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陈式太极拳套路的结构特点
·练太极拳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试论陈瑜家传太极功夫架的养
·精典太极拳问答五百问
·陈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的来龙
·《太极拳论》:一个将影响世
·冯志强老师论修炼太极拳的十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人物流派> 正文
四十二式太极拳不同流派风格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3-1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四十八式太极拳技术风格基础上,吸收诸家流派之长创编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综合太极拳”。这套拳深得人们的喜爱,习者众多,是国内外太极拳竞赛场上的主项之一。然而我曾试探性地问过八九位曾经参加过各级太极拳比赛取得前三甚至折桂者四十二式太极拳具备哪些太极拳技术风格,他们顶多说出杨式、陈式,其他不知所云。我想,对不同流派的技术特点茫然不知,又怎么能展现各家的技术风格呢?诚然,在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人都投到名家、名师门下学理练拳是有些勉为其难,但搞清楚其技术风格特点总是可以做到的,否则也就辜负了专家们为了传承、发展中华古老的太极文化而煞费苦心进行编排的初衷。所以,笔者斗胆试对这套拳各流派技术风格作些诠释,以飨拳友。
  第一段(1~10动)
  1动“右揽雀尾”。由13个分动组成,前12个分动具备了杨式轻灵稳健、和顺安舒的特点。第8分动“转体下捋”,两掌只捋到腹前就做“转体横臂”、“弓步前挤”了,而不是两掌捋到腹前再向后摆举。这个捋当然有向下牵引之意,属虚着。待对手想挣脱还没得势之际,我借势弓步前挤把对方发出去,这是实。到第13分动“丁步按掌”为吴式特点,要求按掌时要展指凸掌,只有“展指”才能有气贯指尖的感受,而“凸掌”又是与气下沉密不可分的。然而,不少人把这个分动混同于“四十八式”的左单鞭“丁步勾手”了,丢掉了“丁步掌”这个分动。
  3动“提手”。为杨式风格,右左掌上下形成合力撅敌臂,定势时垂肘微往前推送,这才符合本式的攻防含义。
  7动“撇身捶”。也是杨式风格,但“弓步撇拳”一定要以肩关节为轴,多半习者习惯以肘关节为轴,这样动作显得拘囿,降低了撇打力度。
  8动“捋挤势”。也是杨式风格,许多人挤式还能做出来,而捋式就特点不鲜明了。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捋是收脚后捋。对手的拳或掌击来,我两掌顺势黏其腕和臂,结合收脚弧形牵引,使其扑倒;若对方挣脱,我则乘机上步,双掌搭腕前挤,将其发出去。
  第二段(11~18动)
  11动“开合手”。是孙式典型动作,在转体时多用“开”、“合”与下式相连。值得注意的是“开”时宜吸气,“合”时宜呼气,多数习练者在开合时易犯憋气的毛病。
  12动“右单鞭”。也是孙式风格,它的特点是双掌转向外,如捋长竿似地向两侧分开,右腿成右侧弓步。注意两掌不可平均用力,定势时右掌为实,左掌为虚。
  14动“转身推掌”。也是孙式太极拳“迈步必跟”的风格,一定要掌握“跟步按掌”和“转体举掌”时两腿的虚实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转体重滞的毛病。
  15动“玉女穿梭”。下肢仍为孙式“上步必跟”的腿法,定势采取了杨式的“弓步架推”的掌法。需注意的是,上架掌屈肘向左或右画平弧旋腕时,有些人错误地将腕旋到了另一侧肩头,其实“上步收掌”应收到同侧肩的上方,只有这样待“弓步架推”时才能螺旋架掌。因“跟步摆掌”与“上步收掌”已完成挂带对方手臂的着数,如果“收掌”收到肩另一侧,被挂带的手臂将轻易地脱离,“弓步架推”就失去意义了。
  16动“左右蹬脚”。为杨式风格。右蹬脚后,向右前方落步,这样左蹬脚才能到运动方向的左前方45°,又使下一个动作“掩手肱捶”左脚跟擦地向左开步顺遂。而一般习者右蹬脚后,易犯“摆脚”上步的毛病,故而造成右蹬脚与运动方向同向的错误。
  17动“掩手肱捶”。此动是陈式太极拳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它是整套动作的难点,对没有陈式太极拳基础者来说要想练好更是难上加难。如“转体合肘”时,腰、腿、臂左缠右裹蓄上劲,当马步发拳时,右拳是滚旋直打,力从腰发,形成周身一体的松弹劲。
  18动“野马分鬃”。也为陈式风格。捋掌、■臂、横■,两腿重心有3次转换,切不可两膝直来直去地来回倒换重心,要在腰的带动下两髋、两膝旋转倒换,这样才能体现两膝顺遂缠走平弧的特点,至“转体横■”时才能力发在腰际。到“弓步穿掌”时,一掌向前穿靠,一掌侧举后撑,形成双臂对拉的张力。
  第三段(19~29动)
  20动“独立打虎”。为吴式风格,“提膝翘拳”要上下拳眼斜相对,形成上拳左击头、下拳右击肋、右脚击敌裆部的架式,因此要求右膝外展、脚掌内扣、足尖上翘。
  26动“斜飞式”。也是吴式风格特点,分动“转体上步”要上在运动方向的右前方(即对方的脚后跟处),“弓步分掌”时上体挺拔,不仅仅是右肩靠上,同时右臂要伸进对手腋下,力发在大拇指桡骨一侧,迫使对方失掉重心而跌倒。
  29动“退步穿掌”。腿法是从吴式倒卷肱借过来的,要领是左腿屈蹲,右脚贴近地面后撤,不要做成向后蹬踹的动作。
  第四段(30~42动)
  31动“独立上托”。是从陈式拳法借过来的,左手叼撑,右掌前托,两手合力向左后捋带,右膝顶击对方的中路。
  32动“马步靠”。此式采用推手大捋的靠,“落脚翻掌”时两手下黏敌腕、上托其肘,合力撅其臂。对方挣脱时,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伸向对方脚后跟处),两脚约成90°,沉胯成半马步,右掌助力,用左肘顿挫靠击对手肋部。靠击对手时重心仍保持在右腿上,有些人靠成左弓步或正马步是不正确的,用左肩向后冲靠也是不正确的。
  33动“转向大捋”。这也是从太极拳推手大捋中借过来的动作。以右脚掌为轴,左脚向左后撤一步(约运动方向右后45°左右),右腿屈弓,当以左右前脚掌为轴依次向左碾转时,重心移向左腿成侧弓步。左拳外旋于腰间,右拳屈肘滚压在体前,形成左拳右肘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反关节制服对手。不少习者右肘滚压到左胸前,这样会使自己失掉重心,易遭对手垫步上体左移而跌倒。
  34动“歇步擒打”。取于形意拳的劲道,周身要有一股向外的膨胀力,身法幅度比较大,在“歇步打拳”时上体要保持中正。
  37动“退步跨虎”。“转体落掌”是从孙式移过来的,两腿屈蹲成丁步压掌。“独立挑掌”时,左腿屈膝右前举,展平脚面,脚尖稍内扣,这是从外家拳“里合腿”借过来的,不仅可以撩击对手的裆部,而且使下一式“转身摆莲”的落脚扣步更加顺遂。
  40动“右揽雀尾”。采用杨式风格,与前边的“右揽雀尾”不同的是“转体下捋”后左掌至右胸前,右掌向右摆举,迫使对方失掉重心而扑倒。这个捋为实着。
  太极拳毕竟属武术范畴,着着式式蕴含着对立统一的攻防意识,如果离开攻防手段的展现就不是太极拳了。只有掌握这套拳的各种流派的技术特点,才能在竞赛时把各流派的技术风格规范地展现出来,这样既会使拳套显得生气勃勃,又能展现轻重缓柔的节奏,不仅表演者怡然自娱,也给观众、裁判带来一种精神享受。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试论陈瑜家传太极功夫架的养生价值及
·精典太极拳问答五百问
·陈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的来龙去脉
·《太极拳论》:一个将影响世界文明进
·冯志强老师论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
·林墨根之太极拳收势与周易诠释/王维
·杨少侯谈体用要诀
·刚易柔难/罗永平
·图解心意混元太极拳内功/冯志强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口诀及名
·陈发科真传太极拳推手法/孙国玺
·杨式太极拳两个问题之我见
·当代武术名师寿关顺先生谈孙氏形意拳
·陈小旺口述?的哕行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名称和口诀
·王宗岳《太极拳谱》串述及思考/张宝
·王宗岳《太极拳论》解析
·图解心意混元太极拳内功/冯志强
·陈小旺口述?的哕行
·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
·一场争论给予的启示/原福全 严华寅
·武术名家小传(三)
·陈发科真传太极拳推手法/孙国玺
·杨式太极拳两个问题之我见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