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尾骨?
人体脊椎的最下一节底部为尾骨,也称为尾闾。尾骨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人体的舵(飞机有舵,轮船有舵,人体也有舵。它们都是为转换方向而设计的) 。 人体的转动,步法的进退和重心平衡就是靠它来调整的。太极拳《十三势总歌》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句,说明了尾骨与顶劲的关系,只有尾闾中正才能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以中医经络学说解释,尾闾骨端下有督脉之起点穴——长强穴。我们身体除了十二正经之外,还有奇经八脉,而任、督二脉为奇经八脉之主脉。督脉是全身阳经汇聚之处,为阳经之海。其运行起于会阴,通达长强穴、命门、大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直达人中。“长强穴”为督脉运行第一要穴,尾闾上翻,有助于内气经会阴直达脊柱上行;相反,如果尾闾内敛,则明显从会阴上行的内气不通达,很难到达脊柱。对此,我们稍作体验即可验证,并无玄虚。
目前各家太极拳对尾骨的要求不一,有后翻,有内敛;相应对臀部的要求也有突臀、敛臀,甚至有翘臀之说。我跟随当代太极拳大家蒋家骏先生习练洪式太极拳十五年有余,洪式太极拳为已故太极宗师洪均生公所创,源于陈式,所以对尾骨的要求与陈式太极一脉相传,都是遵循“尾闾微微后翻”。
洪式太极拳对身法的基本要求是“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松裆开胯、尾闾后翻、命门自然前合”。具体动作是,塌腰开胯,尾骨微微后翻(大约15度)合住,小腹自然下方向内收敛,上方向前合住,带动命门前合,颈部大椎竖起。从而引导内气从丹田,经会阴、长强、命门、大椎、凤府,直达百会。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做到内外放松,气沉丹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
拳论讲:“腰为车轴”、“力由脊发”。如果把腰裆视为全身的发动机,尾骨则是这部发动机的开关。尾骨微向后翻,则发动机开了,不仅动作灵活,还能引导内气沿着脊柱上行。否则等于发动机关上,就无法使腰裆作出合理的运动。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尾骨不微向后上翻,则裆不能开圆,裆不开,则裆劲不松,身体则不能随腰裆的左右旋转上下立体螺旋,两胯亦不能自由提落,无法从身法步法的变换中调节、保持重心的平衡,达到松沉轻灵的要求。同时也影响小腹的前合,而使气不能沉到丹田。
事实上, 尾骨微微后翻这种动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然会做到的。当我们挑担子时,一定身向下蹲,腰劲挺起,而尾骨微向后翻,才能随着顶劲的上领,把担子挑起来。专业举重运动也是如此。倘若尾骨向里收了,不但不易站起,并且由于重心的上浮和后偏而被这个重担子压的仰跌。
综上所述,我认为洪式太极拳对“尾骨微微后翻”的要求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另外,对于敛臀的说法需要辩证的看待。我认为这是单单针对某些人在练拳时作突臀的形状而言的,敛臀可以纠正突臀之病,但也不必矫枉过正,使尾骨内收,以至重心上升偏向后方,不能保持身法的中正,过犹不及,同样是缺点。至于突臀、翘臀,应该是各家表述上的差异,不甚严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