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注:
--------------------------------------------------------------------------------
[1] [汉]郑玄.十三经注疏·<礼记·文王世子>注[M]. [2] 当然,此时的民间武术所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尚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因为在此时,即使是娱乐与竞技,也常常是生死的搏杀较量。这种生死搏杀,只是从战场转移到社会而已。《庄子·说剑》所记载的剑客们已带有一定的娱乐性与竞技性的斗剑方式的残酷,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3]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M]. [4]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合只意味着不少新形式的出现,并不表明原来的搏杀技术已不复存在。作为凶残的搏杀技术,一致是传统武术的一个主要特色。 [5] 魏书·奚康生传[M]. [6] 角力记[M]. [7]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其“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对武舞这样描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见:潘百齐.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M]第1316页.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9. [8] 正是这种现象的出现,那些坚持武术套路的技击属性的武术家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武术套路的起源。既是祖父也是老师的乔永香先生就这样认为。 [9] 如果说唐代的这种有意识的区分是有价值的话,那么,现代武术套路的舞蹈风格,似乎倒是承袭了舞武的传统。这只是笔者对现代的舞蹈式武术套路产生原因的一个猜想,并无根据,仅供参考。 [10] 实际上,作为一种演练性质的套路,无论它注重于表现什么样的内容,舞的意愿是永远不会完全去除的。人们对武术套路姓武还是姓舞的发问,只是就套路表现的核心内容之属性而言的。 [11] [明]程宗猷.耕余剩技·单刀法选[M].转引自: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第264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12] 参阅:[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M]. [13] “舞对”是明代对武术对练的称谓。 [14] [明]茅元仪.武备志[M].转引自: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第266-267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15]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第310-311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16] 说是大多数,也就意味有些拳种对套路的编排与练习并不重视。个别的拳种甚至对套路练习持反对的态度。这种反对的态度在今天的武术界仍可看到。 [17] 正是因为各个拳种都是从提高技击能力的角度来看待与界定武术套路的价值的,所以才使那些轻视“套路与技击的必然联系”的拳种,对武术套路采取了轻视甚至敌视的态度。 [18] 从源头看,舞蹈武术才是最纯正的武术套路。 [19] 谈到这里,或许会有一些批评家们认为我已经混淆了武术套路的概念。必须指出,在这里我强调的是,我们可以把从根部的武舞发展过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模式的一切形式都纳入武术套路的范畴。 [20] 准确地说,这种武术套路,应该是技术表演或打斗过程的一个事先编排。 [21] 没有了人为的设计与展示,那就不再是套路,而变成了纯粹的技击。 [22] 李泽厚先生把人的审美感受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我想,按照这种理论,“姓武的舞武”性质的武术套路,最起码可以使人获得“悦心悦意”层次的理性愉悦。参阅:李泽厚.美学三书[M]第490-500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23] 我对现代武术套路的状况最不满意的,就是我已经发现,所谓的现代武术套路,实际已经是找不到什么特色的“没有武的舞”。当然,我并不认为现代武术套路的发展一无是处。这里比较刻薄的评价,是因为我坚信,作为一个学者,批评是他首要的职责。 [24] 笔者以为,在套路中,对技击动作进行理想化的改造,甚至进行适当的夸张,也是应当允许的,但不能脱离技击动作的实战性能。 [25] 这种技击的美,包括人们对技击的理解,以及社会大众对技击的各种看法与观念,如武德观念,等等。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