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大成拳桩功训练要求要领 详
·甘风池易筋经秘法释意(上)
·秘而不宣的畲族拳
·梁焕枝谈古劳咏春拳
·狗拳(地术拳)实战技术介绍/
·五行通背之中拳法三节二十四
·“双手刀”名及势法源流辨伪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传统功夫>心意形意>其它拳种> 正文
大枪之技安在哉?李 涛 李 昌
来源: 作者:李 涛 李 昌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5-07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欣闻朋友说张飞枪法有传人,并有于志钧先生的《桓侯八枪》(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版)大作问世,急购之以先睹为快,拜读之下有诸处不能苟同,在此一吐垒堵,并兼向于先生讨教。
  众所周知,苌家拳和太极拳是两个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系以及不同的理论作品,于先生书名曰《桓侯八枪——苌氏太极枪》,一看之下,倒犯起了糊涂,苌家枪乎?太极枪乎?于先生之师胡复生先生为苌家拳的第六代传人,于为第七代,可见,于先生所习的枪为苌家枪。那么,为什么改名叫太极枪呢?书中说桓侯八枪“理本太极”,故又称太极枪。枪法理本太极就称太极枪,拳法理本太极就称太极拳,试问中国武术有几家不是理本太极的?所谓太极,即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太极分两仪,动静无始,循环无端。“太极”本是中国哲学的基础,世间万物莫不遵循太极之理,莫不包容太极之中,同样的,各家武术莫不讲动静、虚实、刚柔、进退、阴阳变换,难道所有的拳种都要叫做太极拳吗?“苌氏太极枪”本身就是一种谬论,牵强附会,淆乱视听,这是胡复生前辈的意思吗?枪术在中国历史上是充分发达、高度完善的一种传统冷兵,因为历来战争莫不以长枪为主要兵械,其他刀、叉、耙、盾等等兵种都是以克枪为理想。明·唐顺之《武编选·枪》中已经论述到动静、斜正、虚实、沉浮、阴阳变换等理论,这本是通论,怎能只视为是太极枪的特征,最早的武术论著《越女论剑》中所说也不过是阴阳道理——“呼吸往来,纵横顺逆;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凡符合太极拳原理的都冠以太极之名,中国千百家武术也就完成了统一大业,向世界推广也就消弥了门派之争,于先生是不是也是这种意思。
  苌乃周,河南泗水(今荥阳县)人,是清朝乾嘉年间的一代武术大师,枪法尤为盛名,被誉为“苌三宅枪扎黄河两岸”。《苌氏武技书》中枪法的“四大纲领”、“八大条目”、“十二变通”等篇正是苌氏枪法高超的见证。那么,苌乃周的枪法从谁人学得?所谓苌氏技“学于禹让”或说得“虎牢张八”之枪全都是信口开河的无稽之谈,并没有一点学术价值。苌氏在其《二十四拳谱序》中仅仅一提“虎牢张八”,并说“其神拳二十九势,世无知者”,苌乃周从小受其传说的影响,迷恋武技,但并没有从其学艺,否则便不会感慨“传授无门”、“劳而罔功”云云了。苌乃周学技于禹让也属于捕风捉影之事,苌乃周自述曰:“明季虎牢张氏,善枪,……五世至禹门,余幼慕之,冀学一二,即可满志,及长而访问,罕见其踪。”可见,苌乃周只在小时听说过禹让,等到长大了去学时,并没有找到其人,所谓“学于禹让”仅是道听途说的一个误会而已。那么,苌乃周的功夫是从谁学得来呢?这个问题在以往还真是一个悬案,不过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了,苌乃周的拳是从博爱唐村太极拳大师李鹤林学得,苌乃周的枪是从博爱王堡村王安民学得,苌乃周和王安民曾同学于李鹤林,此事记载于清乾隆五十二年王安民所修编的《王堡枪谱·王堡枪源流序》中。王堡枪在明清之际已经闻名于世,陈家沟的枪法即源于王堡村,此在陈家沟文修堂本《拳械汇编》中有明确记载,曰:“以上枪棍谱系河北王堡村得来。”所谓的“张飞神枪”不过是一个神话,在民间俚俗中尊张飞是使枪的祖宗,所以,凡枪法好者都被盛誉为“张飞枪”,这仅是一个文化现象,一种比喻说法,把这种俗话村语当作历史事实,岂是作为学者的作为。陈家沟的枪法不仅来自于王堡枪,其中还有杨家枪的内容,陈家沟的“二十四枪”即是。杨家枪在明代中期被名将戚继光收录入《纪效新书》中,陈家沟的二十四枪有不明和抄误之处可以拿《纪效新书》来核正。陈家沟的“二十四枪”之“闯鸿门势”中有“此枪系泗水县禹家枪,系张飞传之禹家。”此语不见于《纪效新书》等其他早期著作,可知此句当为流入陈家沟后后人所加,不足为凭。在此句后还有注曰“系张飞外甥,禹家当系禹让家,苌乃周曾学技于禹让”,这就更是不足为凭,若有人凭此得到“张飞传外甥禹某,禹让传苌乃周,苌氏枪法就是张飞神枪”这样的结论,岂不是笑掉人的牙么?
   
  那么,所谓的“桓侯八枪”是什么样呢?我们从源头上捋起。
  苌乃周枪法学自于王堡枪,王堡枪又称“六合神枪”,即王堡枪其实是六合枪的一个变种,王堡枪源于明末之际王堡村王仲锦,王仲锦学艺于博爱千载寺董秉乾道人,董秉乾道人拳习“十三势软手”,枪棍习“六合枪棍”。六合枪是“杨、高、沙、马、罗、刘六家枪之正宗”(《杨家枪谱》)。在明代及以前,六合枪在中原地带流传十分广泛,明·俞大猷《剑经》中记载“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可见在明代时期六合枪是多么的普及。杨家枪法包括“八母枪”、“六合枪”、“二十四势枪”等,明清以来的各家武术(如心意拳、太极拳、八极拳、六合拳、梅花拳、螳螂拳等等)莫不受到六合枪的影响。枪法以什么为重?以基础为重。清代枪术大家吴殳在《手臂录》中记载了其师石敬岩从刘德长学枪的故事:其师石敬岩起先随少林僧洪纪学枪棍,石敬岩与洪纪后来遇到刘德长,仅一个照面,刘将洪手中枪击落,石和洪共同拜刘为师,刘让石、洪二人苦练基本功二年,二年后,二人去找刘德长,刘说:“吾教二子枪法已竟,无多求也。”即是说二年的基本功训练你们已经出师了,我不用再教你们什么了。石、洪二人再与以前的对手较技,无不轻易取胜。那么,枪法的基本是什么呢?就是八母枪。“枪以八名者何?盖以圈里枪、圈外枪、圈里低枪、圈外低枪、圈里高枪、圈外高枪、吃枪、还枪八着故也。”(程宗猷《长枪法图说》)“八”之数正好包揽了上中下内外进退枪法的全部内容。“而又名母者何?盖枪变幻虽多,然皆不外此八着之相生。如习书家先习'永'字之说,亦以'永'字八法皆备,而余字不外此八法之笔耳。”(同上)之所以称为“八枪母”,就是因为这八枪可以包含枪法的所有技术,练好这八枪,其他的枪法都可以通融,一点就破,这个道理和练习书法的“永字八法”相同。意析“桓侯八枪”,即是说神奇的八着枪法,也就是八母枪也!胡复生前辈曾说这八枪“当地人称'老八枪'”(见于志钧1973年抄谱),何谓“老八枪”?岂非是“八枪母”吗?至于把桓侯八枪定势成某招某式,其实正是不理解枪法的内涵之故也。于先生书中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杨家枪法”、“吴殳枪法”、“二十四势枪”、“杨家八母枪”等古人名作,但仍然把自己所习的苌家枪与之对立起来,未能悟通枪法一理,甚为遗憾。
   
  于先生的桓侯八枪为:一、刺面,二、降手,三、扎膀,四、刺喉,五、扬手扎裆,六、摇膀扎胯,七、揭膀扎耳,八、刺喉。在我所习的心意枪术中有“枪眼”七个:一、眼枪,二、肩枪,三、心枪,四、虎口枪,五、胯枪,六、膝枪,七、足枪。所谓枪眼,就是枪所要扎的部位,包含了上中下三盘的要害。于先生的桓侯八枪也是按枪眼来说的,但是少了“心枪”、“膝枪”、“足枪”三个,“刺喉”出现两次,“扎膀”两次,“扎裆”、“扎胯”分开来。扎头面的就是眼枪;扎膀、刺喉属于肩枪;扎裆、扎胯即是胯枪;降手就是虎口枪,虎口枪又分为两种,一曰穿指,一曰吞袖,仰手一伏称为穿指,俯手一翻称做吞袖,降手是苌家枪的术语,意和穿指相同。心枪也称作“肋枪”,“左右两肋奔中心”之谓;膝枪扎膝,常用技法为“拨草寻蛇”;足枪即扎脚,常用技法为“铁扫帚”。
  陈家沟古谱中记有八枪对扎法以及四枪对扎法,其实,这就是八母枪的训练。现解析如下。
  八枪对扎法:
  彼方用枪从大门来扎我心,我面披彼一枪。——(圈里枪)

彼从小门来扎我左肋,我背缠彼一枪。——(圈外枪)
  彼从大门来扎我左腿,我接住彼枪,连绞带缠一枪。——(圈外低枪)
  彼又从大门来扎我咽喉,我面披彼一枪。--(圈里高枪)
  彼从小门来扎我左膀,我背缠彼一枪。——(圈外高枪)
  彼从大门来扎我腹,我面披彼一枪。——(圈里低枪)
  彼从小门来扎我肋,我背崩彼一枪,即拖枪回走,眼神回注彼枪。——(吃枪)
  彼追及迎面扎来,我面披彼一枪,要持枪不离中门,即以上平枪扎彼咽喉。——(还枪)
  “八枪对扎法”完全是八母枪组合训练的设计。其中第五枪多作“左肋”,今依义改作“左膀”,“左肋”再三出现,疑为抄误。在“八枪对扎法”中出现的枪眼有:肩枪、心枪、膝枪、胯枪、眼枪,只缺少了扎手和扎脚。
  “八枪对扎法”完美呈现了八母枪的练习,然而,这八枪还是可分侧重点的,一般枪法中以扎上盘为多,其中尤为多见的是扎面和扎膀。如笔者所习练的水氏心意六合枪中,常以第一合为对扎的重点,被称为“六枪头”,这六枪为:
  圈枪为母,分劈捉拿,圈拦护膝,反枪进扎,速手退步,哄进百拿。
  “圈枪为母”即应对眼枪,为圈里高枪;“分劈捉拿”即应对肩枪,为圈外高枪;“圈拦护膝”即应对膝枪,是低枪,可内圈也可外圈;“速手退步”即是吃枪;“哄进百拿”即是还枪。两人对练中可以扎完六枪,也可以只扎前四枪,即扎到“反枪进扎”时二人攻防换位,守方变攻方,攻方变守方,循环练习。
  无独有偶,在太极拳中有“四枪对扎法”和“六枪头”异曲同工。解析如下。
   
  四枪对扎法:
  彼用上平枪扎我门面,我进步从大门回引一枪。——(眼枪,圈里高枪,“圈枪为母”)
  彼又用上平枪扎我左肋,我从小门背引一枪。——(肩枪,圈外枪,“分劈捉拿”)
  彼从大门下扎我左腿,我下面披引一枪。——(膝枪,圈外低枪,“圈拦护膝”)
  彼又起枪望我咽喉扎来,我从大门引一枪。——(攻防换位,“反枪进扎”)
  “四枪对扎法”的前三枪正是“六枪头”的前三枪,第四枪彼又来扎我咽喉,我起枪截住,正好与“反枪进扎”暗合,二人攻防转换。可以看出,四枪对扎法其实就是八枪对扎法的一个简化,是学习八枪母的具体而微的套路对练。四枪对扎法不是八枪对扎法的一部分,而是互为独立的存在,所谓八枪丢了四枪剩下四枪实在是浅薄之见,只见数字不见实质也。
  在《武氏太极拳拳谱》中有“四枪”:
  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锁项。
  这四枪实乃是“四枪对扎法”的另一种写法。这四枪可以说是太极枪法的精华所在,可惜英雄埋没,无人识得。这四枪是太极拳枪法的原传,武氏得到了太极门的原本拳谱,所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陈家沟也有类似的四枪记录,两仪堂本、文修堂本等旧谱记作:
  上平枪(面扎),右肋一枪(背扎),下部一枪(丹田气海),锁咽喉枪(面扎)。
  陈家沟的拳谱大都失传,多是后人口传笔记,错讹杂陈,这四枪写法可见一斑,尤其是括号内容为后人解注,愈加离题。笔者不揣浅陋改正如下:
  中平枪(扎心)。左膀一枪(扎膀)。下部一枪(扎脚)。锁咽喉枪(扎项)。
  太极拳所传的四枪简洁实用,深为前贤古人看好,所以此四枪在陈家沟又被誉为“桓侯四枪”,前已论述,所谓桓侯枪,即非桓侯枪,仅盛誉耳,仅比喻耳。这四枪在武氏拳谱中也并未与张飞关联,可知是陈家沟的后人所为。
  于君所谓的“桓侯八枪”一定比“太极四枪”高明吗?真能出“八枪对扎”之右吗?于先生的“桓侯八枪”内容并无稀奇,当今习练杨家枪者、习练六合枪者、习练太极枪者都有传习,怎么能说中国已失传?苌乃周学枪于王堡,哪里有学枪于禹让?王堡枪有明确的枪法来源,哪里有禹让传王堡之说?王堡枪直到现在还很盛行,谈何“另外两支传系已经失传”呢?于先生甚至连王堡在哪里尚且不知道,就坐在家里给人纂编师承渊源岂不可笑?于书中又说桓侯八枪几乎“人去艺绝”,自己是当今世上唯一传人云云,无非耸人听闻,这是经济学中奸商居奇以自抬身价的惯用手法,以此鬻技沽名尚可,做学问就有失品位了。(文中图示由丁新忠、侯效民演练)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身如火药也如弹/陈平秋
·图解菲律宾魔杖技法(一)
·铁沙手功实战用法/安在峰
·论意拳(大成拳)之试力/张瀚川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洪家铁线拳/沙 桐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内功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钱弘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武术真品点穴术述真/武 兵
·解密“苏门”功法(上)(下)/陈平
·梁山子午门功夫
·夺命铁砂掌的秘炼法
·螳螂拳怎么会是“十八凑”或“十七凑
·“神枪”李书文之拥挫带还枪与猛虎硬
·大成拳降龙桩与拧身削掌/王建民
·沙式通背拳的体用功能/石天敬
·新编五禽戏/古今
·“半步崩拳打天下”之崩拳/静磨剑
·心神赋/鲁晓晨
·陈公哲武术刚柔一元论/王宏宇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