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人是没有资格谈论这个题目的。我常说:本人一不姓陈、二没有什么功夫。可谓一介文弱书生出身,年轻时又患多种疾病,是一位老中医高辅汉先生引导我走上了修炼太极拳之路。有什么资格在这个国际太极拳论坛上说功论道呢?!不过,我也有一点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在那十年“文革”动乱年代,有幸遇到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由于师徒患难与共的特殊机缘,先师无私地倾囊向我传授了其家传传统太极拳的修练内涵及其劲道精髓。经过几十年来本人的精心刻苦修炼、忠诚继承、潜心研究,从而对此拳的真谛有所体悟。为此,愿借这个机会,就这个题目,同大家交换一些看法。
太极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中国先后有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题词倡导太极拳。台湾《太极拳》杂志著文云:“从二十一世纪起,中国的太极拳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美国《时代》周刊提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载文论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对太极拳的评价和论述,都不是偶然的。因为我国的太极拳,特别是正宗的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确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或者说它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谈及“太极功夫”,人们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所谓“功夫”,只限于搏击于擂台上的交手功夫。也有人认为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保健操、养生术,或说它是老年人的一种运动方式,谈不上什么“功夫”。可是,历代太极拳界出现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国争光的人士,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既然说太极拳是很好的养生术,那么为什么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又有一些太极拳名家50多岁即过早的离开了人间。据此,经过多年来的观察、体悟和综合分析研究,本人认为对所谓“太极功夫”,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整体认识。我认为所谓“太极功夫”,它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功夫,那就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今天,我想就这个命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抛砖引玉,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一、体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修练道德功夫
大家知道,当年陈王廷创编太极拳时的三大依据:一是拳理依据易学的太极阴阳哲理;二是拳术依据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拳经》(从其32各拳式中吸取29各拳式);三是借鉴道家养生典籍《黄庭经》。从而使此拳既包涵人生哲理,又包涵防身武功和养生之术。所以,我们说此拳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首要的文化内涵,就是拳理的哲理性。大家知道,太极拳所以取名“太极”,就是因为它的指导原理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和谐辩证法。这种阴阳和谐辩证法,也正是指导人生、为人处世的一种思想方法。而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首要信条是讲道德。“凡事先修德”。既然,太极拳以此哲理作指导,那么练习此拳的人,就应该习武先修德。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多处提到:“拳虽小道,太极之大道存焉”。此书序言云:此拳“以易为经,以理为纬,出入于黄老,而一贯之以敬,内外交相养,深有合于儒家身心性命之学。”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个“道”字,主要是指人生哲理之大道。“物一无文”,“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道”也就是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又称思维方式。
太极拳,可谓这种人生哲理的一种载体。因为太极拳理中充满了阴阳相济的修练方法。因此,此拳拳理又是一种做人的导体。所以,修炼此拳的人首要的一条是武德。可谓:“拳与道合,德与艺合。”孙氏太极拳传人孙叔容老师讲得好:太极拳法重师承,内修外养意从容,“及门若欲问家法,武德应教第一宗。”
“习武先修德,德成艺乃立”。所以,不论学拳、钻拳、传拳,都离不开这个 “德”字。所以陈鑫《学拳须知》中九条要诀中有五条都是讲武德。拳谱《五传五不传》中其核心也是一个“德”字。所以,我认为修练太极功夫,首要功夫是道德修养。而“武德”修养的内涵,我认为一是尊师;二是敬业;三是谦逊好学,戒骄、戒狂;四是交手力争化敌为友;五是传拳淡泊名利,重在责任。
“尊师为问学之本”。这句话我体会最深。太极拳这门学问博大精深,如果要想精到地继承到手,没有尊师敬业的道德品质,拳的真谛和精髓你永远学不到手。同道们知道我这个人武术功力不深,但是由于做到了尊师敬业,对这套传统拳我继承的比较深厚和精细,老师传给我的东西比较多。例如“拆拳讲劲”这门一般武术家轻易不肯外传的秘笈,先师1974、1975、1977、1979、1980年的两个冬天,三个春天,五次闭门谢客,给我一个人传授这门武术的精髓。特别是讲解演示每个招式的劲道时,老师拿我做靶子,跌打摔拿,使我吃尽了苦头,同时也让我切身尝到了此拳的甜头。从而对此拳才有大悟、彻悟之感。据老师讲,如此系统地给我拆拳释劲,还是第一次。为什么?其原因即在于我认真做到了“尊师”二字。“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我与先师有一段特殊的机缘。当时社会上把授拳看作“四旧”,不许公开教拳,老师从上海被“红卫兵”赶回北京,没有一分钱的固定收入,又不敢公开教拳。我们这些徒弟不帮助老师,老师靠什么生活?!我虽“文革”期间也被“打倒”,关押一年,劳改四年,“挂起来”七年。但每月照常有97元的工资收入。老师给我拆拳时,我不仅主动交双份学费,老师不教我拳时,我每个月给我父亲寄30元的同时,也给老师汇30元生活费。当时,老师无人请他教拳时,1977——1980年他三次来我家居住。“文革”期间,我被“扫地出门”,在解放路五条胡同11号一个大杂院里给了我一间12平方米半土半砖的小屋居住。老师同我睡在一张通铺上。每天老师给我一个人讲拳、改拳、拆拳。我每天给老师做三顿饭。1979年春天第二次在我家居住期间,老师身体不适,我住的这个大杂院连个厕所都没有,公用厕所在附近另一座院内。非常不便。为此,我经常让老师在室内方便,我给老师端屎端尿,老师有所感动。
“爱之于微,成之于著”。成就任何一项事业,从事任何学术研究,必须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专一、持恒、认真的敬业精神。因为此拳内涵博大精深,必须专与博结合,谦虚地钻研此拳涉及的有关各个学科,向一切有专长的同道人士学习。永远做小学生。什么时候,都不可以自满,要戒骄、戒狂。要不断刻苦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或有所成就。不仅在老师面前是小学生,就是对同门、同道、乃至各门派的朋友,也要虚心学习。甚至向自己的学生中有专长的人学习。例如,开始我对易学不了解,上大学时没学过这门课程,我 就找我的老朋友,河北大学袁鸿寿教授(原中央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学习易理。原来我不懂经络学,我报名参加河北医科大学著名中医教授刘亚娴先生主讲的中医讲习班,当小学生。为了钻研太极拳与人体力学的关系,我先后搜集了六种有关力学的书籍,学习钻研。有时,我还要向我的学生中有专长的学员学习与太极拳有关的知识。例如2001年在长沙办学习班,我的学生中邓启辉是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帅建中是解剖学教授。为此,办班期间,我专门安排两个半天,分别请他二位讲述太极拳与生理学的关系、太极拳与解剖学的关系。我在下边当小学生,做纪录,并给他彳门擦黑板,同学们也很感动。
人们常讲“天下太极是一家”,但如何落实这句话,我总是虚心向各门派太极拳的老师学习, 以取长补短。例如1988年在广州召开第二届全国太极拳研讨会期间,我曾虚心请教杨氏太极拳大师傅钟文老师关于放松的真谛,谈到深夜;1986年在河北邢台开武术会议期间,我特向孙剑云老师请教太极拳的开合要领。原来我弄不清“四两拨千斤”的内在道理,后来从武禹襄先生的拳论中发现一句“拨者合也”。我恍然大悟。怪不得陈照奎老师常讲“谁能合谁能赢”。吴氏太极拳大家高壮飞先生讲的推手“三不伤原则”,我学习后,也在学生中宣传。......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一个酷爱与钻研太极拳的人,如果你能把太极拳作为一门终生钻研的学问,能够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小学生的位置上,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那种自满、骄横、狂妄、目中无人的缺乏武德的行为也就不会在我们身上滋生。
“拳为入道之阶,德乃做人之本”。其实,传统太极拳的诸多具有哲理性的拳理中,既是引导你如何练好拳,同时也引导你如何修炼人格的道德工夫。例如拳理中的“阴阳相济”,其中包含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互包、阴阳折叠......等等要领,也正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今天我国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珍贵的太极和合精神,可谓中华文化之根。如果,我们在学拳、练拳、传拳等中,以及与人交手时,力求化解矛盾,化敌为友,力求以人格魅力征服对方,力求和谐相处,友谊为重。只要我们不断从拳理中认真体悟这种和谐思维,并运用于为人处世的实践之中,肯定你的道德功夫会不断提高。
二、保持其鲜明的武术本质,修炼防身功夫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修炼武术功夫的要领,一般谓之一胆、二力、三智、四法。这些要领基本上也适合太极拳的要求,但反映不出太极拳功夫的特色。我认为至少要包括以下内涵:一是端正的心态,二是熟练的招法,三是懂得阴阳互济的各种劲道,四是浑厚的功力,五是灵敏和速度。
练太极拳的人,首先应该有一个持正、守中、稳定、松静、从容不迫、而英勇无畏的心态。一身浩然正气。正如陈鑫讲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彼不动己不动”,遇事不慌,神态自若的一种大将风度。(这一条与武德修炼有关)。
王宗岳讲得好,“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所谓招熟,主要是规矩而熟练地练好拳架。因为拳架中的所有动作和规矩,都是历来先辈们从实践中总结积累下来的一些应敌招法。所以吴鉴泉先生要求其学生,要规规矩矩地练好一万遍拳架,正是“拳打万遍,神理自现”,陈照奎老师讲拳架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
遵循老师教导在练好拳架的基础上,还必须有一个“拆拳讲劲”从而“懂劲”的重要过程。尤其是陈照奎老师所传授的这套陈长兴正宗拳架,其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拳架的外形与内在的劲道完美统一,是一套真正的“功夫架”。有人说练拳架主要是为了健身,要练功夫,则要另有功法。陈照奎老师则主张懂劲之后,练拳架就是修炼功夫最重要的基本功。因为,经过老师“拆拳讲劲”之后,此拳的大小动作的劲点、劲源、劲力变化以及劲力结构,你会一清二楚。拆拳讲劲之后,每次练拳架你就会感到不仅外形会更规矩,而且你会对每个大小动作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就会越练越有味道。并且你可以体悟到“打拳无人似有人”的境界。此式此动作系对方用的什么招法?我如何引化?如何化打结合?如何借力打力?......等等,劲道一清二楚。如此练下去,不仅拳架不会走样,而且愈练愈精,无形之中,增强了你防身应变的功夫。
在拳架及其劲道清楚明白之后,再结合练习推手,就会进一步增强你“知己知彼”的功夫。因为推手的要害环节是练习“听劲”。所谓“听”主要是靠与对手的接触,感应对方的来力,从而迅速采取化打的应敌招法。陈照奎老师传授有十种推手训练方法,他常讲:“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而拳架又是推手的基础”。他又说:“所谓听劲,就是你十个手指头都要干活。”又说:“你与对方所有的接触点,都有你的‘耳朵’。”练推手就是锻炼触觉的灵敏度和反映速度。原来我不明白 “拳论”中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意思。跟先师学了推手之后,我明白了,所谓“先动”,就是我比对方的触觉更灵敏,反映更快,一接触,即明了他来力的特征,我会迅速地做出应对的反映,或引化,或借力,或化打结合对付来力。以充分运用沾粘连随、棚履挤按,采捌肘靠,闪战腾挪,摔拿绊套......等等多种技法。
在拳架、推手锻炼的基础上,在招熟而懂劲的前提下,再进行一系列的功力训练,就会使你纯熟的技巧有了深厚的实力为后盾。陈老师常讲:“技巧占三分,力量占七分”。老师传授的各种器械和辅助功力训练方法,以及单式训练方法,内涵丰富,让你有广阔而深邃的功力锻炼天地。诸如太极刀、太极剑、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轮、太极球、缠丝杠、百把桩、打沙袋、周身大缠法以及拆拳讲劲之后的单式等等诸多功法,都可以不断增强你防身应变的武术功
关于速度。同各种武术要求一样,太极拳也要练速度,既反映灵敏,运作又能快能慢。传统太极拳讲求快慢相间,具有节奏性。拳架训练,单式训练之中有快速动作,如蹿蹦跳跃,闪战腾挪,松活弹抖,螺旋翻跃,等等快速动作。从而锻炼功力的速度。正如陈鑫所云:“快,快到别人跟不上我;慢,慢到别人跟不上我。”
太极拳,除了锻炼与人交手的种种搏击功夫之外,根据时代的需要,还要有一种应变功夫。如今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中各种人为灾害、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就要求我们练太极拳的人,还要加强一种“应变”功能。即能把拳术中的一些功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本人在2000年经历的一场车祸来说,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此拳应变功能的重要性。那天下着小雨,在石家庄健康路上我从东往西骑着自行车,路较窄,有一辆夏利出租车由西往东驶来。当时我骑车很快,在与出租车相遇时,我有意识向右边闪开躲让,然而我万万没想到出租车同时也往我同一个方向开去,几乎形成即将相撞的局面(我后来从出租车司机口中才知道,当时他对面方向也开来一辆汽车,右边有一辆菜车,为了避让本能地向我这边驶来)。由于我当时自己的脑子没有慌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我想刹车下来也要相撞,捏闸也会相撞,当时脑中一闪:我宁愿不要这辆自行车,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我马上撒开车把,刹那之间,我想到此拳的一些闪战腾挪、避实击虚的招法,如同“穿梭”式,腿脚后蹬,双手往前面开来的出租车头上面扑了过去,出租车这时紧急刹车马上停下来。由于车头顶盖上面有雨水湿滑,以及停车的惯性,我被滑摔到马路边上,稍微蹭破了左脸额头一点皮,身体其他地方完好无损。就这样,我若是不练这套拳,那时我的胳膊、腿肯定要撞断了,因为自行车已被撞出一丈多远。车前叉子都被撞烂了。这就是太极拳中的快速应变功能给我带来的第二次生命。 三、遵循其独特的锻炼方式,修练养生功夫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常言要“养练结合”。其实,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的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为一体的。关键在于习练此拳的人,是否既明白其动作的技击内涵,又明白其独特锻炼方式在养生方面的神奇功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观察一下这套太极拳的锻炼方式与养生的关系。
(一)“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健康术。
太极拳强调“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精气神、意气力兼练。陈氏太极拳强调处处以丹田为枢纽,大小动作都由丹田带动(力起于脚)。并且强调“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还强调“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例如:第一式金刚捣碓6个动作25个劲,每个动作都是整体作业。如此式第6个动作,外形一个右手握拳小动作的同时,收腹、吸气、松胯、提肛,胸腰左转,沉右臀翻左臀;拳上提,则胸腰右转,沉左臀翻右臀,从中体现胸腰升沉的立体螺旋,砸拳振震脚,又是呼气,突腹,胸略往前转,沉右臀 翻左臀,顶劲上领,躯体松沉。再如六封四闭一式动作三,发挤劲时,所体现的周身一家精神等等。从中可以看出此拳“一动无有不动”的要领,对整体运动、内外兼练、形神兼练的独特功效。
(二)坚持拳走低架,改善人体运动系统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为了与时俱进,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情绪紧张,人体生物钟紊乱,饮食休息不规律,脑力劳动多了,体力劳动少了。形象地说,就是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工作用电脑,联系有手机,就连休闲爬山也坐缆车,看电视坐沙发,虽然大脑发达了,但肢体尤其是下肢活动量却越来越少。从而引起了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骨质疏松、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赘肉增多、腰椎、颈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消化功能、性功能衰退、失眠等病症。针对这种时代 病,我们认为选择这套拳走低架、上身中正、劲走螺旋、丹田带动的骨盆运动的传统陈氏太极拳,肯定有好处。正如古人云:“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胯最为良”。
英国格拉斯大学有一位专家,通过对人体健康状况的研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从二十一世纪起,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重视健康,而其方式不论青年、老年都会更加重视下肢运动。”看来这位专家是有预见的。
(三)坚持立体螺旋运动,改善人体内分泌、微循环系统。
这套拳运作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处处走螺旋劲。四肢讲求顺逆缠丝,手足运动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胸腰讲求立体螺旋。这种从根节到梢节处处走螺旋劲的运动有利于人体内分泌和微循环系统的改善。另外,这种在上身中正的前提下,上下对拉拔长的立体螺旋运动还有重要一条,就是对脊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陈氏太极拳要求上身立身中正,可以左右旋转,但决不允许左歪右晃,前摇后摆。顶头百会穴要领劲,松胯尾骨下沉,脊柱要端正且有对拉拔长之感。有些人的颈椎、腰椎有毛病,练这套拳后,大都已治愈,恢 复正常。
(四)坚持以丹田为核心的骨盆运动,改善人体呼吸、消化、生殖系统和性功能。为什么叫骨盆运动呢?因为丹田是在两个髋骨之内、之上、肚脐之下的小腹部这一块,这就是为什么在打拳时要求松腰松胯,只有两胯松开,腰部才能左右运转自如。这个“丹田运动(骨盆运动)的空间”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系统以及性功能。
关于改善呼吸系统。这套拳运作中的呼吸方式是胸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相结合。即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膨胀。这对呼吸系统大有好处。其最大的好处是:在呼气时,命门后撑,横膈肌上升,腹部前后膨胀,使肺部多吐出一些浊气,将二氧化碳排除体外;吸气的时候,命门自然放松,横膈肌下沉,小腹部前后收缩,胸肺膨胀,多吸入一些氧气。根据生理专家研究,腹式呼吸,膈肌上下活动范围加大,从而使腹腔脏器也得到充分运动。正常的胸式呼吸1次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而配合腹式呼吸,1次吸入1000—1500毫升空气。从而最大限度地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促进了人体呼吸系统的全面健康。
关于改善消化系统。大家知道,食物的消化是靠人体小腹内部的小肠蠕动来进行的,人所摄取的营养主要靠小肠周围亿万毛细血管吸收并转化为能量,补充到血液里输送到各个器官里去的。所以,腹部的蠕动非常重要。平时不运动时,腹部小肠的蠕动次数每分钟10—15次,你一胆愤怒,抑郁时,它就停止蠕动了。如果打拳时经常进行丹田内转,即所谓的腹部呼吸运动,就会加大小肠的蠕动次数,恐怕每分钟30—40次都不止。我们这套拳从开始启动到收式结束都在进行丹田带动的全身运动,这样,腹部运动越多,它吸收的营 养也就越多,对排泄功能和身体代谢机能的健康益处就越大。我的学生邓文德,患十二指肠溃疡病多年医治不好,通过练这套拳已彻底好了。
关于改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美国有一位医生叫开吉尔,他为一名女性患者治疗“尿失禁”症时,提出一个治疗建议,他让这位女性每天经常去锻炼P·C肌。那P·C肌是什么地方呢?就是人体下部的耻骨和尾骨之间的那部分肌肉群。他的方法是:让这位女患者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放松那块肌肉,就是所谓的“提肛”那样,收缩、放松、再收缩,再放松,不间断地进行反复交替的锻炼。他称之谓“不为人所知的运动”,就是让这位女性练那个部位。锻炼了一段时间后,结果不但治好了她的尿失禁,还治好了她的痛经、乳房下垂、性缺陷、肥胖等症。这套拳正好强调收腹、吸气、松胯、提肛;发力时突腹、呼气、肛门松沉,恰好是锻炼骨盆底盘上的那几块肌肉——P.C肌,这套拳无论发劲也好,不发劲也好,都锻炼这部分肌肉。这恰恰与这位美国医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不独有偶,2004年11约18日《北京科技报》上有一篇杨孝文先生的文章,介绍骨盆肌肉运动能改善男子性功能的论述。在南昌江西医学院的医生姚文虎,他跟我学拳后,他再教那些“阳痿”、“早泄”的患者练这套拳,辅以药物治疗,都治好了。还有深圳一位女学员,结婚多年不生孩子,总是流产,后来练习这套拳一年多,生了一个胖儿子,高兴地给我写信,第一句话就是“我先给老师鞠一个大躬......”。所以说,这套拳通过骨盆运动,改善了生殖系统和性功能,对人体“不为人所知”的部位起到了特殊的保健作用。
(五)在放松求柔的基础上,发劲时松活弹抖,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脑获得充足的血氧;同时,可以增进肠胃蠕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还可以去病解乏。所以,有句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
(六)既要虚实分清,又要动作阴阳对应,有利于肢体的耐力锻炼和动态平衡。此拳从起式到收式,两腿总是一虚一实,尤其有些慢动作,“迈步如猫行”,更有利于锻炼腿脚支撑的耐力。同时,强调阴阳对应、对称,逢前必后,逢左必右,逢上必下,力求自身三维平衡,有利于人体动态平衡的锻炼,防止跌跤。
(七)这套拳的运动特点,完全符合有氧代谢运动的要求。所以,又可以说传统的陈氏太极拳是一套极好的有氧代谢运动。
现在,国际上提倡最佳的运动方式是有氧代谢运动。它是一种调整人体吸入、输送与使用氧气代谢的功能,增强体质的耐久性运动。大家知道,人体能量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的化学分解与释放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吸入的氧气又要有一个吸入、输送、使用,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个运动过程的最佳状态是保持有氧代谢的动态平衡,才能达到健身效果。也就是说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通过这种运动满足肌体的需要,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有氧代谢运动。
有氧代谢运动有六大特征:(1)必须是大骨节、大肌肉群参与运动;(2)强度低,耐力强;(3)有节奏;(4)不中断;(5)持续运动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左右;(6)运动结束时,不喘气。大家可以拿以上六个特征来一一对照这套陈氏太极拳一路83式来验证,恰好完全符合上述的每一个特征。 请看: (1)拳走低架,肯定是大骨节、大肌肉群参与运动; (2)打拳过程中,重心始终偏于一条腿,强调两脚的虚实互换,裆走下弧,对耐力的锻炼效果显著; (3)这套拳不同于其它速度均匀的运动,而是强调快慢相间,有节奏; (4)连绵不断,静运无慌,不中断,一气呵成; (5)这套拳(一路83式)从起式到收式结束,正好打15分钟左右; (6)这套拳打完后,流汗而不气喘。 所以,我说这套拳是一种比较好的有氧代谢运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