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为道家行功,其与道家坐功理法相同。即修太极动静之机以为法,练阴阳清长之妙以为用。太极拳之可以具有显著的健身作用,是因为其在松静精微的运动中,外导内引,达到强健筋骨、修养身心、调和气血、祛病延年。而吴式太极拳以其松静柔化著称。因此更具导引经络、调和气血之功力。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对吴式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可对同道诸君有所裨益。
●经络对人体的作用
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人身有六阴、六阳十二条正经。另有七经八脉。经脉之间,又有络脉相联,遍布人身内外。作用大致有以下四方面:
1、人身有四肢百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彼此相关。经络就是联系身体内外的纽带。
2、血生于心,为营、流行脉内;气生于肾,为卫、流行脉外。其为阴阳、水火。平衡才会身心健康。经络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3、《灵枢·气穴论》说:“以溢奇邪,以近营卫。”可见经络又具有抗御病邪的作用。反过来讲,其又可反映病症。故《灵枢·气穴论》中有“肺心有邪,其气当于两肘;肝脏有邪,其气当于两腋;脾脏有邪,其气当于两髀;肾脏有邪,其气当于两 。”
4、经络又可传导感应:身有所感,心有所觉。
●吴式太极拳中的导引法
吴式太极拳讲究两松两静。即由心松达身松,由身静到心静。动中求静,以静制动;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因其大松大静,又无形无象,故其挫柔捶打、按摩推拿、开合降升之间,屈伸动静,起落急缓之际,转换进退,顾盼前后,断接俯仰之时,身手外导,意劲鼓荡于内而适于神气平和。进而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作用。
●《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浅析
由笔者创编的《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经实践检验,证明其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病、颈椎病、神经衰弱、失眠、腰腿痛等病症颇具疗效。现以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对《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以下简称八法)进行浅析。(详细练法见本刊2003年第10~12期)
1、全身放松(四线放松法):由百会开始向下依次放松,至涌泉止。如此由身静心静而将经络打开,使气血调和。中定属土,经云:土旺四季。在太极中属无极式。土可生金。
2、十字手: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肺属金),至足少阴肾止(肾导水)。金可生水。
3、白鹤亮翅:首先以劳宫合涌泉,达到水火既济。再打开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属阴水和阳水。转身360度导引打开肝经,达到水生木,疏通膀胱与肾经,肝肾功能相融。
4、揽雀尾:首先打开心包经,然后激活心经。手掌翻转打通三焦经,同时激活胰腺。此动作由木而生火(心),再由火生土(胰、脾、胃)。
5、拍打击穴:首先打开胰俞和阳纲穴,激活胰腺。同时开通任督二脉。再由脾土生肺金。
6、云手:首先打开肺经和大肠经(属阴金和阳金),然后激活肾俞、膀胱俞和命门等穴位。由金生水。
7、栽捶诀曰:金津玉液自身中,自提自用乐无穷。由肾经开始,到激活肝经、胆经止,又完成一次水生木的经络运行过程。
8、请三肾:由刺激人中、廉泉、承浆三穴始,调动汗腺、性腺和淋巴腺等内分泌系统,从而促进腺体分泌和微循环。达到自药自饮自长生的作用。
9、揉球:达到五脏六腑阴阳平衡,调节心、肝、脾、肺、肾功能,进而五行合一。
10、收功:由揉搓按摩达到疏通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再刺激十二皮部,起到身心放松。进而起到美容和抗御非邪入侵的祛病作用。
●吴式太极拳中的三因
太极拳的修练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例如四时不同,风寒暑湿即不同,在练拳中打开的经络也会不同。又如在一日的十二时辰中,练拳又应按时辰导脉,如此才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此外,男女老幼更应因人而宜。地理对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因此盘拳时应遵遁因地而宜。
古人常说,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其实任何修练都有其法门。正所谓“无法不成道”。世人只知无为是大法,哪知道有作才是根基。
《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吴式太极拳正是在松静柔化中,以中正安舒的姿势和轻灵圆活的动作,打通经脉、调和阴阳、激活脏腑功能,进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健身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