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瀛汉,生于1936年,师承于永春著名白鹤拳师潘世讽的儿子潘瑞荡和郑联甲学习白鹤拳,凡45年之久,是一位闻名海内外的白鹤拳武术家。现任永春怡云武术研究会会长,系泉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永春政协委员。2004年10月份,在河南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摘得了男子拳法金牌;6月份,在台湾召开的“国际鹤法学术研讨会”任总顾问。
多年来,致力于永春白鹤拳的挖掘整理工作和传播,九零年合着出版了《永春白鹤拳》一书。被收入中华武术文库。还出版了内部刊物《鹤道》,二零零四年九月由苏瀛汉与苏君毅校注,在台湾逸文出版社出版了《原传白鹤拳家正法》校注本一套六册。
永春白鹤拳简介
永春古称桃源,山明水秀,人文荟萃。永春是白鹤拳的发祥地,白鹤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属南派少林武功,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拳理精辟,技法丰富,长期以来,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国,蜚声海内外,是我国武坛中的一枝奇葩。
永春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明末崇祯年间人,原住福建福宁州(今之霞浦县),是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自幼秉承家学渊源,在白练寺中经数年揣摩衍化,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创出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为白鹤拳。清朝康熙年间,与其夫永春人曾四回乡,住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教传吴、王、林、蔡、乐、许、苏、周、康、张、辜、李、白……诸姓门徒廿八人,人称二十八英俊,方的丈夫曾四亦养出功夫出众的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五人,世称前五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后,福建水师提督施郎带白鹤拳名师白戒从台湾归来,传授“寸劲节力”,使白鹤拳技更进一筹,并以此技传授功夫出众的郑宠、林添、郑畔、辜初、辜荣五人,世称后五虎。
经过创始人方七娘、前永春名师曾四、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和后永春名师白戒、后五虎等先贤这几代人自康熙至乾隆百年间在福建省内外的发展和广泛传播,不断吸收、总结提高,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白鹤拳的技术理论内容,使白鹤拳成为一种攻防意识强、健身价值高,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拳法。所以,这一时期学习白鹤拳的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影响最大,使白鹤拳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为这些人的籍贯都在永春,故将此拳称为“永春白鹤拳”。
随后此拳又由郑礼等人流传至福州地区,衍化成纵鹤、飞鹤、鸣鹤、宿鹤、食鹤五种风格各异、套路纷繁、拳理和技法自成体系的福州鹤拳;有由严咏春(严三娘)者传至广东,发展成为自成体系“咏春拳”,但他们都奉方七娘为创始人;而永春白鹤拳至今仍保留其独立完整的体系。它的特点是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弹抖劲力足,变化技手多,轻盈灵巧,形神兼备。
风格特点:
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演练中动静分清,虚实分明,快慢相间,上下起伏,脉略贵通,神气流畅,似钢非钢,似柔非柔,以弹材劲力足,变化技手多,轻盈灵巧,形神兼备见称。
永春白鹤拳讲究内外合一,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力,吐气生威,防中带攻,攻防并重,运手柔,着手刚,后人发,先人至;讲究吞吐浮沉,刚柔并济。其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刚脆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