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我是如何练发力的/侯效民
·
行窍行气与“六球”/翁心诚
·
武学与唯识学/张 方
·
李氏查拳无“旋风脚”之探析
·
反过头来学初步/李 虎
·
解析“穿裆靠”/郭宝洪
·
关于内家拳的意念运用/张方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武学研究
>
拳理拳法
> 正文
开合虚实与呼吸/顾留馨
来源: 作者:顾留馨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8-27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隙的转换
太极拳虽然强调处处要分清虚实,但总得有个主次。究竟以哪一部位的虚实为主,来统摄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各部的虚实呢?在古典太极拳论中是可以找出这个关键性的答案的。《十三势行工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武禹襄说:“主宰于腰”。李亦畲说:“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陈鑫说:“腰为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这些都清楚地指出,全身各部分清虚实的关键在于“腰隙”。有些拳书把“腰隙”改作“腰际”或“腰间”,这是不对的。“腰隙”俗称“腰眼”,即左右两肾,中医把肾称作“性命之源”,“真气之所从出”,认为“肾壮则精足气充”。太极拳家陈鑫说:“中气何归?归于两肾”。郝月如在遗著里阐发了腰隙转换虚实的练法,并说全身的总虚实在腰,其次在胸。他说:“转换者,步随身换,命意源头,在腰眼之间;向左转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向右转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此即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者是也。”
腰隙管着两腿,步法的转换,是由腰隙的内动来支配的。腰隙落实的一边,下边的腿也就落实,另一边的虚腿也就迈步轻灵。虚腿并须与含胸有相吸相系之势,虚腿才不致偏浮,所以李亦畲说:“下于两腿相随。”但是腰隙转换的枢纽何在呢?在陈鑫的著作里指出在于命门。他说:“诀窍以两腰之中,两肾之间命门,为上下体之管键枢纽”。在佚名氏的《太极平准腰顶解》歌诀中:“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形象地说出了腰部在脊柱命门穴支配下两肾如车轮般的转换(不过,它是把腰隙称作命门)。凡手腿前去时,命门穴微往后撑,腰?劲往下松沉,故久练太极拳者,带脉(腰部周围一圈)极为充实。
胸的虚实转换是:锁骨往下松沉,用意来固定它,胸微内含,逢腰隙下抽落实的一面时,上边的胸肌随 着弧形松沉,外往前合(武禹襄《身法十要》内称作“护肫”)。这样,随着腰隙的转换,左右胸肌也就分清了虚实。
腰隙和胸肌的分清虚实,仍然要贯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原则,虚的一面,有腾挪之意,不使偏浮;实的一面,以意贯注,不使偏沉。胸的虚实管着两手,锁骨固定,左右胸肌交替虚实(这是内部的折迭),就能支配两手的虚实变换(两手的变换虚实也称作“折迭”,也是由内动来支配的)。不过在拳势之中大都是右胸肌实时左手为实,左胸肌实时右手为实,与腰隙和腿的关系有所区别。
开合虚实与呼吸的自然结合
练太极拳和推手一样,合和虚是蓄、吸,开和实是发、呼。开合虚实的动作要自然地与呼吸结合起来。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称作一息或一气。
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合、蓄是吸,在做“合”的动作(如屈、退、仰、起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虚上讲,就是由实逐渐变为虚时,也应当吸气。开、实是呼,在做开的动作(如伸、进、俯、落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实上讲,就是由虚逐渐变为实时,也应该呼气。至于开合虚实的突然变换的快速动作,乃是练拳纯熟后的自由变换,并且一般为了技击性的目的,才主张有闪电式的爆发力强的动作。没有这种迅速变换的能力,在技击上是一个缺点,不可能应付对方迅速的袭击,也不可能迅速进攻和退却,决胜于俄顷。所以,王宗岳主张“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陈鑫主张“缠绕回旋,至疾至迅”。古典太极拳论从未主张过速度绝对均匀的锻炼方法的。“运劲似抽丝”说明了柔缓的一面,“发劲似放箭”又说明了刚速的一面,原来是极为辩正的。老架太极拳套路中有缓慢柔和的套路,也有快速刚脆的套路,主要是为了适应技击性的发展。但初学时,练拳速度要匀,则是另外一回事。
试举杨式“搬拦捶”动作后面的“如封似闭”这一式子,来说明动作和呼吸的结合。第一动当右捶回收变掌,身渐后坐,两掌左右分开斜上举时,从形态上说,这个动作通常叫做合、屈或退,从虚实上说,乃是由实逐渐变虚。这时应该吸气,胸肌向下作弧形松沉,气聚小腹,这是“蓄势”。第二动当两掌随身前坐而前按时,通常叫做开、伸或进,从虚实上说,是由虚逐渐变实。这时应该呼气,内部原来向下作弧形松沉的胸肌,其路线似乎经小腹两角折向前面斜上射出,配合上肢的弧形交叉集中于一点,劲往前微向斜上发出。这是“发劲”。这就是一合一开,一虚一实,一蓄一发,一吸一呼的锻炼方法。第一动是合、虚、蓄、吸,第二动是开、实、发、呼。这种“劲由内换”的练法,也就是胸部大小肌的“折迭”(配合外部的动作)。
腰部的转换与形态上四肢的手法“折迭”,同步法转换是统一的,互为表里的。所以单从外形手足上来讲解“折迭”和“转换”,也是不全面的,不是内动支配外动的,也就不是内外合一,周身一家的。
太极拳的?劲最为重要,它是富于韧性和弹性的一种劲,螺旋式的伸缩进退,决不可丢失?劲。凡屈退的动作,弧形旋转走化,?劲也决不可丢失,没有?劲的走化动作,推手时容易被对方压匾而破坏身法。拳论所说的“松开我劲弗使屈”,“劲似松非松”,就是虚中有实的妙用。凡伸进的动作,即使看似直线而去,而内劲也是螺旋式地前进,极为缠绵曲折,不柔不刚,若有若无,“将展未展”,任其自然,不犯直率、僵硬之病,这是实中有虚的妙用。久久练去,自然能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外似棉花,内似钢条,变化非常灵活迅速。
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合乎人体生理规律
如上述的“如封似闭”,当第一动右捶回收变掌时,肢体方面要松屈,意念上是由实逐渐变虚,由于身体逐渐后坐,这时胸肋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徐徐收缩,横膈膜受其影响也呈收缩状态,因此胸腔容积随之增大,这时必然要吸气的。在这点上说也是合中有开,因为其中有缩小,也有扩大。当第二动两掌前按时,意念上是由虚逐渐变实,由于肢体逐渐向前伸张,胸胁腹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舒缓,横膈膜受其影响回复到平时隆凸状态,胸腔容积随之减小,这时也就必然要呼气。在这点上说也是开中有合,因为其中有扩大,也有缩小。拳论指出“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所以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每个动作都要与呼吸有节奏地、自然地结合。
“开呼合吸”与“开吸合呼”
本书说的“开呼合吸”,所根据的是李亦畲的《五字诀》中的“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某些太极拳著作则说成为“开吸合呼”。看来似乎矛盾,实际上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开呼合吸——是以内动外发为开合的标准。内动为合(吸),外发为开(呼)。屈、退、仰、起等使内动的动作为合(吸);反之,伸、进、俯、落等使外发的动作为开(呼)。
开吸合呼——是以胸廓的扩张与否为开合的概念。胸廓扩张为开,反之为合。使胸廓扩张的如屈、退、仰、起等动作为开(吸);反之,使胸廓缩小的如伸、进、俯、落等动作为合(呼)。
太极拳与推手是相辅而行的,练拳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拳。推手时必然是开、实、发为呼气,合、虚、蓄为吸气的,因此本文采用了“开呼合吸”的术语。
开合虚实与呼吸在走架推手上是一致的
练太极拳套路时,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跟双人推手时是一致的。在推手上“吸则自然提得起,亦?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呼吸通灵,周身无间”。推手技巧熟练到这种地步,搭手时,四面八方,任何角度,都能蓄能发,“绝不用力,哈之即出”。这是“以意行气”,不是“以力使气”。推手时如果要牵动对方重心,不论在任何开合的姿势下,都须用短促的一吸,将对方重心牵动,“若物将掀起”。这是突然的一合、一蓄,生理上自然地来一个短吸。接着突然放劲时,全身劲向下沉而膨胀,内劲上翻而弧形地微向上而往前上直射(“发劲似放箭”),乘对方重心不稳而放劲。这是突然的一开、一发,生理上自然地来一个短呼。由于速度快,鼻呼吸不够用,须用声音来帮助。
根据上述理论,连同其它的对立名词,可列表如下:
合虚屈退起仰来入蓄收化引吸阖柔阴
开实伸进落俯往出发放打击呼辟刚阳
传统太极拳套路在编排上呼吸与动作是协调的
太极拳各派的产生,都是前辈太极拳家继承上一代的传统,经过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之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而推陈出新的,是不断精心冶炼凝铸而逐步形成为别具风格的派别,都经过学习、消化、吸收、批判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内容、形式,到创作方法,有它本身一套规律和特点。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是螺旋式、抽丝式的运劲,一动无有不动,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结合。拳势呼吸,亦即在意识指导下呼吸与动作一致,有助于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和发挥技击作用。这是传统太极拳套路的共同规律和共同特点。
根据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的原则来检查各式传统太极拳套路(如陈、杨、武、吴、孙等架式),整个套路每一动作都是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吸一呼的,证明这些传统太极拳套路都是经过精心编排,一再修订得没有多余动作而最后定型的。当然,如果练走了样,或是不懂得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与呼吸自然结合的道理,任意添加一个吸或呼的动作进去,那么,这个姿势的整个动作练起来就不可能呼吸与动作正常地结合。因为两个呼的或是两个吸的动作连在一起,就要用一个短呼或一个短吸来加以调节了,结果只好强调呼吸归呼吸,动作归动作的所谓“自然呼吸”了。动作中加上一些花招(不应有的多余动作),同样会破坏拳势呼吸。
尽管拳式动作的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编排得很正确,合乎一呼一吸的原则,可是在初练拳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练习整套拳式从头至尾都要求结合拳势呼吸是不必要的,并且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勉强去做反而是不自然的,甚至是有害的。
呼吸的深、长、细、匀、缓,是太极拳腹式呼吸法的主要内容,但都应力求自然,不能故意做作,那才有利而无流弊。
总的来说,开合是姿势上的现象(由内动而形于外),虚实是内劲的轻和沉的现象,呼吸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三者密切而自然结合,构成了太极拳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一套完整的锻炼方法。
↑上一篇:
杨禹廷:太极峰巅一寿翁/祝大彤
下一篇:
王宗岳《太极拳论》解析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行窍行气与“六球”/翁心诚
·
李氏查拳无“旋风脚”之探析/宗锡元
·
反过头来学初步/李 虎
·
关于内家拳的意念运用/张方
·
武学修炼的流弊与疾患/张 方
·
宝鼎前辈的心意内功十三段(全)
·
对“内三合”中“心\意\气\力”的异
·
读《令人万端感动的民间传统武术》有
·
站桩――武术之精华/吴志勇
·
内家筋骨训练与筋骨现象
·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内函的
·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黄剑斌
·
真气运行法 打通任督两脉
·
内家拳述真/陈登科 马文星 陈维刚
·
气沉丹田实解/燕长风
·
“七步尘技”之龟息直定功/邓庆明
·
内家拳述真/陈登科 马文星 陈维刚
·
武禹襄拳论解释义/陈固安
·
武派太极拳的特点与修习要素?
·
拳谚新解/熊 征
·
浅谈武术中的呼吸
·
气沉丹田实解/燕长风
·
高功夫的四大要素/蒋文俊
·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内函的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