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是如何练发力的/侯效民
·行窍行气与“六球”/翁心诚
·武学与唯识学/张 方
·李氏查拳无“旋风脚”之探析
·反过头来学初步/李 虎
·解析“穿裆靠”/郭宝洪
·关于内家拳的意念运用/张方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拳理拳法> 正文
对拳的几点认识(一)(二)(三)/韩竟禹
来源:搏击 作者:韩竟禹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3-27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一位远方的意拳爱好者来珠海探望我。‘说我前一段时间写的一些关于意拳的文章,很多人看完以后感觉还是不太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问我能否再为他做一次讲解。应他的请求,我把自己对拳学的一些看法又向他讲解了一遍。事后感到其中谈到的内容对广大武术爱好者是有普遍参考价值的。所以把当时的谈话纪录进行了适当的整理,形成以下的内容。现在把它介绍给大家。文中的小标题是在整理时,为了方便阅读后加的。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1.武术同拳学的区别
  
  自从有了意拳以后,王芗斋先生提出要发展拳学,过去一直是讲武术,那么这个武术和拳学有什么区别呢?在西方有本名字叫《金枝》的书,这本书是讲对巫术的处理的。其中表达一个意思,就是一个内容当它称之为“术”的时候,是对这个范畴里的东西的经验和体会的表达。术就是对过去经验的积累。我这招好用,我过去这样用过,我有这个经验。为什么好用,不知道。不过你再用也确实好用,不是说招式就不好用。要讲科学的话,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然后再教你怎么样去做。通过解答这个是什么、为什么然后才有利我们去把握它,进一步形成普遍的运用。所以要通过对其内在机理的阐发,形成了原则原理的知识体系,然后才能称它是一门科学。拳学就是要对武术内在机理进行阐发,在其原则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
  
  2.意拳是从武术走向拳学的一个中间过程
  
  王芗斋先生提出拳学这个概念以后就开始引导武术向拳学方向发展了,他起到一个开创性的作用。接下来讲芗斋先生提出的这个意拳处于一个什么发展阶段呢?是武术向拳学发展的一个中间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广义地来说的话,比如说“意拳”这两个字的命名形式,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拳种,比方说太极拳、少林拳等等。它们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拳”字,拳是它的核心概念,前面的字起到一个定语作用,定语是限制范围的,就是说我的这个拳是拳里面的一个特殊部分。那么核心的意思呢还是讲“拳”,那么这个拳现在还没达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学术体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必须对武术所有的现象通通有一个解释,而且内部有一个协调性,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在逐渐地往前推进,但是完整的体系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形成以后就没有所谓的“意拳”了,以后直接就是“拳学”,我们学拳就可以了,不用再说这个拳那个拳了。刚才讲了拳前面已经有个定语了,上次开玩笑说“意拳不是拳”,这是一个论点。为什么这么说呢?论据就是“白马非马”。因为这个“马”是个全称概念,指的是全部的马。而“白马”只是全部马里面的一个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大小是不相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拳不是拳。因为它不是完整的拳。如果什么时候拳学发展成熟了,所有的拳统统包含在里头了,那个时候直接就说拳就行了。我们可以说,从形意拳发展到意拳是武术走向拳学的一个进步。虽然意拳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学科。但我们现在就要以科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3.一个学科成立的要素是什么?
  
  武术要走向拳学,我们就要讲作为一个学科,他的成立,他的内容都需要哪些要素呢?一般凡是学科的话第一要有一个研究的对象,对象是什么?要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义。第二是他的原理,刚才我说过武术和拳学的区别,凡是学说都是对它内在原理的认识体系。术就是对过去经验的积累。不是说招式就不好用。要讲科学的话,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然后再教你怎么样去做。通过解答这个是什么为什么然后才有利我们去把握它。一是通过定义,明确对象范围,然后是通过怎么样的认识手段来认识它的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是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建立的必备因素,这是对普遍学科的要求。
  
  4.拳、拳学、练拳的定义
  
  那么拿到对拳来说的话,不管什么拳,都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首先拳的本身是什么东西呢?第二才是拳学。既然从武术到拳学,拳是什么东西呢?学拳是学什么?练拳是练什么?必须要有个明确的说明。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拳学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去。那么第一个讲的是“拳是什么”,我们讲拳是在技击过程中人的应答能力和应答规律。或者说是反应能力和反应规律。前些时候有个朋友给我提了个意见:“你说的这个应答能力和应答规律是对的,但是不够严密,因为人的这个应答能力和应答规律它是普遍的,打乒乓球不是应答能力不是应答规律吗?也是的。”我说你提这个是很好的,我们要在前面要加上定语,加个限制,就是说人的自然反应能力用于技击这个范畴的就称之为拳。这样的话就比较完整了,这样拳的定义也就有了。第二个拳在那里呢?拳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讲人的运动能力和应答能力是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的能力,不是说张三有李四就没有,它是普遍的每个人都有的相同的能力。就是说我看这个是红花,你看了也是红花,我喝的这个是甜酒,你喝了也是甜酒,你可以走到对面商场去,我也是可以的。这种能力和规律它是人类共有的。它怎么体现呢?它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同环境的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那么这个拳学是什么呢?拳学就是对这种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的认识。那么进一步讲学拳是什么呢?学拳就是认识理解人的这个能力和规律。了解了拳的知识内容,就是学会了拳学。你学会了拳学,你身上的这个拳得到了锻炼没有呢?没有得到锻炼。只是懂拳了,你身上功夫是没有的。就是说您身上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开发。那么功夫从哪里来呢?是懂拳了以后,通过对它的理解来把握、来控制自己的训练方法,指导你的训练内容,你要投入进去,通过你的行为去练,通过练了以后,您的实际应答能力有了提高,身上的功夫就有了,练拳指的就是这个过程。
  
  5.拳学的前理解问题
  
  刚才我讲的是拳和拳学的区别,我们说这个拳是每个人身上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那么说它应该是普遍的,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对同一个东西可以产生出不同的理解,这个怎么讲呢?过去讲“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说,同样演的一出戏,每个观众看出来是不一样的。最后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是见仁见智的不同。虽然东西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拳是一样的,可是对拳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这样认识,有的人那样认识。就好像是一个树林,艺术家看到是这么美丽,长得郁郁葱葱的。一个伐木工人来一看,这么多好木头。不一样的。还有个老乡说它是好多柴禾。还有个笑话,说的是瑞士有个人去山上滑雪,刚好那里有一个老乡,他天天就住在那个雪山上,一看到那个滑雪的人,就说那个来滑雪的人是吃饱饭来找死的。就是说,同样的一个事情,由于看法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这种情况在对拳的认识中也是同样存在的。这里头有各种各样的拳,由于大家认识方法不同,导致不同的认识结果。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现象。做为科学来说,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体系。就好象统一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必要前提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度量衡怎么来做生意呢?所以对认识方法的认识是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条件。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我们对人的普遍认识规律的认识研究,发现在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人的认知水平基本能分为四个层次,我们称之为“四重超越”。第一层就是形式逻辑,讲“这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是什么”,一个就是一个。第二层就是辩证法,“既是这个,也是那个”。第三层讲的是本体论。是讲对现象背后的物自身如何认识的。最后一层是超越的本体。是物自身在之中的存有状态。前面两层形式逻辑和辩证法都是在认识论的范畴来认识事物的。认识论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个是主客相对,第二个是两分法,第三个是通过概念来表达事物。主客相对就是主体对客体的相对认识。是我们人来认识面前的这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是什么。我们人就是认识的主体,面前的东西就是认识的客体,主客相对于是产生了认识。两分法就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区分认识不同的事物。就是说这个东西同那个东西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差别来认识事物。用一个界线来把两类事物区分开,这个东西好那个东西不好,这个高了那个低了,通通都是这样,这就是形式逻辑的认识方法。那么到后来发现这种绝对的区分是不行的,于是就讲这两种对立的认识要融合统一,于是就有了辩证法。总之形式逻辑和辩证法都是在对认识客体进行认识,并通过概念对客体作出判断,所以它们都是在认识论范畴里认识事物。到后来人们认识到通过概念定义的只是事物的外在现象,而现象只是物自身在一个方面的外在表现,现象和物自身还是有区别的,为了进一步了解物自身,于是就进入了本体论。本体论是讨论物自身是什么的。就是讨论事物的本体是什么的。等到最后认识到真正的事物本体,那是不能通过讨论来描述的。它是一个存有的事物。现在我们两个坐在这里讨论拳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存有的事。这个存有指的是发生了讨论拳这件事情。这件事就是这件事。我们既不可能把这件事的方方面面完全通过概念表达出来,事情过后也无可替代。但您我都知道这件事正在我们之间发生。这就是超越的本体。我们对它的认知已经超越了认识论的范畴。总的来说,人们基本就是通过这四种认知方法来了解世界的。这四种认知方法从人的认知发生过程来讲就是“四重超越”。由于不同的看问题角度,会导致认识结果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们的一般认知方法的了解,来对他人的认识方法作出前提性的了解。通过理解他们的认识方法后,再翻过头来就更容易理解他们所得出的认识结论了。并不是说他们从某一个角度得出来都不是真理。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也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为什么会造成认识的差别呢?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像这个杯子一样的,从上面看上去,中间是圆的,从横的角度看它是个方的,是不一样的。从这边看它是个方形,从那边看有个耳朵。东西就是一个。那么我们就要先理解他看问题的特殊角度,然后才能理解他得出的结论。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自己就不会局限于哪一个片面的认识了。因此说,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对拳学的前理解问题,然后才能顺利地进行对拳的具体问题进行认知。
  
  6.意拳命名的意义
  
  接下来讲的是,当时芗斋先生为什么要创出这个“意”拳呢?这就是因为芗斋先生发现人的一切行为通通是在意识笼罩下进行的。那就是说,你看我,就是脑子动了想看我的念头,有了看我的意识活动了。我要喝茶,就是脑子动了,发出要喝茶的动作。我去读书、我说话、我理解、我记忆、一切行为活动都有一个意识动机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意识活动控制下完成的。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人作为一个生物,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发展以后,有了大脑皮层,有了意识,有了高级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人的这种成熟的意识活动是出于人类在自然中的进化结果。意识活动是人类的生物特性。当时芗斋先生认识到这个,提出要通过意识活动来把握拳的本质,所以把它命名为“意拳”,就是这个意思。
  
  7.“意识分析法”是认识人类行为的钥匙
  
  那么我们怎么去认识这个拳呢?怎样对一个活动进行了解呢?这就要通过看意识在这个活动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通过了解意识活动的差别,来认识了这个活动。这就是意识分析方法。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实验叫“接笔实验”。接笔实验怎么做呢?很简单,我拿一支笔,你呢,手握成一个圆圈。我把笔从您的手上面丢下去,你尽量把笔接住。(在说的同时,韩老师同客人做了一次实验。)你看你没有接住,一般来说谁也接不住。为什么会接不住呢?通过对意识活动的分析,可以知道到:当你眼睛看到我的笔掉下来这个光的信息后,然后通过视神经报告大脑,大脑通过对这个信息的整合分析,然后发出一个接笔的命令,再通过神经把这个命令发给手的肌肉,手再做出握的动作。就在你进行关于握笔的一系列的神经意识活动的时候,这个笔已经穿过了您的手心落了下来,所以造成了握不住的结果。你看,你握不住,但我可以握住。(韩老师自己丢笔,自己接住。)为什么你接不住,我能接得住呢?我们也同样要通过对它的意识活动的分析来认识它。这是因为我的大脑在左手放笔的时候,同时已经知道要让右手什么时候去接。这样两个手就作到了恰当的配合。这样就可以达到接住笔的目的。我的大脑不是通过眼睛看到笔落下后才发出接笔的命令的,而是大脑事先就知道笔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因为这两个动作命令都是由我的大脑控制下发出的。还有一种情况呢,我告诉你,我数一二三,当数到三时,我把笔放下来,这样你就能接住了。(韩老师同客人做了实验)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接到了?是因为我已经告诉你,在数到三时把笔放下来。你的大脑就掌握这个提前量,当我说一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数到三的准备了,这个时候不需要通过视觉的参与,大脑已经对笔落下的时间有了控制了。所以您就能成功。这三种不同的接笔结果为什么不同呢?我们要通过对意识活动的分析来认识它们。我们做这个接笔实验,是为了让你理解意识分析法,并希望您能把它广泛地应用到对具体武术内容的分析认识中去。
    8 “意识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接下来讲这个意识分析法具体可以应用到那里去呢?芗斋先生过去的文章里讲“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必不中用”,我以前在文章举过的例子,足球踢十二码点球。球不管进不进,守门员都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他不可能知道球是从左边来还是右边来,因为十二码太近了,当这个球飞过来的时候,等你看到这个球再反应时,球已经进去了。他必须在球还没踢过来的时候就开始向一边扑。这样就只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所以扑中或扑不中,他都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话说回来,当我们两个人在进行搏击的时候,对方出拳,当你看到他的拳来了,再想这招我怎么破?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称之为“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必不中用”。这一招出来以后你再想什么办法来对付他是不可能的。是没有效用的。那么再进一步讲的话,既然交勇者不可思悟,你靠脑子去想办法怎么对付人家那就是不可以的了。那么上场以后怎么样对付他呢?芗斋先生讲:要“不知然而然,莫知击而至”,要拥有这种能力。就是说脑子不用想了。我们通过这个意识分析法来看看他怎么会不知然而然,莫知击而至的呢?现在我们知道了,他完全是通过下意识的自动反应来完成的,就好像我们眼睛的瞬目反应一样的,等到一个东西来他就闭上了。至于这个小虫有多大,我怎么样躲避,快点慢点,那是从来不想的。是自然本能反应。再往前说,芗斋先生创立这个意拳的时候提出要废除招式套路。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意识分析法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废除招式套路?招式套路有什么不好呢?用这个意识分析法分析一下就知道了。因为在这个招式套路里,每一招都必定有一个前提。比方说这一拳来了,我们用一个什么办法来对付,那一脚来了,我怎么样对付。不能你来了一脚,我用对付一拳的方法,这样是不行的。上面来了拳,我用对付脚的方法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首先肯定对方来了什么东西,然后我才知道用哪一招来对付它。这样招式才好用。但是对方不可能事先就告诉您,他将用什么方法来进攻您。所以当你看到他一招来了之后,你再想用什么办法去对付时,已经不可能了。刚才讲过的,由于交勇者不可思悟,所以讲招式是不行的。是从这个地方分析出来的。再讲套路是由招式串连起来的。一招两招三招不管是二十四式或者是四十八式,一百多式或五十多式。五十多式就是五十多招,三十多式就是三十多个招,每一招通过前后相连,形成一个套路。套路就是便于记住招式的方法。那么我们讲为什么要废除这个套路呢?因为你在做套路的时候不管你是多少式,第一第二第三排成一个序列,当你在进行这个套路练习的时候,意识是怎么活动的呢?你怎么知道第一招完了就是第二招,第二招完了是第三招,到最后收式了?你是在记忆里面进行的,你肯定记住一二三四五六这些招式的顺序,这样才能组成套路。长的套路,短的套路,它们都是在记忆里面进行的。我们说在记忆里面形成的这种练习,这种运动,他和客观环境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外面的对手打你一拳,人家不会预先告诉你的,你也无法按照这个套路来进行,当你在记忆里面进行回忆的时候,你对外界的变化没有反应,你在想着下一招是什么。那么通过这种锻炼和外界的变化是不相应的。因此当外头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时候,你也不能进行相应的应答。所以芗斋先生讲套路是不行的。那么实际上从用的方面来说的话,叫做千招会不如一招熟。他在实际应用里是有作用的,招式套路本来就是先民在劳动在技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经验?好使嘛。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它非常好使。所以它有他它价值。芗斋先生讲的废除招式套路。从意识分析法来看,固定的招式它不是尽善尽美的。您必须要作到能够随意进行应答,做到有感皆应,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皆”是个范围副词,是全部都能应答的意思,不管你从哪里来。我都能对付。有感皆应就是这个意思。这不是比掌握有限的几个招式更好吗?
  9 对技击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讲讲技击,武术也讲究养生的,但是主要还是以技击为主的。技击是主体与环境间进行的比较激烈的应答活动。人有很多应答活动。外界刮风我把衣服扣扣牢,外面下雨我赶快撑伞,外面下冰雹我赶快跑回家。都是应答活动。我们说应答是人的一种普遍的活动形式。我们说技击这个应答活动是发生两个人之间的。我们把它的应答过程拿出来研究。那么技击是怎么样进行的呢?是两个人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展开的。不是说你站在那里像个木头,等我来打。或者是我站在那里,等你来打。这样是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着同样的需求,就是最好地保护自己,最大力量地攻击敌人。如何攻击敌人保护自己,在这里头就有个策略的问题。一个技击家采取的策略和一个艺术家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为什么呢7因为艺术家是以自己一方作为主导的,我脑子里想把它画成一个美女。或者刻成一条鱼,或者做成一个天鹅。我都有个主观构思,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它是采取先设计完了之后,不断加工完成的这种工作策略。技击不同,技击是双方共同推动的。就是说你能采取的方法对方通通可以采用,您不能采取的方法,他也可能采用。而且不用事先同您商量和事先通知您的。您说是不是啊。那么就是说你现在要用哪一招他是不知道的,反过来他要用哪一招你也是不知道的。所以预先就准备一招不行,等对方来了一招再想办法也不行。它们都是不成立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所能采取的根本策略是什么呢?只能是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有力量,反应更块,速度更高,间架更合理,如此而已。每个人都要求自己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一点。使整个过程向有利与自己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都必须采取这种策略。也只能是这样了。那么由于有了这种需求,自然而然就需要提高打击的力量。最后发现局部的发力不能产生强大的作用力,要整体的才行。过去说。“打人全靠后足蹬”,从后脚到腿部腰部整个身体向前,向一个方向作用、发力,才能产生最大值。如果光是手一伸,不行,不能产生最大的值。所以第一个要整。整体用力,不是局部用力。第二个呢,就是因为敌人从哪里来你不知道。你必须要有全方位的应答能力。上面来的可以应付,底下来的也可以。这个全方位的应答能力它怎么表达呢?我们称它为“浑圆力”。有个学生不明白,他说这个“整”和“浑圆力”是一回事。为什么说它是对可能性的把握能力呢?我们讲这个力它是一个矢量。在牛顿力学里已经定义了矢量是有方向的,有大小的,有起点有终点的,这样才称为矢量。作用到对方的力全部都是矢量。整体形成的最大矢量这称之为整。你不可能同时全方位东南西北往外用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浑圆力是什么呢?是对全方位的用力可能性的把握。那么等你用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矢量。只能是一个方向。在单位时间里只能是一个矢量。这样就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才能把握全方位的可能性。反过来说,就是把限制灵活性的固定的东西全部去掉,形成一种自由应答能力,在任何时间空间里都能够自由应答,这就是对浑圆力的表达。
  10 练拳的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所有反应都是在下意识里完成的,所以对运动形式的把握也都是在下意识里完成的。整体用力就是在下意识形成这个用力习惯,全方位的应答就是在下意识里形成一个自由应答的习惯。第三个他讲要形成一个良好的问架,那么良好的间架怎么样形成的?怎样才获得这个最好的间架呢?间架也是通过对下意识刻画形成的。在这三个问题解决以后,就形成了对运动的一个质的肯定。当你在运动过程中这个质都达到了,然后再加上运动量才能得到最大的效用。这个最大效用是从哪里出来的呢?我们讲是把潜在的能力变成了现实的能力。就是开发潜在能力。什么叫开发潜在的能力?一个运动员没接受训练时能举一百多斤,那么经过训练以后能举三百多斤,我们说他能举三百多斤的能力在没有训练之前已经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哲学的角度看:“没有可能出现的东西你经过努力也不会成为现实”,反过来说你所有经过努力成为现实的东西,在没有努力之前它已经存在这种可能性了。比如跳高,可以跳到两米三米,经过训练可以跳到三米四米。但是没有人想通过练跳高就可以跳到月亮上去的。没有这样的傻瓜。就连跳到十二层楼上去,也是没有人这样想过的。大家都有这种理性。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可能性的范围内实现的。练拳就是将人体可能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刚才讲整体、自由的应答能力,怎样达到呢?过去在认识“整”以后,因为过去所用的认识方法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相对的认识,从局部来达到整的要求。现在我们讲这样是不行的。练拳最后的作用点是在潜意识。不单是意拳,一切的练功都是在刻画潜意识。包括书法也好、钢琴也好,跳水也好,一切训练都是在进行潜意识刻画。它是普遍的。那么对潜意识的刻画是通过什么来进行的呢?对潜意识的刻画是通过行为来进行的。我们说你的一切行为都有刻画的到潜意识里的可能性,就是说,行为做多了就变成了习惯,习惯就变成了自然。全部都要刻画到潜意识里去。所以局部的训练会导致到最后的整合困难。因为当你在进行局部训练的时候,已经在潜意识里刻画局部的动力定型了,形成了一个局部的运动动力定型了。潜意识被刻画上去的东西是没办法删除的,到最后要整合的时候就会发生障碍。所以我们要求的是一开始就是整体的,就是协调的。经过研究,从本体论去认识,发现人本身就是整体的,本身就是协调的。人有自然之本能,他里头本身是整体的,本身是协调的。我们只需要把这种整体的自然之本能开发出来。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认识论和本体论在训练原理上的不同。第二,在认识论里,把自己的肢体作为一个客体来对待。我这个腿踢了多少下。在本体论,把自己作为一个行为主体。来和外界进行应答。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和作为一个主体,他的主观动机和意识也是不一样的。我这个手要打多少拳,他是把手作为一个客体来对待的。我看到外头有东西来,于是打了它一拳,这就是主体应答。由于这两个动作的意识行为不同,导致了对下意识动力定型的刻画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在先天整体的基础上来进行。
  11 对本能的认识
  刚才我们从本体论来讲,自然之本能已经是整体的,只要你看到这自然之本能把他开发出来就行了。从几个角度来讲,第一个从人的进化来讲,人的进化他是在和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人的主体和环境的客体是有相应性的。过去康德讲过:“经验的条件就是经验对象的条件”。这句话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做个比喻吧,就像一只北极熊,冬天钴在一个雪洞里头。一个小孩看了说:“这个熊好可怜,在雪洞里头那么冻”。实际上这个熊可怜不可怜?我们说不可怜。这个熊适应了这个环境。从根本上说,它就是这个环境的产物。它有它厚厚的毛,它有它的脂肪,它冬天躲在这个雪窝里面呼呼大睡,春天一出来,他很舒服啊!一条小鱼在深海里面,它要经受海水多少压强,它长的扁扁的,海水没有把它压扁,没有把它压死,它在里头很舒服。这个鱼呢,它就是环境的产物,它和环境是一体的。从哲学上来讲就是“经验的条件就是经验对象的条件”。那么我们进一步引申到人身上,人对客观环境的各种应答能力和外界发生的事情它也是一体的,是互相协调的,存在内在的同一性。也就是说,人的本能来自人类的进化过程,同环境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本能是人应答环境变化最好的形式。你不能人为地做得比这个本能更好。没有可能的。这是一个认识。我们有了这种对本能的认识以后,接下来只需要引导学员看到这种自然之本能,看到这种先天的应答能力、存有的应答能力,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完成了。这就是为什么要“一切皆从本能中引出”的原因。再进一步讲,刚才我们讲这个人的主体意识,最后人怎么会动的呢?这就要讲到主体的能动性。这个能动性从哪里来的呢?从形上的来讲,这个能动性就是物质世界的能动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通通是运动的。它们都是能动的。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就是主观能动性。是人内在的能动性推动人体运动的。所以人的这种自然本能的反应居有高度的灵敏性,要高于大脑思维设计出来的。所以最后得出结论是要发挥自然之本能。我们的训练一切都要在自然中引出,不是人为再给设计一套。因为你设计得再好,也没有自然之本能好。从存有论来讲它是最完美的。你不可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所以只要引导学生看到它就行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行窍行气与“六球”/翁心诚
·李氏查拳无“旋风脚”之探析/宗锡元
·反过头来学初步/李 虎
·关于内家拳的意念运用/张方
·武学修炼的流弊与疾患/张 方
·宝鼎前辈的心意内功十三段(全)
·对“内三合”中“心\意\气\力”的异
·读《令人万端感动的民间传统武术》有
·站桩――武术之精华/吴志勇
·内家筋骨训练与筋骨现象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内函的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黄剑斌
·真气运行法 打通任督两脉
·内家拳述真/陈登科 马文星 陈维刚
·气沉丹田实解/燕长风
·开合虚实与呼吸/顾留馨
·拳劲的求取之道/蛰龙
·咏太极小气球/翁心诚
·对易筋经运动性质的探讨/李佩弦
·微言易筋经大义/凌 召
·关于“坐禅”/何桐森
·拳术粘走要义/刘郁华
·武术八法谈/石成柱 方汝楫
·拳术三害九要论/李统乾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