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为太极拳说话
·解析拳术“无影无形无柔刚”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
·武术对错不在
·世界格斗榜前十4人生于中国
·揭秘武林传说:点穴乃截住血
·正解老子“绝学无忧”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谈武论道> 正文
对央视《今日说法·太极拳寻宗》的异议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5-1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笔者是太极拳史学的爱好者,人微言轻,只是一心想读到饱含民族历史文化,丰厚而真实的中国太极拳史。因孤陋寡闻,至今尚未见到此书。至于门派之争,唇枪舌战,都是下策。尊重历史,尊重对方,加强交流,同舟共济,共同研究才有出路,中国太极拳史瑰宝啊,何时才能露出真容!?
  央视《今日说法·太极拳寻宗》文不对题的话题,轻易否定张三丰创拳说的观点,客观上造成了混淆视听的负面影响。在权威媒体上,如此武断草率的对待太极拳发源地,做出倾向性错误的结论,应予及时纠正,挽回影响,归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科学负责的态度。
  
  一、关于太极拳
  
  首先,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堪称国宝。就时代而言,其产生时间相当久远。据考证,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里就出现原始八卦的刻文和理论。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和《庄子》,距今也有2500年的历史。太极八卦演化为拳术经历了漫长的一个探索过程,渗透着民族养生文化的科学理论。就渊源而言,唐代江南安庆李道子(人称麸子李)居武当山南岩宫,“所传太极拳名先天拳”(见吴南图《国术概论》)。北宋陈抟在武当山研究“画前之妙”创“太极先天图”(见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至今武当山保存有《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和《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心法图》等。近代太极、形意、八卦拳家的著作中,溯其本源,多有源于张三丰武当派之说。有学者认为,世传《张三丰太极拳总论》、《总歌兼体用连联解》、《太极十三式手法图》为构成太极拳系统理论体系的三大经典。而总归于武当张三丰所创的《太极十三势》。这个由八卦与五行理论构成的十三式,是最早把阴阳、八卦列入武术理论的典范。近代许多武术名家都认为“太极拳为张三丰祖师遗留”。说明,公元15世纪就已经出现定型的太极拳了。这个由“太极”演变成一种拳术,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融汇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这就叫“博大精深”。对此,那种“忙来耕田,闷来造拳”之说便是显得单薄而乏力。
  在太极拳承传的过程中,有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叫王宗岳,明万历年间人,将太极拳传至赵堡镇,之后又有陈清平传至武禹襄,河北永年县的武禹襄得王宗岳《太极拳谱》,遂传抄公之于世。在此之前,陈家沟的“陈氏拳留下来的所有资料中都未提及过太极拳字样”(见2000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武当》创刊20多年间,挖掘整理出大量的拳经、拳谱、传人,内容涉及太极、形意、八卦等许多拳法套路,其传人遍及海内外。
  就传播地域和分支门类而言,已有十分丰富而翔实的历史资料。我国已故著名武术家沙国政老师,1981年第一次上武当山就说过:“1933年我的老师调查过,黄河流域有80个拳、70多派。珠江流域称“南拳”,有20几派。长江以北有30多派,总起来有百把十派,每一派都有几十套,有武当派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枪、太极棍等等。”
  正因如此,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江百龙教授主持完成了一个亚运会科研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于1992年通过国家体委专家组验收,被评为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此项成果从科研角度首次提出了“张三丰有其人、武当有拳”的观点。被武当各地传人称之谓武当太极拳的第一课题。虽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毕竟先找到了太极拳的根。武当太极拳师训曰:“择人而传、不可不慎”,“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以教之。尚得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得其传更好”(见杜元化著《大极拳正宗》)。
  因为武当太极拳要传给品行高尚之人,择徒严格,所以潜行于世。或许这正是武当太极拳鲜为人知的原因。于是有人说:“濒临失传”见不到高人,更有甚者便抛出“武当无拳说”。
  然而,历史的真实是:武当张三丰太极拳在民间,其真谛也在民间,人们来武当山寻根觅祖是历史的必然。近年来香港台湾及东南亚武术人士,在四月初九日都拜祭张三丰。到武当山来寻根觅祖的个人及团体越来越多,武当太极拳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十分活跃。
  综上所述,央视这里出现了明显差错,有意无意地贬损了武当张三丰太极拳的地位。《今日说法·太极拳寻宗》在例举两种说法时,对张三丰创拳说使用的“说法”一词,而对陈王廷创拳说使用的“认定”一词。而且有“虽然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专家的反复考证,认为河南省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并写进了中国武术史和国内大专院校的相关教材。”而说到武当山这个发源地时却说:“但是仍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坚持道家张三丰创编太极拳之说。”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问题,怎么随意去做文字游戏呢?!假如不慎,把历史弄错了,把文化弄浅薄了,对上对下对内对外仅是一个“汗颜”就了结了吗?“源”就是“源”,“流”就是“流”,不可不识,不可不慎。
  
  二、关于寻宗
  
  宗者,宗庙也。《礼记·中庸》曰:“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所谓“寻宗”,我们理解就是寻根觅祖。
  大凡能称得上民族文化瑰宝的事物出现,都有适应她生长的土壤,有她博大的历史背景,有促成其成长的条件。太极拳的动静、快慢、虚实、懂劲、应物自然、厚德载物、养生益寿等等要领秘诀、行动心解。无一不渗透有民族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思想。我以为这才是我们要找的根本。
  武当山自周代以降,2000多年间有无数高隐之士在此修炼道德,他们“恨山不高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见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特别在明代武当山成为“皇家庙观”,近300年间,不断在全国选派高道名士主持武当山教务;形成历史上全国《道德经》理论的传播交流实践中心。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至今保留在各大宫观的圣旨碑可以作证。圣旨碑说:“武当山各宫观有修炼之士,怡神葆真,抱一守素,外远身形,屏绝人事,习静之功,倾刻无间。一应往来浮浪之人并,不许生事喧聒,扰其静功,妨其办道。”否则,将“治以重罪”。可以看出皇帝对道士的总体要求是“习静之功”。明永乐皇帝在武当山还专门为张三丰建庙并颁发圣旨。明英宗为张三丰造铜像并颁发“诰命”。以上阐述做为太极拳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说法,不算过分吧。
  据说,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太极拳雏形,并且有使用太极拳保卫乡里的记载。有学者认为,张三丰是集大成者。后世相关的拳家传人均认张三丰为祖师。当代太极拳名家吴图南、万籁声、李天骥、沙国政、李文彬、关亨九、赵斌、郑悟清、郑伯英、傅仲文、吴志泉、金子弢、孙剑云、傅振嵩等等均主此说。
  至于武当张三丰太极拳“夜梦神授”之说,“鹊蛇相斗”之寓,以及张三丰扑朔迷离浪迹民间的高隐,对今人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难;加之道家视武术为“技击之末学”的观点,秘而不宣、藏而不露的史实及中国古代、近代武术无史的现状,都给中国武术的形成留下了极大的难题,国家非下大力气攻关不可。因此,“源”和“祖”的问题不是轻易确认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解析拳术“无影无形无柔刚” 文武双
·武术对错不在
·对几种走转功夫的认识/陈国伟
·没有人能够成为“杨无敌”
·太极拳,从陈家沟走向世界/严双军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
·野山武道的秘密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武学修炼与房中术/张方
·不传之秘/匡常修
·[转帖]我看黄忠达太极养生馆的郑重声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武学的谎言/张 方
·关于高校武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讲“武”论“术”/吴俊清
·济世大作――高式国注“九要论”/高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答“卢氏结构”问(二)/李紫剑
·韩起谈拳实录(二)
·合气道仅得一个形/熊 征
·试论和谐社会与武术发展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