丹田是内丹家籍以修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因其具有如稻田般的生生含义和面积特征,故以田名之。早在东汉时期成书的《老子铭》中,就已有“存想丹田”的论述。在同时期蔡邕(yong)所写《王子乔碑》中也写到“覃思(把思虑如潭水一般沉静下来)以历丹田。”稍后大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痓湿渴病证篇》中提到:“湿家,••••••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脂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烦躁也。”可见丹田之名,是在东汉时因内丹术之兴起而自然产生的。 二、 丹田的别名 丹田的别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最多的,我们必须知道它,才能较方便地看懂古代气功文献,从我现有一千余种气功书中看到的有丹扃(扃音炯,作门户介)、丹房、丹元府、玄关、玄牝、玄府、玄膺、玄冥、玄门、命门、生门、天门、精门、石门、顶门、巽门、甲乙门、戊己门、希夷门、总持门、玄牝之门、道义之门、不二法门、中宫、本宫、龙宫、蟾宫、神宫、阳宫、脑宫、紫宫、绛宫、离宫、坎宫、交感宫、朱陵宫、中黄宫、关、初关、中关、上关、精关、气关、神关、灵关、太玄关、复命关、天谷、灵谷、应谷、虚谷、虚无之谷、天根、地根、山根、灵根、太极之根、呼吸之根、阴阳之根、沌之根、土窍、无窍、灵明窍、 慧明窍、归根窍、炁穴、祖炁穴、神室、虚室、庚辛室、帝一神室、男子精室、一、守一处、 守一坛、中、中黄、规中、脐中、空中、黄中、牝户、地户、密户、死户、甲乙户、海底、 深渊、深潭、潭底、金脂、金窟、月窟、道场、内院、内肾、内鼎、乾鼎、鼎炉、神炉、坤腹、正位、阴蹻、心地、性命、百会、泥丸、祖窍、印堂、昆仑、山头、雪山、灵山、北斗、紫府、洞房、慧明、明堂、华池、会阴、涌泉、调所、黄庭、黄房、黄家、土釜、元命、元华、太极、中极、虚危、气海、关元、枢柄、这个、玉环、重楼、西方、菩提、法界、涅盘、 清净、真如、佛性、总持、圆觉、净土、优陀那、如来脏、密严国、虚空脏、黄婆舍、黄婆家、婴儿家、赤子家、西方黄、中正位、灵山塔、西南乡、极乐园、西江月、偃月炉、月中桂、生身处、真一处、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先天主人、先天之柄、神灵之旨、神炁之宅、神明之舍、秘密之府、造化之源、凝结之所、生杀之舍、至善之地、万象主宰、女子胞胎、念头动处、甚深法界、长脂住息之所等183个别名。在这些别名中,有部分带有迷信色彩, 而绝大多数则是表明其性质及其在炼功中的重要地位。 三、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划分 最早把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的是晋代葛洪,他在《枸朴子•内篇》中指出:“上丹田在两眉间,中丹田在心下,下丹田在脐下。”并未提到三个丹田的所在尺寸,也未谈到它的作用。其后朝鲜医著《东医宝鉴》转引中国仙经的话说:“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暗示上、中、下三丹田乃人体内三宝精气神之所在处,意守这些部位炼功,就可起到“内炼精气神”的良好作用。 四、 上、 中、下三丹田部位上的差异 关于上中下三丹田的具体部位,历代气功家说法不一,上文所引《枸朴子》谓上丹田在两眉间,是指“印堂”,而《东医宝鉴》则说在脑髓内,是不相同的。《黄庭经》谓上名“祖窍”,在印堂穴内三寸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生理学剖学的丘脑部位,亦与《枸朴子》的说法相异。 至唐末吕纯阳起,多以“泥丸”作为上丹田的代号,并说其位置正当在“百会”穴内,与前面几说都不尽同。中丹田亦有三种不同说法:一说在心下;一说在膻中,当两乳之间,称为“绛宫”、或称“紫宫”、或称“离宫”、或称 “中宫”等等;一说在脐中。至于下丹田的部位,除少数人认为是在“会阴”(肛门与尿道口之间)及在脚底“涌泉”穴处外,多数人都认为在小腹部,但具体说法则大异。有说在脐中“神阙穴”处,有说在脐下一寸二分,有说在脐下一寸五分, 有说在脐下一寸三分, 有说在脐下二寸, 有说在脐下三寸,有说在脐后与“命门”前正中,也有说在“命门”的。为什么有如此处的不同说法?一是因师传不同,二是因炼功者在意守部位时,有上下前后差异,因而在“得气”的感应方位就不相同了。古人在著书立说时,是以他自己“得气”感应方位来刻画的。本来,感应到的部位,就是在恍惚中出现的,而且又很快在恍惚中消失了,根本无法量出它的准确尺寸,可见各家说法不一,是很自然的。 五、 不能从现代生理解剖学或某些实验去刻板确定丹田的位置 上面已经谈到,丹田,仅是炼功者在“得气”时的一种感觉部位,就不能从现代生理解剖学去找到它。现在的外科技术已经很高明了,但无论是活体解剖还是尸体解剖,都不能找到它,因它不是一个实体,现在不能找到它,在将来也永远不可能找到它。有人梦想确定它的刻板位置而到处“寻师访友”,那些师友们告诉他到“十字路口”去找,到“三岔路口”去找,到“开阖之门”去听,弄得他头昏脑涨,知道“寿终正寝”时也不曾找到。同样,如果从解剖上来找它,也是永久找不到的,但不可因此而否定这个“感觉”。现在有人想从某些实验去找到它,并把它的尺寸定下来,作为一个“创造发明”,其钻研精神,值得钦佩。但应当明确,你所实验的结论,只能说明你按某个炼功者意守部位而作实验时所出现的“得气”位置,不能肯定任何人的得气位置都在这里,也就不能肯定任何人的“丹田”位置都在这里。 当你看到另一人的实验报告是在另一位置时,你就恍然大悟了。古人说:“丹田又名玄关,玄牝。“意思是说它是非常玄妙的东西难知的。陈杰祖师说:“玄关是无中有,有中无。说它有,则确无(不炼功时无丹田得气感);说它无,则确有(炼功时则有得气感觉,如实有丹田只存在)。有与无,全存造化微妙中。”陈师之说,并非创见,只是清代柳华阳所说:“机发则成窍,机息则妙茫“的翻版而已。这个问题在《内丹三要》及《仙佛合宗》等书中,也谈得较好,可互参。 六、下丹田在炼功中的重要性 前已言之,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何者最为重要?何者最为常用?古人曾对此作深刻研究并从实践中体验到下丹田是最为重要和常用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很多,应当特别提出的是,以为下丹田在小腹部居人体中心,其范围包括 “神阙”、“气海”、“石门”、“关元”、“中极”、”命门“等穴位,自然具有这些穴位的作用(那些穴位作用,可详参《针灸学》和 “肾间动气”的功能;以为下丹田是任脉、督脉、冲脉的经气运行起点,是真气升降开阖的枢纽;认为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处所。总观《难经》、《类经》以及道家一些论述,都非常强调“下丹田”乃是 “性命之祖”、“生气之原”、“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 “阴阳之会”、 “呼吸之门”、 “水火交媾之乡”、“生药、采药、封固、烹炼之所”、“结胎、养胎之室''等等,故炼功家每以下丹田为“积神生杰”、“积杰生精”、“炼精化气”的重要部位。《养生肤语》说:“丹田为气凛之源,犹若果实受气于蒂,坎离上下,以此为中宫,气脉升降,以此为基地,••••••人诚能以祛病延年之法,敬而行之,或行或坐,或立或卧,念念不忘, 旬日之间,气血循视而不乱,精神内固而不摇,衰者起,病者愈,疲癃转康健之躯,枯槁回温润之色,顿觉增精补髓,养气助阳,晴目光明,身轻力健,百病减除,功简而效速,诚为保身至道,祛病之秘決也。”这非常确切而生动地说明了“下丹田”在炼功中的重要性。又丹书中未明言上中下而只言丹田者,即是指“下丹田”。 七、当结合自己病情和某些具体情况选用某个丹田 诚如上文所云,下丹田在炼功中是非常重要而常用到的,但不是说每个人都刻板地用“下丹田”来进行锻炼。我们必须要有一个“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只看到其好的一面,而不想到其不利的一面。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应当结合自己的病情和某些具体情况来考虑、决定是否选用下丹田。如中气下陷、五脏下垂、小便频数、大便溏泄、月经过多、血压偏低以及肛门漏气和尿道泄气等类病上丹田或中丹田时,也不是任意改换的。如患脑贫血、低血压及头畏风寒病人,改换为上丹田也是较妥帖的。但“头为诸阳之会”、若其人患有肝阳上亢、心火上炎、 高血压、 脑充血等症,则不宜意守“上丹田” 。如患有中气下陷和月经过多等类病人, 改为意守中丹田是较好的。但若其人患有肝气横逆,胸膈胀满等病,则不宜意守中丹田。又如在意守下丹田时,每感到小腹胀满不舒或隐隐作痛,则必有不合之处,此时不论有无疾病,,亦当考虑改变意守部位,以观动静,千万不可教条行事。 八、丹田的“移用”和“合用” 丹田的“移用”,是指在炼功过程中,为了适应客观情况变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如在炼“积神生炁”、“积气生精”、“炼精化气”时,是在“小丹田”部位进行的,及到“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时,则宜放弃原所守的“下丹田”,而有意无意地着于上丹田“泥丸”或“祖窍”。又如在炼功过程中,如自觉小腹丹田之气已很充盈形将蠢蠢欲动时,则可用意引气至病所以治病,此时亟宜将“守意”转到病所,以病所作为丹田来意守,这样,就能使丹田之气能顺利而更多地到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再如欲“布气”为人治病,则可在丹田之气充盈时,改为意守手指,即以手指代丹田。这样,就能使丹田之气向手指集中而能充分发挥“布气”为人治病的作用。 丹田的“合用”,是指在炼功时,将下丹田与上丹田或上、中、下三个丹田合并起来运用的一种意守法。如在炼功时,不单守三田中的任何一个丹田,而改为集中神志意守“命门” 到“泥丸”一线,即是合并上下丹田来运用的。这有助于真气的升发。又如专守“百会、胆中、关元”一线,是合并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来运用的,有助于真气的归原。 以上所言丹田的“移用”和“合用”方法,古文献中无记载,仅陈杰祖师曾略谈及,余试之颇有效验,特提出献与功夫深者作参考。 功夫浅而又无明师“临炉指点”者,幸勿任意为之! 九、不能在“点”字或“穴”字上执着 本文开头即已提到丹田的“田''字,既具“生生含义”,亦有面积特征,是不能以点或穴来理解它的。但由于在丹田的别名中,确有许多同于针灸书上的穴名,又未加注释,因而使后人产生误会是很自然的。然而我们应当清楚看到,古人用穴字或窍字来代称丹田时,只是为了方便,指示我们一个大概部位而已。如果丹田真的是一个穴位,则在炼功时必须要亮开肚皮用尺子来量量分寸,还得在量好尺寸后用手指按住它以保证在意守上不“滑边”,这怎能摆好姿势,放松形体来炼功呢?再则,炼功时,拘执一点,既怕不准,又恐移动,那又怎能入静炼好气功呢?故我认为在意守丹田时不管是上丹田,或中丹田,或下丹田,都只要求大概是那个部位就可以了。千万不可在点上,在穴位上,在分寸上执着。不执着而在恍惚中守住那一大片,最易使形神两松而很快入静,也最易调匀气息和“得气”,也就能事半功倍地炼好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