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
·王宗岳《太极拳论》屡屡提懂
·太极圆 太极态 太极气/李品
·十三势行功要解/武禹襄
·五字诀/李亦畬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李亦畬
·撒放密诀/李亦畬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回忆郝少如老师讲授的话(卞锦祺)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11-1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80年第四季度徐汇体协-卞锦祺        

(一)太极拳从无极开始,无极是思想准备,思想集中后(不可分散),分阴阳即是太极,阴阳是交换相济的,一个身体半身是虚的,半身是实的.例如:虚实各有五十斤,虚的是气,实的是劲,虚的五十斤气交给实的,则实的就成为了一百斤,这样讲虚的半边岂不是空无所有了呢?不是,而是与此同时实的半边也有五十斤劲交给虚的,虚的也就有了一百斤的气.

        一站立即意识到身前身后各有一尺的放长,当然,左右也是如此,自己置身是在十字中心,同样再加上一个十字交叉在一起,自身则在八个头的中心,这是八支撑的起源.

        虚实分好后,方向又有四正四偶,就是说有了八个头,自身放在八个头的中心点,并且是八不依靠,既在中心,    又要正中,不偏不倚这八个头是长短相等的.中心是以腰为中心计算.如果是正方向的改为斜方向时,并不是把正方向搬运到斜向,而是从正改斜时身体不要转动,只要意动即可.以斜改正时也是如此,在八个头中以一条线为主,其它七条为辅,一条放长,七条同时放长,前进(放)时一起跟上,后退(收)时由一条和七条同时收聚在一起.这样就没有前冲俯,后倒仰之弊,此拳有理论又有实质,又抽象又形象,此拳不以拳为主,是以理论和实践为主,理解出来之后就有敏感性,它又是艺术性,艺术全靠动脑筋,以上这些也可以不用它,单纯活动活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如用于对抗技击,知已知彼才能胜,有力无艺术不一定能胜,无力有艺术不一定败,艺术不同于技术,技术有设计图,应付人要灵活,要旋转自如,太极是双方面的,从不单讲一方.如有上即有下,有左必有右等等,都是相对性,如果为主的一条线放长,则其它七条线也相应放长,这是一致性的,如以左懒扎衣为例,在一头向东南方前进时,要一同跟上七个头,向西南方时也同样跟上七个头,亦即在一个开大时,七个也开大.退后是收,是以后背为主,带头收,任何一条离腰远了都不对,八面支撑缺一不可,很多东西从阴阳中产生,再说后退是收,要以后腿为主,又如向东南进一丈,东南要听西北收回它一丈,不可收回(下)九尺,这叫做一动无有不动,也叫前进后退都不顶不丢.

         八面支撑有四正四斜八个方向,四正不可占据四斜,四斜也不可占据四正,各行其道,不能彼此交替,或把 身体搬来搬去.比如,从正面打向斜角时,正面仍然存在,不可把正面搬到斜角去,也不可把斜角搬到正面去的.

八面的中心是以腰为主,为出发点,八条线只有一条线为主.其余七条线为辅,一条放长时其它七条也相应放长.放长是”开”是”呼”,如一条线收短,则其它七条也收短,收短是”聚”是”吸”,但是辅线的七条不可为主,”聚”是聚在一起,聚在腰里(命门为主).

        本期重点讲八面支撑,下期打算谈谈”空”与”松”的关系.

(二)
现在讲讲刚与柔,空与松的关系,刚和柔是分不开的,但它有主次之分,刚为主,以刚带柔,因为骨头(刚)在肉(柔)的中间,骨头在肉内,内为阴为精神,以阴带阳,所以骨为主动.比如手的向下按是骨的主动,肉是懒的,懒扎衣的名称,已说明肉要懒,肉不能主动,不能以肉带动骨(有所谓骨肉分离之说).肉既不能主动,而精神(骨)又要不能外露,因为精神是产生在肉里的骨头,肌肉是柔,是被动的,以刚带柔,既精神”骨”带动肌肉.
“空”与”松”要区分开来,肩松沉下来手指会发胀,这是正常的现象,是对的,还有肩松了就有上升和高大的感觉,这都是合乎要求的,肩还要经过后面背肌往下松,初学时肩松不下,可以呼一口气,就能松下,但这是暂时的,往后必须在放松肌肉时的正常自然呼吸.
腹松也要通过腰,腹松可使身躯全部肌肉松,松即是沉,相对地讲即是骨的上升,也是意的上升,能够沉降肌肉,就能有骨头包括脊骨的上升,因此,骨头在肉的松沉的同时也就飘起来了.这叫做有降必有升,也叫做有下必有上,要使臂膊骨飘得起来,就是在于沉的作用下产生的.
纯松是塌,纯空是顶,要空中有松,松中有空,全身处处都是一分为二,关节.骨头和肌肉也是这样,但刚和柔分不开的,因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而空和松却要分得开,空即每个关节要脱离开来,松开关节,这叫空,在松开关节的同时,肌肉也要松开,空是上升,松是下沉,沉要沉得越深越好.由于劲的下沉而相反必然会使意的上升,所以,有上必有下,有下必有上,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既要分清,又是一道,另外,空和松究竟空到什么程度,松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沉下五寸则上升也要五寸,即肌肉往下松,骨头向上升,一沉一升是同时进行的,并非一边上升,一边不动仍留在原处.
刚和柔搓和在一起,太极叫做有动未动有预动之势,这又叫做腾挪.刚和柔是相济的,是分不开的,但又都有空和松,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又如静如山岳,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个是腾挪,一个是上与下的东西,要慢慢体会,再就空松二字来说,松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如以起势为例来说,起势时两手的意原在膝下,却可以一直到脚下,空是拔两头,即意上升,气下沉,并不是空洞飘浮,空松一道做之后,就可以”气遍身躯不稍痴”.上升是由于下沉反射上来的,关节的松开后可以贯气,腾挪二字,即是刚柔混在一起,刚中少不柔,柔中不能缺刚,然而空与松必须分清楚,它是肉练出来的东西交给骨,骨又练出来的东西交给肉,腾挪可以帮助空松,刚柔又要混在一道.这里所讲的东西是主要的,拳却是次要的,以前是先学拳后理论,现在是理论和拳一起来教.下一讲要谈谈身法,谈谈怎样三虚包一实.
(三)
练习太极拳不能不讲究身法,身法共有十三条,并非十三势.可以先练前八法,如: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裆.气沉丹田,护肫等等,身法即常讲的内形,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精.气.神寓于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如此方有意境.
身法就是组织,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乃是组织的方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穿,不顶不丢,节节贯串,为的是能通达全身,使全身通气,也是为了劲整.
涵胸有左右两胸,两胸是在锁骨以下二.三寸处,亦即肋骨微含包围两胸往下沉.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这叫做”气贴背”,背后的机关很多,不可忽视.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布于两膊,开于手指.因为放松才能贯气,气贯于手指,一定走膊的里半边,这样是为了有劲.有敏感性.
提顶(顶劲)和吊裆,提顶要外形帮助,它是虚的,不是实的.顶劲.不伸脸.不低头,并不在中间起吊裆作用,要拎尾骨同小腹和顶中心成一条直线.吊裆也要有外形帮助.吊裆:即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识上可远到几尺.几丈.吊裆,要由两臂两膝帮忙,不可各不相关,要相互配合,帮助吊裆,这就叫做裹裆.护肫如不恰当,它能破坏空松,及支撑八面.护肫是在两肋下边软裆处不能匾掉,要保护它,犹如一个口袋中间匾了气便被阻碍不能下沉到丹田,亦即无护肫,无护肫即无气沉丹田.一定要叫口袋上下相通无阻.腾挪和闪战也是刚柔结合,松肩结合,是内四外也四,即柔是四寸包住刚四寸,刚柔不分,似动不动,这就是腾挪.要周围一寸,处处都是一寸,是精神中产生,也是阴中产生,如从精神上衡量,即实腿同肱部通过松肩结合成一体,闪战者即方向也,实股是阴,阴可向任何一面滚即:是闪战,亦即一个圆体随便向那一端冒出一股气来.左胸同右臀连系在一起,也是八个合一来应用,不可一个一个地分开来用.以前所讲的一个一个用是可以的,但身法不可缺一,仍是完整的,所以要几讲搓合在右合拢,合后的手开是竖掌成八字形,手指高不过肩.提手上势的左手向前上方张开,右手要划大圆圈,意识射向远前方,汇成一个焦点.白鹅亮翅是丁字形,右手上升为横,左手下推为竖.
气沉丹田,可以譬喻潜水艇潜在水下,外不露形.内动为内形,又称身法.加上外形的拳法,并配以胸中腰间运化等,就是所有各个兵器我都有了,只是用时须要灵活,不可硬强强地为好.
太极拳要做到右腿可以放在左腿的左边,这就是靠摆法,即我的脚不可象放方桌或放圆桌那样,都是四只脚摆平,而成双重,要求两只脚放在一根桩子,一根桩子在三虚(两手和一条虚腿)之内,实腿是一根桩子,它叫精神,另两手和一条虚腿叫做神气,神气要活,要随屈就伸,动若江河.叫精神的这只实腿要静,要静如山岳,它不可外露,即不可随便乱动,实腿是深入地下的,而头顶又是升腾空际的,两者尺寸都是相等的(以上都是指动脑筋用思想).以上几点可概括为三虚包一实.
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动作全在静中产生,不静则不专心.此外八条线都要存在,方能自身有主,推向前面时要顾到后面,也要顾到左右两面,方能立身中正,八不依靠.
(四)
略谈一招一式,如白鹅亮翅的手法,两膊做成丁字形,左手先一竖,右手一横,在这两膊中就包括着刚柔.空松.并在臂.肘.肱.腕.手的每一寸或数寸间,包涵着棚.捋.挤.按等用法.又如下势的退步,在收前脚的同时,也附带有刚(骨)的拔高,和柔(肉)的下降,一升一降,两者同时进行,不可有先后.参差,拳可以不放在身上,所有动作,全在心静中产生.心不静则不专心,拳便散乱,一散乱便身不由主,欲要自身有主,必须保持八条线都存在,一举动就要照顾四面八方.因此,打拳不能离开意识,以意领拳,拳才能不放在身上,从而最后达到忘形.
启:启是启.承.开.合一个节序的开端.启,就是起势,也就是拳的开头.一起势即要有聚.聚,就是各个身法的组合搓和成一个整体,不可那先那后.但聚是有些”尚气”的,这不妨事,因为它同时在心静和腹部放大(气沉丹田),一起进行.这样一静一松就成为”空”(关节脱开),一空便和”尚气”相抵消.因此,可以使气沉丹田即存在着聚.聚,包括身聚神聚.要做到聚,切不可散.
在练拳运动中,不要刚不离柔,柔不离刚.刚代表精神,先把精神掌握好,由分开.统一.再分开.刚是先动,同时必须保持柔的跟动.打拳时不可时起时伏.时升时降,像波浪形,必须保持一定的高低水平线,还要保持空.松.一开始练拳,便保持立身中正安祥,两膊两腿都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搂膝打掌,后腿不可蹬直,两上膊不可伸直,为了符合”动宜曲蓄而有余”的要求.
做身法总是要受意念的支配,没有它便做不成功,所以在身法之外,的确还存在着意念这个东西.比如身前要竖起一根直线,从头到脚在垂直线中产生横的一寸一根,和两寸间距的一根根前伸线,从上到下,都是同一个尺寸,上中下都是一个枰,犹如身前竖着有刺的屏风.又如,眼视前面远方目标时,而自己的身.手.腰.腿也要完全一致地向着这个目标发去等等,都是在用意念,这是属于虚的一面.那么实的一面又是什么呢?实的不言而喻就是拳法,拳的势法.内形又叫内因,外形就是动作,,内外相合,就是有虚有实,有阴有阳,有表有里,而合乎太极原理了.再就”开合”来说,合是收,开是放.1.要合中有开,即外形在合时,有放松,又有意念放出而不丢,这就是合中寓开.2.开中有全.就是手脚开大,意念放远而放松,内中有含蓄,就是开中寓合.3.开中寓开.就是在形的放大中再求放松沉气,就是开中寓开.4.合之再合.即在外形合拢时,内中再紧凑含蓄,便是合之再合.
不论怎样,都是意在外,神在内,主要在蓄劲,劲发于脚跟,形于手指,最终气沉丹田为根本,用意非用力.
合:合势是手脚八条线的缩短,不可一条腿落后而拔长,因为拔长便聚不圆了.如要八条线不知用哪条线,搭手不哓得他的刚还是柔,是不行的.
这一讲同前三讲为四合一,成为一个整体,练拳可以先练慢,后练快.慢可以细细体会,快可以使眼.手.身.步各法灵活,但需要慢而不呆,快而不乱,首先要求形整.如形缺,可以意补,而意缺可以神补,达到身法完整,完整而后劲整,在劲整的基础上揣摩和用法上的变换活动.
固然,拳的设计和它的理论,要在外形上表现出来,但又要把身体练好,艺术提高,还在分形和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际在即能派实际用场也.每人要用一把尺量一量,已和老师讲的话相差多少?缺多少必须赶上多少.若说身体难做好,并不是人人做不好,也不是人人都能练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不行.所以然,即本身的反应合不合规矩.因此说入门须口授,功夫来自勤学多练,你不来问我,我无法帮我.因此,学者还需要多问,以教拳的来说,要因人施教,根据各人的程度及接受能力而定.
(五)
这一讲的内容,涉及到推手方面,由于没有系统的准备,只能拉架一些.
太极拳近似唱戏,动静本有韵律.唱戏要字重.腔轻,一句尚未吐完已收回来,刚收回又发出去,绵绵内涵.练拳时,一呼一吸,一招一式,轻重缓急要适度.不散.不滞.不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散,滔滔不绝,异曲同工.
触手挨臂,沾衣运动为转寰,处处用心窥来意,始于守中,中于行气,归于凝神致虚,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静以待动,后发制人.后发制人,必有消化他的劲力,欲要消化他的劲力,可变换方向角度.你的动作就是我的动作,我的动作不是你的动作,仍是我的动作,以我为主.
进.退.推.引都宜以阴手,即在下面或后面的手靠近自身,以阴挂阳,阳手会于应自动推进,所以只要多注意阴手,以阴手为主,盘手时宜近,不宜远.
推手时,能否只用思想,对角走空间路线去打对方的焦点?
不可以,何以叫节节贯串,即首先节节贯串自已身体和对方联接起来,也通过他身体的节节贯串联系于自已,才能达到他的焦点,不过,我和他的节节贯串之前,我的脑筋早已经动到他的某一处的一个焦点,这个焦点,就是我要打他的地方和目标,这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
一分手就要落到底,落到底就是内形上的一气松沉到底,不可走一半,或只是到了丹田就急于要打.不言走上中下哪一路,在运动着的手一停,就要沉到底,沉到底再来一下引.蓄.发同步进行即能成功.
引就是聚,引和聚要结合,进来和出去又要结合,回来为了出去,引不是为了聚,舍己在形,从人在用意,舍己仍由已.我可以顺势打对方,这便是随曲就伸,是灵活运用的.
还有一个比方,引是肉,发是骨,用肉不用骨,用骨不用肉,不可骨肉一起用,故骨肉要分离(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在推手中,整个两膊同手都具有刀.枪.剑.戟,任凭你用哪一种兵器,或者两种一起用.每种兵器都有它的用法,看什么情况,用什么兵器,先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有了哪些兵器,先用什么兵器,哪个熟练就先用哪个.
再谈谈发劲的根源,即如何行气运劲,拳书上说,劲起于脚跟,但少不了尾椎骨的运劲,运劲又少不了大椎骨的行气,尾闾管住脚腿,大椎管住两膊及手,又可说行气在手,运劲在腿,腿肺要有数,然而运用腿脚又叫用意.呼是开,开是沉,呼的形状在手,是所谓形于手指.其实,呼的根源却是在腿.在脚,所以,呼是沉,沉是腿上有意思,呼是在沉的基础上开出去的,因此,神气的活龙活现,就是精神在实腿的劲道十足的反映,是实腿的支持和运送,神气是外形,是用得完的,而精神(实腿)隐蔽在内是用不完的.因此,滔滔不绝的根源是实腿.行气是由于沉的作用生成的,因而沉又是发劲的根源,呼是因为有沉,沉是为了呼,呼是开,沉是合,这叫开中有合,其中合中又有开,两者相辅相成,上下相等,不分前后,不可分离,这个又叫行于四肢,上布于两膊,下支撑八面.开是在沉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实脚上反射出来的.因此,实脚要不怕紧张吃力.
至于怎样起动对方的脚跟,使他向我倾近?首先要彼此之间的尾闾对换一下位置.就是把他的尾闾放在我的尾根后面,这在方法上,既有用意,又有用形,形意合一.用形是求步法上的帮助,概括地讲,便是上面引进来,下面攻进去,手收尾出,上下合拍.此时的尾进身自然要微微的弓腿,这就叫做上下相随,在外形上并不觉得抢坐他的位置
(六)
大椎行气定手,尾闾运劲定脚.可以先运劲后运气,最好是行气运劲相结合,这才是上下相随.
引是用手法,蓄是用步法,引和蓄要同时进行,引的时候要用粘,不顶不丢紧紧依随,引时要有计划,要引五寸的决不让引六寸.引往任何角度位置,都是和我目前接上头的.好象目前是一个大人挽着四个小孩(两膊两腿)走路,走到哪里小孩总是牵在大人的手里.
一起势就是一动无有不动,不要那个局部先摆好,再动其他部份,局部先动不好,起势前是无极,到举动时才分太极,才分阴阳,才做虚实.一句话,就是一动就有了各种身法的组织相配合.最主要的是吊裆管好腿,拔背管好手.也要注意,吊裆时尾椎根要松,尾根不松气就行不到腿脚.与对方一碰手就是全身统一,亦即周身一家.此外,肩胯要灵活,如要使尾根松,吊裆不能太过.
引到身前,实际就是引到命门,这是从内形上讲,如从外形上讲就是引到靠近我身前,再具体点讲就是把他吸引落到我的腰腿上.引,还要无中生有,即有外形的手法.还有:虽然收回,而我的意仍在手的原来位置,并没有丢掉,这就是退中有进,此乃引是为了发,形回意仍在,这叫无中生有.此外,在引回时我的意识放得越远越好.
推手时要路子多,反应要灵敏,无多求,只要求能多多实践,实践能叫你知道所以然.
平时练拳,练推手,要按规定办事.要一丝不苟,认真钻研.还要在平时刻刻注意好好留神老师的举动和神气,技巧.
推手有个脱壳问题,什么叫脱壳,就是不要专注意我自已,或者专留心在他身上,而是把我的意境放长放远,把他不当作整个人,而是我只晓得把我前面的东西掷到远前方的目标上去.不只是在我的或他的身上手上了.这样就可能把他放远点,而飘得起来.不过,要在放意之前,先要决定好要他几节.如果要用他三节,则我的三节先要对准他的三节(这叫曲中求直),之后方可放意,说时迟那时快决无断续迟疑余地,方能奏效.
盘手时在未分手之前,可说无所谓,只注意他碰到我的地方(挨何处心用在何处).及到分手发放的开始,已决定好打他的目标(这时早已有计划),致于用什么势法打,就要连分带落.又叫落膛,落膛一定要一落到底,不可来路停留犹取(这也叫一气鼓铸),如果只落到一半就要打,这是不行的,肯定无效的.在落膛后,下部不可再有移动,也就是外形的腿即在引到身前时已经竖胯插好.便不可再有丝毫幌动,此时尾尖为插地(注意尾根放松)一般,这样发劲才能得力.
在发劲出手时,尾根下插,腿不移位,实腿虚腿一起曲蓄,也叫做收.收时臀部和脚跟有相吸碰头之意,同时膝关节相反张开(决不可挺直),使曲蓄有余.”蓄劲如张弓”,也应该如抽丝,但发劲决不可如抽丝,要如放箭之速,如锤击之重,我觉得这种拳不是形意拳,因他不是形在先而是意在先,可以叫它意形拳(意不离形,形不离意).
“舍已从人仍由已”,由已是主动权在我,两人对照叫他依靠我,我决不依靠他(八面支撑立身中心),我是独立自主的,如我依靠他,他一倒我也跟着倒了,所以自已决不可失去中正.重心.不可失去中定.
(七)
在推手运动中,我的两膊两手在同时运动同时连接当中,阴手用意要多要浓,亦即阴手比较得力.另外,两膊两腿都有如刀口刀背之分,肘底部和膝前部均属刀口,反之为刀背.
两膝关节在引蓄时是一同曲直的,虚胯要放松到膝,如淌水一般,以胯淌到膝,这样,下部的桩步稳了,上部就可不要,不要者不是丢掉,而是放柔放松,意识仍然存在.也就是上面由松而吸,下面由蓄而整,最终要用整体.不可用局部,并且要沾粘丝毫不离,打什么路线,犹如写字下笔一样,笔头触纸就有计划,有模式,有体裁,怎么写便是怎么打,胸中早有成竹,手上也有抑.扬.顿.挫了.
打(发放)只可用意,用气势打,不可用形打.用形是尚气,”尚气者无力”,你越是硬梆梆.雄纠纠越是无用.你的两手代表神气.是柔的,他便无从知你,而你真正的实力在下面,丹田部位好比是膛,是仓库.胸中运化又比如是来复线,来复线比方是步枪管内壁的螺旋槽,子弹是顺转出口的.枪头指着目标,我把他的人,当着子弹登上我的膛,此时发劲,如扣板机,把子弹顺丝螺爆发出枪口(但不可反丝螺转).手指又象描准标,把枪口对准之后,便一直盯到底直到靶心为止.切不可时而这样转,时而那样动,犹豫不决,或者半途停止,这便事倍功半.甚至无效.不过,如把他的子弹落到我的膛里,还不可马上转出枪口,如果转的话,枪口内壁是直的,转不出去,这时便要叫他落空.(进一退撞针)再把子弹旋转出去.手指指示方向后,发放时要边发边转,一直转到底,转到他走为止,至于转的幅度,可大可小,以小为好.因为,小转比较隐蔽,对方不易察觉,只因我外形并不明显,而是内在胸中运化和腰间运化,把他转出去的.换言之,即内形旋转为螺丝,越转越深,此时我有转的根源而他却丝毫不知道.这些都是内动外不动,外不动就是外形不乱动,只是用胸中和腰间的配合运动.实际是以思想活动为主,所以使他不知道.他听不到我的动静,便不加阻挡而通过.因此在发放的一刹那,在接触处不要顶他,他如正面顶来,可改用使外层路线来搓他.如果我的肱部在下,就用肘意接触地面,如我肱在上,使用上层皮表象被提悬起来一样地来敷搓他.假如他还不走,再改路线,此乃不顶不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术.
牵动他被我所动,首先是自己各个组织配合得非常默契,特别是腰腿的功率运用得好,此外如果我的胸中能够运化自如,他就听凭我的主宰,因主动权在于我,一经接触,我的步法,身法,手法都有了思想准备,可不用形来顶撞他,必须用如压缩气之力来压到他的目标,这样外形不象进攻,实际我己进去,这也是要他不知道我的进去,要求自己越沉(气)得好,就可叫他越跑得远.”他挨我皮毛,我意入彼骨里”.他触我何处,我便向何处发去,可以得手.
(八)
打太极拳不能离开思想,拳书上说”思想在先”还有一说心发命令就是思想,胸来执行是胸的运动受命于思想.胸动主持方向角度,并和腰密切呼应.互相配合.所谓”全在胸中腰间运化”.都由思想指挥,由此可见思想对太极拳的重要性,思想在先也就是意在先,比如,练习太极拳的起势之前,并不是太极,而是无极,不可以把身法预先做做好,然后再动拳脚,而应该是在运动开始时全身一齐运动,才叫”一动无有不动”.也就是把内形.外形.眼法.身法.手法.步法各个组织一致行动,合为一个整体.但在起势之前,可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叫思想在先.练拳如是,推手亦复如此.如对手挨触我到哪里,我的思想就到哪里.书云”彼挨我皮毛,我意入彼骨里”始终用意而不丢不顶,总是不放松警惕,随时准备对方突然袭击.时时注意运用接.蓄.发进行还击或主动出击.凡此种种,都叫做”思想在先”.还有练拳时要常问问我的手和脚是不是听我的思想指挥和控制,如果孜孜练拳却又无意识,拳和意脱节,这不是练太极拳,只能叫做练拳.
谈谈命门:”命门是中心的中心”,不失中心才能使身有主,换句话讲,使身有主的源头就在命门,还有常说的意上升,劲下沉,它的主宰就是在命门,命门可称它为腰.如果以腰为主宰,就要先把腰竖起来,要竖在当中,要八面不靠,方可八面支撑.如果不把命门(或称腰眼)放在中间,两人一搭手我先输了.因为腰为车轴,轴心不正,怎能平衡,失去平衡必然失败.至于命门何在,大致是我伸出去的手背和脊背形成直径圆圈的中间.所谓命门跟着走不可落后不可靠边缘等都是指腰要放在圆圈的中心,其实是用意为先而后整形,不可以躬腰坐臀.因此,支撑八面也在有腰,又如”劲由内换”,首先要换腰,腰能换得好,便能势势有中定,也必然处处有轻灵.(命门是督脉中一个重要穴位,针灸须选中穴位.武式太极拳所指的是命门区域,不在一个焦点上,上面所指的命门,可以理解为腰中间).
略谈意上升,意上升是劲下沉的必然结果,因为上升中存在着蓄,在蓄的当中就有下沉,有沉便产生压缩之力,从而使意上升,有压缩才能有爆发,由此理解,蓄是上升的源泉,有沉必有升,正是分开两头,单纯升是飘浮,单纯沉便是偏塌.偏塌只有呆滞,没有爆发,推起手来放不出.
此外,再谈圆裆和扯胯,我人的自然站立时,本身变有了圆裆,只要在走架和推手运动中,不把尾底故意拆开或扭来扭去,摇摆不定,其中既有了园裆又有了吊裆.对立身中正来说不能不注意此者.因而不必刻意追求圆裆,练拳讲究圆裆,是为了有宽面,也是为了裆步平稳,圆裆不是把两胯拆开放大距离,而是要求尾闾居中,并加以放松便达到圆裆目的.如果没有圆裆便容易扯胯,扯胯者即是将后胯搬到前头,或者搬到两胯齐头,这样两膝和一尾的三只角不能相等,而破坏了步法,出现了双重步,不能分清虚实,便失去了太极.
还有腰和尾骨随时要居中,居中是居八个头的中间,无论手的如何分合,腰尾总是居于势法的中央,其次是居他我四只手的中央,也就是腰和尾要紧跟手法步法,不可落后靠边缘,因为四肢的后盾是腰尾,如若腰尾没有竖好,节节贯串不能到手,手用不上是因为失去了支撑.因此不单要求手活步活,还要求腰尾更加活,从而达到上下相随一致性的目的,达到发劲如放箭的地步.再说到形于手指,首先要将掌根坐好,如果手掌倒伏,必须将掌根之意超过掌前,这样形和意在一根线上贯串,推手来可以得劲.不然便是折断了自己的矛头没有用处.
如何理解气贴背,任何动作,包括蓄而后发,背上都不能丝毫使劲,如一使劲背板僵硬了气便下不去,气下不去,劲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动作,特别是发劲一刹那,务必背肌要放松,用意将两背下插两肋下达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衬)而不是穹背,没有背包袱弊病,使劲能下沉集中,这是劲整的第一条件.(强调气贴背是武式太极拳一大特色,它是八法或十三身法之外的一大身法,不可等闲视之).
此外如推出之手,劲不长,放不远,那就是将胸含足,将肩沉足,尾占前位,实股及胯呈鼓面.竖尾松松存在于中心,此时的手便能放长,它是”滔滔不绝”内容之一.(武式太极拳主要是蓄,所谓蓄劲如张弓,张弓乃放箭之本,因此要多研究蓄劲.身法上如沉肩.圆裆.气贴背等等都是向腰间聚合,四肢也是不失曲蓄,始终保持弧度,这都是蓄劲如张弓的特定条件,因此,”劲宜曲蓄而有余”,根本是为了利于发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太极九成
·太极圆 太极态 太极气/李品银
·太极拳谱笺/徐震
·太极拳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
·太极八法在搏击中应用浅述
·太极拳独立动作如何站稳
·揽雀尾实战用法/杨振基董英杰郑曼青
·太极拳四季练功的一般要求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