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杨式太极拳械谱(2)
来源:武当杂志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6-10-30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第二章 器械


    杨式太极拳械系列,在器械方面主要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杆(或称太极枪)。杨家还有“戟”的传授,不过记载寥寥。本章主要介绍太极剑、太极刀和太极杆。
第一节   杨式太极剑
一、杨式太极剑概述

    剑是我国古代主要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短兵之王。”其动作轻快潇洒,富有韵律,不但可用于防身自卫,文人雅士还喜欢以舞剑作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借剑抒情的手段,王公贵族则以佩剑的档次作为身份的标志。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
    杨式太极剑,是在杨式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太极剑的动作要领,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演练时,要求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此外,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在劈、点、挑、刺的瞬间,可以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
    杨澄甫先师关于太极剑的题词(代笔)云:“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
    杨式太极剑,其形状与一般武术用剑基本一致,且有长短、轻重、材质、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常用的金属剑,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硬剑,以高硬度为主,开刃后可劈断三五个铜钱,即所谓“削铁如泥”,这类剑的弹性韧性较差。另一类是软剑,以高弹性为主,剑身能够弯折180°,可以围腰携带,亦称“腰带剑”,其硬度不如前者,舞动时容易摇晃。第三类是中硬剑,性能在前两者之间,也是目前常用的武术剑。较好的,要求弯至90°弹回无恙。剑的各部位名称,见上图示。总的来说,剑分为剑身和剑柄两大部分。剑身包含剑尖、剑刃(剑锷)、剑脊(剑身纵向的中分线)、剑面(两刃之间的外表面)、剑从(剑脊两边的剑面,即剑面的一半)。剑柄包含护手(剑格)、剑柄(剑茎或剑把)、剑首(剑柄的顶端)。剑首可系剑穗。
    杨式太极剑亦称“十三剑”,是以十三字剑法命名的。十三,是以八五之数配八卦五行,实际剑法并不限于十三字,各种著作的说法也不一。兹列杨式有关著作的几种说法如下:
   (1)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散手合编》)
   (2)劈、崩、点、刺、抽、带、提、搅、压、击、截、抹。(杨振铎《中国杨式太极》)
   (3)刺、带、洗、搅、提、抽、挑、压、击、劈、截、点、格。(宋志坚《太极拳学》)
   (4)劈、刺、撩、扫、截、挑、拨、挂、崩、点、划、拉、抹。(栗子宜《太极剑》)
   (5)劈、刺、撩、扫、挑、斩、截、挂、崩、点、削、抹、搅。(赵幼斌《杨氏51式太极剑》)
   以山个五种说法,共23字。此外还有云、推、架、拦、砍、扎、钩、剪、豁、抱、穿、圈、裹、捅等,有些是同一剑法的不同用字,对于每种剑法的解释,也不尽一致,兹从略。
   二、杨式太极剑动作名称顺序
   杨式太极剑,杨澄甫先师没有著述,但其主要传人所传基本一致,有的分支还传有太极对剑。为对比起见,下面将七种套路的动作名称顺序一并列出(见表十)。其中,杨振铎所传,见谢秉中著《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杨振铎所传,见杨振铎著《中国杨氏太极》;傅钟文所传,见同济大学所印《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赵斌所传,见赵幼斌著《杨氏51式太极剑》;李雅轩所传,见栗子宜著《太极剑》;陈微明所传,见《陈微明遗著汇编》。
    王喜禄先生提供了府内太极拳所传太极剑动作名称。对比可见,府内所传及陈微明所传,其名称如“大魁星”“蜻蜓点水”“拔草寻蛇”“夜叉探海”等,比较接近,是较早的名称。其他几种大同小异,是杨澄甫晚年所定。表十 杨式太极剑动作名称顺序.doc

第二节  杨式太极刀


一、杨式太极刀概述
   杨式太极刀和太极剑一样,是由太极拳发展而来的,具有太极拳练习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但是,太极刀和太极剑也有区别,如“剑重轻灵,刀求稳重“,“刀如猛虎,剑似飞凤”,“刀走黑,剑走青”(即刚猛与轻灵之别)等说法。太极刀较为威猛,而太极剑更显潇洒,在手法和运用方面也有区别。如太极刀与太极拳、剑的运动,都是圈,而刀法运行的圈,“缠头过脑”为其突出特点。缠头刀,即手举过头,刀尖下垂,刀背从肩外贴脊背向身后缠绕。
   过脑刀是举刀高过头,或转身,或转刀,使刀从头顶绕过,但刀背不贴脊背。缠头过脑,攻防兼备,配合腰功,能使出几倍于手臂的力量。和太极剑相比,太极刀作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不如太极剑那么普及,但其技击威力较强,在冷兵器时代,刀的运用比剑广泛,故而为习武之重要器械。
  太极刀的形状、尺寸、选材、制作,都有一定要求。就形状而言,有实用刀和练习刀两类。
   “实用刀”,即古代战场使用及练武之人防身手,多为椭圆盘形,故称“刀盘”,也有其它形状的。
据说,杨家过去所用太极刀,都是环首的实用刀,特别是杨澄甫先师,对实用刀进行了改革实验,将护手做成S形(或如意形),下部向后弯曲,保护手指,上部向前弯曲,可用大拇指按住护手增大劈砍力度,也可挡住对方刀刃并施以弯折之力。下图是实用太极刀的两种形制。
 “练习刀”,即用于学习、表演或健身的刀,木制、刚制均可。其形制,可以和实用刀一样,但是为了增强观赏效果,现多用刀身较宽而扁薄轻巧的钢制表演刀,弹性好,挥舞发力时,刀尖可抖动有声,闪光悦目,用于格斗,则显软薄。
   练习刀的形状及各部位名称,见下图。其中,护手亦称“刀盘”“刀格”,刀端亦称“刀首”,有环者即称“刀环”。端部装饰物一般为彩绸,称为“抹头”,亦称“刀袍”。实用刀各部位的名称与此类似。
太极刀亦称“十三刀”,是以十三字刀法命名,或者说杨式太极刀的套路用十三句歌诀贯穿,其意都是附和八卦五行之数。对于刀法的叙述,说法不一,有的则不止十三字。兹列出以下几种:
砍、剁、?、截、刮、撩、扎、?、劈、缠、?、拦、滑。(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砍、剁、劈、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杨振铎《中国杨氏太极》)
砍、剁、劈、搠、扇、刮、推、撩、挡、架、?、拦、滑。(蒋玉?传,张金普整理《健身太极刀》)
砍、剁、撩、撇、刮、扎、?、?、截、滑、划、?、缠。(宋志坚《太极拳学》)
劈、砍、剁、截、挑、撩、椎、扎、托、切、抹、斩、带、拦、扫。(傅钟文传《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  
   劈、砍、?、截、挑、撩、推、扎、托、切、抹、斩、挂、带、拦、扫。(谢秉中《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
二、杨式太极刀动作名称顺序
   杨式太极刀的传授,其动作顺序都是用歌诀贯穿。目前流传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早期的套路,见陈炎林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共16句歌诀;一种是目前流传较广的套路,见傅钟文《太极刀》(1959年)、杨振铎《杨氏太极拳•剑•刀》(1992年)、扎西《杨氏传统太极剑•刀》(2000年)等,共13句歌诀。现将歌诀分述如下,其中“太极刀诀一”取自陈炎林著,“太极刀诀二“取自傅钟文著。
太极刀诀(一)
   七星跨虎意气扬,白鹤晾翅暗腿藏。
   风卷荷叶隐叶底,推窗望月偏身长。
   左顾右盼两分张,玉女穿梭应八方。
   狮子盘球向前滚,开山巨蟒转身行。
   左右高低蝶恋花,转身?撩如风车。
   二起脚来打虎势,鸳鸯腿发半身斜。
   顺手推舟鞭作篙,翻身分手龙门跳。
   力劈华山抱刀势,卞和携石凤回巢。
   太极刀诀(二)
   七星跨虎交刀势,腾挪闪展意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白鹤展翅五行掌,
   风卷荷花叶内藏,玉女穿梭八方势,
   三星开合自主张,二起脚来打虎势,
   披身斜挂鸳鸯脚,顺手推舟鞭作篙,
   下势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龙门跳,
   卞和携石凤还巢。
   关于歌诀二,“万县兴隆街“的《太极拳功解》所载《太极刀诀》,及杨振铭、曾昭然、董英杰所传,最后都加了”吾师留下四刀赞,口传心授不妄教“两句。沈寿先生在“吾师留下四刀赞”前面又加“宝刀舞罢神逍遥”一句,成十六句,以图对偶。李雅轩所传,或在第三句前加“吞吐含花龙行势”一句成十四句,以图对偶,或在此十四句之后再加“吾师留下此刀赞,口传心授不妄教”成十六句。
   杨澄甫弟子蒋玉?,亦得杨班侯弟子龚润田传授,所传太极刀,与陈炎林所著近似,自编《太极刀单练帮学歌》四十句,基本上包括了陈炎林所传歌诀的十六句,兹从略。
   太极刀的套路,陈炎林所传为32式,蒋玉?传为38式,每式有动作名称。杨振铎、傅钟文、赵斌所传,皆按“歌诀二”的十三句话分解动作,不另列动作名称。有些传人如杨振铭、李雅轩、曾昭然等,为了便于教学,将十三句话又分解为若干动作名称。但是,太极刀的动作名称,不象太极剑那么成熟。下面分为两组介绍:表十一的“名称一”是陈炎林、蒋玉?所传,基本上对应于歌诀一。
   表十二的“名称二”是杨振铭、李雅轩、曾昭然所传,对应于歌诀二。傅钟文所传刀势与歌诀二的对应图解见后述。沈寿先生还自编了《太极十三刀》九路八十一式,从略。
三、杨式太极刀对练
   关于太极刀对练,杨氏传有太极刀用法的《四刀赞》及《十二法》。此外有傅钟文传《杨式太极刀实用假设练习》,蒋玉?传《太极刀对打》。宋志坚传《太极对刀》等,兹列其名称如下。
四刀赞(亦名《四刀用法》)
斫剁?(铲)  截割  撩腕
十刀法(亦名《刀法应用谱》)      
(1)劈肩 (2)里剁腕 (3)扎腹 (4)外截腕
(5)刺腰 (6)外剁腕 (7)割喉 (8)上截腕
(9)砍腿 (10)下截腕
杨式太极刀实用假设练习(傅钟文传)
预备势:甲乙持刀对立
(1)甲进步劈肩,乙闪身里剁腕
(2)乙上步扎腹,甲提刀外截腕
(3)甲进步刺腰,乙抡刀外剁腕
(4)乙进步割喉,甲推刀上截腕
(5)乙披身砍腿,甲提步下截腕收势:甲乙提膝抱刀收势。

表十一 杨式太极刀动作名称(一).doc

表十二 杨式太极刀动作名称(二).doc

表十三 太极刀对打动作名称(蒋玉?传).doc

表十四 太极对刀动作名称(宋志坚传).doc

第三节 杨式太极杆


一、杨式太极杆概述
    杨式太极杆,亦称太极枪。据说,杨家本来练的是太极大枪,因为杨班侯自幼好斗,其母怕他闯祸,把枪头卸掉,从此变为太极杆,杆法就是枪法。但后人多以抖杆、黏杆增强功力和练习攻防,故而太极杆也成为杨家创造的一种专用器械。在有关著作及歌诀中,杆与枪的名称并用。
    另有一种说法,杆法包含枪法和戟法,装上枪头即为枪,装上戟头则为戟,见后述。或言太极杆亦称“太极棍”,然以通常概念,棍较短,两端较为对称,与杆不类,用法亦有别。
    太极杆的材质,以白腊木制造者为佳,性韧而坚实,弹性好,久用可发紫红光彩,故而太极杆亦称“白蜡杆”。细端为杆头,粗端(手握的一端)为杆尾。要尽量选择笔直、头尾粗细差别不大者。杆的长度,常例为七尺五寸,亦可视个人情况增减。功力强者,可舞动两丈开外的杆子。相传最好的杆子,长过丈三,两根成对,下部三尺无节,三尺以上所有苞节均阴阳对称。此种产品今已罕见。
     太极杆的练法,分单人用功法和双人对练法两类。单人用功法,最基本的就是“”抖杆,或称“扎杆”、“捅杆”。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所传,仅有二式,一搠一扣,都要发劲。要求周身之劲直达杆头,发出之劲,使杆身从尾部起,直抖动至杆头。有人比喻说,劲力“犹如水银装於管中,发可至首,收可至尾”。功力强着,可将对方近身器械抖掉,或将对方连人带枪逼出丈外。
     太极杆之双人对练法,亦称“黏杆”、“扎杆”、“缠枪”等。主要练习粘黏劲,为杆法应用之基础。分“双人平圆黏杆”“双人立圆黏杆”、“双人活步沾黏四杆”、“双人活步沾黏十三杆”等,双人用杆子互相攻防,互发互化,连续不断,类似太极拳的推手散手练习。黏杆功夫练习愈深,两杆相遇圆圈愈小,两杆接触,毫无声息。功夫浅者,则圆圈大,且有棱角,两杆常有相击有声。
   二、太极十三杆的含义
    太极杆亦称“十三杆”或“十三枪”,其意有两个方面,或有两种说法。
①用十三个字表示太极杆的技法,也就是“太极杆十三字诀”。如
开、合、崩、点、劈、扎、拨、撩、缠、带、滑、截、挑。见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开、截、合、劈、挑、扎、撩、拨、滑、带、崩、缠、点。见宋志坚《太极拳学》下册。
②把太极枪的动作归纳为十三种,称“太极粘黏十三枪”或“太极枪十三法”。这些动作,是技法,也是练法或者套路,说法也不一。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的记载如下:
太极粘黏十三枪
  四散枪  粘黏四枪  掷摔四枪  缠枪一路
  何谓“四散枪”?《太极拳使用法》有《太极散枪名称》和《太极散枪解》如下:
太极散枪名称
第一枪:怪蟒钻窝   第二枪:仙鹤摇头
第三枪:鹞子擒雀   第四枪:燕子穿帘
太极散枪解
第一枪:分心就刺似怪蟒
第二枪:仙鹤摇头斜刺膀
第三枪:鹞子扑雀刺足式
第四枪:飞燕投巢刺面上
    何谓“粘黏四枪”,《太极拳使用法》没有名目,只有图解,由图解可见,“粘黏四枪”与“四散枪”类似,都是以“刺”为主的双人攻防练习。
    所谓“掷摔四枪”,其名称为“采、?、掷、铲”,有图解,它主要是对于“刺”的防御反攻之法。以   “采枪”护胸,“?枪”护腿,“掷枪”护肩,“铲枪”护喉。
    “缠枪一路”取粘黏连随之意,以不丢不顶,轻灵缠绕为用,乃千变万化之总理。
   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对于十三枪的叙述为:
   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腿,第三枪刺膊,第四枪刺喉(以上为粘黏四枪)。
   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膀,第三枪刺足,第四枪刺面(以上为四散枪,总上八枪为体)。
   第一枪采枪,第二枪?枪,第三枪仍枪,第四枪铲枪(以上四枪为用)。
   第十三枪为缠(即如司令,万法可用)。
   傅钟文所传“太极枪十三法”,是十三枪连续的双人对练套路,名称依次为: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咽喉;?,掷,崩,劈,缠。
   李雅轩所传,又把“平刺胸口,斜刺膀尖,下刺小腿,上刺咽喉”称为“四粘枪”,把“怪蟒钻心刺心窝,仙鹤摆头刺膀尖,鹞子扑雀刺脚背,飞燕投巢刺面门”称为“四离枪”。
   李万成所传,有《太极十三杆》套路,其名称顺序为:崩一杆,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饿虎扑食,拦路虎,拗步,斜披,风扫梅,中军入队,宿鸟入巢,败势,狸猫扑鼠,手挥琵琶势。
    除过“十三枪”或“十三法”之外,《太极拳使用法》中还有其它说法,如:
“枪分采、?、靠、去、捋、掷”。
“单练对练用功纯熟,又变化各种秘法。
有三转九花金鸡乱点头(身前后合劲);
遇敌必胜回马枪(败中取胜);
八步赶船追命连环枪(足尖点地);
拔草寻蛇枪(两膀左右分劲);
纷纷瑞雪梨花枪(练此不易);
绞龙摆尾扫地枪(在腿腕);
太上压顶枪(此枪自上而下);
圆转如意枪(从心所欲)。
十三枪外变出八枪,用功日久自得之。”
“你枪扎,我枪拉,你枪不动,我枪发。
你枪来似箭,我枪拨如电。
你枪金鸡乱点头,我枪拨草寻蛇也不善。”
    太极杆和戟的关系,陈炎林在《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说:“斯种扎杆,练法用法,含有画戟与大枪二种。近人若以之全为大枪者,实误。”戟,最早是由矛和戈组合而成的一种兵器,后来形制有所变化。下图“方天画戟”是戟的一种常见的重要形制。
    曾昭然在《太极拳全书》中,介绍了杨澄甫先师对于戟的优缺点的论述。曾昭然说:“澄甫师常答余问,   谓戟之长处在易于缠敌之武器,且易占便宜,而对盾尤能发展其效用,因其有回钩,使盾无法防御也。然其短处在头部颇重,如秤砣虽小,可抵衡秤头方面甚大之重量,故两臂膀劲力非甚足,极难使用之并臻于灵活也。太极戟之式及攻守方法大致与太极枪同,所异者缠戟方法耳。其法甚简,只一回钩、一铲戟及一横摆而已。”此说一目了然,是杨澄甫先师的重要论述之一。曾昭然还在书中介绍了缠戟的三式动作。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呼吸力/陈颜胜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高春生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浅说腹式呼吸法/晏才魁
·杨式太极拳械谱(3)
·杨式太极拳械谱(4)
·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问题说
·也谈十二大劲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 陈连
·陈氏太极拳腿部缠丝的研究/潘元德
·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击法初探/孙满长
·太极拳七大进展阶梯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