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蚱,又称蚱蜢、蝗虫。蚂蚱眼的突出特点是直视、呆滞,不能上下左右转动。昆虫学家介绍,蚂蚱有5只眼,其中单眼3只、复眼2只,略呈棱形,都没有眼球和瞳孔。单眼只能感受光源的方向和光的强度。复眼由许多个小眼集合而成,能分辨物体的形象和色泽,是成像用的,但只能像照相机、电视机一样,把图像按原形录下来,眼睛既不会转动,也不会左顾右盼,更没有任何表情。习练太极拳禁忌“蚂蚱眼”。 太极拳的眼法要求与蚂蚱眼恰恰相反。根据本人多年体会,太极拳眼法特点有四。 第一,全神贯注,眼随手动。拳谚说:“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鹘,又名隼,大型猛禽,食肉,以捕食小动物为生,经常在高空回旋飞行,一旦发现目标立即做出猎取架势,两眼瞄准,斜竖翅膀,集中全力,俯冲捕捉。猫在捉老鼠时,往往是轻手轻脚、聚精会神,死死盯着对方每个动作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措施捕捉对方。同样地,习拳者在行拳中必须全神贯注,用眼睛死死盯着对方、盯着主要手的运动方向,不能形神离散,不因任何干扰而转移视线。习拳者必须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心静意专。心静才能意专,意专才能眼神贯注。只有眼神贯注,才能取得好的攻击效果。如果频繁眨眼,就意味着神思游离,不能把思想高度集中到正确掌握动作基本要求方面,不能意到神随。 第二,眼神的敛放运转要灵活、善变。“拳似流星,眼似电”。也就是说,眼珠子要跟着动作变化而及时转动。太极拳除定势时眼睛向前平视、看着远方外,运动中一定要势动神随,眼睛转动要快、要敏捷,要能随着主要手(也称前手、实手)和器械的变化而转动,盯住实手和器械的技击部位,做到手到眼到步到。手向哪个方向,眼睛也必须立即转向哪个方向,不能把眼睛与主要手分开各走各的。例如闪通背,眼睛一定要看前推掌,而不能看右侧方,眼睛的余光要顾及另一手。眼睛的左顾右盼必须建立在头颈和腰身首先转动的基础上,眼睛随着腰身的转动而转动。眼睛、头颈、腰身三者上下连贯,协调一致,缺一不可,既不能只转动眼睛而不转动头颈和腰身,也不能头颈和腰身转动了而眼睛不随着转动仍滞留在原来注视的方向。如单鞭、蹬脚、云手等,头颈、腰身和眼睛都必须随着主要手的转动而转动,眼神不能呆滞,转头也不能过狠。做倒卷肱时,有的人头部向左(右)侧转得过多,眼睛也向左(右)侧转得过多,这都是不恰当的,应以头、眼转动不超过90°为宜,眼睛余光斜视后手即可。 第三,眼神要充分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眼睛既是一个人感觉世界的工具,也是一个人表达心灵意念的窗口。“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神虽不是言语,却有千言万语的意境随心传播,反映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和大脑思维。习拳时一定要会用意念引导每个动作、塑造每个动作,用眼神表达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也就是说,要体现太极拳的技击内涵,必须有相应的眼神、劲力和气势,做到意到势到眼到、意动神随,显示出太极拳的韵味,力避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如果眼神与动作不合,则内外不能相合,此为习拳大忌。 第四,眼法要自然。眼神不仅充盈饱满、慈眉善眼,还应表现出心平气和、温馨淡定的心态,提倡“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体态安详,周身放松。不怒目瞪眼,不紧锁眉头,不僵不呆,也不能闭着眼睛呈“瞎子摸鱼”状态。既不能随随便便、散散软软,又不能牵强附会、装腔作势,要正确处理好手、眼、身、步四者关系以提高习拳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