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开封东大清真寺武学寻踪”系列之六 开封石锁惊艳天下
来源:大河网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2-0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0204A3502.jpg

0204A3502.jpg

 

0204A3503.jpg

0204A3503.jpg

 

0204A3501.jpg

0204A3501.jpg

 

0203A2703.jpg

0203A2703.jpg

 

 

  □首席记者姚伟通讯员郭宝光文图
  据说石锁与李元霸有关。李元霸小时候性情古怪,经常惹是生非,他爹李渊不胜其烦,就命人造了把沉重的石锁,用锁链把他拴在上面。李元霸好动,每天掂着石锁到处跑,天长日久,力气大增,最后竟成为隋唐第一英雄。
  这个传说真实性无法考证,不过,作为武术功力训练器材,石锁确实早已在民间流传。过去练武,不管是练拳、练刀、练枪,还是玩摔跤,都很重视素质训练,那时候训练条件不行,没有现在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器材,石锁就成为习武必备的东西。别看这石锁简单,却不仅能练力量,还能锻炼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性。
  顾名思义,石锁用石头制成,长方体,状如古代门锁。据沈少三先生介绍,石锁的构造很讲究,不是随便凿凿就成。整个石锁刻成后,前、后、底部的重量配合得很好,重量、厚薄不均匀,翻转时就受限制。把儿的粗细,要合使用者的手;把儿应稍低于头部,低的分寸要恰到好处,不然或容易断,或容易“咬着手”。沈先生说:“石锁的形状,是前辈们经多少代、多少年使用经验积累而成,臻于完美合理。可惜这种制作知识缺少文字记载,只靠口传心授,现在有的石锁做得就没那么讲究了。”
  沈少三先生说,过去石锁非常普遍,全国各地练武的几乎都离不开石锁,考武状元就考弓、刀、石、马、步。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石锁却逐渐被冷落,如今人们看到石锁就觉得新鲜,更别说练了。
  幸而,在开封,在东大寺,石锁技艺还在延续、发展,东大寺回民把练石锁当成了游戏,当成了玩耍,练出了趣味,也练出了精彩。他们成年累月地提高难度,琢磨新花样,将石锁玩成了绝活。如今,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他们的石锁亮相,肯定惊艳一时,倾倒一片。
  “东大寺的爷们”亮相央视
  1994年秋,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组派人来到开封,找到东大寺里,表示想拍石锁表演,希望他们配合。东大寺的人有点纳闷:石锁年轻人练得多,中年也有练的,你《夕阳红》怎么对这个感兴趣?
  一问之下才弄明白:原来此前省体委群体处来东大寺检查工作,看到东大寺武术馆一帮人在玩石锁,觉得这项目不错,就录了像。那天,适逢沈少三回东大寺,众人就邀请他一起来练,沈少三当时已66岁了,但功夫没搁下,一时兴起,就上前掂起石锁耍将起来。后来,开封电视台得到了这个录像带,加以剪辑,起名《回乡盛开石锁花》,在电视上播放。央视《夕阳红》的人不知怎么看到了这个节目,他们是奔着沈少三来拍摄的。
  于是,退休后在郑州居住的沈少三被请回东大寺,再次带着徒孙们玩起了石锁。
  饶是央视的人见多识广,也被他们的表演惊呆了,只见笨重的石锁,在他们手里显得轻轻巧巧!
  他们可以一个人练,也可以两人对练,还可以众人齐练,石锁高高撂起,翻出打头花、托底花、云花(飘花),然后用拳头、肘、脚,甚至头去接着,接的花样有托塔、抱印、挂印、手托元宝、脚踢花篮、过桥、三指卧鱼,等等,花样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来自北京的拍摄者被折服了,他们为这个纪录片起了个名字,就叫《东大寺的爷们》。这个片在央视、河南台、开封台多次播放,令无数人大呼“开眼”。
  这不是石锁绝技第一次“被发现”了。沈少三先生说,自从习练石锁之后,经常听到有人惊呼连连。
  少三先生练石锁,是从60多年前开始的。那时他随父亲沈友三到开封传授摔跤,就住在东大寺里,先在前院,后来挪到后院。当时东大寺里,周开元、马五庆、赵七等喜欢玩石锁,他们都是老人儿,年轻人练得不多。沈少三看着好玩,就喜欢上了,与弟弟一起跟着玩。那时沈少三正当十五六岁年纪,学什么都快,几位老师就不断给他提新要求,马老师思路多,想了很多新花样让他练。后来一些年轻人也来练,练石锁越来越热闹,气氛很好,他练的劲头也更大了。这样学了两三年,沈少三的石锁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父亲因病去世后,沈少三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相国寺“撂地”摔跤养家,为了吸引观众,在跤场经常演练石锁。
  1953年,沈少三入选河南代表队,前往天津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其间他表演石锁,引起观众极大兴趣。当时郭沫若也去观看,说“这个练得少,别让失传了”。随后他被选入民族体育莅京代表队,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等表演石锁。
  他父亲当年的朋友听说他回了北京,来找他,都要看他的石锁,纷纷称赞:“少三,不简单,把这继承下来了,还练这么好!咱北京过去也练,现在基本没人练了。”后来他多次去北京,常有人拉着不让走,留他住几天教玩石锁。
  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在入场排练的时候,河南代表队发现了问题:人家每个队都有表演节目,唯独河南没有。这时候排练啥节目都来不及了,带队领导急中生智,想到了沈少三的石锁,指定让他表演。
  本来说好,从入场开始撂石锁,边走边撂,走到主席台前表演十秒就行了,但没想到这个临时拼凑的节目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兴趣。等走过了主席台,按照预定安排,沈少三收起了石锁,谁知观众不干,满场吆喝。他只好再拿起石锁,边走边练,在运动场走了半圈,实在扔不动了,喊话又听不见,只好给观众作揖,才算拉倒。
  沈少三说,练石锁就两个字:“轻”、“巧”。石锁笨重,小的7公斤,大点的二三十公斤,扔起来会让别人觉得很轻。一次一个女记者走了眼:咦,这么轻,木头的?过来一掂,差点岔气,哎呀,这么重?!
  要想达到“轻”,那就必须“巧”,借石锁本身翻转的惯力,哪种情况抛、哪种角度怎么接,必须顺着它的劲儿,“硬碰硬肯定不成。它是石头你是肉,怎么碰得过它?”
  也许正因为用的是巧劲,沈少三先生六七十岁的时候,还能将石锁翻转如飞。
  “中国式举重”成正式竞赛项目
  沈少三的石锁表演,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上引起轰动,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从第四届全国民运会开始,石锁成为表演比赛项目,沈少三获得了这个项目的一等奖,得铜鼓奖杯一个,奖牌一块。之后,开封成立了石锁表演队,石锁作为集体项目参加了之后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民运会,都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沈少三常被请去辅导,有了技术问题,爱好者也喜欢找少三先生求教。这期间,一批优秀选手,如马青海、李宝润、古国宾、张利军、郭宝光、鲍峰等脱颖而出,成为石锁运动的佼佼者。
  2003年,为探索武术运动发展新路,寻找散打、散手之外武术适合比赛的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拟开发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时任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科研部主任的康戈武到开封挖掘项目,首先看中了东大寺的石锁,令人眼花缭乱的石锁惊险动作,让他赞不绝口。他认为,石锁古老、传统、实用,具有民族性、群众性,是增强武功胆识的好项目,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动作进行功法比赛。
  抓住这个时机,开封市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东大寺武术训练基地负责人郭宝光,亲身组织习练,在复杂的石锁花样中,选择有可比性的动作,经过反复斟酌、考证,最终选取了“石锁上拳”。这个动作是抛起石锁,翻转270度,然后用拳面直臂顶起。根据所用石锁的重量确定输赢。这个动作能代表石锁项目力量加技巧的特点。郭宝光精心编制“石锁上拳”竞赛规则,并被采纳,石锁由民间爱好,演变为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竞赛项目,有人誉之为“中国式举重”。
  这个大赛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举办六届,开封石锁队获得了五次第一名。选手所用石锁,从22公斤提高到36公斤。
  如今,开封石锁队经常应邀到外地演出,还曾在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节目中展示。2008年7月,奥运火炬在开封传递之时,撂石锁被选定为表演节目,古老的中国武术项目,与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交相辉映。 (全文完)
  石锁是一种传统的武术功力训练器材,过去练武的几乎都离不开石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石锁却逐渐被冷落。从2004年开始,石锁由民间爱好,演变为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竞赛项目。图为开封石锁佼佼者鲍峰、李维琦表演石锁双人组合。
  民国时期的石锁名家周开元
  石锁功练习
  抛石锁表演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杨式太极拳沿革(全)
·螳螂拳赞 /吴宪民
·合一通背门考略/闫永发
·“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惊现沧州
·武当三丰太极拳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三)
·唐村李氏家谱有关武功方面的传承渊源
·武当山朝山“会”习俗/张华鹏 张富清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