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八心”“四志”为太极拳修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浅析武式家传太极拳三路拳架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太极拳的思想性/王学武 王晓
·太极拳的修炼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三篇]太极拳的发劲
来源: 作者:何轶群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6-2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名家李雅轩从杨澄甫学拳十八年有余,晚年深研拳理,能言人之所未曾言,发人深省,得成一代名师。他在致弟子的信中,述及太极拳发劲,曰:“太极拳的发劲机会,应是在打手中赶现成的,送到手上来的,这样子打的才干脆,而不是把发劲的机会硬作出来的;否则打不出人去,就算是凭自己的力大,勉强把人打出,也必拖泥带水。”(摘自1963年10月10日信)

“老论云:‘发劲须沉着松净’,是说在发劲时,必须要松、要沉,并且还要松得纯粹,松得干净,不留有丝毫拙力在筋骨肌肉之间束缚着,如这样子,才算松净。否则就未松静,就发不出松沉软弹的灵脆劲去。”“如身体各部未能松得净,那意识神气就指挥不出灵脆的动作来,就打不出迅雷不及腌耳、惊心动魄的劲来。只是凭着肌肉、筋骨的伸缩动作,那是绝对不够快的。”“太极拳是提纲挈领抓大体,不找零体。”“按太极拳之发劲有几十种之说,我以为不对。我以为只有一个懂劲和不懂劲的问题。如不懂劲,会一百个发劲,也等于零。如懂了劲,虽变一百个、一千个也是一个道理。千变万化,想如何打,就可以如何打,又岂止是几十个哉?”(摘自1964年11月20日信)“太极“发劲的功夫,等于水到渠成,不宜单单地求这一技能。”(摘自1968年2月17日信)

“练功夫要能轻,轻到空无所有;要能重,重如山岳。进之则令人难觉,退时则使其莫知。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变化神奇,鬼神难测,这才算高手,否则就不可能斗大力士、蛮干汉也。”(摘自1968年12月1日信)

“关于练功,脚下要稳,是松沉下去了,自然的稳,不是用固劲的稳。腰部要活,是要因有力来触,自然的活,而不是无故自己转动几下的话。手上的灵,是在松软稳静着长期练功,养出来的灵,不是故意动几下的灵。”(摘自1973年9月5日信)

“要想功夫成熟,还是在大松大软的舒适稳静中练功夫,久之方可。”(摘自1975年正月初七的信)

脚稳、腰活、眼明、手灵;大松大软,周身一家,久之即可懂劲、发劲。这大抵是练太极拳功夫的要领。

筋骨肌肉动作,包括骨关节松开又自然回复的力道,都是物理的力,不是太极拳的劲。练太极拳劲,须另辟蹊径。

盘架子,是习练太极拳的基本功夫。大松大软,而得周身一家,伸展如接天地,卷缩如成泥沙,即可以练意。按古籍所载,意在心,以现代生理知识而言,意即是头脑中的思维、意识为主宰。

意之动,可以疾速,也可能迟缓;可以飞跃,也可能停滞;可以遨游宇宙,也可以深藏丹田;习练太极拳者,须明暸自己的“意”之种种内涵、属性,明暸意与能量,呼吸、劲力的本质区别,明暸自己与他人的“意”,都是无质、无形、无量、无拘的客观存在;再急促的呼吸,再迅急的动作,都没有“意”之动那样的速度。在宇宙范围内,光速最高,至今尚无可超越。但是人之“意”动的速度更高,惜乎人尚未知其价值及可利用之渠道耳。

太极拳之练功,首在练“意”。身躯僵硬、精神紧张、私欲糊心、思维固定,是人之常态,难得大松大软,难得清心寡欲,故多数人的“意”,是僵化的,是迟滞的,是狭窄的,也是懒惰的。试以意反复升降用于自己的头、足,就会发现意动之速度并不快,而且还会感到颇不习惯;为什么?因为人的“意”之运动,也有其自在、自为的惯性和惰性也。“意”怎样动、怎样静,怎样合、怎样分,怎样动得快、动得慢,都要习练,还要持之以恒。

习练太极拳练“意”,首在于“意守丹田”。久之,分三分意于左手右足,或右手左足,而留七分意在丹田。这是最基本的练意功夫。久之,便由内而外、又由外及内,得“周身一家”的修为和感觉。这样的练习,除静坐、站桩、练拳均须进行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亦可时时、处处应用。简而言之。七分意守丹田,三分意分流手足也。

如此练习一段时间后,即可导“意”入地,由三寸而三尺而三丈,又复返回至左臂左手,或右臂右手,如此反复为之,便能够使自己全身躯与大地逐渐连结、融合为一。故练拳或静坐时,习练者最好不要在房内、楼上立足,而宜和土地相接,赤足更好,布鞋亦宜;双脚掌皆不可蹬地用力,而须寻求脚掌和土地互相粘连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全身松沉于双腿双足而致之者。这也就是李雅轩致其弟子信中所说的“脚沉。”

这种“脚沉”的感觉,来自沉的实际,人与地之连结融合在此,人之“意”动,迅即能发至手臂,亦在此。

习练太极拳盘架子,无论师事扬式、武式、陈式、孙式,在左或右掌臂由虚变实时,习练者的三分意缓慢或急速由地而足而腿、经丹田而肩而臂而掌,以丹田为中心,成斜线或对角线方向变换。此“意”可发于指尖、可止于掌缘,也可以离开自己手掌五指,而达到近距离或远距离的一个定点目标。此练习,宜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宜紧束而不可散乱,似有似无,似疾似缓,历练之,而总在有意无意之间。

《十三势行动心解》有言曰:“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人之“意”、“气”,是不同的。“气”或“内气”,是人的功能、能量的总体,包括轻柔绵长的内呼吸在内。以意导气,缓速自如;以气行力,而忘意、弃意,就难免拙力复生,动作僵硬,发力迟滞,在所难免。“有气者无力”者,得内气而无拙力也。“无气者纯刚”者,忽内气,可得者唯刚僵之力耳。意、气、力之分别,在此数语内亦可见其概义。

时人学练太极拳,其多数用在求其与师“形似”上,注意于一招一式的姿势、动作;亦有进者,则属意于内外意识,躯体的柔化松软。其实,这两个层次的练习,诚然必要,但不是惟一,不是终结;更困难、更重要的是、习练者自身的“意”的习练。

在练“意动”的长时间过程中,人有嗳气、体动、挺脊等效应,概属正常,不必在意。如动作过大,可以意默念,“停止动作”而缓止之。

《太极拳论》曰:“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说的是功夫进程的三个阶段。招式不熟,习练者之意必然贯注于拳式之正误,而无暇致力于去除拙力、僵劲。着熟乃初级功夫,重在默识揣摩、大松大软,气沉丹田、虚实分明,动作熟练、拳式协调为其要点。懂劲为其次的功夫。由习惯招式而自然本能,而内意、外式之协调同一,由外及内,以内驭外是其重点。神经反应之灵敏,首先在自己的“意”的灵敏。“阶及神明”则是高级功夫,心、意、气、身、内、外、体、用,都浑为一体,没有丝毫分割。有论者把内劲、外力截然分开,引“用意不用力”之古训,力论太极拳用内劲而不用外力云云,未免过于胶柱鼓瑟,难免刻舟求剑之失也。

李雅轩论太极拳功夫,分三步,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而贯穿体、气、神、即“着熟”、“懂劲”、“阶及神明”这么三个层次,唯意而已。练意、知意、用意,这才是“用意不用力”这句话的真义所在,这才符合《十三势行动心解》所说的:“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的真意。

李雅轩把太极拳劲分为五种:“硬劲不如僵柔劲,僵柔劲不如松沉劲,松沉劲不如轻灵劲,轻灵劲不如虚无劲。”皆指自己习练、得成的太极拳劲力。虚无劲,为己之整体虚无;发出的内劲、外力相合的拳劲,却都是实的,所谓“有虚必有实”,“虚实相生”是也。李雅轩与弟子、访客推手,发劲就是“一股大力”、“有股重力一撞,如触气一样”,“如蛛网缠缚”,“有很多手”,其虚无劲已炉火纯青,瞬间即转化为实劲,疾速绝伦,堪为一绝。

太极拳之发劲,内外不分,亦不必分,不能分;贯串者,在意。在意,才能真正“豁然贯通”,而拳意、心意、劲意,都是要练习的。全身松沉亦在“意”,在丹田之八分意,持下沉之势,久之,便觉体沉、足粘,腰活、胯松,大松大柔遍及全身,特别是上身由轻灵而虚无,转腰时带动手臂在旋转中甩动,用意至指、掌、腕而不用力,臂带动掌、拳出,可快可缓,更可以极疾速。这样的动,才能达到“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的层次。

劲转为无,实转为虚,须“劲断意不断”。《十三势行动心解》言:“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太极拳家极为熟悉的古语。此能力,此境界,来自盘架子的大松大软的功夫。极虚无,然后极厚重,极缓慢,然后极疾速,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三句话,是密切相关,不可须臾分的。

自己用意贯穿足下之地,脚腿、丹田而肩、臂与掌发劲,可练习断瓦片,自一片可练至数片,要点在于丹田之意,瞬间尽出也。

太极拳家出掌、打拳,第一层次,是直接打到对方身躯的任何部分,如无内劲,则无力、无功;第二层次,是捉住对方手腕、臂、腿,顺其力、其势,用太极八法发劲;第三层次,是双方肢体之沾、连、粘、随,如吸附,如胶结,借力打力。第四层次,是再返回到第一层次,不过出手含蓄内劲,意在对方身体之内、或其后,则可伤对方之脏腑,甚或致命。推手,有时可能在打出一方之时,可能致其吐血,就是这个缘故。至于再上层次,则已非太极八法所能尽者也。

 “借力打力”这四个字,是习练太极拳者都十分熟悉的。“四两拨千斤”之语,亦从这个四个字来。时论对此四字的解释,几乎都是反复说明“不丢不顶”,借对方的来力之势,同方向施之以已力,而致其合力达到最大,使对方迅速踬跌云云。这种分析论断,诚然不算错,但远不完全。“借力”者,吾人还可以借重力和地心吸力这样两种力,然后才借对方之力。三力不可偏废。

吾人习练拳架过程中,每式均有松沉动作,这就是重力;是自己全身一家,浑然一体的下沉重力。沉至尽头,周身以螺旋转动之势的反弹力,就是利用足下土地的地心吸力的一种特殊反弹,也自然而然地利用了自己大腿二头肌的弹力。以慢动作盘一趟太极拳架子,约需三十分钟左右。而无论动作速度如何变化,只要习练者利用了自下沉而转升身体的反弹力,盘完全套拳架以后,其大腿二头肌就会发热,较大腿、膝头的任何部分的手感温度明显要高。这种反弹力,经过久练,借土地地心吸力之突然逆转与加速,而得其劲;又以全身松软,而成其浑然一体;再由己意导到掌、拳、臂、肘、肩、体,进而发劲,瞬息之间一抖即出,遂成李雅轩名之为“扔劲”、“冷劲”的劲道。此劲无内外之别,一及对方肢体,对方即有像触电一样的感受。

太极拳每一招式,都有这种周身一家的松沉力(劲)、反弹力(地心吸力之反方向弹动)。呼吸,用意、变速……全部溶合在一起,这是太极拳与其它任何拳种不同的地方。如果单独以牛顿的力学定律来分析自己的太极拳发劲,则MA之中的M(质量),是自己全身甚至借有部分土地之质量,A(加速度)愈高,此力愈大,而决非单臂、独肩或者再加上转腰之筋骨肌肉的爆发力所能比拟者也。

李雅轩论拳劲,说:“扔劲是扔出去、摔出去、掷出去的意思。练枪的手法常用扔;练拳的手法,用扔的地方不同,只有野马分鬃和按劲。将对方拿着(这就是用手抓住对方臂膀或其他处,是上述的第二种层次),则来得特殊的快(此即是在下所说的:‘加速’),能使对方冷不防,就已经打上了,这就谓之冷劲。也就是劲起于陡然之间,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的意思。要和外功拳比手,就非会发这种劲不可,如只是揉揉扭扭地周转几手,就不足以敌高手也。”(摘自1963年3月22日信)

此言有理。但是,“扔劲”既是“扔出去、摔出去、掷出去”,就不止是“野马分鬃和按劲”而已,太极拳的任何招式,除极少数如“下势”等以外,都可以、也应该有反弹劲,那就都可以是“扔劲”、“冷劲”,只在于自己悟或不悟、用或不用耳。

发“冷劲”即发极高加速度的劲,关键在于自己的“意”之长期习练、极度灵敏。对接对手之来力,即粘住对手之拳、臂、不丢不顶,决非易事。因为并非每次都能等到对手之力、之拳,接触到自己,才能“听劲”、才能出手也。

太极拳之化劲可接发劲,化劲就是发劲,发劲也就是化劲。

注:本文已发表在《武林》杂志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八篇]太极
·各派名家谈缠丝劲--略谈太极拳的缠丝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马国兴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如何练好“六封四闭”拳式/郭宝洪
·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傅仁东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太极内功修炼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四篇]太极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五篇]太极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六篇]太极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七篇]太极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八篇]太极
·傅钟文谈太极拳练法
·太极拳的修炼
·太极拳的思想性/王学武 王晓影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