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张园
心脏是人赖以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心脏功能好坏、是否有病以及保护程度,与人的寿命长短和生活质量好坏密切相关。老年人对自己的心脏有所了解是大有好处的。
人到老年,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血管出现退行性变化,功能减退。这时的心功能完全能担负与年龄相适应的老年人日常活动,但贮备力减退,在应对较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表现,如出现倦怠、乏力、气短、胸闷、心悸、耐力减退,甚至更严重的症状。过度的劳累、突然负重、极度兴奋、过度悲愤、感染发热、失水失血及手术创伤等都会造成超负荷。但是健康老人和经常锻炼者个体差异很大,耐受力很悬殊。对此除医生检查外,老人自己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某项活动后是否出现上述症状,心率能否在休息3~5分钟内恢复。“力不从心”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因人而异,老人要有自知之明。
多数老人的“力不从心”是生理性年龄变化的结果,不是病,但有一部分老人心脏确实有病。在我国,老人心脏有病的远比国外少。人心脏受害患病往往是在年轻时候,起病早而发病晚,到了老年才表现出来,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湿病、糖尿病等都是老年人心脏病常见的病因。至于老年人特有的心脏病,如瓣膜变硬钙化、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和心脏淀粉样变性等则为数极少。
心脏有病自己怎么知道?
首先是回忆一下自己有无上述诸病的历史,有了就该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次,看有无下列症状:气短、呼吸困难,以致不能从事平日可以胜任的活动;找不到确切原因的乏力、疲倦、不想动或嗜睡;夜间因呼吸困难而憋醒,需要坐起来才好些;心慌乱、心悸,按脉发现脉力不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胸闷发堵、胸痛,心口或上腹部不适、疼痛;意识障碍、萎钝、眼黑、手足麻木、头昏头痛、眩晕,甚至昏厥、虚脱等。这些症状虽不全是心脏病所特有的,但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警惕,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定期体格检查很重要。老年人感觉迟钝,记忆力差,不注意自己,常常将身体的不适归因于“年老”而忽视不管。这样容易耽误病情、影响健康和生活。应该承认老年人并不是都有心脏病,但这要通过定期(半年到一年)健康检查来确定。有了病也不能讳病忌医,要承认事实,与医生很好配合,同疾病作斗争。老年人心脏病如果控制得好,生活还会不错,而且不一定影响寿命。
老年人不管有无心脏病,活动都要量力而行。要保护好心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生活有序
生活规律,劳逸有序,避免过分紧张、劳累,克制情感的冲动,除了可减少对心脏的刺激外,也是给心脏以适当的休息。
2.饮食有节
就国内生活水平,除特殊原因如疾病、偏食等外,一般综合饮食都可以满足老人营养的需要。特别是我国的饮食习惯对老年人还合适。应注意避免偏食,饮食宜清淡,少油、少盐、少糖,粮食粗细搭配,蔬菜水果可稍多。切忌暴饮、暴食、酗酒、饱餐后活动等。把体重控制在不胖的水平以内。
3.运动有恒
运动对老年人是必要的,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运动可以协调老人已减退的机体功能,增强抵抗力和应激能力,以减少疾病和受损伤。
运动要做到有择、有节和有恒。
有择就是老人根据自己爱好自己选择,但不要选择对老人不安全和有害的运动。走步、慢跑、体操、拳术、游泳、气功、垂钓、书画、园艺、技艺等都可以。
有节是指运动量、时间、强度上要有节制。老年人运动后,睡眠、饮食、自我感觉都应该良好,并且无心脏方面的症状。运动中心率增加要适度,即最快心率少于170减年龄。安静心率为50~60次/分者,运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70%;安静心率为80次/分者,增加不超过50%;安静心率少于50次/分者,增加不超过50%。运动后3~5分钟,心率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上述三种情况是检查运动对老年人是否合适的自我鉴定的方法。
有恒是指运动要坚持不断,循序渐进。心脏有病的老年人的活动,要由医生安排。
老年人在正确的指导下保护好自己的心脏,是能够延年益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