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八心”“四志”为太极拳修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浅析武式家传太极拳三路拳架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太极拳的思想性/王学武 王晓
·太极拳的修炼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杨氏太极拳的七个阶段 / 魏树人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3-1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第一,打基础。
练拳一般都从盘架子开给,要领是尽可能地做到松、稳、慢、匀,以达到“运劲如抽丝”为目标。

第二,内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础上,要求内气与外形相互配合,一致运行。每一个姿势都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作自然,绝不勉强。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对内功的增长不利,有时还会伤身致病。

第三,上下相随。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内气舒适畅通地贯注到外形姿势上,是免于僵滞的先决条件。动静咸宜,以静待动,动无一处不动,静无一处不静。练拳过程如行云流水,上身与下身的动作互相协调,做到上下相随,主要是从头顶经尾间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气下沉到腹腔,然后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体,四肢配合。两臂的运行要在身体周围的气圈之内,运动的方式要松软圆活,不用强力。以腰胯带动下肢,两胯松散,两腿放松,使意气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动重心时,两足要互相配合,协调运动,轻灵地变换虚实。

第四,拆架子。
练习太极拳是为了学以致用,要学会用就得“拆架子”。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当掌握要领,灵活运用。上面已经说过,太极拳的功效,大体上:丁以分为两个方面:
1 .养生方面。太极拳每一个姿势都有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环节。习练时要把内气运用于上述各个环节以至练拳的整个过程。内气充实才能使内脏得到保养,并使筋骨皮也同时得到锻炼。养生功夫的练成,主要决定于内气。

2 .技击方面。
技击功夫主要体现在招术的实际应用上。“招”是固定的、有形的,有时可以得心应手,有时就不起作用。“术”是灵活的、是无形的,是神、意、气结合的运用,要求空灵而不僵实。“术”在应用时要有明确的方向。一接手就要“听”懂对方的动向、出劲的劲端和劲源议及力的虚实。听劲靠“术”而不是用“招”。发劲时也要靠“术”控制对方,迫使对方作出反应,当其在不合适的条件下找合适的时候,就容易暴露中心。这时应该引出对方的中心,只有在其失“中”的情况下才能发劲。因此,在交手时,不能只用“招”,不用“术”,也不能“招”、“术”分离。应运用神意气和手法的结合,形成“招”中有“术”, ”术”中有“招了。

第五,拆手。
练拳的每一个姿势都要靠手指明方向,因此,要练出知己知彼之功就得“拆手”。内气是否舒畅、得意,和身形、手势密切相关。身形和手势都不是固定的.而要变换灵活,正所谓“手无定向,身无形”。但是,动作要符合太极拳养生和技击的原则、要求,不能妄动或乱。例如在揉手时,与对方一接触,便要通过“听”、 “问”、“拿’,、“化”、。放”等功夫,随机应变地控制对方。为了清楚地了解对方“劲”的变化情况,占据主动地位,身形、手势都要变化灵活,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内气找到出路,使对方处于被动状态。身形是手势的后援,身形与手势在知己知彼之功中起着关键作用。

第六,分劲。
当练功时能将神、意、气集中于一点,并体现在每一个姿势上时,就会做到“分劲”。太极拳区别于一般长拳的根本点在于发挥内劲的威力,克服后天形成的拙力。运用轻灵多变的手法乘人之势、借人之力,克敌制胜,以达到“妙处全凭能借力,得来全不费功夫”和“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第七,人化境。
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进人化境,即经过长期的训练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功夫到此方能真正体验到太极拳的奥妙。在养生方面,做到了心性纯静,便可以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在技击方面,做到了“一接即通”,便可以随机应变,无往而不胜。练习内功的关键在于神、意、气的运用自如。老拳谱上讲的“无形无像,全体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胜人时外形看不出多大动作,招势越化越小乃至给人以外形动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则感到轻灵通畅。功夫达如此境界,会体验到一种飞跃。这看来是异乎寻常的变化,实际上是正确苦练的硕果。

老六路的具体要求

第一,身形要自然调直,不偏不倚。老拳谱所讲的”中正安舒”、“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都是说明这一要求。前面讲过的开胸张肘是练养生架子的必爹条件,如果胸不开、肘不张、头颈不调直,意就不能舒巍,气就不能松;通,精神就提不起来。但开胸不是挺胸,张肘不是撑肘,立头顶不是挺脖颈。习练者必须特别注意。调直身形一定要自然,使头、颈、胸、背、肩、肘都感到舒适放松。

第二,全身放松。各个关节、每块肌肉都要放松,使全身无丝毫僵硬之感。全身放松时,下腹部(丹田)要始终松弛微鼓,绝对不能紧张用力。“气沉丹田”不是“气压丹田”,须用意使之自然放松。全身重量不要压在膝盖、小腿和足腕,要全部松到脚底。

第三,内外相合。拳架运动中,内气和外形必须协调配合。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习练时应注意顺乎自然,务必使全身始终感到舒服、畅通、得意。不可外部动作先行,强制内气供应,使用拙力必然全身紧张,于养生不利。练拳时,先要全身放松,才能使内气从脊背通过肩、肘、腕达到手上。然后,再把内气接回运行于体内,如此往还,仿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形成正姿势时,要周身松、软、圆、活。不勉强,不过分,合乎标准而又尚有余力。

第四,开合适度。在一开一合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分寸,特别是开的姿势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地开了再开,就会导致意气散乱,姿势与内气相脱离,长久下去还会耗伤内气。开了以后就要及时地合,使意气复原。保持内气舒适平稳,有益于养生。因此,必须注意对于难度较大的姿势动作不可过分追求。发现内气不够用时就不要勉强,以免伤身。要掌握以适当的内气去支持相应的姿势,保证内气圆活不散,姿势自由适度。使每一个动作都在一开一合中有节奏地运行。练功初期可假想由体内散出肩、腰、胯三个气圈,藉以习练内功。随着功夫的不断精进,气圈便会逐渐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并能收到较好的养生效果。

技击拳架要求把内劲通出手外,称为“功夫出手”,意在影响虚拟的对手。每一个姿势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学会散放内劲。例如:手势要由中心发出,并且做到内劲通出手外一至三尺,然后还能将意气顺着原路收回,机动灵活地变换姿势。每个姿势可分为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步骤进行。起点时,内劲要贯通放松于全身,以圆活的内气作用于身形手势,使之运行自如。运行时,保持周身的圆活内气,使动作平稳、均匀、缓慢地运行,不要有停滞和顿挫。到达终点时,自身的神意气要集中,内劲出手发向集中点。终点并非极端,还要留有余力,可进可退,以达到得意为限。蓄有供转换姿势用的内劲,才有可能灵活地运用于各种招式。变换时,要和终点的姿势连接起来,运用圆活的气圈把散发出去的神意气接收回来,再变换为下一个姿势。内劲要通过这种转变发挥作用,形成“化”与“发”的威力。“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是形成气圈的关键,而肩、腰、胯三个气圈,对于技击来讲又是非常重要的。“肩圈”主要保证肩、肘、腕、手的灵活变柳;“腰圈”主要保证腰的自如旋转和供给全身各部位发劲;“胯圈”主要保证下盘稳固,进退灵活,以虚实步伐配合上肢活动,支持发劲。

杨氏太极拳架精义

习拳阐要
通常人们学拳。总习惯于先"划道儿",即按照教拳者所做的姿势一招一式模仿着比划下来,而后再从整套拳架的反复练习中去揣摩和摸索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与每个动作的内蕴。这样容易使形体动作先入为主地占据人的意识,使其长期被羁困在由形体姿势构筑的圈子?,周而复始地苦练僵硬、呆滞的形体动作,几年甚或几十年都无法走出这个误区。

而先师授拳之始,就明确地把拳架一招一式的意蕴内涵告知众徒,让大家在接触拳架之初就开始学习、体会在太极拳中起主导作用的神意气对形体动作的引领和催促,这样,人们在初学阶段对拳式动作的学练进展速度虽然显得慢一些,但从真正地掌握和理解太极拳艺的长远观点出发,此举却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习拳快捷方式。所以,学拳伊始,就应同时掌握每一拳式中的意与形。从一式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到下一式的过程中,意与形必须表?相通,以意导形才能使拳式动作做得闲适自在、轻松圆活、毫不僵滞。

这里尤须引起注意的是:初学者往往偏重于形体动作的走向。因为形体动作显于外,通过观察、模仿便可学会;而神意气的走向隐于内,尤其是在没有感知神意气走向的初期阶段,的确不易把握其流走的脉络。习拳者必须按照拳式要领的提示,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细心揣摩而逐渐领悟神意气的主导作用,并使之日趋深入地融贯于拳势之中。故而在初学阶段切忌贪多求快,应使每一式动作都切实体现"意在先""以意导形"的行拳要诀,从而求达"放松"这一基本要求的实现。

在这里尤要明确地指出,形体的开合与呼吸无关。不要牵强地导致"开为呼、合为吸"的拳势与呼吸相杂揉。从根本上讲,这种呼吸方法是与太极拳"放松"的基本要求完全相悖的。

练拳时每分每秒都应处于自然呼吸的状态,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一样,应毫不留意何时呼、何时吸,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拳中不知道呼与吸",俟后才能进入以气(真气)运身的阶段。

功法层次
凡习练太极拳者,都是从盘空拳架起步的,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理解拳架之灵魂-"内功理法"之三昧,俟后虽知内功之重要与必要,却很难将其融入因长期演练而已然形成僵化的拳架中去,导致功夫进展仿徨不前,屡屡应验前辈留下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之说。这些经验尤应引起我辈的高度警惕。太极拳是阴阳之道,习练时定要形体动作与内功运作同时进行,才能达到内外兼修之目的,这样人的体魄是先天之本,而内功是后天之术,不同时习练招与术就不能掌握太极拳"阴阳各半"之旨要,故初学者一定要按照功法的层次要求循序而进。开始学习时要注意初级阶段的要求,一切从无开始,不单要注意身形手势的到位,更要注意身形手势的一举一动都是依内功理法而行。遵循前辈指引之"招中有术"的途径,逐步进入"术从招出",才能体现招与术相辅相成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步一步进入从无到有阶段,逐渐了解、体现内功理法之必要性与重要性。

拳架介绍以中级阶段内容为主,讲述诸多理法的体现方式来引导人们在行拳过程中认识并掌握它。在这个从简到繁的过程中,应极为注意要依赖"心劲"。前辈有"运用在心,有心不用何时晓"的说法,这里的心并非是指心脏之本体而言,是指胸前十字的中心处,虽至今科学领域尚未能透彻地解释这种"心劲"之原理,但它确是生发奥妙之源泉。

高级阶段要从繁到空,达此境界需循序渐进地揣摩自悟,不是用言语所能解释清楚的。功至高级阶段,如同"车到山前必有路"一样,它是渐行渐深地进人太极佳境的,终至随心所欲。故前辈讲太极拳练到一定的境界时,则棚、捋、挤、按皆非似,即?非?,采非采,每一举动都有多种内劲混融相抱,无一不是神意气变化之所为,手非手,足非足,全体透空,进入化境。

练拳宜静
练习太极拳,极需择一安静的练拳场所。避开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在内外皆静的状态中探究拳势理法和各种劲法。

盘拳过程中不要有音乐伴奏,否则很难做到心静。心不静则意难专,尤其初学者更是如此。在四外皆静的环境中,容易进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行拳状态,收到满意的练习效果。

内功理法释要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内外兼修、融阴阳为一体。欲求太极内功,必须先掌握符合太极拳原理的练习方法。内功理法是培养神意气的必由之路,所以传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二者绝然不可分割。

有很多学练太极拳者因循一种不正确的习拳方式,即先学套路,待套路熟练之后再探研理法,孰不知恰是在如此反复习练毫无理法的空拳架过程中,身形手势已经认同了僵滞有力的错误运动方式,待到想要探究理法时,这种含有僵滞之劲的运动方式已然积习成弊,铸成了很难排除的障碍,以至于日后虽长期盘拳,内劲却总也不能运化,更无法企及豁然贯通的境界。

先师传留下来的正确教拳方式是从一开始就讲明拳架理法,注重以理法引导身形手势的正确运行。拳架之理法对各个部位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遵照先辈传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循序而进,才能尽快地步入正轨以求深造。

杨式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要求每招每式中都要有术,术又必须由招式退出。招与术互相依存而相辅相成。不可以先练招后学术,亦不可光学术而后练招。初学时外形招式通过模仿会先掌握,而内功理法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不易得其要领。因为在初学阶段神意气不听人的意识调遣,招与术的融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者首先要注重在理法上悉心研究。

拳架中每招每式的演练都要做到拳论所说的"意在先",自姑至终都是以意念引导形体的运行,绝无片刻只在走"空架子"。譬如当"起势"尚未抬手之际,而由静极而生动的起势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当拳架练习进入中级阶段后,理法颇为繁多,每种招式都有一种固定的理法,此式与彼式间的理法又能相互变换和衍生。当进入较高层次后,理法的互蕴互变是自然产生的,无须大脑思考。先师曾讲,在演练拳架时,招与术相互配合到能随心所欲时,会自然演变出现一种奥妙。全体透空、无我无为之境界是从培养手与腕的柔软开始的,一举一动要完全依赖拳架理法的引导,而后方能逐步进入松散通空的阶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八篇]太极
·各派名家谈缠丝劲--略谈太极拳的缠丝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马国兴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如何练好“六封四闭”拳式/郭宝洪
·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傅仁东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太极内功修炼
·功夫练上身/林文辉
·太极拳修炼“十明”/齐贵春
·松功论
·太极拳修炼感悟
·杨式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
·极神品图\内功心法文的感悟/翁心诚
·《太极拳杂谈》中的“五智”“三效应
·太极拳锻炼追求“醉梦境”的提法是错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