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八心”“四志”为太极拳修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浅析武式家传太极拳三路拳架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太极拳的思想性/王学武 王晓
·太极拳的修炼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王宗岳《太极拳论》试析/陈钢
来源:少林与太极 作者:陈 钢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3-17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此段是全文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太极拳术的根源理论。说明了太极拳是运用古代儒家、道家哲理,“易”文化和“道”文化之精髓,即阴阳学说与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动规律而形成的刚柔相济、动静相兼、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武术拳种。凭借太极哲理为拳术之基础原理和理论指导,从而表明了太极拳术的以武载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我们要想彻底掌握太极拳,必须深切理解太极的本义才行。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是以太极解释宇宙形成的过程,即“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无二致的。朱熹也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
  从上段的叙述,我们可以理解太极拳以“太极”为名的原因,就是借“太极”以论其理。先明其理,而后其拳自通,以太极的生化之理映射于拳术运动时成阴阳平衡,动静循环,相连不断,也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就这四句话,让历代的太极拳家们花费了不少的纸墨。其实这对于太极拳术的本身,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只是为后面的论述立个依据而已,有了这四句话,才能解释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意思。
  太极一动则分阴阳(即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卦变化无穷,阴阳动荡错综,反映到拳术上的“动之则分”即是阴阳变五行而八卦,由动静而生前、后、左、右、中五行的八卦运化而成十三势,这就是“动之则分”的结果。动极而静时,就是回归一太极,形成“静之而合”。同时,“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即太极拳术的修炼,动则成拳成艺,静则为炼气修道,修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这就是指明练太极拳时要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相合。这也阐明太极拳不但是一门拳术,而且也是以武入道的方法。
  从而,我们则明白了太极拳的关键是掌握动与静。动静不但是练习拳架中的要求,而且贯串到太极拳的推手和实战技击的整个过程中。动与静是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蕴涵、相互转化的。也就是无极而太极、阴与阳的相互平衡。太极拳作为一项武术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离不开刚柔、虚实、开合、进退、曲直、起落、急缓、化打、粘走、蓄发等等,而这些矛盾运动均蕴涵有动静变化哲理。然而,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身体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没有绝对的静,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则是运动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太极拳是“静极含动,动不舍静”的身心动态平衡。说明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亦即在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又蕴伏着绝对的运动,并以此形成动静的相对平衡,从而促进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练太极拳预备式要求“心静”、“体松”、“立身中正”,是“静态”的简约说法。行拳走架做各种姿势动作过程中,样子像动态,实质是静态、动态相合互有、平衡统一的。这就是动静平衡过程,静中触动、动犹静的过程。掌握了动静要旨,行拳不论多长时间,结束时依然是神态自然,心静体松,心率、呼吸正常,这是动静平衡的明显实证,也是太极拳要求的动静之理。
  【原文】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从上一段的理论延伸,渐至太极拳的技击功效特点,从动静上阐述其技法的战略原则。这一段的几句话,其实就是太极拳技击的总纲,也算是这篇《太极拳论》的重点,其中心思想就是阐述太极拳是什么样的拳和技击特色的。只有掌握了该拳技击方法的总则后,才有可能练习和运用该拳。取名太极拳,而没有“太极”之理,则不可能算是真正的太极拳,只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伪拳。
  太极拳术的行拳走架受“太极”之理的指导,始终要保持“中和”之态,以腰为轴的螺旋运动,一动无有不动,四肢协调完整。不失之过余的快、刚、暴,也不会有过余的柔、缓、慢,而是连绵贯串,周身轻灵,伸屈自然而无阻无碍。用于技击较敌时,不是用过刚、过猛的方法去对敌,也不是以逃避的方法来躲敌,而是以静待动,不论是防守的化解敌力或攻击对方,其力的运用和击打部位都是恰到好处,这就是“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真义。
  在“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指导下,于对敌之际,敌方用刚猛之势进攻我,我不能硬架硬顶,而是以伸屈自然、曲蓄灵活的身法避过其力,并用手顺其力之方向而顺势化之,使其无劲可使或其力过猛而受我之顺牵化劲扑跌。这就是太极拳避实击虚的总则。敌刚劲而我柔劲化之,一化之下,我则成顺劲,而敌则成逆势的背劲,即我方由劣势而优势,敌从优势转成了劣势。
  然而,这种方法没有固定的形式,是一种灵活的理论指导,掌握了这一理论原理后,就可于实战中顺其自然了。不管敌进攻的动作有多快多猛,我能用这种方法应付;即使敌方的动作技法是沉蓄暗逼,我也可以用相应之法应付。审机度时,化打结合,或先化后打,或边化边打,任凭敌方使出千招万法,而我始终如一,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之于万变。这就是说技术方法纵是千变万化,而道理始终是一回事,那就是化和打,即经文中的“走”和“粘”。
  【原文】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样优秀的技击,不是凭空得来,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训练,由初级渐次而入阶的。“由着熟”,就是从招式入手,古老的太极拳招式并非指现今的拳式套路,而是指?、捋、挤、按、采、?、肘、靠八法,结合进、退、顾、盼、定而成的十三势。掌握其方法的运用以及姿势的准确,达到纯熟于心,并能灵活运用时,还需要两人的相互推手操习,这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从两人的推手锻炼,将八法运用娴熟,松柔沉稳,能做到上下相随、轻灵和缓、虚实分明时,这就表示“着熟”了。进一步的推手锻炼还要去体感每一法的用劲,以听劲渐悟懂劲。所谓听,并非用耳朵去听,而是靠大脑中枢神经的灵感指挥,靠自己平时两人推手的皮肤触觉感应,来体察和掌握对方来劲的意图。两人在推手过程中,双方都在运用这种触觉去听劲,听劲是推手的基本功,也是练好推手、达到懂劲的关键,知道如何去听对方的劲,然后才能逐渐懂对方的劲,进而根据对方来劲的刚柔、劲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早迟、部位的高低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势借力,或化或发,使对方偏移重心,身体失去平衡,受制于我。
  在懂劲的基础上,方能渐入化劲和发劲的境界。所谓化劲,乃寓消解对方来力而不着痕迹之意。化劲必须是在沾粘绵随。不丢不顶的原则下进行的,因此,就不能硬拨、横格、硬扯,而要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中心偏移、来劲荡空。化劲方法,是两臂绝不自动,而一定是以腰为轴、以腰脊之力而领动的。心为主帅,心意略一动,腰脊微一领,外面好像没有看见如何动,而对方来力已落空了。推手化劲到了高级阶段,完全是以虚灵轻妙为主,出手轻轻接触对方,粘其皮毛,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跟随走化,使对方摸不着实地,找不着重心,东倒西歪,任我控制于股掌之间。所谓发劲,乃是在一瞬间积聚全身力量于一点,并作用于对方身体的一种柔弹爆发力,而绝不是一种硬性的推撞力,是在顺势借力的原则下发挥威力,用时松沉软弹,伤人内脏而不留痕迹,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
   要达到这种化发一体的神明境界,必须要通过累年累月反复的实践训练,刻苦研究,将此法豁然贯通,进至炉火纯青、神而化之的境界。
  【原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练好太极拳术,不但需要长时间的苦练实作,而且还需要方式方法要领的正确,不然也只是徒劳无功,空费时光。练习太极拳,讲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不但是神意内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拳架身姿的要求和技法指导的前提。
  所谓虚领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颌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醒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脚踏黄泉的气概。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劲必然拘滞僵硬,失掉灵感。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领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顺畅流通。实质就是要求心静空虚,重在“静”上。气沉丹田,绝不是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来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而是练拳时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只要全身松开,安舒松静,先松其心,后松其身,心身俱松,气则自然下沉贯注丹田,此时气不上浮,身步自然稳健。
  在心思空明、气不浮躁时,身体姿势方能不偏不倚,立身中正。要求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若重心不稳,运用中则易为人借力失势。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腰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姿态,只能这样,才能做到动作能虚能实,变换灵活,虚实莫测,让敌找不着实处。
  有了心静气沉、立身中正、虚实变化灵活的基础,在用于推手较技时,便能做到敌攻我左,我则左为空虚,攻我右,我则右为空虚,我之力忽隐忽现,令对方有不可测度、处处不着力的感觉。对方用力,我随其意而化之,不可稍有抵抗之意。敌欲提我使上,我随而升高;欲抑我使下,我即随之而降;敌进我即收,使之有鞭长莫及之感,退时我即跟逼而上,使之觉得难以逃脱。与对方不丢不顶,粘连绵随,致使敌心慌失措,感到身如阴魂附体,难离难脱,任我编排使唤。
  要达到如此地步,是在于长期训练推手所渐悟懂劲,懂劲之后,愈练愈精,进而达到神而明之的境界,随便一动,无不恰到好处,其皮肤及神意的灵敏程度,达到了一片羽毛的重量都能体知,一只苍蝇飞落沾体都能察觉。(羽毛形容重量轻,蝇虫形容速度快。)有了这种听劲的功夫,才能知己知彼,运化随心所欲;使对方捕风捉影,东倒西歪,无用武之地的地步,我攻之则冷快绝伦,令其无从抵抗。
  有了如此功夫,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原文】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有关武术技击的门派拳种非常之多,虽然它们的拳腿招式各不相同,千姿百态,但总起来说,都是以强大胜、弱小败,动作快的制动作慢的,身高力大、动作快速者占便宜,身材瘦小、力气弱的总是遭到失败。这种以蛮力为胜,动作快打动作慢的,都是一种本能性的自然现象,强总是强,弱总是弱,这不是上乘的武技,也不懂得怎样运用力学的巧妙!
  太极拳则是以巧制胜,以柔克刚,运用武术力学原理来打败对方的一门武技。就拿“四两拨千斤”来说,对方力大劲猛,而我方不与之相顶斗力,却以柔化之,待其力呈直扑之象,收势不及时,我顺而带之,下绊上牵,借其自身之猛力跌之。这种方法很明显地告诉人们,太极拳不是靠力气大去击败对方的,是靠技巧。同时,太极拳也不是像其他拳技那样以闪电般的拳脚去取胜,而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而乘隙击之。以快速和力猛取胜,年轻时尚可,人老了之后就不能发挥其特长了!练习太极拳术达神明境界者,掌握了以柔克刚的太极原理时,就是到了八十岁时,照样能对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其原因绝不是仗着力大和动作快,而是借其势而乘其虚克之。当然,能达到如此水平,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原文】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未从出势先将身势立稳,重心放正,身心松开,不能有丝毫拘滞之力,杂念屏除,使体态归于自然而后出动。动时以心气行运,以腰脊领率,身如车轮运转,无凹凸处,无缺陷处,无断续处,触之即转,处处圆活。如果车轮出现了凹凸缺陷,着地有两个点,便无法转动了,能圆则活,非圆不灵。虚实转化自如,以轻制重,以柔克刚,以顺避害,避实击虚,彼重我虚。如果不懂虚实转化,做不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要领,而是用力抵抗,与人相顶,彼实我也实,以实御实,劲路自然僵滞停顿,变换不灵,难以引进落空,如果自己的膂力又不及人,肯定要受制于人。
  如果不明白太极之理,即使是苦练多年,也不能做到以柔克刚,以弱制强。自身不够灵活,身体僵硬,就如车轮有了凹凸缺陷,难以运转,势必顶撞,形成有力打无力的境况,而被人所制,不能立时运化,其原因就是没有悟透太极拳技的刚柔相济之真理所造成的。太极拳技击是忽刚忽柔、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不知此理,又怎能不被人所制呢?
  【原文】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要想避免在与人交手时的既不肯用人刚我柔的走劲去引使对方落空,又不会趁势用粘劲去取得我顺人背的优势,只知道人用力我也用力的弊病时,首先就要掌握刚柔虚实之法,刚柔与虚实;其次就是化与击,化者化解来力,击者顺逼制敌,即“走”与“粘”二法,化解是逼敌的准备,击打是化解的继续。攻里有守,守中寓攻,彼实我虚,彼虚我实,阴阳互根,刚柔相济,此消彼长,交替为用。虚实无定形,随彼之动,虚实应付,毫厘不爽,走化粘逼,避实击虚。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掌握了太极拳技的真正原理和技术。
  掌握了这一原理和方法后,才算是入门;入门后不可稍有懈怠,必须勤加练习,时时揣摩,练拳和推手时,松柔沉稳,一松百松,一动百随。两臂要练得如绳吊着重物一样松坠,有沉甸甸的气贯十指的鼓胀感,并须经常培养其头脑和两臂的虚实轻妙的感应,真正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这种明察秋毫的灵敏度,运用于推手,就能细细地、准确无误地体察出对方来劲及其细小的变化情况。我则不先不后、不早不迟、恰到好处地运用粘连绵随、不丢不顶的推手技巧,就能做出随屈就伸、逆来顺受、柔若百折似无骨、化劲无形的绝好身势和无往不利、变化莫测而又冷快绝伦、撒去全身都是手的发劲动作,渐至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而顺势借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法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原文】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拳术的技击总则纲要是“舍己从人”,而不要误会是“舍近求远”。“舍己”是为了求变,“舍己从人”的核心部分是变被动为主动,用最优秀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比较常见的拳术技法是你打我而来,应付的办法是挡你、躲你,然后再反击。太极拳技法则不同,你打我,我引着你的手,顺着你的来力,加上弧线和螺旋运动,使你的力量听我的指挥。太极拳要求我们在对抗中无论条件多么苛刻,都要顺从对方,要能在各种条件下“舍己从人”,并且运用沾粘连随来解决问题,同时,舍己从人要明确达到“己顺人背”、“引进落空”的目的;“舍己”不是“丢己”,“从人”是不与之相顶,只有舍己从人才能不丢不顶,沾粘连随。
  “舍己从人”必须有很好的听、懂、化、发之劲才能完成。双方搭手,首先要找准对方劲力的方向,要尽量顺随对方的劲力并设法改变它的方向,顺从对方的力仅是表象,顺的过程是将自己的力与对方的力合二为一,然后用弧线和螺旋运动来改变这个力的方向。要求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去化解对方一二乃至三个劲力。试想如果有了这种顺从加改造的办法,那么不论他是多么大的来力,都必然落空失势,从而受制于我。
  舍己从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进落空,控制对方,造成己顺人背,进而有效地打击对方,其作用是要达到蓄发相变,其至高境是化打合一。如果通过力点的变化,控制了对方来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对我就不是问题了。只要与对方肢体接触,就可以顺势而迎,因其动而屈伸旋转,调整自身的平衡,并探测对方的劲力情况,审机应变,因势利导。我在粘走的过程中,由于不丢不顶,遇劲即化(对方劲力达不到目标时,即会造成背势和失去重心平衡),变化为打,化打合一。只有在听劲而懂劲的情况下,才能舍己从人,达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的技法要求,由懂劲而神明,若有毫厘之差,都无法完成太极拳术的舍己从人、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技巧。深怕学习者不明拳理,误入歧途,毁我太极之誉才作下此文,从而告诫学习者,只有通过明理后加以刻苦训练,勤于总结,勇于探讨,不断地深入研究,实践加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可登上太极拳术之高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八篇]太极
·各派名家谈缠丝劲--略谈太极拳的缠丝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马国兴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如何练好“六封四闭”拳式/郭宝洪
·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傅仁东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太极内功修炼
·拳经心意论/李保元
·话说太极图/段振离
·室内太板拳歌诀及体用/赵毓庭 吴家
·太极剑经歌诀/王志远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陈沛菊老师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译注
·试解《太极拳论》中意、对称概念/薛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