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需要二人对练,如果仅是一人就无法练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太极拳界前辈曾研究推出过若干推手辅助器。本文介绍三种我年轻时常见而习之有效的练习太极推手辅助器,供读者参考。
一、石锁
石锁是用青石凿成,形似旧时的铜锁,中间提梁可做手握之处。一般石锁重约二十斤,重者可达六七十斤。通过提、举、抛、接、托、顶、盘等技巧,可增加练习者腿、腰、背、肩、臂、腕、指的力量。原是古代军士锻炼身体增加力气的一种工具,后来民间武术家发展为多种练法,增加了左右背花、左右盘腰等花样,成为一项可资观赏的表演技艺。著名的小说家张恨水先生在《啼笑姻缘》中有一段描绘卖艺老人关寿峰演练花样石锁的场面,十分精彩,从中可以得知花样石锁在民间武艺中的发展概况。
二、砂袋
我幼年在河北邢台学习武派太极拳时,曾见过年长的师兄们用互相抛掷石锁的方法,练习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不丢不顶,化打合一的太极拳功夫。石锁是用硬石制成,接掷不好容易将人碰伤,我们小孩子练习时就改用砂袋。砂袋是用帆布做成长约一尺,宽约五寸的布囊,中装铁砂,形如枕头,重量可由五六斤到十余斤。两人或数人站立相距丈许,用砂袋互相抛掷,掷者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接者可用单手顺力接送,也可用双手顺力接送,熟练后,还可用肩肘等部位顺力接送。这种先化卸来力,再顺势掷出击人的练习方法,符合太极拳逆来顺应,引入彀中,顺势借力,旋转发放的技击原理,熟练后还可将太极八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融化其中,提高技击能力,因此深受练习者欢迎。
三、太极球
后来我在1928年出版的《健康指南》一书中看到褚民谊制作的“太极球”:一个悬吊着的空心大铜球,与人胸齐高,练习者站在球的对面,运用推手八法和球的摩荡,练习沾连粘随,不丢不顶,顺势引化,借力发放等技巧,我认为褚氏发明的“太极球”有实用价值,但限于条件无力制作褚式太极球,就改用篮球做外壳,中充一定数量的铁砂,制成一个简陋的太极球,既可结合拳势练习太极八法等技巧,也可用绳子将球悬吊在树干横枝或单杠横杠上,高与胸平,与之推摩,练习太极八法,或化或发,肩靠肘打,十分便利。
近十余年,我曾将这种简陋的太极球制法和练法告诉给学生和拳友,他们实践后反应都不错。最近我的学生金小鹏将篮球壳内改充一定重量的水,水和铁砂不同,在篮球壳内不时晃动,致使重心不断移动,较难掌控,但更有助于练习“听劲”功夫,符合李亦畬先生在《五字诀》中“……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佊来之长短,毫发无差”的要求。
以上三种太极推手练习辅助器制作简易,可单人练习,也可双人或数人练习,不仅可以练习太极推手八法,还可练习若干散手技法,且不受规则限制,可以根据需要练出不抅不僵、不丢不顶、从容走化,挨我何处何处击等功夫,故愿做此介绍。
本刊消息:吴文翰先生被邯郸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本刊原编委、现年82岁的吴文翰先生10月10日被邯郸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讲授和主持太极拳史、拳理、拳法等太极文化课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