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窝里不忘练太极 快两岁的时候,陈正雷的父亲去世了。家里面只有三间瓦房、一间半破草房。屋子里面的大件儿仅有:一张半八仙桌,旧的;两把柳圈椅,坏的;两口木箱,空的。还有两张木床,上面总是满满的,全家人都会睡在上面。 七岁,陈正雷开始上学。冬天,晓星未落,朔风习习。天还没亮,他就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去学校。走进教室,点上油灯读课文,而在墙上倒影出自己的身影。寒风从窗户的缝隙中窜过来,吹动着油灯火苗的晃动,同时他的影子也在不停的晃动,就像活了一样。“当时很害怕,头发梢都乍撒起来了。”陈正雷说。 就这样,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家里面的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 街坊邻居夸他有志气,“这孩儿,话不多,干啥都有股子恒劲。” 八岁,陈正雷学拳。师傅是他的伯父陈照丕。陈正雷喊他五伯。陈照丕,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国术国考评委、1964年被选为全国武协委员。当时,陈照丕退休返乡,在陈家沟教拳。 初次接触太极拳,陈正雷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他都是在五伯家练拳。五伯走哪,他就跟哪。五伯教大家,他就跟着学;五伯说拳理,他支着耳朵听;人都走后,他就练给五伯看。晚上回家睡觉,他脑子里还想着拳。手伸脚蹬,比划作势,在被子底下蠕动。只听“哧啦”一声,被里撕烂了。 有一年冬天,雪下的很大,地上积有半尺后,村里树上都挂满了雪,偶尔晃动一下,积雪簌簌落下。傍晚,雪停了,风就卷了起来。陈照丕的妻子吴淑珍说:“今儿天不好,应该没人来学拳了。你难得清闲一次。”陈照丕说:“不慌,再等等。”刚说完,大门“哗啦”一下打开了。随风裹进来一个人:“五伯,五娘。”正是陈正雷。他没带帽子——也从没带过帽子——一件大的过膝的黑棉袄上面打有十来个补丁,袖口露出几团发黑棉絮。他的一张小脸冻得像经霜的柿树叶,双手就像刚出水的胡萝卜。让陈照丕心疼的直掉眼泪。 辍学——练拳成了他的一切 1964年,陈正雷十五岁。这一年,他该升初中。但这一年,他辍学了,因为那七块半的学费。 父亲死的早,家里面没有个男人,生活实在困顿的慌。上小学的这些年,有着邻居街坊的救济和帮衬,勉强还能维持。七块半,在当时,他们家无论如何也凑不出。并且在初中,学生得住校,花销更大。陈正雷不得不选择了离开学校。“上学太少了。”至今说起来,他还痛楚不已。 上学梦想破碎了,他能够依托的,只有太极拳了。 “我看呐,练拳也是你的出路。”他的师傅陈照丕说。 当时,他是人民公社社员,干活很是本分。由于年纪小,他只算是半劳动力,工分给的少。他也不埋怨。时间长了,他就留下了“踏实”的名声。 他的“踏实”更多的体现在练拳上。“一天三十遍,一年万遍拳。”陈正雷写下这几个字,贴在床头。他一般都是在家里练拳,练得很苦。夏天,光着膀子,浑身上下湿淋淋。冬天,一震脚,鞋里能溅出水来。院地里被他踏的平光光的,像个打麦场。 那个年代,物资贫乏的厉害。平时,他都是吃些红薯汤灌肚汤。萝卜缨、红薯秧、白菜根都是他下肚子的食物。实在饿得厉害,他就喝几口井水。依照拳理,过分饥饿是不宜练拳的。陈正雷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得了严重的胃病,疼起来如钢针刺扎。奇怪的是,只要一练拳,他的胃疼就好了。陈正雷想,也许这就是天意,上天用这种办法督促自己练习。 成长——坚持不懈,让太极走出国门 1972年12月,陈照丕病故。陈正雷一时间悲痛欲绝。他说:“师傅曾经告诉过我,要传承陈家太极拳,不能耽搁”。于是,陈正雷又随太极拳大师、他的堂叔父陈照奎继续深造,专习太极拳术、推手技巧以及拳论。这一学,就是几十年。 1981年,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三浦英夫一行30人造访温县陈加沟。小小的陈家沟热闹起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陈家沟,为的是看一看“小日本”是何等的模样。在陈家沟,陈正雷他们的热心地向日本朋友介绍了陈氏太极拳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并认真的示范讲解,令日本友人满意而去。这是陈氏太极拳的故里历史上第一次接待外国客人,而且三浦英夫的造访,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年轻时的三浦英夫曾作为侵华日军的随军记者来过中国,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使他渐渐的认识到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为此感到痛苦,对战争厌恶,对中国人民报以深深的同情。战败回国后,他多次撰文对战争进行反思,后致力于日中友好工作,70年代后期已为日中友好协会副理事长了。1978年11月随日本副议长的三宅正义访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的接见。喜爱太极拳的三浦英夫聊起了太极拳的话题,邓小平说:太极拳好哇!三浦英夫闻听喜出望外,遂要求邓小平给予题词,邓爽朗的答应了,从此,邓小平的著名题词“太极拳好”便流传开来。 这以后三浦英夫大使有个心愿,想到中国太极拳的鼻祖、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1981年,61岁的三浦英夫终于如愿以偿了。自此,陈家沟封闭的大门已完全向世人打开,先后接待了日、韩、法、澳、意、美等国的来访和学习的团队逾百批。 1983年7月,以为河南省体委武术馆教练兼温县体委陈家沟体校教练的陈正雷应三浦英夫邀请,作为陈家沟历史上第一次出访人员东渡日本访问,进行武术交流,20余天时间访问了东京、大阪等八个城市,所到之处皆惊呼:中国功夫来了。 荣誉——让洋人竖起大拇指 1992年,陈正雷在日本大阪市中心武术馆讲拳,武术馆奥巴马提出和正雷比摔跤,他拖住陈正雷的胳膊拼命往下摔,只听“啪”的一声,人们定眼看时,奥巴马已倒在地上,却没看清是如何得倒地,也难怪,陈正雷出拳太快了,接着,乔布斯提出用散打方式较量,只见乔布斯像猴子似的跳来跳去,轮番向陈正雷进攻,陈正雷不慌不忙,让了几个回合,突然轻出一掌,乔布斯轰然倒地。这时,武馆老板脸上挂不住了,他二话没说,大步冲上去,照着陈正雷当胸就是一拳,只听“咚”的一声,老板已摔出一丈开外,而陈正雷纹丝不动,“借力打人”这一太极绝招被陈正雷演绎的淋漓尽致,观众先是一阵沉默,继而是掌声大作。 在欧美,练太极拳之风不如日本浓烈,人们大多不相信这种像慢镜头似的陈式太极拳能起到搏击的作用。陈正雷每每讲拳之后,总有人不服气,提出和他过招。一次,一位“重量”级人物来到陈正雷面前,提出要和陈正雷比试。陈正雷一看,呵!来人就像铁塔一样,膀大腰圆,整个一个大块头,那人先给陈正雷来了个下马威,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以手指击之,砖沫横飞,赫然一个指洞,可见指力不凡,陈正雷不动声色,问他比什么,对方说比力,陈正雷说:“我站在这里,你只管过招推我,如我双脚移动便算我输”,“大块头”暗自高兴,待运足了气,猛的向陈正雷推来,令他奇怪的是,他怎么也是不上力气,好像触到一堆棉花似的,细细一看,陈正雷的腰像轴承一样来回转动,将对方之力一一化解,而双脚纹丝不动。对方暗暗称奇,便站立马步,运气发功,让陈正雷推他,陈正雷轻轻一出掌,那人便一个趔趄,连连后退。“了不起,真乃太极神功”这时的“大块头”只有竖起大拇指。 从70年代以来,陈正雷多次获省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冠军,并且蝉联两届全国太极拳大赛冠军,获得两届全国武术比赛特邀表演奖和观摩交流“金狮奖”。 “荣誉都是虚名,关键是要让大家知道陈氏太极拳,然后确立她的地位。”陈正雷说,“祖宗的东西,不能到我们这代给荒废了啊。”谈到传承,陈正雷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造福——成为对外交往的名片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没什么资源,仅盛产粮食,工业欠发达,因此经济相对落后,对外知名度不高,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和兄弟县市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但陈氏太极拳独领风骚。据报道,目前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大约有8000万人,其中以练陈氏太极拳者为多,有关人士和部门看准了陈氏太极拳所蕴含的商机。 1992年9月5号,温县人民的盛大节日,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开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来了,原中央副主席李德生来了,中国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来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太拳爱好者及国内工商界人士来了,陈氏太极拳荣归故里。五天的年会硕果累累,不仅让人们领略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增进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友谊,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为温县带来了巨大商机,商品成交额达1.5亿,外汇4000万美金,5个“三资”企业也达成意向,令人惊喜不已,陈氏太极拳已成了温县对外交往的“名片”。 在首届年会上,陈正雷被推选为副秘书长,被县政府任命为“太极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鉴于首届年会获取了巨大成功,温县又相继成功的举办了几届太极拳年会。 传艺——全球授徒,名誉世界 陈正雷跟随两位宗师言传身教二十余载,并把继承家传技艺发扬光大太极文化做为自己终生追求的奋斗目标。所以,他能屡屡战胜各种艰难与困苦,矢志不移地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使自己的功夫深厚纯正,理论发掘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业内,人们都称他为“太极金刚”。 陈正雷传拳授徒之时,弟子众多,遍及祖国各地,其中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获金牌者达35人次。陈正雷究竟有多少徒弟?陈大师自己都难以说清楚有多少,粗略估算,经他自己亲手教过的学生大致有5000人之多。 在陈正雷的弟子中,国内比较著名的有丁杰、王海军、张东武等。后起之秀王海军、张东武数曾获中国全国冠军。陈大师的国外的弟子较多,著名的有李东初(韩国)、岳黎明(英国)、卡罗(意大利)、杰夫(美国)等,其中以美国青年杰夫和陈正雷的师徒情谊最深。 杰夫身高193cm,来自NBA的故乡美国芝加哥,按说他适合打篮球,可他却迷上了中国的太极拳。他学拳十分的用功,教他打拳的美国老师订有许多有关中国武术的杂志,一天,老师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对杰夫说:“你要学真正的太极拳,就跟他学。”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陈正雷。于是杰夫便跟陈正雷联系,很快得到了回信,2000年7月陈正雷去美国讲学,杰夫拜见了他,并于同年9月来到中国,从上海乘火车来到郑州,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可以修身养性”。只要一有机会,杰夫就向人宣传,一次在去香港的火车上,杰夫遇到了两位来中国旅游的英国人,便喋喋不休的向他们“兜售”陈氏太极拳,而两位英国人听得入了迷,竟然半道在郑州提前下车,就是为了看一看陈氏太极拳的传人。 自1981年后,他多次参与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历访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法国、瑞士、意大利及台湾、香港等区,讲学授艺。陈正雷先后被国内外50多家武术团体聘为太极拳顾问、主席和名誉会长、现任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中国国家武术高级教练、河南武术馆副馆长、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南武协副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委员。 鉴于他一身卓越的太极神功,以及为推广、普及太极拳这项全民健身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1994年中国国家体委授予他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称号。 著书——整理素材,泽披千秋 在练功授拳之余,陈正雷致力于挖掘整理太极文化瑰宝,默默笔耕,于1984年开始步入理论研究与写作的领域,主要著作有《十段功法论》、《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术》等,是学习研究太极拳的珍贵资料。部分著作被译成日、英、法、西班牙等国文字,在世界许多国家发行。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录制由陈正雷讲解示范的《世传陈氏太极拳术》教学片,1996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录制由陈正雷讲授的陈氏太极拳、剑、推手、养生功等系列教学片,并被译成日、英、韩等外文,发行世界各地,2000年又录制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单剑、推手、拳械欣赏修订版和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养生功教学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和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总经销,致力于传播太极文化。 1982年,国家提出了“抢救中华武术,抓紧搞好挖掘整理”工作的要求,作为陈氏太极拳传人的陈正雷义不容辞的挑起了这副担子。在此之前,陈家沟的陈鑫、陈子明、陈照丕等先辈相继著书立说。但均为拳术方面的论述,理论深奥,初学者不易看懂。陈氏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中得一枝奇葩,在健身、养生、防身、搏击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如何使初学者能够尽快地看懂、学会,陈正雷决定另辟蹊径,对陈氏太极拳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等动作系统地、通俗地整理。 太极拳源远流长,理论著作精深浩瀚,汗牛充栋,想对先辈的论述做出取舍,系统通俗的整理出书,这是项庞大的工程,谈何容易!在每天练拳、教拳的余暇,陈正雷博取广涉,系统整理各种资料,在深夜斗室的灯光下,开始了他的“长征”。《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数百万言著作问世,一代武学大师陈正雷以其毕生精力为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朽贡献,其中的一些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深受各种肤色的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人物简介: 陈正雷,1949年6月出生,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人,他是陈家沟陈氏十九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人称“太极金刚”。太极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究颇具造诣,主要著作有《十段功法论》、《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术》等,是学习研究太极拳的珍贵资料。现任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南太极健身培训中心总教练,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为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朽贡献。
相关链接: 陈氏太极拳特点 整体而言,陈氏太极拳顺应自然,符合生理,最适合修身养性。太极拳架子之首,有预备式,此式垂手自然直立,全身放松,练习者可以将思想丢开、将工作劳碌忘却,就如将千般重担放下。心中安静,脑部才能获得休息。脑部放松,一个人的全身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愉悦。 它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陈王廷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这对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2.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内的气血通路。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疾病作,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冲脉),达于四梢,归于丹田。 陈、王、武、李四家太极拳论,先后发其幽微。这些正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而使太极拳成为“内功拳”的一种流派。 3.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 推手,旧称打手,是我国武术中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方法。 陈王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综合了擒、拿、跌、掷、打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推手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实习技击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并在我国的武术技击方法(踢,打、摔、拿、跌)中注入了一个新的内容——推。 4.创造了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基本练法。根据推手时的“听劲”方法,继而创造了双人粘枪法,这也是陈王廷独创的成就之一。 这种器械对练法,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实刺的问题。练习太极拳粘枪时,采用沾连粘随的原则,缠绕进退,疾若风云,封逼掷放,往复循环,为刺枪术开辟了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5.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极拳的原始理论,是总结古代技击术的一篇拳论,它阐述了攻击与防御的战略和战术,所以称得上是太极拳七个拳套的概括性拳论。把《拳经总歌》和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图诀相对照,就不难看出陈王廷在拳论方面怎样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华。 但是陈王廷并不满足于吸取当时名家的拳法理论,而是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创造性地发挥 练习要领 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要注意十大要领。 (1)虚灵顶劲 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2)含胸塌腰 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3)松腰养气 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4)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5)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6)以意行气 以意行气是指气受意的指挥,在体内运行,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为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以意行气,用意不用拙力,在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 (7)上下相随 陈式太极拳劲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四指,周身心须上下相随,一气贯通。由腿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达于手指。“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观色者在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 (8)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动互相一致,密切配合。 (9)招势相连 招势相连是指打一整趟太极拳不仅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而且招势之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而成。 (10)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永久的运动中进行的,但它要克服外家拳术以跳跃为本、用尽气力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为此,就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之中求得相对、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倾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