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朱道琼
2012年5月,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武当演武大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隆重举行。可谓“武林高手云集,论剑中国水都”。我作为《武当》杂志的“老人手”,应约参加大会采访。
会前,在华文宾馆贵宾楼拜访刘瑞老师及其高徒。20多年前,因工作关系,曾接触过刘老师。今得一见,有时光“定格”之感,老师青丝依旧、容颜依旧、神采依旧,显得更加和蔼、恭谦,儒雅而大度。广州高徒张子英,新疆高徒蒋彦斌、陈建丰等共同参加座谈。笔者多年酷爱武当武术的学习和研究,对武当太极拳并不陌生。加之彼此相识多年,没有过多的寒暄,便直奔主题开展热烈的探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围绕“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展开。轻松而愉快,广博而深刻。活脱脱的现身说法,朴实实的感恩之情,热乎乎的薪传之举,感动着我的心灵,似乎一下子变成他们中的一员,成为他们圈中一分子。
首先,对三丰祖师创拳宗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令天下豪杰强身健体,不徒技艺之末耳。”既是“宗旨”,又是“人体生命科学”文化,还是被无数人验证过的真理。三丰祖师开创的武当太极拳,具有人类高质量生存和人类终极关怀的巨大意义。强身健体是主要目的,或者说是根本宗旨。至于搏击及艺术应用方面,属“不急之末学”,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刘瑞是“西北太极二郑”之一郑悟清的人室弟子,张子英、蒋彦斌、陈建丰等人则是刘瑞的高徒。他们忠实地继承和传播着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不仅是受益者,更是热情的传播者。追忆郑悟清先师,7岁患童子痨,30岁因病头发脱落,60岁新发重生,耄耋之年仍满口皓齿,声如洪钟,身手矫健。张子英,在广州一轻局建筑公司工作,28岁(1977年)因病下岗,恢复健康后,经营了一份可观的产业。当时患胸腰椎结核、肺结核大出血等病,一个月感冒20天,佝偻而行,骨瘦如柴。他没有做手术,1984年拜刘瑞为师学拳。开始拄着拐杖,听师言、跟师比划动作。练着练着拐杖丢了,练着练着病患消退了,练着练着体质健壮了。15年后,经医院检查,那些坏死的骨头全好了。笔者采访时,摸了一下他的脊椎,还留下寸长的弓形外,其余笔直挺拔,完全摆脱了病痛困扰。张子英说:“师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张子英今年63岁,仍身手敏捷,肌肉绵软,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当谈及太极推手功夫时,他腼腆一笑说:“只跟徒弟们试过。”蒋彦斌、陈建丰原在西藏阿里军分区当测绘兵十余年,后为新疆乌市警员。因高寒缺氧等因素,患有神经衰弱、心脏病。他们说:“遇见师傅(刘瑞)真是三生有幸。”自从习练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后,病好了,身体健壮了。
上述可见,从一代宗师(郑悟清)到其承传高徒,均证实了太极拳强身健体的根本宗旨。这正是太极拳成为全人类文化瑰宝的价值所在,是武当太极拳走向世界之精髓。我接触过许多武当太极拳名师、传人、爱好者,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奇迹发生。其中不乏从死神手中夺回性命,或者有效延长性命之人。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蒋彦斌说,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人体科学起点高”的体验,想必是真实可信的。
其二,练拳要从名师、得真传、不走样。据说,二十世纪太极拳家著名的有“西北二郑”。即郑伯英(1906-1961)、郑悟清(1895-1984),他们都是河南温县赵堡镇人。郑伯英于1931年在开封擂台赛夺魁,1937年在西安某部队任武术教官,1951年任西安市体委武术教练。其推手有“挨到何处何处击”之神功。郑悟清师事和庆喜,1938-1947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国术教官,从未遇过敌手的慈禧侍卫宗三和镖师尚成侠,曾拜倒在他名下。被李天骥称为“太极拳名家”,被刘侠僧称为“内功泰斗”。刘瑞先生师事郑悟清20年,成为该拳第11代传人。1983年11月,他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武术规则示范赛”,同年,参加陕西省太极推手表演赛,赢得“闪电手”称号。1984年广州电视台“走马体坛两万里”栏目,播出刘瑞专辑。之后,当地的洪拳、咏春拳、佛家功夫等拳师前来切磋技艺。经联系在广州的山东均益球场开展切磋,7位拳师轮番比试,只见刘瑞老师“不抬不架,就是一下”,个个“应手即仆”。他们输得心服口服,太极推手十分了得。经电视台朋友介绍,广州的张子英师事刘瑞,成为第12代传人。自此,刘瑞8次南下广州办班,学员达万人。
采访时,师徒三人给我讲述了练拳要领和心得。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要领是,太极三合一,承架传授稀,练架软若绳,推手活似龙。散打出手快,进退活步行。行拳轻、灵、匀、慢,可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可释放人体潜能。方法在用“柔”,功力在能“积”,毫不费力,毫不牵强。蒋彦斌说:“此拳人体科学起点高,长一分功,明一分理,无附加动作哼哼哈哈的。可不能随意把拳打走样了。”郑悟清先师传有“太极初学要诀”,日: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内空静气行于外,外发而内有精神。功夫不可须臾断,点用之时有奇能。刘瑞老师说:“武当赵堡太极拳,乃是有德之人得之,无德之人失之。粗人得之粗,细人得之细,文人得之精。拳打万遍神理自显,拳打十万八千遍,不动而自转。”张子英说:“师父常说,做人要有道德,习武要有武德。武林门派众多,每个门派都各有千秋。我们不讲贬低其他门派的话,更不做损坏其他门派的事。”蒋彦斌说:“练拳讲究整体宇宙观,是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交融沟通,能从大自然中借能量的为高人。”在热烈的讨论中,很自然的谈及《道德经》。武当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道家思想,明代任自垣记张三丰曰:“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武当太极拳赵堡一脉在承传中,也十分重视“讲解易理,教以黄老之学,诲以做人之理。熏陶其性情,培育其道德”。当然,武当赵堡太极拳已有专著问世,我这里仅就采访记录而言,可能挂一而漏万。总之,采访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从名师、得真传、不走样、持之以恒,是太极拳家的成功之路。
武当太极拳有600余年历史,经历了“薪尽火传”的阶段,现在已步入广泛传播、造福人类的时代。国之瑰宝走向世界,是所有太极拳家的神圣使命。刘瑞师徒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20世纪,郑悟清先生身为国术教官、武术教练,授拳40余载,学生遍及各行各业,脱颖而出者不计其数。刘瑞作为郑悟清的人室弟子,不愧为其中之佼佼者。1985年至1995年间,他8次南下广州开班讲学,又先后在香港、澳门、南京、四川、新疆、武汉、哈尔滨、珠海、深圳、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典、韩国等地开办培训班。培训学员近万人。他和他的徒弟们,成为传播武当太极拳极为活跃的一支力量。暨南大学古汉语教授戴植秋评价说:“刘瑞,11代传人,不但武艺上乘,而且精于拳理,见解独到。郑悟清论太极拳手稿,句句真言,字字珠玑。”我问刘瑞:跑了许多地方,可能会有更多人切磋吧?他淡淡地说:“神仙一搭手,就知有没有。”昔日的“闪电手”,如今已届耄耋之年,仍然以太极推手著名。当我们谈及武当太极拳瑰宝的推广传播时,刘老师有些激动。他在徒弟张子英陪同下,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就是要教给人们一种强身健体的好方法。把这一文化瑰宝让更多人分享,积更多的“德”。为此,张子英在微博中写道:“我们要立身行德,把中华民族武术精神发扬光大,让恩师之教诲在我的学生身上传承下去,不断地开花结果,多做点有益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事情。……也是学生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吧。”为此,刘瑞的弟子们,又成为新一轮推广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纯朴,和他们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样迸发出“振兴武当,匹夫有责”的心声。让我们相互信任,携手共进,为社会传播这种进步的文化努力工作吧。让那薪传武当的未了之情,继续、继续、再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