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自古以来都以朴实无华、动作刚猛、结构紧凑、实用性强而著称于世,而少林棍法则更是整个武术体系中的领衔技术。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月山和尚平倭寇”等等以武术彰显护国救民的精彩壮举,无一不突出了少林棍法的勇猛与精湛,为世人所推崇。 少林醉棍从战术原理上讲,其特有的醉形、醉态能够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使搏杀技术在亦醉亦痴、似跌而狂的动态中突亮奇锋,做到“出其不意而攻之,趁其不备而击之”,体现出“寓技法于醉形,藏杀机于醉态”。从技术原理上讲,醉棍的动作技巧讲究高跃、低伏、着地滚翻,也就是说与敌对垒可以从空中、从地面,按人体上、中、下三盘及地躺翻跌等不同部位的多种角度打击对方,攻防兼备,机动灵活。战术与技术的合理搭配,常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水因地面而制流,兵因敌而取胜。”意思是说水自高处流下,会根据地形而自然改变流动的方向和速度,那么,与敌对垒也应根据敌人的变化而自然而然地改变攻击方法、方向、力度等等,以确保在千变万化中出奇制胜。《醉八仙拳体用歌诀》中强调“见势而动,随机应变”,这说明将固定的搏击动作如何灵活运用才是用式的关键。 因此,少林醉棍在实战应用中着重强调,除了熟练掌握醉形、醉态和技击技巧动作以外,还要具备“以变引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战略战术意识,使自身战术意识、意志品质、技击技巧等诸项因素得到全面提高。 少林醉棍的技击技巧等实用技术非常广博而深奥,此篇仅简单列举八招,以飨读者朋友。 一、曹国舅跪步挑灯 我上右步,用右手棍把劈击对方的头面部位;对方双手持棍上举斜架格挡(图1)。我上体稍右拧,使棍把顺其棍身下滑,扫打对方的左支撑手(图2)。然后随对方受痛后左手自然后撤、右脚后退之势,我左脚前跨,并顺势用左手棍头横击对方的右腋、肋等部位(图3)。随即,我上体前俯、左拧,同时用右手棍把猛力向左前方挑打对方的左前支撑腿,将对方挑翻(图4)。 要领提示 1.《孙子兵法·作战篇》云:“故兵贵胜,不贵久。”意为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持久。此用兵法则引申到武术搏击,则体现为 “连击快打”、“以快制慢”等。 2.“连击快打”等这类法则为:施法者突然迅速出击,并根据对方第一次受击后的肢体本能反应,设计出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的连续攻击动作组合,利用角度、时间和距离差的精密计算,任意攻击对方,要求动作衔接紧密、攻击迅速、力度合理、结构简单。 3.攻击力点准确,动作变化灵活,力度分配合理。 二、张果老倒拍驴尾 对方双手架棍格挡住我佯攻的劈棍后(图5),左手前推,欲用棍前端横扫我头部(图6);我迅速低头、含胸,在做稍下潜闪避的同时,身体猛然左转,左脚向左后方撤步,同时,双手使棍云抡一周后横扫对方的后脑或肩背部位,将敌打倒(图7、8)。 要领提示 1.“不打他先一下,只是打他第二下”(语出俞大猷《剑经》),意为先作出一个佯攻动作,引起对方的注意并诱使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后根据对方的错误反应,再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打击。这一法则引申到武术搏击中则为“发头手,打二手”等。 2.“发头手,打二手”,“虚手”诱敌要“示之以实”,要虚得真实,方可引动对方“实手”。打击要快,判断要准确,发力要凶猛且结构不宜复杂。 3.动作灵活。下潜的高度与撤步的落位要适中。力达棍梢。 三、吕纯阳仙人指路 对方双手握棍向我面部直刺(图9)。我上体稍右拧,并微向左偏闪避,同时用左手棍端向右拨挡其棍中前端,随即右脚猛向前进步,两手合劲前滑,使棍头顺杆前滑劈击对方前握把手指(或后手腕)(图10)。乘对方受痛两手自然回撤、重心后移的瞬间,我用棍头顶戮对方的咽喉部位,配合身体合力前倾之势,将对方顶戳倒在地(图11、12)。 要领提示 1.“顺水推舟”法则出自明代俞大猷《剑经》中“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指导思想。这类战术讲究乘对方一击不中或受击后撤肢体及重心的情况下,尾随其离去的方向再加力打击。 2.第一次的打击效果的好坏是本组合动作进行顺利与否的关键。力点不准、力度不大、创击影响小都会造成对方再度反击或重新防守,因此第一击必须重创对方左手指或右手腕,为后续动作打开突破口。 3.滑劈顶戳与进步倾身要一气呵成。 四、何仙姑醉卧牙床 对方举棍向我右侧头肩部位斜劈,我迅速向右前侧滑步进身贴近对方右肋同时微低头、含胸向外摇闪(图13、14),待其大臂稍过中心线后,我上体猛然挺立左拧,用右手棍把顺势压按在对方的棍身上面(图15),
随即右脚右滑,重心右倾,随上体猛力右转之势,用右肘或棍把扫撞对方的面、咽或胸部,配合身体右倾倒地,使双方分别摔倒于地(图16、17)。 要领提示 1.《孙子兵法·军形篇》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兵法引申为武术搏击中的“后发制人”。 2.让对方先发招攻击,我避其锐气保全自己,同时也为判断对方的实力,待对方动作暴露出空隙或疲惫时我再乘势反击,制服对方。这是后发制人的根本含义,同时也是以弱胜强、以智胜拙的战术手段。 3.运用时闪避要巧妙,防守技巧拿捏要准,反击时动作要到位,而且发力一定要沉猛、迅速。 五、汉钟离腾云舞浪 我用两个连续挑裆的动作快速攻击对方下部(图18、19),当对方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下方时,我突然翻身腾空跃起,从空中抡动长棍猛力劈砸对方的头、肩部位,将其劈倒(图20、21)。 要领提示 1.“故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原意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此语被 俞大猷引入武术技击理论中,解释为在搏击对抗中,我有计划地设下圈套,以假动作引动对方,其被引诱出的动作全部在我意料之中,主动权也就被我掌握了。 2.“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关键是以假动作诱哄对方上当。只有假得逼真、打得逼真,才能把假动作表演得天衣无缝。因此,理解此类战术 的重点应在“哄”上多做文章。 3.两次下部攻击要快而轻,动作幅度可适当放大,但外表形象要表现出凶猛而有势在必得之感。转打上盘要突出“突然性”。抡棍劈砸 要借助身体的惯性,力达棍梢。 六、铁拐李独立敬酒 我用右手棍把向外拨挡住对方的刺棍后,配合左脚上步,上体以稍右拧之势外压、下按将对方的棍身圈按在自己的右腋下(图22、23)。同时,左手前推用棍头猛力点砸对方的面部(图24)。然后随对方受痛退步后撤之势,我右脚抢步上前,并扣绊住对方的右腿,同时双手平持棍配合身体前倾之力,用双手间的棍身猛力推击对方的咽喉部位,将其推倒(图25、26)。
要领提示 1.“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这是两个攻击对手的最佳时机,此语均出自俞大猷《剑经》。这组打击动作 组合的指导方针就属“柔乘他力后”的理论范畴。 2.“柔乘他力后”的理论宗旨是:针对对方的抢先攻击动作,我需仔细观察他的用力方向、力度、速度和会出现的后续动作,判断准确后,让过其力锋,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生”,或是待其回收动作时,我乘机“顺水推舟”打击对方。 3.这类技术要求动作连续性强,落位要我双手抡棍猛力扫击对方的双腿,待其上跃闪避时再抡扫对方的上部(图27、28)。待其从低头弯腰的下潜动作刚要直起腰身时,我身体突然左转,右脚单腿支地旋转、提左腿迅速抡摆对方的头、肩部位,然后全身左拧前俯,右手握把顺势点砸对方的心窝、咽喉等部位(图29、30)。 要领提示 ‘ 1.此类“上下呼应、声东击西”的战术指导法则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思想。 2.这类打法既有“声东击西”、“指上打下”的战术法则,也包含有“连击快打”、“乘势追击”的技术打击法则,要求节奏紧凑、棍沉 力猛、强中直取、气势磅礴。 3.俯身点棍时要充分利用身体前俯、下压的冲击惯性以增加力度,力点要准。 八、韩湘子踏浪弄箫 对方用长棍向我面部刺来,我在侧身偏闪的瞬间忙将棍丢在两腿间的地上,同时腾出双手抓握对方棍身并用力向左拉拽(图31、32)。随即我左脚前滑内勾,右脚向左腿内后侧的棍把扫踢,使棍前端受力自然向右前方摆动,打击对方的右前支撑腿小腿处。同时,我双手合力将对方一端的棍端向左拨动,这样上下合力左右拨动,将对方别倒(图33)。 要领提示 1.搏击战术法则的“奇正转换”脱胎于《孙子兵法·兵势篇》中“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2.常规战法为“正”,特殊的、不同常规的战术为“奇”。奇正相互变化、转换,常能使对方防不胜防、虑不胜虑、应接不日殴。 3.此组动作为接近对方的小巧技法,运用时不仅动作出奇,关键在于用力的左右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