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铭“五乘功夫”说解析 上海一拳友谈及宋书铭五乘功夫,我将《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续集》中“五乘功夫”解析中的“毛发松弹守三阳”内容登出作为答复。 拳家言:法分三修,成功一也。所言成功一也,又有五乘功夫,曰:骨、筋、皮、毛、发。 歌诀云: 磕格碰撞是骨打,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毛发松弹守三阳。 气形化一归无象,阴阳互感通天下。 论曰: 凌空劲不达,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易》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毛发松弹守三阳: 此乃神明的“神拳”之攻防功夫艺境,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谚云:“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即然“正阳为一”,为何以“三阳”言之?而又言“守三阳”?此中精义,须辨而知之。此“守三阳”。乃取“泰卦”的“三阳开泰”立义。泰卦卦象,坤上乾下。即如人体修练,外阴形,内阳气,修练拳术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正是“亨通泰平”的“阴平阳秘,其身乃治”的身体健康,安泰平和之景象。 但为何言“守三阳”呢?因为“正阳之气”分为三种用法,这在《拳经拳法备要.气法指要》中的“歌诀”说: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体;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此歌诀中说明了内阳之气的两种用法,一部分阳刚之气,放置在少腹丹田中,做为定砣而使用。一部分阳刚之气贯通筋骨壮拳势了。此两部分阳刚之气的作用已经说清楚了。已是“二阳”已明。尚有“一阳”又哪里去了呢?做何用了呢?这就是具有抗击打能力的“铁布衫”之功夫的说法之存在的道理。即有一部分阳刚之内气,根据具体功法,已在身体的“皮里肉外形成了一层薄膜,此薄膜的形成,犹如人体穿上了一件布衫,而此薄膜布衫具有护体的抗击打能力和效果,故以“铁布衫”喻之。这样,我们就知道“守三阳”之说,是指“少腹丹田的定砣之阳气,使之不能离位;合成铁布衫的阳刚之气的薄膜,使之不能消失,方具有抗击打的护体之功;随时以备出击壮大拳势击人的阳气,要守住而时以蓄备之。这就是“守三阳”之精义。然定砣之阳气,成膜护体之阳气,二者衷于职守也就勿虑了。最难的就是“壮大拳势的阳气”之如何守了? 此句“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关键在一个“松”字上。一般的习拳者在读到此句话时,认为“松”是指外形的“松活,松灵”来认识的,其实不然,《内功经》中说:“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注文中说:“松者,柔之甚也,软之极,养精蓄锐之意也”。说明此“松”字是言表“内劲”之贯通筋骨壮拳势那“一阳之气”的状态的。因为此时的功夫艺境已经到了“全体透空”的太极之“虚灵妙境”了。哪里还会有“外形”的“松紧”问题可谈论的呢?也只有“内劲”的“松紧”问题可谈论了。况且,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艺境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就连内劲的“升降”法式的“吸提呼放”都不得已置之不用了。只运用内劲的“寂感遂通”的“涨渺”法式了。如果以内劲的浑圆收聚之“渺法”为“紧”,则内劲的浑圆发放之“涨法”为“松”。则此乃是此时此境之内劲的“松”与“紧”的认识。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壮大拳势的那一阳之气”的“松弹”二字之精义,也就是此内劲的“涨”发之方法了。以上述对正阳之气的“三阳”功能之分配的论述,来认识“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诀言的精义,也就不会偏颇了。修练、建体、至用,自然有法了。 首先要确定:“毛发松弹守三阳”已是“三阳开泰”的神明艺境的“神拳”的功夫了。正是“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乃一触即发的功夫得矣!自然具备有“荷叶滚珠”的“无点不弹簧”之功夫,又有“沾衣如号脉,沾衣十八跌”的功夫。又有“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夫。此数项功夫艺境,才能体现出神明的“神拳”功夫艺境。神拳功夫艺境才能充分体现出“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拳诀之全部精义。 然须要将神拳的“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攻防功夫艺境之实质内容,解释一下,才能让习拳者按法而修,功有所得。不至于进入误区。 来力不入,是因为有内劲在皮里肉外的合膜功夫,此膜合成,犹如身体穿了一层衣衫,具有相当的抗击打能力,自有护体的功能,古人称之为铁布衫。当对方击来时,有击到空桶壁上的感觉,自己不受其力的冲击而受伤,故曰此功夫为“来力不入”。 去力无阻,是内劲化于无形,当对方击我身体某处之时,我不畏其击打,当其击我身体瞬间,我内劲已然将其节节摧打直至脏腑,可造成对手被击打状态,此谓之“去力无阻”。亦可主动攻击而用,攻击时只触其皮毛,其必应击飞跌而出之,而其不觉有受力击打之感觉,只觉一触即飞跌而出。亦是“去力无阻”。 关于“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夫艺境,我行拳江湖数十年来,常证验于怀疑者,皆能让其试之亲自证验,无一次失误。故以此交友甚众。我并非自我吹嘘,实乃“以形鉴真”之证验也。我亦并非人前夸耀之辈,与我习拳的弟子张××,二十年的时间内并不知道我具备此种功夫,就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某天,一名美国朋友经徐谷明先生的弟子介绍来拜访时,我特约张××来一起陪客坐谈,在坐谈过程中谈到这种功夫时,为让这美国朋友相信,只得亲身一试,让这美国朋友随意击打我,(他从小练了八年..国拳术,很有一定的击打力度),他先以小臂击打我左小臂,内横向一击下去,力度很大,我用了“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法式,触及之后,其即觉得右肘、肩、胸、腹内,受到重创一般痛苦难受。稍微休息片刻,待其身体舒适,我正面偏马中盘式,其亦中盘架式直拳连击我腹部三拳,第三拳时其用上钻拳击我胸口窝处,我此时只用“来力不入”法式,但其拳头仍然骨疼,可证其力之大。张××见其击我胸口窝处,着实吃了一惊,深恐将我击伤,可证其不知我具备此种功夫了。第三次其连续两拳击我右胸肩窝云门穴、中腑穴处,我用“虚体来风”法式,将其所击之力透体而过,不受其力,使这位从美国来我国学习汉语、针灸的朋友,诺雷顿先生惊讶不已,深感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博大精深不可测度而不可思议。以后,诺雷顿先生拜我为师,学习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愿意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宣扬中华传统拳术功夫,甘愿作为一名中美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 “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的虚灵妙境,正是“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的“真气功夫”的体现。但体内尚有铁布衫之膜形,丹田定砣之气,即内有“内劲之形”尚未到内气无形无象之候。如果以“毛发松弹守三阳”与“皮打抖弹震死牛”,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攻防功夫艺境来比较的话,“毛发松弹守三阳”之句的精髓,乃体现的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的艺境;“皮打抖弹震死牛”之句的精髓,乃体现的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艺境。故我认为“毛发松弹守三阳”为神明的“神拳”之全体透空太极境界。后者为神知的“气拳、意拳”的劲形反蓄之懂劲的后期之艺境。“皮打抖弹震死牛”体现的是七年一中成的功夫艺境;“毛发松弹守三阳”体现的是十年一大成中的功夫艺境之一。一为神知,一为神明,两者的攻防功夫艺境,自有其水平高低的诧异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本文作者:马国兴 本文摘自武林绝技之家 杨少侯“凌空劲”艺折宋书铭 作者:于志钧 宋书铭何许人也?今人知者不多。他就是《宋氏太极拳谱》的传人,是颇有争议的《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作者、明代太极拳家宋远桥的后代,以“太极拳三十七式”称著。关于宋书铭的太极拳水平之高,太极拳家许禹生、吴图南的著作都有记载,文字不多,录之如下: 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版)中记载: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钅监]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 吴图南在《太极拳之研究》(1984年香港商务扳)注解中记载:宋书铭为袁世凯手下的一个机要秘书,自言为宋远桥的十七世孙,精研易理,擅太极拳,其拳式名三世七,以共有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长拳,与太极拳十三势名目大同小异。其时太极拳诸名家,如纪子修、吴[钅监]泉、许禹生、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及吴图南偕相拜访宋氏,与宋推手,多莫能自持。 当时是民国初年,太极拳家许禹生在北京创办体育社,聘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钅监]泉、纪子修、刘恩绶、刘彩臣等人为教员。这些人都非等闲之辈,如杨少侯、杨澄甫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之孙、杨健候之子;吴[钅监]泉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全佑之子;刘恩绶、刘彩臣皆为吴全佑之徒。 据先师吴图南先生讲述:宣统末年(1911),吴图南从友人处得到《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署名宋远桥的传抄本。后来吴[钅监]泉、杨少侯、纪子修、许禹生都抄了一份。当时,许禹生有个朋友,叫宋书铭,在袁世凯处当幕僚,也会练太极拳,称作“三世七”,是祖传的,他自称宋远桥是他的远祖。于是,体育社的许多教员都随许禹生去访宋书铭,同去的有纪子修、吴[钅监]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吴图南等人。到宋书铭住所之后,宋很客气地接待大家。吴图南告诉宋,说他从朋友处得到一个《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宋听说之后,马上到内室,也找出一本家传《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拿给大家看。两者除了名目略有不同外,内容完全相同。后来,宋书铭应大家的请求,表演了“三世七”太极拳,和现在的太极拳大同小异,没什么使人意外的。接着许禹生与宋书铭表演了推手。只见:一搭手,许就不自在,处处受制,歪歪扭扭,不能自持。大家看,宋推手的路子不同,一般人推手,都喜欢用两只手掌压住对方双臂,宋则不同,两手臂专在对方双掌之下,用手背和胳膊外侧与人接触。他们表演完毕,其他人多有不服气的表现。因为,这一行人都是当时京师太极拳之翘首。然而,一搭手,不得了,竟然都和许禹生差不多,没有一个人是宋书铭的对手。其中最惨的要算纪子修了,纪早先是练岳家散手的,很硬梆,后来从凌山学太极拳,凌山是杨禄禅的徒弟,以刚发著称,所以,纪子修就刚上加硬。他看到其他人柔化对付不了宋,他一搭手就是硬的,双手掌死死压在宋的双臂之上。孰不知,这恰对了宋书铭的胃口,眼看纪要把宋压垮,纪猛一用力,打算把宋击翻在地,就听“嘭”地一声,纪就似断了线的风筝,倒飞出去,跌倒在地。切磋之后,众人纷纷向宋请教。宋书铭把珍藏的祖传《宋氏太极拳谱》抄本赠送给众人。这些人多是吴氏太极拳家,所以《宋谱》就被吴氏太极拳吸收,以后成了吴氏太极拳的经典。《宋谱》的内容究竟是些什么呢?何以如此厉害。这就是许宣平《十六关要论》等经典,其中讲到“浑噩于身,全体发之于毛。”太极拳的功夫有五乘,曰:骨、筋、皮、毛、气。歌曰: 磕格碰撞是骨打; 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 毛发松弹手三阳; 阴阳互感通天下。
宋书铭,所以手臂放在对方手臂之下,他打的是手三阳经,皆在手臂外侧,即汗毛的一侧,故有“毛发”之称。然而,这是太极拳的第四乘功夫,下面我们就要讲个太极拳第五乘功夫的故事。 宋书铭与太极拳名家推手的事立即惊震京师,访者日众,多被宋婉谢。一天,杨氏太极拳宗师杨少侯携徒东润芳、尤志学、乌拉布(吴图南)、马润芝,来到宋书铭住所拜访。少侯先生是当时京师太极拳第一人,其技艺之高、名气之大胜过杨澄甫,他的太极拳得班侯的亲传,儿时得乃祖禄禅教授,功夫极佳。宋闻听少侯来访,亲自迎出门外。把少侯一行让到室内,寒喧过后,少侯表明切磋拳艺的来意。宋书铭对少侯久已闻名,能与少侯接手,就是一份殊荣,何况登门造访。当即到室外,接手。宋与少侯一搭手,竟然空如无物,就感到遇着对手了。少侯也觉得宋的全身没有实处。两人似乎静止,少有动作。只见少侯像是在练气功,头悬、身正、气沉、体舒;宋则相反,运功、提气,不敢稍有松懈。突然,少侯抬手,一拉一放,就见宋书铭像被风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开外,连退数十步,才慢慢停下来。过了一会,连声说:“好厉害的‘凌空劲’,我领教了。”接着咏歌诀一首: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故事讲完了。太极拳的高级境界是什么?为什么达不到?要找答案?吴图南大师告诉您,其病在: 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关于“凌空劲”吴图南先生有《凌空劲》歌一首,如下: 凌空劲歌 禄禅、班侯、梦祥间,三世心传凌空难。 我今道破其中秘,洞彻全豹反掌间。 只因传功皆口授,未尝公开告世人。 且幸恩师多倚重,教我其中步骤全。 如今说明其中义,节省时间又便传。 先须琢劲练到手,再练荡劲不费难。 透空诸劲都学会,哼哈运气亦练全。 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 此时再学凌空劲,坚持功夫一二年。 手舞足蹈随心意,至此方叫功夫完。 《易》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 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 (作者待考)
十六关要论
蹬之于足,行之于腿,纵之于膝,活泼于腰,灵通于背,神贯于顶,流行于气,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息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浑噩于身,全体发之于毛。
心会要诀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地心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掌指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八字歌
?履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连粘随俱无疑。 采?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能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注:以上四篇系从宋书铭传抄拳谱中录出。许禹生《太极拳势图介》说:\"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袁世凯)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北平体育研究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许又说:\"唐许宣平,所传太极拳术名三世七,因只三十七势而得名。其教练之法,为单势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其要诀有: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传宋远桥。\"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势,任意错综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所传抄拳谱,绝不类唐人文辞,开合鼓荡,乃武禹襄、李亦畲拳论中语,疑为宋书铭自著,托始于唐人。宋书铭不知陈氏太极拳另有长拳一百八势一路,故以自造之单式连贯练法为长拳。至于拉扯唐人为远祖,亦为无聊。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刘彩臣学生李先五著有《太极拳》,可供参考宋书铭的拳姿。 顾留馨附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