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大成拳桩功训练要求要领 详
·心意拳“虎抱头”习练体会/
·心意六合拳学习感受/张冰
·风格独特的水氏家传心意六合
·对心意六合拳的认识和体会
·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器械之六
·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器械之五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传统功夫>心意形意> 正文
构建内家拳的哲学体系/张方
来源:《精武》 作者:张方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6-0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心意拳源于佛家思想;八卦掌和太极拳则是以道家的修炼体系为指南。我创立的“内家拳道”曾提出过:以佛学修心,以丹道炼身,以儒家人世的哲学思想体系。我将内家拳称之为武学,是学问就必成体系,将人的动作行为进化成一种肢体语言是某种进步,而将某种肢体语言构建成一门哲学体系,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
  
  一、《大学》之“七证”
  
  其实武学修炼的过程与儒家的“大学之道”非常相似。试看《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修炼内功,静坐及太极拳有成者自然会对这段文字有所感悟。下面还有几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武学修炼原本就是层次分明,境界渐进的一种“内明”的过程。
  《大学》是儒家《四书》之首,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大学》之所以为《四书》之首,是因为此书从一开始谈的就是关于做人所必须具备的修养,而这种人文养炼就恰恰与内家拳的修炼理论不谋而合。儒家的“内明”功夫分为“知、止、定、静、安、虑、得”,称之为“七证”。内家拳修炼之始,先要有明师授之拳理明言。使学者能有所知。然后排除杂务,止于练功。练功之始意要专,意能专则心能定,心能定则内外皆静,尤其是练习太极拳,不能松静有害无益。很多人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到老年却患上了高血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定不下来,而气也就沉不下去,外表貌似松静,其实内在的神经还是很紧张,不患上高血压才怪。心能“定静”,则行功走架自然能“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练完功后,品一品拳,内省一下行功的过程,将谬误和经验分辨清楚,这应该是内家拳修炼中的“虑”,长此以往则练功就必有所“得”了。
  《大学》中还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文字也与武学的修炼境界有关:“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太极拳修炼到高级阶段,自然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感觉,修炼一旦进入化境,则真能不知是:我练拳,拳练我,身不知拳,物我两忘。儒家修身善养“浩然之气”,有人在解释太极拳谱中的“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时,将太极拳之“气”理解为儒家之“浩然之气”,虽有牵强,但也有几分相通,因为武禹襄原本是一介儒生,“四书”自然能够理解得入骨入髓,其《太极拳解》既贯穿了儒家的“中正不偏”的思想,篇末的:“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正是《大学》精髓所在。’
  世俗的武学修炼应该借鉴《大学》的修身理念:“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二、道法自然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这就是关于“道”的最原始最权威的阐释,人的修炼与“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武术不过是人类的一种肢体语言,然而近一百多年来却偏偏要与“道”合,要成为“道”衍生出来的一门学问,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老子早就为你回答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三才均要遵循道的法则,武学自然不能例外。
  心意拳源于少林寺,本是佛家武功,而近一百多年来李洛能的传人竭力使之与道家思想相融合,并将“心意”改名为“形意”。因为一般的中国人难以接受佛学“空”的思想体系,道家虽主张“虚无”,但还是承认“有”,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指出:“万有必须首先有‘有’,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含义。”中国的武学大师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运用道家的由后天返还先天的_理论框架,才能使武学修炼有的放矢,形成行之有效的修炼体系。
  而道家原本就有一整套关于生命超越的修炼方法,外丹且不说,早在庄子时代就有了“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这大概就是中国内外家象形武术的雏型,汉代道士中流行的“五禽戏”等导引功夫,对中国武术肢体语言的影响极大。唐宋以后的内丹道,更是明清之际中国内家拳兴起的基础。内家拳修炼的基本心法则是以《道德经》的“守一”、“清静”、“无为”为根本,又结合张三丰和伍柳派的内丹体系,同样创立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完整的修炼程序,最后也归结为“阴阳”和“神气”之中。
  道家原本就有武术,明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中,就描写了道人的武功和师承,而青城道人的剑法自古就在武林中享有盛名,至近代从龙虎山又传出了《青萍》和《昆吾》两种名剑。三大内家拳法之一的八卦掌,也与道家的转天尊有极深的渊源。纵观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和重点拳种,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三、中观学点破了“非空非有”
  
  修炼丹道的人往往忽略了老子在《道德经》中写的两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应该是道家修炼至化境,所谓“炼神还虚”的根源。道家思想是中国的本土哲学,后来之所以能够包容佛家思想的“东渐”,并且相互融合,是因为道家的“虚无”与佛家的“空”有某种相通之处。
  我一直认为修炼是减法,也就是形而上学中使用的“负的方法”,从体验哲学的角度看,武学修炼至上乘境界是“轻灵”,再由轻灵入化境,则是“虚灵”,肉体由强化而逐渐虚化,如果能够达到“零”界状态,则必然上升至形上的负数方式,功夫到了这一步应该完全进入到心性的修炼层次了。
  窃以为道家老庄的“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事物弱化至“零”或者“负数”状态,而佛学之“空”则真是连“零”和“负数”都不存在了。前沿科学提出了“暗物质的概念”,我以为应该也是物质的“负数”形态,并非是佛学的空。“空”是什么?是禅宗提出的非语言文字可说的状态,一说就是有了,禅宗称之为“第一义不可说”。当代丹道和武学大家张义尚先生生前留下的一首诗中有对禅法的评价:“六度禅法最为高,养生极则难比肩。”武学修炼将肉体强化至极则需要“化”,这与丹道修炼的道理是一样的,张伯端在《悟真篇》后序中说:“缘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因此身没炼化而遭祸患,这与老子的“大患者,为吾有身”说法是一致的。那么紫阳公又是如何将此身炼化的呢?最后还是佛学思想成就了大道:“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有。不假施功,顿超彼岸。”“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
  密宗的大圆满修法源于中观学说,主张不修不整、非空非有,不禅定、不论辩,与六祖禅法如出一辙。太极拳修炼至化境也有一种不能言状的“不可说”感觉。难怪练了一辈子丹道和太极拳的张义尚老先生要推崇六度禅法了,武式太极拳前辈王其和先生也说:“拳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很多年以前,王辉璞先生来我们电视台里录节目,我请教了很多问题,师傅笑而不答,最后才说:什么身法、手法,都别执着,你练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知道太极拳是自然而然的东西,什么都非有非无,可有可无了。据我知道:辉璞先师没有佛学基础。怎么会说出般若学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他经过几十年太极拳修炼的体悟,而证到了禅的境界。
  
  四、几句话
  
  武术是肢体语言,应该比思想的起源还要早一些,有人说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此言大错!道家、儒家和佛家思想远比同时代的欧洲哲学博大精深。如果还说中国的思想虽然广博精深,但是缺乏逻辑性,又是大错,佛家的因明说学是不是完整的逻辑学?武术作为肢体语言,几千年来与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直是并行的两条线,直至近代,一些国学功底深厚的武术大师开始用圣人、仙人和佛的思想乳汁来浇灌这棵还处于原始状态的老树,内家拳才从这棵老树上长出了新枝,武术才可以称之为武学。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水氏家传心意历代著名人物谱/马雷石
·樊宜兴谈“心意拳”师承关系
·形意拳术抖绝之技/张子君 毕羽平
·猫洗脸单把之——阴阳式猫洗脸单把
·心意拳与世亲的《俱舍论》/张 方
·形意拳术震脚之技/张子君 毕羽平
·王鸿六合心意拳遗稿(二)
·形意五行拳/马 杰
·关外内家原创)形意拳三体式初学要点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从心意拳与绵拳的关系说开去/张源侠
·洪家铁线拳/沙 桐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内功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钱弘
·尚派形意拳之三体式与鹰捉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唐黎标
·怎样练好孙式形意拳(下)/雷世泰
·查拳行手/宗锡元 陈安记
·形意五行拳/马 杰
·王鸿六合心意拳遗稿(二)
·五行通背之中拳法三节二十四要/王丕
·形意拳术震脚之技/张子君 毕羽平
·心意拳与世亲的《俱舍论》/张 方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