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名姚生字继芗-----姚宗勋先生
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 2002年3月 中华武术的历史长河,后浪推前浪,波澜壮阔。在继承优秀的中华武术传统的基础上,新的武术流派,以及名扬四海的武林豪杰层出不穷。 本世纪二十年代,形意拳巨擘郭云深的弟子王政和(字宇僧,别字尼宝,号芗斋)先生在师承了形意拳拳术的精华后又遍游长江南北诸省,与众多武术名家切磋交流,以武会友,融汇各家之长,弃者弃,立者立,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继往开来,创建了“意拳”(取名“意”字,是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意拳”注重技击,有很强的实战性,一时名振海内,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任何武术流派都必须要有人去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充满活力,长盛不衰。芗斋先生的弟子姚宗勋先生正是将意拳发扬光大、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的著名武术大师。 姚宗勋先生,1917年3月5日生于浙江杭县,1985年1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姚先生幼失怙恃,寄居北京姑母家。他敏而好学,聪颖过人。课业之余喜爱体育运动,是体育场上活跃分子,特别是对祖国拳学无限热爱。1933年初,先生十六岁,在辅仁附中就读。为了研习武术真谛,遂拜在弹腿名家、又是形意拳名家李存义的弟子,曾任北洋新军武术教官的洪绪如(字连顺)门下,学习弹腿、长拳兼及形意,打下了深厚功底。习武之余他还遍览武学丛书,研讨拳理。并且结交拳友,切磋技艺,使自己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一时为同好者所称道。 1937年,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卜居京门。翌年在“四存学会”体育班,主教意拳。并在东城大羊宜宾胡同一号,公开接待各界武林同好,观摩交流,以武会友,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其时,来访者不断,而无不为芗斋先生之高超技艺和深奥拳理所折服。当时,北京《实报》、《新民报》等曾多次报道其事,对武术界影响甚大。当年秋天,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且年长于芗斋先生的洪连顺先生也造访了芗斋先生。交谈之后,两人互试身手。洪先生一劈二崩三虎扑,三试三北,百思不解。洪先生为人淳厚朴实,为求学问立即向芗斋先生虚心请教。芗斋先生与他促膝长谈,讲解了拳学原理和自己的学习心得。洪先生习武多年始自彻悟。遂亲率自己的学生们一同就教于芗斋先生,一时传为佳话。当时姚宗勋先生血气方刚又习武有成,对芗斋先生尚不服气,芗斋先生亦有所察。一次练功时,芗斋先生说:“宗勋,是否喜欢断手(散打)呀?来!咱爷俩活动活动。”姚先生一听正中下怀,当下即行比试。其时,姚先生擅长“弹腿”中“鬼扯断”手法(亦名“归车旋”,意如奔驰马车之左右两轮,履沟平坎、旋转突进、势不可挡。拳谚曰“学会鬼扯断,天下英雄打一半”,以现代拳法论,就是“连击组合拳法”,不好对付)。第一次,双方刚一接触,姚先生就被弹出倒地,芗斋先生见他不服气,就说:“这次不算,你没好意思施展,重来,尽量发挥!”姚先生愧愤之余,乃尽平生之技猛力进攻。那知,此次摔得更重,输得更惨。芗斋先生问其是否还试,姚先生不好意思地、率直地回答不试了。问以何故,姚先生答:“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输了,还试什么?”芗斋先生哈哈大笑。此一番较量,奠定了姚先生一生拳学造诣的基础,芗斋先生从心底喜爱这一勇敢聪慧的青年人。从此,姚先生在芗斋先生门下刻苦用力,心领神会,倍受青睐,功夫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数年后技艺大成。按例,芗斋先生在众多门人中只对技击上有成就的弟子方赐以名,以“道”字排行,如韩樵名道宽、卜恩富名道魁、赵逢尧名道宏、张恩桐名道德……等。至姚先生乃赐名“继芗”,示为已之传人。芗斋先生一生对技艺认真,仅赐名一人而已,1947年秋,芗斋先生在北平太庙(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了“意拳研究会”,广泛传播意拳宗旨及训练方法,经常让姚先生做他的助教。待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即停办研究会,迁到中山公园潜心教授养生健身功法,称“意拳站桩功”。至此不再着力培养技击人才了。 1940年夏,因芗斋先生在京传授意拳、开拓拳学大有成效。同道友人赞许“意拳”,并赠名为“大成拳”,芗斋先生不好推却,遂更名“大成拳”。此名一直延称至1947年。北京西城太平桥跨车胡同姚先生寓所即为当时训练“大成拳”的集中场所之一,训练内容以技击为主兼及养生。芗斋先生不时前去指导教学。平日即由姚先生主持教练。一时名手尽在其右,如张中、张莩、韩星垣、窦世明、窦世诚、杨德茂、李永琮、赵华舫、李文涛、王斌魁……等人。当时,姚先生被大家尊称“姚师兄”。 姚先生于四十年代在意拳领域中已臻佳境、与芗斋先生早期、中期所传弟子周松山(字子岩,1915年芗斋先生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武技教练所”教务长时期的学生),上海尤彭熙、韩樵、张长信、天津赵道新、卜恩富、张恩桐、裘致和等人,春兰秋菊各为一时之秀。 四十年代初,姚先生技艺已趋成熟,由于当时社会条件,比武较技机会很多,又丰富了先生的实践经验。他先后战胜过渡边等诸多中外技击高手。使姚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期已名重京华,虽尚在大学肆业、却被誉为青年武术家。先生待人接物是非分明。对同道切磋交流时温然有儒者之风。其态度之谦虚,举止之从容,打击力的控制与技艺的高超、常使对方赞不绝口,很多武林名手经切磋技艺而成挚友,此非一般好勇斗狠者可比拟。姚先生在与同道交往中,千方百计使对方领悟芗斋先生创意拳的宗旨、明白意拳的真谛,为“意拳”发展开拓了道路。当年,姚先生与“京西三杰”之一的吴增老拳师面晤后,见其拳式规范、表演功夫深厚,确是锻炼有素,惜其未谙实战功法,与其交手时,即半较半教,控制得法,使老拳师虽两次被摔,却心悦诚服。 四十年代初,山西人武某依仗伪政权势力、制造派系矛盾,在报纸上大言欺人、自我标榜“武穆正宗”。姚先生为道破其非、阐明拳学真谛,决定与武某明证比武、当场予以教训。虽然当时武某的追随者在比武中有犯规偷袭的举动,但姚先生因其非主要对象、不想结怨,也就不予计较。此后,武某就销声匿迹了。 姚先生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四十年代中,为匡扶正义保护善良,经常与北平的一些流氓组织发生冲突。其中以他为首,严惩“高阎王”、威镇“三十六友”等事迹传为口碑,当时北平城里的流氓,一听说姚宗勋的名字,无不丧胆远扬。 姚宗勋先生致毕生精力于拳学的研究工作。他身体力行,锲而不舍。新中国成立后,先生虽经历坎坷,没有机会公开教学,但自习不辍。“十年浩劫”期间,先生于1969年4月举家迁至北京昌平县崔村公社真顺大队,牧畜荒山,餐食薯柿,但仍坚持练功。每日鸡鸣头遍即唤醒爱子一同练功,酷署严寒坚持不懈,非常人所能及。至打倒“四人帮”后,百废俱兴,意拳才得有今日的发展。 姚先生于拳学之始,就不拘泥师承门派的陋习。他勇于创新,志在改革,不断吸收现代拳法的优点。特别是他还进行近代体育科学的研究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此举在老一辈武术家并不多见。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体育科学的结合,给意拳事业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姚先生对意拳所做出的极大贡献。姚先生曾多次给国家游泳集训队、北京足球队、北京田径队、北京举重队、北京射击队等讲解意拳独特的训练方法以备各项运动训练借鉴应用。并在北京市体育科研所进行教学实验,为我国的体育科研工作做出了大量的有益工作,获得多方面的好评。 姚宗勋先生一生治学态度严谨。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对象分别施教。六十年代初,芗斋先生应邀去河北省中医医院任教,让姚先生在中山公园接替他公开教学。由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国家不开展技击项目,姚先生只能在公开场合教授养生健身功法——意拳站桩功。但他深恐实战性很强的“意拳”拳法失传,就挑选立志学艺,品行端正,有拳学素质的青壮年,在家中授艺教徒,并把这些学生做为教练员师资进行培养,着重在拳理研究、拳法指导的全面训练上,以期后继有人、利于日后传播、延续意拳。人选中以张鸿诚(姚先生前唯一举行递帖拜师仪式者)、白金甲、赵绪泉、王金铭、薄家聪为这一时期的佼佼者。而在上述人选中,又根据气质、素养、学识、体魄、专长,培养训练时各有侧重,不使千人一面,又皆使其能独档一面。“四害”横行时期、武术受抑、大好年华皆被蹉跎。至七十年代,上述各人已过“而立”、“不惑”之年,姚先生担心日后一旦开展技击,参战乏人,就由上述各人直接间接推举介绍部分年青人予以培训。在这些青年人中以姚先生孪生子姚承光、姚承荣和学生崔瑞斌、林肇伦的功力为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万象更新。姚先生于1979年夏返居北京,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对先生非常关怀,使其发挥特长,意拳又获得新的生命。到了八十年代,国家开展“技击运动”,姚先生夙愿以偿。在结合有关体育部门进行体育科研的同时,锐意进取,全力以赴,培训了众多的青年运动员,其中不乏良材。三个年代的先后期学生,风格技艺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形成桃红柳绿各呈现春光的局面。 姚先生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他主张“学拳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注意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科学文化的学习”。做为一位老武术家,他在教学训练中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锐意革新,大胆吸收现代体育训练中的成功因素;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引而不发、启发式的教学法。凡跟姚先生接触过的人。无不对其坦率待人,诲人不倦的精神和精辟的讲解、绝妙的示范感到鼓舞而倍加崇敬。姚先生一生刚直不阿、特别是在学术问题上绝不随波逐流,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意拳训练;坚决反对一切封建迷信、包括“科学的迷信”;从不故玄其说、哗众取宠。他不断教导学生们要脚踏实地进行艰苦的训练和挚着的探讨,以追求拳学真谛,弘扬国之瑰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姚宗勋先生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对意拳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在意拳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问题上,开辟了意拳新境界,使意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姚先生有力的开展和推动下,使意拳广泛流传祖国各地,并引起国外人士的重视,拥有众多的研习和爱好者,展现出方兴未艾的广阔灿烂前景。党和国家不辜负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1984年,在北京市体委和北京市武协的关怀下,筹备成立以姚先生为首的研究会。姚先生鉴于“大成拳”三字有引人误解或曲解之嫌,决定仍延用1947年芗斋先生恢复的“意拳”原名。1981年10月21日正式成立了“北京市武术协会意拳研究会”。姚先生出任会长,并被聘为北京市武协顾问。正当意拳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刻,不幸,姚先生终因“文革”的摧残和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意拳事业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使人颇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感。但是,姚宗勋先生由于毕生的事业与成就,在我国武术发展史上,将做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开拓者和实践家,永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