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一.太极拳缠丝精论 太极拳,缠丝法 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世人不知,皆目为软手,是一外面视之皆迹象也。若以神韵论之,交手之际,刚柔并用,适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蕴。两肩? 下,两肘沉下,秀若处女,见人肆若猛虎下山,手即权衡称物而知其轻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权衡,因他之进退缓急而以吾素练之精神临之,是无形之权衡也。以无形之权衡权有形之迹象,宜轻宜重,而以两手斟酌,适得其当,斯为妙手。 翻译: 太极拳,主要讲的就是缠丝方法。所谓进缠、腿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而关键之处无外乎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自以为是,把各招格式决然分开,如果把各招各式决然分开的话,所体现的就不是阴阳二气相互是对方的根源的道理了。世上的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都认为太极拳软绵绵的,毫无力气,其实,这都是仅仅从外面表象上看它的缘故。若果从它的神韵来论的话,和人交手的时候,刚柔并用,适得其中。如果不是长久练习这种拳术的话,是不能彻底理解它的底蕴的。两肩下垂,两肘沉下来,看上去秀气的象少女,见人好像猛虎下山,而两手衡量事物便知道它的轻重。打拳的道理,我心中自然有所权衡,可以根据对方的进退缓急而用我平时训练的精神对待他,这是一种无形之中的权衡。用无形之中的权衡来衡量有形的事物,该轻的时候就轻,该重的时候就重,全部用两个手来斟酌,正好适当得法,这才可以称得上是妙手啊! 二.太极拳名义说 拳以太极为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极之理,而后于全体之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立其名以定为成宪。义至精也,法至严也。 后之人事不师古,不流于狂妄即涉于偏倚。而求一不刚不柔、至当却好者,以与太极之理相吻合,盖亦戛戛 乎其难矣。 然吾思古之神圣能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夏后氏,《河图》、《洛书》有明证也。 惜乎!予学识浅,未能窥其蕴奥。且其书最精深,又不易阐发。于《河图》、《洛书》,未能道破一语。而特于羲经所著阴阳错综、六爻变化与神禹所传之五行相生相克者, 窃取万分之一焉。 然所取者,或以卦名,或以爻辞,或以水、火、木、金、土生克之文,因其近似者引之以为左证,其泛滥肤浅,亦不过古人之糟粕已耳。杂乱无章,随意采择,于《图》、 《书》生生大数之序毫不相似,况其内之精华者乎? 虽然,亦不必泥。古人笔墨,原非为拳而设。其包括宏富,亦若为拳而设。 随意拾取,无不相宜。此亦足见太极之理精妙活泼,而令万事万物各适其宜,用之者无不各如其意。以偿之事虽纤细,理无或遗。任天下纷纭繁颐,万殊皆归于一本,妙何如也。 后之人苟能于古人之糟粕即其委而求其源,未始无补于身心命名之学。虽曰拳为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况其为用最广?运动者宜留心焉,深玩细思,久之自有得也。拳之益人,岂浅鲜哉? 翻译: 以“太极”来命名拳术,古人必定是很明白太极本身的道理,然后对浑身的上下、左右、前后,以手和脚的旋转运动来发明太极的内在含义,并确立这种运动的名称为太极拳,成为后人采用的明文规定。太极拳中所体现的义理很是精深,太极拳所展现的拳法也很严格。后人行为做事不效法古人的话,不是流于狂妄就是流于偏颇。而想另外去寻找一个反映不刚不柔、恰当正好与太极本体的道理相吻合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运动,真是难上加难啊! 然而,我想古代的圣人能够真正明白太极的理论的人,要算包羲氏、夏后氏了,《河图》、《洛书》就是证明。只是很可惜啊,由于我才疏学浅,没能够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所在。并且,古代圣人所流传下来的书籍都很精深,又不容易阐发明白,对于《河图》、《洛书》的深刻含义,没能道破一语。然而,对于包羲氏所著的阴阳错综、六爻变化和夏后氏所传下来的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我个人认为还是知道一些的。 然而,我这里所选取的,或者是卦的名称,或者是爻辞,或者是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的记载,只是因为引用一些与拳术理论相似有关的作为证明,其中有的看去有些泛滥浮浅,但是也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至于杂乱无章,随意引用,对于《河图》、《洛书》中所蕴涵的大衍之数的变化都毫不相似,何况是《河图》、《洛书》中的精华呢? 虽然如此,也不必拘泥,受限制。古人的论述,本来就不是单单为拳术而设立的。但是其内容的宏富广博,又好像是为拳术而设的。随意拾取,但没有不合适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太极之理精妙活泼,令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用它的人没有不满意的。被满足的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很深刻。虽然天下纷纭复杂,但是,各种事物都有它共同的本体和根源,这种事情真是很奇妙的啊! 后来的人如果能够对古人的糟粕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寻找根源所在,也不是不能有益于身心性命之学。虽然说拳术仅仅是一种小道,一种技能,但其中却包含着太极的大道理,何况是太极拳的作用是很广大的呢?运动锻炼的人对此应该留心,如果能够潜神玩味,仔细体会,时间长久了自然而然会有新的启发。太极拳对人的好处,又怎么能是很少的呢? 引述: 《太极拳名义说》主要是对太极拳的名称由来进行讲述。太极拳虽然是一种运动技能,但是其中也蕴涵着天地本源——太极的深刻道理。太极的道理体现在太极拳之中,同时,太极拳也反映着太极的精神,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宋明理学中所说的一事有一事之理,一物有一物之理,但是,这些事物的道理本身同时又都是太极本体——这一大“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太极拳名义说》中所说的“万殊归于一本”的含义。同样,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和内含也是太极之理的体现和反映。明白这种道理的拳术家,无论是在功夫本身,还是在道德修养上,都会象作者纹中所说那样,有新的启发和受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