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少林武术和艺术的结合,总是有着一种雄浑的魅力。但是,人们无法回避那些假冒少林名义进行的一切的不和谐。在刚刚召开的河南省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提出了保护少林文化的提案,这让人觉得是有必要的。少林作为一个品牌,包含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个性品质在里面,它的价值和影响,也已超越了寺院的范围和地域的局限,所以恶意的商海侵蚀,是人们必须警醒的。
假和尚的江湖
高额的利益收入,对有着不同胃口的“老板”和“假武僧”来说始终是巨大的诱惑。由农民、老板、学生构成的假和尚团,有着一条灰色的利益链。
80人武僧团4人会武
“我跟了那个假武僧团三天,所有武僧团需要的行头,比如和尚书、膏药、器械、衣服等,要啥有啥。”
1月24日,少林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从河南境内的一个县跑到湖北、然后再到湖南,“武僧团一天换一个地方”。每天夜里,表演活动一结束,由两辆大巴,两辆面包车和一辆小车组成的车队,就会载着这个有80多人的团开往下一个目的地。
“80人只是一个中等偏下规模的团,但他们同其他团一样内部有着明显的分工。团里的成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出资购(租)车、负责招募的老板,二是做假和尚的农民,三是武校的学生。”
虽然打的旗号是少林武僧团,但“80个人里面,会功夫的只有4个人,就是组团前临时从武校聘请来的学生”,这位工作人员说。剩下的除了一两个老板都是假和尚。表面看,老板与做假和尚的农民是招募关系,但这种关系也十分松散,假和尚只须每月给老板交纳两三百元的车费,吃住和衣服行头钱都是自理,假和尚主要靠卖膏药赚钱,老板的盈利点则在于门票和少林寺纪念品出售上。
少林寺派出的工作人员,在三天里目睹了假武僧团的行骗过程。他们到了湖北的一个县城之后,事先已经有“跑地”(选择表演场地的人)者做了安排,老板根据“跑地”者的安排,在人多又相对安全的地方搭台,搭起的台子一般不是很大,跟周末超市门口促销活动做的舞台差不多,这一环节需要的人手并不多,七八人就可以,而且行事低调,只管干活。另一帮人则负责“拉街”,这可是最重头的一项活动,也热闹的多,因为它肩负着表演究竟能吸引多少观众的任务。
团里请的会功夫的武校学生,这时候必须全部上阵,与其余的假和尚们一起光头僧衣和尚打扮,在街上敲锣打鼓。学生们走几段路就翻几个跟头,练几下把式,尽量把行人的目光吸引过来,一旁的人则大声喊:“今天晚上X点,大家都来看少林武僧演出啦!”
拉街完毕,这些人就开始等待演出。演出一般会收取一定门票,但数额很小,大的话人就不进来看了。“门票收入顶多顾住交通费用,盈利还是要靠卖东西。”知情人介绍说,每次表演,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假和尚们便蜂拥而出,拿着东西挤到观众中间往人家手里塞卖钱。
表演结束,到晚上十二点左右离开,还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这时候,假和尚们的伶牙俐齿的功夫开始展现,有时候是在街上随机搭讪行人,有的时候则直接挨家挨户地敲门,问家里有没有病人,他们的惟一目的,就是把手里的膏药当作包治百病的东西卖出去。“他们有一种药跟锡纸有化学反应,手心里提前摸好药,加一点锡纸,吐两口唾沫,拍在病人背上就能给人发热的感觉”,靠着这些手段,成本一两毛的膏药,被一贴以一二十元的价格卖出去,有时甚至会卖几百元。
有人会问,这些东西不是江湖骗子的手段么?对这些他们早有准备,有一套说辞,行话叫“砸缸子”,谁话说的好有人上当就叫砸的好,说得不好没人信就是砸的不好,说得别人将信将疑,就要继续多“砸”。
但砸归砸,无论说到什么程度,这些人信守的一个大规则是,在一个地方不住第二个晚上,当晚卖完东西就走,“怕派出所抓”。
扎15万本就可组团
“做这样一个团,成本并不需要太多,大概只须十四五万。”熟知这些假武僧团来龙去脉的人士说。硬件方面来说,主要是交通工具的投入。通常,老板会买来一两辆报废的大车,再租用一些客车或者小车,这会花去大约三四万元,演出过程中卖的工艺品、佛家用品与旅游纪念品投入成本大约5万元,剩下的是舞台、道具等投入以及随身带的应付各种花费的资金。
知情人士说,这些武僧团的老板其实很好认,“没有穿僧衣的就是”。老板跟穿僧衣的假武僧的深层区别是,前者带有组织投资的“法人”性质,后者则是入伙者,两者关系松散,但也相互依存。以业内人士的逻辑来讲,就是假武僧越多,就越象真的,所以通常出发前,老板会尽量网络更多的假武僧。虽然农民们做假武僧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通常只给老板交待少数交通费,但“有本事出去当和尚的”必须“能说会道”,否则就卖不出去东西。在假武僧团数量最高的2003年前后,假武僧曾经一度成为稀缺资源,为了争抢他们,许多老板放弃了原本要他们交纳的车钱。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