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美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九寨沟迷幻的山水、长城雄伟的身姿、李白豪迈的诗篇、贝多芬雄壮的音乐以及梵·高激情的绘画等都称之为美。
古今中外对美的赞誉也不乏其人。战国楚辞赋家宋玉曾赞美东邻之女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苏东坡曾赋诗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美无处不在,美令人向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倍受世人的关注,其完美的形象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青睐。
“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正雷是陈氏太极拳的嫡宗杰出传承人。其阴阳平衡、刚柔兼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潇洒飘逸的太极拳艺展示了无限魅力,树立了传统太极拳“大美”之风范。
看过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中国武术九段陈正雷先生拳艺的人,无不以一个“美”字赞之。究竟美在何处?笔者以六美述之,以飨拳友。
造型之美
所谓造型之美就是形态之美、拳架之美。看正雷先生的演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外形的美感:匀称的体型,恰当的尺度,立身中正,轻松自然,宽大自如。一个“太极起势”浑厚沉重,内气充盈,舒缓大度的气势立刻令你屏息静观。接下来一招一式,一举一动起降到位,开合有度,虚实分明,连绵不断,动如行云流水,静如泰山青松,开合云卷云舒,蓄发电闪雷鸣。欣赏他的拳是一种享受,越看越觉得美。他的架势之美,笔者以为:其一美在体形。陈正雷先生有一副170公分黄金比例身材,有60多公斤较为标准的体重,这种或天生或创造的自然条件为其拳艺美感奠定了基础。
其二:美在架位适中,也就是说他从“高、中、低”三种架势类型中选取了“中架”。“中架”不高不低,中正自然,而又可高可低,可放可收,能充分展现太极之魅力。“中架”也较为适合各类观赏者的审美情趣,给人以高低适度,舒展自如之美感。
其三:美在“纯正规范”。陈先生出自名门,自幼学拳,科班出身,历经几十年艰苦磨练,一丝不苟,因此一举一动无不经典,一曲一伸无不到位。自最基本的拳、掌、勾手形到一招一式的定位以及过渡的变化都有规有矩、始终如一,遵循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传统法则。比如一招“单鞭”式,定势之后,立身的中正、两腿重心的三七开、沉肩坠肘、松腰开胯以及“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甚至连右脚尖内扣,在陈先生的架势中都充分的表现出来。其势如玉树临风,英姿飒爽。
另外,在他的招式中没有不必要的小动作,没有哗众取宠的故弄玄虚,总是一招一式、实实在在、规规矩矩。
其四:美在尺度恰当。拳架造型美不美关键是身体各部位运行中尺度是否恰当。尺度的长或短都对造型美产生影响。比如“太极起式”双手上掤下按的过程中,尺度长短展现不同的架势造形。尺度太短,其形显得委琐小气;尺度太长,则僵直生硬。只有双臂微屈适度,其形方能舒展大方。陈先生在这一招式的运行中,选择了恰当的尺度、不长不短、不偏不斜,展现了舒缓自然的良好造型。
再如“云手”,若双臂划圆太小,尺度太短其势则弱;若双臂划圆太大,尺度太长其势则散。只有双臂掤圆、尺度适当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展现运动之美。在陈先生的云手中不难看出其运转自然适度,气势恢宏的功夫和造形美。
总之,在他的拳架中,你看不到东倒西歪,看不到挑肩架肘,看不到凹凸不平,看不到僵直生硬。简言之,你看不到不舒服的地方。而你看到的只有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潇洒飘逸、行云流水。
刚柔之美
前辈太极大师曾云:“太极者、刚柔兼至……”、“乾刚、坤柔、阴阳并用,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胸中一团太和元气,充周四体、至柔至刚,实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寻;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皆具,是谓:阴阳合德。”“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美学中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表现为陈氏太极拳运动时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陈正雷先生的拳术中,“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可以说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你可以看到慢如抽丝的掤捋挤按,也可以看到快如闪电的採挒肘靠。看陈先生的“慢动作”那是“意气力”的完美结合,意摧气动,气使力行,劲从腰至肩至肘至手,节节贯穿,无凹凸之形,无阻滞之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看陈先生的“快节奏”,则是“迅刚猛”的充分展现。一势“掩手肱拳”,前拳后肘,发力如风。一趟“老架二路”着着刚猛,波开浪裂,可谓“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
陈先生的刚柔之妙,不仅仅妙在一招一式,更妙在刚柔的结合与转换。由柔至刚时则顺畅自然,不露痕迹;由刚至柔时,不滞不息,浑然一体。比如“双摆莲”接“当头炮”,前掤时舒放缓慢,轻柔松沉,突然起腿摆脚使敌猝不及防。紧接双手后捋顺遂自然,待蓄势后猛然双拳向前发力……整个过程衔接的天衣无缝,无痕无迹,不仅没有突兀之状,反而增加了迟速缓急之美感。尤其是陈先生演练的“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笔者认为是“刚柔相济”的典范之作。该套路自始至终螺旋缠绕似行云流水、柔美至极;发力抖弹似闪电烈风、刚猛无限。充分展现了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阴阳合一的典型风格。陈先生把传统太极拳的刚柔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螺旋之美
古人云:“太极拳缠丝法也”,“浑身俱是缠丝劲”,“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足随手运、圆转如神。”可见前辈们已准确概括了太极拳的特点,揭示了太极拳的真谛。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无处不是圆,无处不螺旋。“太极”之名已规定了其性质。
看陈正雷先生的演练,其缠丝螺旋之美已溢于言表。其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演练,缠丝法虽含蓄内敛,不尽张扬,但处处内含螺旋缠绕、弧行圆转。没有突兀感、没有断续处。其新架一路的演练,却一改老架一路含蓄内敛的风格,一出手便是缠绕,且处处缠绕、式式缠绕,螺旋缠绕之功尽情张扬、放任自流。如春风杨柳、高空行云,令人叹为观止。仅以新架一路的“六封四闭”为例:自“懒扎衣”定式起,首先是一个双手的先逆后顺缠丝折腕旋转一小圈;接着左手小逆缠微下沉,右手顺缠由右上方捋至腹前与左手相合,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手小顺缠,右手逆缠转臂,两手合住劲随重心右移向右上方挤出;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右手下沉划弧顺缠上托,左手逆缠,虎口掤圆弧形向左上提形成刁手;身体左转,重心右移,两手逆缠翻掌合于两耳下,两掌合劲向右下方按出……这一势小圆不说,大的环绕动作就有四个,可见缠绕之多、之密。正因为缠绕之特点,把太极的螺旋之美充分的表现出来。“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在,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
螺旋之美美在螺旋,美在自然顺遂,美在婉转自如,是一种由内而外,以气催形的运动过程。必须有深厚的功底作为支撑。初学者往往虽走螺旋,却显得僵直生涩、扭曲做作,并不产生美感。由先生做来,丹田充盈、意生气行、身手谐和,完整一气,美感顿生。
轻灵之美
太极拳“以灵动敏捷为尚”、“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轻灵正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其常以窜蹦跳跃、闪展腾挪为表现手法。我们在传统太极拳里看到过多位表演者的演练,其风格各有不同:舒展和顺者有之;宽大自然者有之;沉重刚猛者有之。而刚柔相济中贯穿轻灵者却不多见。陈正雷先生在这一方面却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二起脚”腾落自如;“旋风脚”旋转如风;“玉女穿梭”纵越似箭;更有“翻花舞袖”一势腾空而起,飘然落下,身轻如燕,翻转折空。把轻灵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每当此处,观者掌声如雷。
“轻”者缓也。“迈步似猫行”、“婉转如流水”。“拗步”一式动作虽少,却极为难走,功力不到者往往走成木偶状。而陈先生走来,手足相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走得轻盈,走得协调,走出了美感。
“灵”者活也。太极拳既是拳术必有灵活之能,灵则御敌,灵则攻敌。陈正雷先生在陈氏太极单剑以及太极推手中把灵字充分的表达出来。太极单剑的演练中跳跃的动作非常多,如“青龙转身”、“野马跳涧”、“上下斜刺”、“叱咤探海”等,都是以纵跳方式展现。陈先生在做这些动作时,幅度大、速度快、距离远、弹跳疾,似雄鹰搏兔、灵猫捕鼠。一个“活”字跃然眼前。太极推手之灵,笔者以为在“乱踩花”上。前几步的推手方法是活步推手的基础,“乱踩花”是自由发挥的战场,正是在这里,陈先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灵活多变的才能,穿插避让、沾粘连随、圆转自如、行步如飞。尤其看到陈正雷先生与陈小旺先生年轻时的两人推手,真如:两条巨龙上下翻飞、劈波斩浪、游戏于波涛之上,令人大开眼界,酣畅淋漓。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