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气”的浅探
来源:骁武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7-2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气的一般概念

 

    字典对气的解释为: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指呼,吸,如:气息;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物理学指的气体是物质的一个状态,其定义为:气体可以流动,可变形,可压缩。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肉眼看不见。同时,气的活动力很强,而且不断地运动着。自古以来,可以说气的概念自提出后,就一直被各个领域用来试图解释宏观及微观的事物。这些解释都是感性上的。太极拳经中用气这一术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拳经中对练功中出现的诸如沉、舒适、温热感、得力感、劲感等也是在感性认识的范畴内用气这一概念予以解释的。

    拳经中的气与丹田

    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这样的描述。让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丹田:“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原,太子之府。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故知丹田者性命之本也”。而今天的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丹田一处不是什么器官,也并不具备此种功能。

    我们还注意到,传统理论对丹田的解释,多数意见是:“上丹田为两眉之间的泥丸;中丹田为两乳之间的绛宫:下丹田在脐或脐下”。这里可能就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太极只讲下丹田?其实道理很简单。从上下、前后、左右来看,下丹田的位置正好处于人体的物理中心。初学者稍加意念于此,身体其它部位,特别是上半身,相对就较易放松。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重心(上半身僵持会使整体的重心提高),增加了身体的稳定程度,还有利于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通过头向上顶(当然不是用力去顶)及身体中心下沉(这里仍是用意不用力)这一“相反运动”,就把从头项到身体中心“拉直”起来。所以,如果这里用“意守丹田”可能引起的误解会少些。但这个“沉”字更能体现身体放松后的重力感。意守丹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时时关注小腹部,使其保持放松。换言之,这里的气指的是意,是意守。用意放松腹部,就能腹式呼吸。

拳经中的气与练功方法

    在王宗岳的拳论中,仅一处用了气这一词。但到了武禹襄的太极拳论里,气的说法却有十多处。如果将“以心行气……”与“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对比,就显得互相矛盾。到底这个气是要还是不要?

    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你怎样来理解这个“气”。让我们先来看看“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十三势行功解>武禹襄)。对这句话解释好像可以是:用意使气不仅要向丹田那里“沉”(受“气沉丹田”的影响),还要在那里“着”,就是停留,该气就会收敛入骨;再以此气(已经在骨髓里了)去运身,并令其通达身体各处,便能(行动)随心所欲。这样的解释,无疑会使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收敛入骨”,在西方被传为“气沉到丹田且又收敛入骨后,对骨髓有好处”。当然,这不是西方人的错,因为有些教拳的教师就是这样说的。而被解释成这样的太极拳,就很难登上今天科学的殿堂了。笔者遇见过几位这样将气沉到丹田的西方人,他们都是将口中吸入的气,用意念通过横膈膜(还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再送入丹田。其中一位,还要将送入丹田的气,屏住呼吸,进行若干秒钟的停留(沉着),后因腹部产生不适而停止。

    笔者以为下面的解释比较合乎太极行功的原则:“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就是指在静止情况下还没有进行任何动作(比如预备式)时,用意识遵照太极原理来“行气”,即练习。姿势正确,身体放松后,当然还包括内脏(特别是小腹)的放松,就会产生“沉”的感觉。这就是前人常说的“气往下沉”。这个下沉感,实质上是全身肌肉放松后,地心引力对身体作屉而产生的重力感。换句话说就是自身感受到自己肌肉骨骼的重量。这个沉重感,跟吸入的空气无关。成人一次呼入肺部的气体约为3500ml左右,其重量不超过5g,是不会在体内产生沉重感的。笔者推断,如果在太空中,不管你怎样松,大概都不会产生“沉”的感觉的,因为那里不受地心引力作用。至于“乃能收敛入骨”,是对思想精神高度集中的形容。这里事实上也说明了太极存在着一个静功(就是没有动作的)练习阶段。这里的行气即是指没有动作时对身体(如虚灵顶劲,松腰松腹敛臀等)和心理的调整(如意守丹田,即集中精神)练习。这里还有必要说一下意守丹田。熟练之后,除发劲外,只要时时保持小腹放松即可,可以完全不意守丹田,因为这时意识的关注需要遍布到周身,以求得周身的“得力”。“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指身心达到了上述要求后(心行了气之后,即“得力”之后),才能进行动作,并且要求全身保持处处灵活(顺遂),有了灵活的身体,动作才能随心所欲。这实质上是练习太极的第二个阶段,即动作练习阶段,或称“运劲”(对此问题笔者将在下期《太极拳的劲浅探》中详述)。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十三势行功解>武禹襄)中的气指的是意念过重以致肌肉紧张,也就是练拳时用了拙力。“有气者无力”中的“力”,是指太极拳劲。如果练太极用了拙力,就违反了太极“用意不用力”的根本原则,所以不仅会肢体不灵(“滞病”),而且即便使出了力,其也不刚。因为若在发劲前某些肌肉紧张,发劲时就会与其它肌肉产生的力量相互抵消。

    拳经中的“气宜鼓荡”颇让人费捉摸,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腹式呼吸就是气宜鼓荡,其实不然。如果回过头再去阅读“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和“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加上反复练习揣摩,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这个气的“鼓荡”是全身松净得力后,去体会“静中触动动犹静”这个太极拳的“动静之机”。可以说,太极拳的主要奥秘就在于此。这里的气的鼓荡是指周身的那种由静到动,由动复静的、不断循环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及身体状态。

    作者简介:男,荷籍华人,祖籍上海,20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贵州贵阳。受父亲影响,五岁学习弹腿、长拳;1966~1970年师从贵州太极拳名家顾丽生先生学习太极拳,90年代曾多次得到贵州太极拳名家张卓星先生的指点。除太极外,还练过形意、八卦。曾多次在荷兰太极杂志上发表有关太极文章。多次在西欧各国表演,讲学)。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高春生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浅说腹式呼吸法/晏才魁
·奥运火炬传递郑州,陈氏太极助威奥运
·杨氏太极拳真传断手/张洪涛
·杨氏太极拳首传秘修桩法解惑
·太极拳技击之道/祝大彤
·探索杨式太极拳修习程序/王刚毅
·从“九九”全国太极拳赛看推手/张全
·对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的理解(全)
·陈长兴:用武要言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