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犹龙派太极和李派太极的文章近几年来不断在有关刊物的刊登,使人们原来对这两派太极不甚了解而发展到逐步了解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门中传人们的某些见解不同,因而发表文章的侧重面也不同。有些文章没有考虑到历史的实际情况,硬性的将李派和犹龙派分开,认为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犹龙就是犹龙,李派就是李派。诚然不错,两派打法分得很清,区别也很大,打出来的拳韵味也完全不一样。但是如果认为他们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错误的。这两派太极是各自存在的,我已在《犹龙太极的来龙去脉——兼谈与李派的亲缘关系》一文中作过介绍。不过很不全面,尤其是对李派“天盘拳”一事没有谈出自己的浅见。今着重谈一下李派太极“天盘拳”到底失传没有?“天盘拳”到底是什么拳?作为不成熟的阐述,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我犹龙同门和李派的门人以及广大读者给予谅解和批评。
一
在未说正文之前我先要讲明几个问题:一、早在60年代.我在邻居王洪信(今已87岁)家认识了张鸿逵师父,后来张师父把我领到他家里,告诉我说:“孩子,很多人想学咱们的拳术,但都未得其人。我对你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了解,你的家庭和本人都很好,我准备收你为人室弟子(那时我已练了半年多)。”而后又谈了犹龙派太极拳的来历及与李派的亲缘关系,还谈了自己学艺之艰难。老人家非常注重技艺,非常注重选择人才。随后郑重其事非常严肃地告诉我说:“咱们的太极拳全称是‘隐仙羽化犹龙派武当嫡传正宗太极神功拳。”我问什么叫‘隐仙羽化”?张师父说,“隐”就是隐起来,别在外面练;‘仙’就是过去说的修道的山人;’“羽化”是道士的别称,如“羽客”、“羽士”,还有道士死了,不叫死,叫“羽化”,神仙也得脱壳,叫做“羽化三次便成仙”。当时我听得很入迷入神。张师父还告诉我,原始的犹龙派太极不是四气(四趟),而是只36势,是司新三先生创编了四气。 二、1987年,因吴宝昌(又名吴子云)发表了一篇题为《金蟾行功·青龙太乙十三式基本功八卦九宫桩》的文章,为此张振之先生说吴子云“太聪明了”,所以也没传他。是后来师叔周文清给他说点犹龙派太极功法(是80年代以后)。后他又找到我,我给他说了“七星桩”,比划个“懒搭衣”初始的姿势。他便在后来发表了文章。文章中还提到王逸桥师叔,故而我与师叔王逸桥探讨此事真伪问题时,谈及司新三先生得犹龙派太极拳之事。王逸桥说,司新三在得到犹龙派太极拳后,也没把以前所练之功完全去掉。尤其是结合了八法奇门拳创编扩展了原有的犹龙太极拳法。说这话的时间是1987年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那时王逸桥还在天津海关上班)。 三、张师父因特殊情况抱病而故,生前没传什么其他弟子.正式入门的唯我陈庆国一人。故而,平时师父说给谁几势几手,不能算人室弟子。所以谈不上有什么关门弟子问题,更没有什么佼佼者。一个人一个信仰,张师父在世时也曾叫我与周文清、熊春茂、王逸桥几位师叔学学,所以几位师叔的打法也都装在我心里。说心里话,各人条件不一样,生理也不尽相同,最使我喜爱的打法还是恩师张鸿逵的。他打的拳混元憨厚,如有一层气包裹着,很是感人。张师父也常讲,谁也打不出张老师(指张振之先生)的拳味来。天津武术界的前辈们都夸奖张师父比张振之先生打的还好,但张师父非常谦虚,非常憨厚,非常义气,从不敢自高自大。 我在1982年7月27日亲自到武清县拜访李派太极第三代传人郑炳章老师,就是为了对这两派有着血肉相连的太极拳法有个历史的了解,和对这两派到底有什么联系,做一个完善的了解。
二
武清李派太极那边的长辈和同辈人都认为,李瑞东先生(李派太极创始者)去世后,也把拳术中的“天盘拳”给带走了。李派太极拳分天地人三盘,“地盘拳”为地煞七十二,是江南派太极中的‘八法奇门拳’,共七十二趟,每趟必有最后一势为地盘打法,故为地盘拳(即贴地面而行拳)。因为李瑞东先生得诸多高人传授,学而后化,所以形成了较为有体系的一系列打法程序。“人盘拳”是“五行捶”,也叫“五星捶”,又叫“五子拳”、“五路子”。主要为王兰亭、司新三、李瑞东、李宾辅、龙潭和尚五人所创编。人盘拳共一百零八式。江南派太极也为一百零八式,又叫“太极十三势”,又称“金蟾派太极”,但没被收录在李派的“人盘拳”之中,会者甚少,现只有郑炳章老师一人会。郑老师今年84岁,身体很好。前几年我和郑老师的孙子郑照明一同向老人家学了这一百零八势的太极拳。
由此从中又不难看出,犹龙派和李派都与江南派太极有关系。《李派太极拳谱》是张鸿逵恩师传于我的,谱中记载太极五行捶歌诀有注曰:“此拳乃瑞东采取陕西派、江南派、河南派之精华,汇成此拳,为刚柔相济之拳……”有一次有个师弟同郑老师学一百零八式太极时说,这和五行捶差不多。郑老师纠正说,不是和“五行捶”差不多,是“五行捶”和一百零八式差不多,是先有的“一百零八”,后有的“五行捶”。 再谈谈“天盘拳”。天盘为“天罡三十六”。原始的犹龙派太极拳只有36势,这是张鸿逵老师亲口对我讲的。司新三和李瑞东是亲师兄弟,能同其他三位高人研究创编“五行捶”,也一定能够将以前所学的功夫学而后化,扩展犹龙派太极为四气(即四趟)。五行捶四趟与犹龙派太极四气是遥相呼应。但请注意,“周身法”和“五步七星”与什么派什么势太极都不一样,它是犹龙派太极的核心功法。而其它打法非常接近,尤以第二趟更是较为接近。因为我于两边功夫拳法都是得的正宗传法,所以敢断言:犹龙派、李派及江南派太极历来有着亲缘“混血”关系。这是历史,承认历史就是实事求是。 司新三与李瑞东是亲师兄弟,司再保守也不可能不与李瑞东通气。再说,李瑞东酷爱武术,也不可能不闻不问司新三所练是何种拳法。碍于司新三谨遵师命不能与别派太极掺和;“不准不传,不准滥传”,又不得不传,“遇有该传之人不传也为私秘天宝”,照样有罪。据此分析,是司新三在被李瑞东再三要求下事先讲好“只教你一人(指李瑞东自己),不准外传”。君子一言九鼎,李瑞东若恪守诺言,对“天盘拳”自然不往外传(这里还有个道理,可能是李瑞东早就意识到李派将形成,如果把犹龙当李派传下来,那不是把犹龙给吞了吗?这在武术界是不允许的)。时间一长,“天盘拳”自然就失传了。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天盘拳”是犹龙派原始打法。犹龙派的核心功法“五步七星”全是天盘练法,即头以下肩以上为上盘,又为“天盘”;肩以下到胯为中盘,又为“人盘”;胯以下足以上为 “地盘”,又为下盘。犹龙派太极拳虽然以“周身法”和“五步七星”为核心功法,但其打法和练法是三盘俱全的。如“蛇盘”和“犀牛望月”(下盘)、“白鹤亮翅”、“倒撵猴”(中盘)是别具一格的。还有中盘的“龙探爪”和下盘的“肘底看捶”,也是别家没有的练法。
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鸿逵恩师的师弟、我的师叔王逸桥,他于1994年在《武当》发表的题为《隐仙羽化犹龙派武当太极拳》一文中说道:“……又经历代道家和武术家不断完善和充实,逐步形成了一套功法特异、技击性强的拳法体系……我的这套太极拳都是经老师口授和师兄张鸿逵、周文清等启发指教,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和拳谱可鉴,根据我的记忆和体会,为便于循序练习此拳,编写了这套拳的四路歌诀。”师叔客观讲述犹龙太极的源流历史,我是十分敬重他的。 综上所述,当初学艺都是单传独授或口传心授,没有什么文字记载。有记载也是后人添上去的。三家中尤以江南派大极和李派太极为主要记载。李派太极拳理要晚于江南派太极拳理。后来张师父告诉我,太极拳叫“金蟾派”,主柔;形意八卦是铁蟾派,主刚!张师父又编写《犹龙派太极拳法四气歌诀》,我已发表在1994年《武魂》6期上。总而言之,李派太极的“天盘拳”没有失传。
关于本文的一个简要说明:
原文:1987年,因吴宝昌(又名吴子云)发表了一篇题为《金蟾行功·青龙太乙十三式基本功八卦九宫桩》的文章,为此张振之先生说吴子云“太聪明了”,所以也没传他。
上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一定的歧义,现对事实做一简要说明: 吴宝昌(又名吴子云)先生确实发表了一篇题为《金蟾行功·青龙太乙十三式基本功八卦九宫桩》的文章,刊登在1987年二月号的《武魂》杂志上;张振之先生生前也确实说过吴子云“太聪明了”,并因此而未传艺于他;但两件事并无因果关系,是文字整理上的失误,导致了歧义的产生。做为张振之先生的徒孙我不可能让自己的师爷在故去十余年后出来“说话”;这样的错误对任何人来讲也都不可能有意为之,但做为署名文章的作者,本人(陈庆国)愿承担产生错误的责任。 关于张振之先生说吴子云“太聪明了”,而不传艺给他这件事,我是听张鸿逵老师讲的,天津武术界的老一辈拳师也都知道,算不上什么秘密;当然也就不存在吴子云是因为“离师较早”而未学成犹龙派太极拳的。 我生长在天津的复兴庄,那里曾是(已拆迁)远近闻名的“拳窝子”,各门各派的好手都有。我从小跟老一辈拳师们处在一起,多承老人们教诲,自幼便懂得武术界的规矩,明白“武德”是武人的立世之本。我若是那种不敬长辈的“无德”之人,则张鸿逵师父和郑炳章师父都不可能收我为弟子。须知,“德”不是装出来的,尤其是老一辈拳家,“相人”眼光独到,在他们面前是“装”不长久的。 郑老师眼光犀利,老人在数年前见过我的几位同门后,说过的一句劝诫我的话,至今犹在耳畔:“庆国,以后跟你不一心的人,少跟他们来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