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是各派太极拳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远没有在太极、大成(意拳)中那样重要。对练,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普通练习方法,几乎在所有的流派拳种中都有对练这一项目(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拳种没有对练内容)。散手,则是各种武术所共有的训练手段,也是各种武术的“大学课程”与“大成阶段”,无此则难称“武术”,成为活动手足之“舞术”罢了。
推手,在太极拳中是练习“知人”功夫(盘架为“知己”功夫)的一种特殊训练手段,主要练习皮肤触觉的灵敏度及感知对方劲力的大小、走向、变化等。眼下常见的推手方式是二人非常“文雅”地搭手后所进行的“打轮”运动及?、捋、挤、按四正手的简单练习方法。每见习者双方面带微笑、两眼轻闭地悠然慢推,其如醉如痴、飘飘欲仙的“听劲”神态,早已将推手的武术属性抛到了爪哇国。其实,真正的推手是“练功”而不是“享受”,要求双方搭手后在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技法要求下一丝不得松懈的感知、听化对方之劲路,并应时时寻机“吃劲还劲”,威胁对方,此即前贤所谓“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者是也。当定步“打圈”推手有了一定基础后,还要走起步子进行?、捋、挤、按四正手的活步练习与采、?、肘、靠四隅手的各种变化练习。最后,要求双方搭手后应完全抛开程式与规矩,随感而动,随势而变地任意运用“太极八法”进行“听化拿发”地练习,甚至可适时地寻机运用“节拿封闭”、“反筋背骨”、“钩拌跌摔”等技术。这是推手功夫习之纯熟后“脱开规矩而又合于规矩”的“散推”法,亦即太极门内所称的“乱采花”的功法,是推手功夫的至高阶段,眼下已很难见到。
对练,是事先编排好的双人攻防练习方法,有徒手对练、兵器对练、徒手与兵器对练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好多拳种中都有这种训练方法,如弹腿门的“接弹腿”、八极门的“八极对接”、形意门的“五行炮”与“安身炮”、秘宗门的“扑按”、“单刀破枪”、“三节棍进枪”、“空手夺枪”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这种方法,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循提前编排好的“对练套子”,进行一攻一防、一顾一打的练习,要严守“对练套子”所规定的角度、尺寸、步法等,绝不可脱开规矩而任意发挥,否则便会出现错误与伤害事故。但是,长期的“套子”对练,会加强练习者对所学拳械套路中的一些重要单练动作攻防运用意识的认识与体会,会使这种认识和体会在自身形成“动力定型”,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似曾相识”的进攻动作,便会下意识地做出相应的顾打反应。然而,它的实际应用和格斗作用毕竟是十分有限和片面的,与真正的散手技击尚有很多差距,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总而言之,我认为对练无非是一种双人练习的“套路”而已。
散手,是专为实战技击而设的专项功夫,是传统武功在基本功(包括肩、臂、腰、腿的柔韧性练习和各种增强功力的内外功练习)、套路、对练(或推手)等练功程序过关后方可学习的“高级课程",是传统武功的真正攻防之道。散手,也叫打手或单操手,是根据每个拳种自身的风格特点而精心提炼选择出的优秀单练招法,这些招法极为简练朴实,进退起落非打即防,布局严谨巧妙,绝无任何“甩头亮相”之花假动作充斥其中。散手虽简,但对手、眼、身、法、步及劲力的开合蓄放却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不下一番“汗流浃背”的死功夫,是很难体悟其中之精义与奥妙的。
散手单操功,往往是一个动作的单练或数个动作的组合单练,一步一势、一步数势或数步一势,如干枝老梅,简约古朴而毫无点缀,观之平淡无奇。但它的精妙之处也恰恰隐藏在这毫无点缀的平淡无奇之中,此即“大道至简”之理也。越是实用的东西,越是简洁、平淡,这是一条自古不变的规律。
初习散手,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上。待将动作外形练熟后,就要在练功中寻找体会劲力的吞吐开合与收发蓄放的种种微妙变化,一旦熟悉掌握了上述两个步骤后,便要加入“眼前无人似有人”的心法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该散手的变化招法与衍生招法的进一步练习,以仔细领会该招法在各个角度、方位与各种打法下的变化使用。这种“变化”也正是传统武功散手单操功夫的精髓所在。
一般来讲,散手单操招法的练习,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选练最适合自己的,兼顾多个方面的数招即可,不可贪多,以免无一精深。一经选好,便要循规蹈矩、持之以恒地坚持苦练。练至纯熟阶段,就要脱开规矩进行各单招的变化练习与单招间的任意组合练习,并要让师父或同伴领手喂招,仔细体会各散招在实际应用中的时差距离与角度方位及种种变化。一旦在对方的各种任意攻击下,皆能施展平日所练单招散手抵挡化解,游刃有余地制人而不制于人,则散手技击之功成矣。功臻此境,不动则无形无象,无招无势,一动便出手成招,处处是式;观之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实则处处合法,招招有度,此即拳谚所谓之“学框框,套框框,离开框框合框框”是也。
散手,顾名思义即是无一定规律可循之散乱手法,所以就必须要超越一切人为死板方法的限制而任意发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打斗技击。而推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人要先搭上手,然后才可谈到技法的运用。试问,真正的格斗搏击,谁会“彬彬有礼”地伸出手与你相搭?因而常见推手时将对方如戏孩童般的一些“高手”在与人散手对垒中往往手足无措而处处挨打。太极拳虽然极重“粘”法,但其散手又怎一个“粘”字了得?错误地将推手说成是太极拳的技击,这是练“太极操”者浅薄无知的一己之见,是他们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一贯做法,只能蒙蔽妇孺、糊弄外行。真正的太极散手,除了太极拳本身的一些特殊技法外,其实与别派武术的散手技击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绝没有交手前先搭手一说。练太极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搭手,某某没东西”,这其实仅指与人玩耍了一下“推手游戏”而已,并不是拉开架式跟对方动了真格的。
那么,推手训练到底对散手有无帮助呢?应该肯定地说,推手对散手是有一定帮助的,只是能将推手练出的功夫用在目不及瞬的散手对抗中者,恐怕百无其一!因太极拳自命“文雅”,一般人只练到推手便不再深究,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练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野蛮”散手,难怪有人认为推手便是太极拳的技击散手。不过,也有不练推手而直接练习散手的太极拳,如由武当山紫霄宫秘传民间的道家武当犹龙派太极拳(全称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神功拳),经过各种功法、单操与套路的训练后,便直接进入喂手领打的散手阶段,与别派太极拳的练功程序迥然不同。可惜的是,此门武当嫡传的道家太极拳,却因择徒严格,传授保守而乏于继承,传人寥寥,若不积极挖掘抢救,恐在不久的将来沦为广陵绝响。 至于对练,同样不能与散手技击同日而语。试想,与人相较,有谁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招式进攻,而等你防守反击?再说,对练项目在编排时,为了攻防动作的连贯流畅,往往要加入一些无甚用处的花哨动作与过渡动作,这在实际格斗中是毫无用处的。实战技击,讲究简单迅捷,攻防一体,并且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抢夺稍纵即逝的战机,哪容得一挡一架、一格一拦之后再行进攻?高手过招,往往在身形相错的一触之间即已胜负立判(最多也在数招之内分出胜负),何来纠缠不休地“数十回合”大战?尤其是兵刃格斗,关乎各自性命,谁还有闲心做那么多的花假动作?所以说对练永远只是“人前饰观”的“双人套路”,充其量只能练练各自的反应及加强对单练套路中某些招式之攻防含义的认识与理解,离散手技击之途尚十分遥远。
总之,我认为,推手和对练只是武术的一种双人练习方式,它们绝不能代替散手技击,更不能用于散手技击,我们对此必须要明确认识,正确看待,且不可人云亦云,误导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