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我没有做过系统研究,不敢妄加议论。但太极典籍是太极文化的主要载体,只要认真阅读一下太极典籍,就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现根据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打拳实践,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供喜爱太极拳的朋友参考,并就教于大家。
一、崇高的武德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行各业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规范,武术界也不例外。如武界贤达在传授太极拳时,往往首先订立规矩,要求习拳者要“爱国”“守法”“不可称强”“不可狂妄”“不可欺人”“不可为盗”“不可自满”等,而且明确规定“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轻露者不传”“狂酒者不传”等。当代武术名家王培生先生说:“武术无论怎么发展,最重要的都是一个‘德’字,我的学生已有一千多人了,我收学生不看他有没有钱,也不看他有没有地位,只看他的心正不正。心不正者不教。”正是这些严格的道德规范,保证了太极拳这一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
二、深刻的哲理
太极拳源于道家,而道家思想源于《易经》《老子》《庄子》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都含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所以先人教授太极拳,无不把古典哲理作为重要内容。如要求习拳者要“天人合一”“身心双修”“养练结合”“形神兼备”“动静相间”“内外兼练”“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慢而不滞”“快而不乱”“松而不散”“柔而不软”“活而不浮”“沉而不呆”“曲中有伸,伸中有曲”“有节奏而不问断”“有神采而不神采扬”等。懂得这些哲理,不仅有利于掌握打拳要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人变得更聪明。
三、传统的医理
中医文化是中国“四大文化”(兵、农、医、艺)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因此,凡是太极拳大家在传授太极拳时,无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中医的“经络”学说和“精、气、神”学说为指导,通过“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目的,从而疏通气血,养生健体,延年益寿。
四、精明的兵理
防身御敌是太极拳的重要功能之一。为了克敌制胜,武界前贤将古代兵法原理成功地运用于太极拳之中,如“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后发先至”“引进落空…‘力贵速发”“机贵神速”“彼进我退”“彼退我进”“缓急相随”“舍己从人”“神似知来”“智似藏往”等。这些兵法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五、科学的力学原理
太极拳为内家拳,崇尚阴柔,所以在太极拳论中很少看到“力量”二字。实际上,任何一种武功都离不开力量,其区别在于如何使用力量。太极拳的原理是“柔中有刚”“以柔克刚”。太极拳的“力”通常称为“劲”,以与“拙力”相区别。如?劲、捋劲、挤劲、按劲、粘劲、听劲、引劲、化劲、走劲、拿劲、提劲、合劲、沉劲、截劲……这些劲别表面看起来,大都动作缓慢,柔弱无力,但其中深含科学的力学原理,如“杠杆原理”“惯性原理”“螺旋原理”“弹性原理”“重心原理”“平衡原理”,以及“推磨原理”“推车原理”“顺水推舟原理”“天平原理”等。懂得了这些原理,就可以随机就势,借力打人,实现“四两拨千斤”,更好地提高技击能力。
六、宝贵的美学价值
世人之所以崇尚太极拳,除了它具有健身功能和防身功能之外,还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拳家在描述太极拳的风格时说,“轻如杨柳,坚如金石”,“动如江河,静如山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一片悠闲之情,尽是大雅风规”,充分反映了我国的传统审美思想。有人说“太极拳活像一种实用性的舞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它的实用功能日趋弱化的今天,与舞蹈的功能就更加相似,其观赏价值也日益提高。
太极拳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太极拳的姿态美,而且还表现在太极典籍的文化美。如陈式太极拳传人陈鑫在描述太极拳的意境时说:“一片灵机写太和,全凭方寸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秋水澄清出太阿。”其中一个“写”字,就道出了打拳要心意先行,“从有心到无心”的过程和妙境。又说:“太极阴阳真造化,鸳鸯绣出从君看。”其中一个“绣”字就道出打太极拳就像心灵手巧的绣花少女一样,穿针引线,千姿百态,阴阳变幻,随心所欲,美妙无穷。又说:“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其中一个“玩”字,就极尽打拳的欢愉心态和基本要领。拳家讲,打拳的姿式虽千变万化,但“一开一合拳术尽矣”。打太极拳其实就是玩味“开合”二字。仔细品味拳论中的这些精美的文字,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总之,太极拳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健身和防身术,而且是一种含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极具教化作用和观赏价值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