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张喜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健身思想、技术特征及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
·“运劲如百炼钢, 何坚不摧”
·太极拳“气感”修炼
·要把骨髓洗 先从站桩起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球)图中的太极拳技击原理分析
来源:张顺江/袁旦/周毕文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论文报告会征文 前言

  中国武术已有千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太极拳又是其中受到世人珍爱的瑰宝。古往今来,在拳师们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理论上的探索。他们总结的拳论,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武禹襄的《打手要言》和李亦畲的《行功心解》等,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充满了辩证的思想。拳论把思想锻炼和身体锻炼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指出太极拳“全凭心意下功夫”,同时又将“养生”和“护生”完善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以思想(心意)锻炼为主,必须用辩证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心、身修养锻炼,又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太极拳的技击原理,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限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古人拳论中对太极拳技击原理的论述,以及后人对它的各种解释都带有不少玄妙迷信的色彩。

  今天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拳论这一古老健身学说,扬弃其玄妙迷信色彩部分,把经验的认识提高到科学水平,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太极拳技击原理极为复杂,涉及许多科学知识。本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下简称“三论”)以及数学、力学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技击原理,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上述学科的一些术语,这是一般武术爱好者所不太熟悉的,读起来可能有些艰涩难懂,而数理基础好的人往往又因缺乏实践,对太极拳技击上的无穷演变不摸门径,甚至多数科技工作者初看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人的拳论也不是立即能够理解的。文中的论述,对他们来说不免生疏。况且,要把太极拳的复杂的技击原理通过数学表达式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模型说明它的道理,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这一尝试实难做到几全。本文如能对消除太极拳在技击上的玄妙和迷信色彩有所贡献,将是作者的莫大欣慰。

  太极图新释

  以前用“太极图”图释太极拳和八卦掌往往掺杂着不少的迷信色彩。其实,拳论中流传的“太极图”只不过是说明拳理的一个简明的图释。本文首先从这里入手,用这个图释来直观地说明技击制胜的原理,给太极图注进一些新的解释,以消除对它的迷信色彩。然后在此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以“三论”为方法、高等数学为手段,对技击原理进行系统分析。

  (一)拳论总纲

  太极图(图1)实际上是一个立体球形空间剖面,因此,谓之太极球更为合理,它分为三圈(层):

  1.意圈:半径“无限大”,它是人占中定位置后,意识、知觉、感观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2.手肘肩圈:人占中定位置后,支承八面,手、肘、肩、胯的活动范围。

  3.腰圈:定步一站,摇膝走胯,腰的活动范围,也即太极球心的活动范围。
人占中定位置,则“立如平准”、“中正安舒”、提起精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应敌状态,就是所谓的太极。也即王宗岳“拳论”所说的“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所以,太极不是动、静,而是动静产生之机;太极不是阴阳,而是阴阳发生之母。它是既“无为,而又无不为”这样一个对立统一的系统。用图形表示之就是太极图(图1)。李亦畲的拳论说:“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这举手前的状态就是无为。正因为它是无为,所以它又无所不为,即可以根据进击者进攻的具体情况向任何有利于我而不利于彼的方向而动。出手后分阴阳,即分出方向。这时在某一方向上有为,恰对应着在其他所有方向上无为。要想在其他一个方向上有为,必然把原方向上的有为变为无为。即先停下来,而后改变方向,才能在其他一个方向上有为。这种动静之间不断地矛盾变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就是太极拳运动。拳论所谈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中寓静(谓之轻),静中寓动(谓之灵)”。“虚、实”、“开、合”等等,都是说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太极拳论把“静、虚、合”称之为太极,决不能理解为是一种道家的虚无思想。这就如同高等数学的“零矢量”一样,它决不是无。正因为这个零矢量是所有矢量的发端,是所有矢量和它相反矢量的分界,它才有资格和所有的非零矢量相对立,所以零矢量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太极拳论把“静”、“虚”、“合”、“动静之机”、“阴阳之母”称为太极,也正是这个道理。王宗岳在拳论中把“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放在首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种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而共处于一个系统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理解他的拳论的总纲。正如列宁所说:“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其矛盾着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哲学笔记》第361页)。
  
  (二)太极球的技击原理

  如何用太极图解释拳论中所说的一些克敌制胜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分析。

  1.定心球的技击原理

  太极拳技击运动始于防守,在防中产生进攻,在对抗中,一般太极拳手都先处于应击状态,所以我们常称之为应击者,而将对方称之为进击者。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定心球(身体位置不移动)在太极图上的情况。

  假如进击者的进击拳击来,进入我意图,我意识先感知(眼到神到),提起精神,气遍全身(全身警备待发),审敌之势,权己之威,辨虚实,分真假。如拳论所说“起动举止,未能由己,要细心体认,随人而动”。兵法上在谈到用兵之要时也有同样的提法,即“审敌之势,后之发先之至。”做到眼到手到。

  当进击拳接触我外圈(接手)时,即受到应击者的作用。这个作用随着进击拳的进入深度而加大,并总是通过接触点指向我球心。人刚我柔谓之走。接触点的力随走随变大。在这种定心球的情况下,由于球心不动,我们看到进击拳的最大进入深度不能大于外圈和内圈的半径之差。否则即击中我身。这就要求我要足够强大,即在进击拳达于内圈之?其向心速度要小于或等于零。

  当进击者向太极圈击来时,其位置有两种情况:



  ①不对球心(图心)的情况;
  ②正对球心(图心)的情况。

  首先讨论不对球心的情况:设偏心距为 (见图2),在这种情况下,进击拳 对太极球产生一个动力距,使球转动。这正是太极拳的特点。“立如平枰”、“偏沉则随”,犹如手推门把,门必旋转;门把离门轴越远,开门用力越轻。 对我太极圈鱼尾,说明敌强我弱,敌实我虚,敌刚我柔。这种情况我们称它为“对尾”,球在敌拳进击的情况下必然转动。显然这种转动是对手推动的结果。“腰似车轴”时则转动,敌速我速,这正符合拳经上讲的:“急则急应,缓则缓随。”犹如“打闪认针”――临时现想是绝对来不及的。从太极图上看,关键在于这种转动使得鱼尾对彼实――走了;鱼头则顺从进击者之劲而来,以泰山压顶之势对进击者,我占绝对劣势。这正是拳论上要求的“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

  在图上还可以看到,外圈与内圈之间是双方的交锋阵地(对 的向心速度而论)。实际上,当 接触我外圈时,就可看成两个分速度,一个沿切线方向,称之为“咬尾速”。如果我之运动如拳论中要求的“立如平枰、中正安舒、腰似车轴、灵活转动”、而无迟重之虑,则“咬尾速”越大,我之左虚,“走”的速度越快;而右实,鱼头来得越猛,对方失败得越惨。犹如一个不懂事的小儿,在推门时用力过猛,门忽地一开,他便跌进屋内一样。用力越猛越快,他便摔得越重。另一个速度是向心的,称之为“穿心速”。从图上看,这个速度对我是有威胁的。因为它向我球心进攻,如不停下来,终会击中我身。所以对这个速度我要施以阻力。所以在交锋审敌时,就要权其 的速度大小,以决定我之施加阻力的程度。使 在外圈内、内圈外的范围里,停止向心进攻,然后以决胜负。我们把外圈内、内圈外这一空间带称为虚层。从太极图上看,在这一虚层内对方虽摸着我劲了,但还未击中我身,这个劲又是活劲,又进又退,说小又大。内圈以内称为实圈。只要击中实圈,就被击出。定心球就被击中而偏离球心。

  从太极图上还可以看出,偏心距越大,对尾距越小,表示我球转动得越灵。反之,对尾距越大,我球转动越滞。当对尾距等于外圈半径时,显然是对心进击的情况,失去了偏沉旋转之机,就产生了双重则滞的情况。这时只受向心力作用,没有转动力矩了。这正是第二种情况要讨论的问题。

  现在讨论关于对心进击的情况:



  从太极图上看 ,对尾距等于外圈半径时,从军事角度看,此时是对准大本营进攻。如果我大本营不动,即腰心不动,解决的方法有二:其一是“硬拼”,在技击上这也是容许的。但,必须使在达到内圈以前速度降低到零,即截住对方的进攻,并随反击出去。因此,反应要早,在对方劲刚发而未造成“大势”时就被截了回去。这在推手中遇到高手时常有这种情况:认为自己摸到对方的重心了,但刚一发劲,自己反被击了回来,就象皮球撞墙似的,感到对方有泰山不可摧之势。这正是李亦畲拳论中说的:“敌之力方摸我皮毛,我之意已入敌骨里。”这种打“早截”,要求在技击上比对手有较高深的功夫,审势要快,反应要速,造势要强。俗称技击发劲争快慢。
其二是加主动自旋。当敌人的拳势刚一进入我意圈,审敌之势,得知已对我腰心。这时我太极球造成的势不但要有一定的强度,而且要加主动的自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进击拳进入我之外圈就受有我之切向加速度,从而使进击拳偏离我腰心,并随之产生偏心距,从而使我太极球获得偏沉旋转之机。

  以上两种情况都要求审敌权势要精,选势要强,出手要准,即被动中的主动要恰当。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稍有不恰即产生“丢”、“顶”(主动逃走,粘而不连谓之丢;主动进攻,黏而不随谓之顶)。这是各家拳术所大忌的。太极拳论要求“粘连黏随不丢顶”。

  解决对心进攻的根本方法是变化球心的位置。在进击拳进入我意圈后,经过审敌权势,我太极球不但造成一定的势场,而且,移动我太极球的球心位置,使进击拳由对心情况转变成不对心情况,从而使我太极球有了偏沉旋转之机。急则应急,缓则应缓,彼有力我亦有力,化被动为主动。自然而然地做到“粘连黏随不丢顶”。

  2.不定心球的技击原理

  进击拳一接触我外圈,实际上就可分解为两个分速度,即切线速度和向心速度。如果只有切线速度,这时进击拳对我太极球产生的旋转力矩最大,太极球的转动非常灵。在这种情况下,向心速度为零,即对尾距等零,对我毫无威胁。所以,经意圈的审敌度势,如能造成球场势的这种情况岂不更好吗?

  从太极图上看,这就要求球心变动。下面对太极图再作一分析,看这种球心变位会产生什么影响。

  假定图3左侧实线图为球心未变位的太极图,右侧虚线图为腰心变位时的太极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变化前对尾距很大,变化后对尾距很小。再看图上虚实的变化:显然左侧更虚,因为有密割面线1的部分,原来为实区,现在转化成虚区;而右侧更实,因为有密割线2的部分,原为虚区,现转化为实区。这种转化使我太极球左侧更虚利于走,右侧更实利于击。因为以我之更虚,对敌为实。我走得灵活,以我之更实对敌之虚,我取胜更易。

  从图上看出,要使对尾距为零,光腰心变位而不移步有时就不够了。所以,要达到对尾距为零,使球轻易转就要灵活换步。在技击中换步是虚实的大变动。很易被进击者所查觉。所以,这种变动最好是在进击拳未接触我外圈以前进行。在意圈内就应审敌度势,把自己置于最优越的地位。这就是练到最精时,在未接手之前我已形成一种压倒对方的态势,迫使对手既不利于进攻,也不利于退守。上述这种情况就是拳论上所说的“敷”、“虚”之意。即“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以气盖彼来处也”(李亦畲《拳论》)。使彼不得动,不是真使彼不能动,而是使对方感到如何动都觉得被动失利。如果想孤注一掷,就必然全局皆输。

  上面我们讨论了平面图的情况,实际上太极球是一个立体的“实体”。所以,我们所说的内圈、外圈都应理解成一个球面,太极图是通过太极球心的一个剖面,也应从不同的方位切割太极球去理解,不再详述。

  (三)太极球的场和势

  前面的讨论中,多处指出在对抗中,对进击者来自任何方向的进击,应击者都应造成阻力,并将彼拳化开,转而形成压倒优势的反击。这正是太极球威胁对方所具备的一种功能。它如同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存在――电场一样,我们称之谓太极球力场。由于球力场这种存在是太极拳手造成威胁对方的一种“势”,所以又称为“势场”。

  太极球力场或势场是拳论丰富内容的一种科学抽象。太极拳手在技击对抗中制胜的关键在于必须造成强大的势场,简称“造势”。造势包含我们借太极图阐释的拳论技击原理的两个基本要点:
 

  

  1、对进击拳 造成阻力,以阻止其击中我身,即太极球之实圈。

  正如前面指出,进击拳 击来都有一“穿心连”,如不停下来,终会击中我身。造势正好具有克服 这个速度的特点。双方交手后,我即对 施以阻力,这个阻力随 的进击深度会自动加大,而加大的速度取决于球力场的梯度(即力场的场强随位置变化的大小)。犹如一个滚动上坡的球,坡越陡,它前进的距离越短(见图4)。根据力学定律,显然在 一定的情况下,球 爬的高度一定,由于 的坡度大于 的坡度,那么沿 坡前进的距离 就小于沿 坡前进的距离 。对于球力场的梯度,我们在后面的数学模型中称之为势函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 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势函数越强,它向心进击的深度越小。

  2、造成以我之虚对彼之实,以我之实对彼之虚的条件,一举压倒对方。

  这是技击中造势最重要之点,其机制在图释中已作过讨论,关键在于进击接触我外圈时即形成尽可能大的偏心距,使之对我太极球产生尽可能大的旋转力矩,造成太极球转动灵活。实现以虚对实以实对虚,反击对方。当偏心距等于我太极球外圈半径时,进击拳向心速度为零,太极球转动最灵,将彼之实化开,沿球之切向飞出,加球之自旋,以我之实击向彼之虚,以压倒优势击倒对方。这不论在定心球与不定心球的技击条件下都是如此。

  作者:张顺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袁旦(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周毕文(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气感”修炼
·讲解,示范,领做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
·杨澄甫传统杨式太极拳85势歌诀
· 谈太极拳的“招熟”、“懂劲”、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
·太极拳三个阶段的修炼/邓时海
·发展技击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一要务/钱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之我
·太极拳“理学”论
·陈式太极腰裆功
·太极技击基本功/王成
·王西安太极拳论
·你的拳为何不管用/王 成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陈正雷
·太极拳的“松肩坠肘”与“沉肩坠肘”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