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王建中讲述八十年代习武记
·梅惠志谈传统武术
·我学太极/郑晓
·医武结合,相得益彰
·吴秀峰的宿命(三)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太极拳密境第五集---见招拆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名家谈拳> 正文
张全亮在丽江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的讲话
来源: 博武 作者:张全亮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1-1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尊敬的丽江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组委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首先我衷心地感谢丽江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组委会对我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款待。

  丽江市政府、丽江市体育局、丽江大港旺宝国际饭店,丽江市的武术同仁,高瞻远瞩出资出力组织这样高规格、高质量的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高峰论坛,这对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今后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你们的义举不但对中国传统武术和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是一大贡献,而且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对祖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对创造和谐社会、振奋民族精神,对促进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方面都是一大贡献。我代表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广大师生、拳友向丽江市政府、丽江市体育局、丽江大港旺宝国际饭店,丽江市的武术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回顾历史 再创辉煌

 


    ——吴式太极拳在北方的发展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运动健身形式,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健身和防身作用,久练还可以开智开悟。太极拳以其阴阳哲理,通过拳术活动经常在人的头脑中不断灌注、体悟,对培养练拳者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陶冶其天人合一的胸怀,启发、指导其做人做事的辩证方法,和对时局及各项事务发展变化的超前意识,都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太极拳以易理为拳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太极拳运动在发展史上,也和其他艺术活动一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然形成各种流派,这些流派即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其特殊规律。研究太极拳各个流派发展变化的成因及其代表人物,对我们学习继承、弘扬发展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下面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吴式太极拳的发祥与定型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露禅所传的拳术套路演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杨露禅大约在1840年后在北京王府教拳,习拳者甚多,其中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的。

  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北京大兴。老姓吴福氏,字保亭。他经多年精心苦练,吸收杨露禅、杨班候父子大、小架之精华,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他的拳为中架式太极拳,也可以说是吴式太极拳最早的雏形。

  根据《太极功同门录》所记,全佑传人有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等。吴式太极拳的定型是在1902年全佑逝世之后,王茂斋和师弟吴鉴泉、郭松亭等一起经过多年的苦练、切磋、研究、提炼、升华,并吸收了其他优秀的太极拳技法,形成了新的拳式特点。该拳架势中正安舒、不纵不跳、轻柔缓慢、松静自然、紧凑舒伸、圆活灵巧、点(穴)、打(击)、拿(反关节)、发(摔)、卸(骨)融为一体。经过他们广为传播,使吴式太极拳名声显赫,队伍不断扩大。但当时还不叫吴式太极拳,叫“太极功”(见1929年王茂斋编辑出版的《太极功同门录》)。

  吴式太极拳得名于1959年徐致一出版的《太极拳》(吴鉴泉式)一书,但尚未冠“吴式”二字,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极拳全书》方冠为“吴式”二字。1989年6月,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杨、陈、吴、孙)出版后,才真正有了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各式太极拳之名份。

  二、吴式太极拳南北两派(南吴北王)的形成

  所谓南吴北王,是指南方(派)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吴鉴泉和北方(派)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王茂斋。

  吴鉴泉,(1870—1942)全佑之子,名爱绅。民国后随汉俗为吴姓。1928年,鉴泉先生应邀迁居上海传拳,第一个把(吴式)太极拳传到长江以南,从学者甚多,为南派吴式太极拳之掌门人。1942年,鉴泉先生逝世以后,女儿吴英华、女婿马岳梁掌门继续在南方承袭发展。

  王茂斋,名有林,字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28年,吴鉴泉南下以后,他留在北平一边经商一边传拳,受业者众多,成为北方吴式太极拳之掌门人。1940年,王茂斋先生逝世以后,由其得意弟子杨禹廷先生掌门继续在北方承袭发展。

  1928年,吴鉴泉、王茂斋分开以后,双方在长期的教拳实战中,通过不断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研究、体悟,又都各有发展,形成了吴式太极拳的“南吴、北王”两大派系。

  三、吴式太极拳(北派)发展史上的四个里程碑及其奠基人       

  第一个里程碑及其奠基人王茂斋

  主要标志:“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成立。

  1928年,吴鉴泉先生南下以后,王茂斋先生担起了吴式太极拳在北方发展的重任,经常辅导弟子们在智化寺、东堂子胡同等处练拳。30年代初期,在故宫博物院端门东侧(今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了“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王茂斋先生主教,其得意弟子杨禹廷先生任助教。“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是当时太极拳爱好者集中学习、活动的群众组织和主要场所,亦是太极拳高手云集,名宿、商界及各行业人士练拳、交流之处。据说当时会员有300余人。王茂斋先生在全佑逝世之后,一直闻鸡起舞,苦练精研,广收门徒,传艺不止。苦心经营近40年的时间,培育了众多的武林高手,并把其拳术技艺推广到山东、黑龙江等地。主要弟子有彭仁轩、赵铁庵、杨禹廷、修丕勋、曹幼甫、李子固、王子英(子)、刘光斗、王历生(侄子)等一百多人。吴式太极拳定型后在北方的巩固发展,当属王茂斋先生劳苦功高,他是推动吴式太极拳在北方巩固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的奠基
人。

  第二个里程碑及其奠基人杨禹廷

  主要事件标志:《太极拳教学讲义》问世。

  杨禹廷,名瑞霖(1887—1982),系王茂斋先生的得意弟子,著名太极拳教育家。祖籍北京,自幼习武,先后师从多位武术名家,学练过弹腿、八卦掌、长拳、黑虎拳、形意拳等,青年时即享誉京城。民国前后带艺投师,拜在王茂斋门下,专攻吴式太极拳。一生以研究传播吴式太极拳为业。1940年,茂斋先生逝世后,由他执掌“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1951年,拳场搬出太庙后,他又将拳场设立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后面的“投壶亭”(俗称十字亭)。每天来此练拳的各界人士有一、二百人,是当时北京最大、人数最多的拳场。直到1966年6月19日,因“红卫兵运动”,拳场停办。1968年,他又在天安门内的“东阙门”北侧、皇城拐角处恢复了拳场,每天有四、五十人来学拳,直到1976年7月唐山地震。地震过后,90多岁的杨禹廷先生,仍坚持为学生说手、讲拳理,直到逝世的前一天。
杨禹廷先生武艺超群,理论精深,谦虚礼让,在武术界威望极高,口碑极好,享年96岁,武坛耕耘70余年。建国初,他倡议成立了北京市武术界联谊会,生前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曾为驻京外交大使及政府高级要人传拳。

  杨禹廷先生一生贫穷不移,勤勉好学,苦练精研,他善于悉心体悟、洞悉精髓,积数十年之经验,尽毕生之心血,在前辈的基础上陟圣造巅,形成了风格独特、理明技彰、规范、科学、健身抗暴效果俱佳的具有杨禹廷特点的吴式太极拳。他为了改变过去多靠“口传心授,学生依样模仿”的教拳方法,为了解决“拳式技法,锻炼要领,均无文字记载,不仅使学生深感不便,甚至套路失传,经验中断”的问题,于20年代初期编写了《太极拳教学讲义》,不仅将此套拳式记诸文字,明确了路线和起止点,并初步总结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练拳的步骤和便于初学者学习的奇偶数分动教学法。初稿得到了王茂斋先生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其后,为了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做到既会其方法又能懂其原理,曾数次修改和充实初稿,增加了以圆周角度划分的八方线,明确了方位、步身法,在动作解说中加强了眼神和意念的运动。

  杨禹廷先生第一个把现代数学概念融入太极拳教材,把太极拳教学推向了科学、合理、规范的轨道。1961年,此教学讲义定稿为《太极拳动作解说》,国内外广为流传。对吴式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影响至深,推动巨大。杨禹廷先生是吴式太极拳(北派)的定型者、开拓者、传播者,是当之无愧的吴式太极拳(北派)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奠基人。

  第三个里程碑及其奠基人王培生

  主要标志:《吴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和1981年5月沈阳中日武术交流。

  1953年,王培生先生在北京工业学院教授吴式太极拳时,为了易于普及,使广大爱好者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吴式太极拳的套路,他在原来老架83式的基础上,去掉重复动作,并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将运动量按小、大、小的顺序重新编排,精简创编为37式《吴式简化太极拳》。先在北京和丹东地区普及推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1981年,此书正式出版后,很快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先后多次再版印刷,均抢购一空。还曾用多种文字翻译远播到国外,影响甚大。特别是曾维祺帮他翻译出版的英文版《吴式太极拳》一书,曾被美国宇航局列为宇航员的训练教材之一。2001年3月28日“中国体育报”报道,在美国休斯顿宇航中心,在飞船发射前,让宇航员练一套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然后进入驾驶舱,美国科学家认为太极拳是舒解宇航员起飞前心里紧张的最佳手段。

  王培生先生开创了太极拳简化之先河,对吴式太极拳的发展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培生先生在太极推手和技击抗暴方面业绩显著,他多次扬太极拳之威,为太极拳正名,长中华民族的志气,极大地推动了吴式太极拳的广泛传播。

  30年代末,他曾以太极拳的纯功绝技,在大街上击败了四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的围攻,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在数十年的武术生涯中,他不畏强手,敢于和国内外各门派武林朋友切磋技艺,从不推托、不搪塞、不保虚名,也从未输过手。为国内外武林同道所公认和赞赏。特别是1981年5月,在沈阳的一次中日武术交流会上,王培生先生挺身而出,迎接日本武术代表团的挑战,他以太极拳的奇招妙法,使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代表团教务长、日本一流武术家山崎博通连跌数跤。他用自己的战绩,充分说明太极拳的真髓在中国,纠正了日本某些武术家的“太极拳只能健身,没有技击作用”“少林寺在中国,少林拳在日本”“十年之后让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太极拳”等偏见和狂言。《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太极神功技压东瀛》的报道,《武林》杂志等多家报刊也先后报道。日本《阿罗汉》杂志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刊登了王培生老师的精彩照片,尊他为“东方武林奇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代表团团长竹森好美激动地说“我们这次访华,收获最大,通过王先生(现身说法)真正认识到了太极拳技击的功夫,希望王先生能到日本讲学。”

  喜讯传出,很多地方邀请王培生老师去讲学传拳,经过王培生老师和他的弟子们传播,各地先后建立了吴式太极拳辅导站,如广西南宁、湖北青州、河南焦作、河北的保定、承德、唐山、山东莱州、山西阳泉、甘肃甘南、陕西西安、江苏南京、广东深圳、辽宁的鞍山、公主岭、丹东、本溪、朝阳、黑龙江大庆等。在北京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机关长期请王培生老师传授吴氏太极拳和推手技艺。

  王培生先生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太极拳是“实用意念拳”的观点,提出了练太极拳要“以心行意,按窍(穴位)运身”、要“神意不同处”、要注重运用“身体之六球”等重要理论。为太极拳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们说王培生先生是吴式太极拳(北派)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的奠基人。一是他敢于大胆创新,二是以自己的实战业绩证明太极拳不是摸鱼睡觉的拳术,不是只能健身不能技击的拳术,而是一种用意不用力,既能祛病强身、开智开悟,又能防身抗暴的神妙而又科学的拳术。他用自己的高深技艺体现了太极拳的精髓,展现了太极拳的真面目。

  第四个里程碑及其奠基人李秉慈

  主要标志:吴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45式)的成型与推广。

  1988年,国家体委为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运动,组织专家编写推广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先生参加了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写并负责动作的整体规范与演练。为了尽量体现传统吴式太极拳的真实面目,他先后参考了10余种吴式太极拳前辈的著作。以北派吴式太极拳的规范、特点为主,吸收了南派吴式太极拳的一些典型动作练法,在传统83式老架的基础上精简创编,形成了45式吴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在评定“杨、陈、吴、孙”四式竞赛套路时,大家一致认为陈、吴两个套路编的较好。在连贯组合上,吴式难度较大,结构合理。国家实行武术段位制后,把陈、吴两个套路列为六段的考试科目。45式竞赛套路的问世,把吴式太极拳推向了国家正式武术比赛的平台。促进了吴式太极拳的与时俱进发扬光大。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被国家列为大专院校的教材和各级各地体委、武术协会向广大群众推广普及的表演、竞赛项目。因为有了规范的竞赛规则,打破了过去只在少数人中传播的局限,使吴式太极拳很快在国内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45式竞赛套路的问世,标志着吴式太极拳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新阶段。

  四、群星灿烂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是太极拳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邓小平“太极拳好”的题词,如春风化雨,给古老的太极拳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特别是一些年长的传人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振奋精神,不断排除各种思想障碍,主动热情地投身到学习、传播、研究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队伍中,从而使各式太极拳百花齐放,竞相发展。

  吴式太极拳(北派)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形式,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令人振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协会组织如雨后春笋

  1984年1月15日,北京市成立吴式太极拳研究会。6月,河南省郑州市成立吴式太极拳研究会。随后,河北省的秦皇岛市、邢台市、承德市、沧州市、辛集市、廊坊市、行唐县,山东省的东营市和烟台市的龙口、莱州、蓬莱、莱山区、福山区,天津市和天津市的津南区,河南省的省直和郑州市、焦作市、漯河市,山西省的阳泉市、太原市、晋城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大庆市,虎林市,吉林省的省直和长春市、辽源市、白城市、公主岭市、丰东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辽宁省的鞍山市、丹东市、朝阳市、本溪市、大连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浙江省的建德市、温州市和杭州市的吴山区,广东省的广州市、茂名市、顺德市,广西的南宁市,以及深圳、香港等各地有50余家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相继成立,如雨后春笋,令人振奋,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另外在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希腊等国还有不少吴式太极拳(北派)传人成立的武馆。

  (二)练拳队伍不断扩大

  吴式太极拳(北派)队伍的扩大速度,更是令人振奋。以北京为例,1984年,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时,辅导站只有三、五处,当时会员不足百人,学练吴式太极拳的人不足千人。到目前,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下属正规的辅导站30个,会员1000余人,学练吴式太极拳(北派)的人数达到10000余人。

  再以辽宁省鞍山地区为例,鞍山地区的吴式太极拳(北派)是八十年代初,由王培生老师携高徒张耀忠等传授的。张耀忠等经常去鞍山讲课,坚持多年。他们的传人已有200余人。经过再传,现在鞍山地区习练吴式太极拳的人数已逾4000人。

  邢台地区也是一样,据邢台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有关负责人统计,邢台地区吴式太极拳(北派)的传人及习练者,再加上邢台地区传人在外地传授的弟子和学生总计约5000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国外习练吴式太极拳(北派)的人约有10万之众。

  (三)理论著作琳琅满目

  吴式太极拳(北派)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理论建设,精研拳理拳法,纷纷著书立说,在弘扬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王培生先生,1984年正式出版了《吴式简化太极拳》,以后又陆续出版了英文版《吴式太极拳》中文版《太极拳推手技术》《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行功图解》《太极功及推手精要》《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吴式太极剑》《吴式太极枪》《八卦散手掌》《吴式太极拳诠真》,并创编出版了《乾坤戊己功》《健身祛病锦九段》《祛病健身小功法》等十余部武术、气功经典著作和大量的音像资料,发表了数百篇讲话、论文、专稿。

  李经梧先生,1986年出版了《太极内功》一书,后又出版了太极推手的录像,九十年代又出版了《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

  李秉慈、翁福麒二位先生,1990年开始合作相继出版了《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李秉慈先生又于2003年、2005年先后出版了《吴式太极拳十三式》《吴式太极拳拳照图谱》。

  吴式太极拳(北派)第三代传人中,还有不少人出版过太极拳著作,比如丹东的王辉璞,长春的柳恩久,山东的刘明甫,北京的刘晚苍等,特别是刘晚苍与刘石樵1980年合著的《太极拳架与推手》一书印发了34万多册,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创武术类图书发行之最。限于篇幅不便一一介绍。

  在吴式太极拳(北派)第四代传人中,出版著作的人很多,其中最多的是王培生先生的弟子张耀忠先生和张全亮先生,他们都先后出版了八部太极拳、八卦掌、健身功法著作和大量光盘,发表了大量论文。如张耀忠先生的《吴式太极简化练法》《吴式39式太极拳劲意直解》《王培生内功心法太极拳》等,张全亮先生的《吴式太极刀》《新解内家拳秘要》等;此外,高壮飞、周世勤、梅墨生、李树峻、单颖、钱育才、赵琴、王举兴、梁秀珍、张伟一、左志强、刘培一、宗维杰、童红云也先后出版了多部或一部著作,并出版了一些光盘,发表过不少文章。

  在吴式太极拳(北派)第五和第六代传人中也有著作出版,如鞍山的谢守忠、薛军等。

  据不完全统计,吴式太极拳(北派)近30年来,以王培生、李经梧、李秉慈、翁福麒为代表的第三代传人出版书籍20余部,以张耀忠、张全亮、高壮飞为代表的第四代传人出版书籍20余部,以关振军为代表的30余名传人,经常在国内外各种武术刊物和媒体上发表论文和专业文章。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发表的各类文章近2000篇,其中有不少是前沿之作。

  吴式太极拳(北派)三十年来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他们在传拳的同时,总结、研究、写作,努力为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为弘扬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默默地奉献。另外吴式太极拳(北派)门人中获武术高段位的已有3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八段10人,七段20余人。这也反映了吴式太极拳(北派)30年来人才成长的状况。

  (四)三大支脉各显辉煌

  杨禹廷先生武德高尚、技艺精湛、诲人不倦,七十年如一日教拳传艺,弟子众多,其中很多人在拳术技艺和传承发展上都有显著业绩。如赵安祥、王培生、冯士英、戴玉三、李经梧、王辉噗、孙枫秋、郑时敏、赵任情、李秉慈、翁福麒等。最为突出的是王培生、李经悟、李秉慈三大支脉。

  1.王培生支脉

  王培生(1919——2004)名力泉,河北武清人。自幼习武,先后师从武坛多位名师学练过翻腾术、八卦掌、弹腿、查拳、形意拳、八极拳、通臂拳等。十三岁拜杨禹廷先生为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并得到师爷王茂斋的亲传秘授。在两代大师的指导下,苦练八年,艺业大成,尤其在太极拳推手和技击实战方面造诣颇深。

  王培生先生多年在“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协助杨禹廷先生教授太极拳和太极推手,1937年,他独立接任杨禹廷先生转交的“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的武术教学工作;1947年,任汇通武术社副社长;1954年,任群众武术社社长,后任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会长;1953年,在全国第一次“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上任评判员;1957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担任武术比赛仲裁委员,并参加了国家太极拳推手及武术散手比赛规则的编写;1982年,被选为全国武术工作代表,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他长期在北京理工大学、北师大等十余所大专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教育部等机关任太极拳教师。亲传弟子有二百多人,学生不计其数。弟子门人中名人辈出,多有建树。比如:
张耀忠先生,中国武术八段。对王培生先生的拳术技艺、理论、经历了解颇多,研究深透,著述丰富,弟子众多,且出现不少后学之秀。比如他的弟子谢守忠和再传弟子薛军,不但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屡屡夺魁,而且还有著作、光盘出版发行。

  高壮飞先生,原北京市龙潭医院大夫。王培生先生早期弟子,兼得王培生老师和杨禹廷师爷传授。武医兼备,他善于以医学理论和老庄哲学指导练拳和太极推手,拳术理论多有独到之处,常令人耳目一新,其理论著作海内外发行,读者无不赞赏。

  马金龙先生,八十年代的全国劳模。中国武术八段。1981年,在沈阳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牌。功力深厚,著述丰富。

  赵琴先生,拳术技艺精细,著作理论常有新颖独到见解,颇受读者和业内人士好评。现已八十五岁,鹤发童颜,仍笔耕不停,传拳不止,广收门徒,令人赞慕。

  张全亮先生,原北京市大兴建筑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武术八段。曾先后任深圳卫视和少林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功夫之星》专家评委,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专家评委、裁判长,WMA首届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副总裁判长兼总教练,中国首部太极拳技击教材编委(执笔)。著述丰富,入门弟子众多,曾有多名弟子多次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夺魁。弟子吴明在河北宣化开办武校15年,办学业绩突出,为人处世口碑极好。多年任张家口市政协委员、宣化县人大代表,宣化县教育界师德标兵,宣化县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曾协助公安部门勇抓歹徒,宣化县公安局授予他见义勇为的锦旗。

  周世勤先生,中国武术八段。航天三院教授,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北京武术界担任多种职务。热心武术事业,业绩显著。著作丰富,弟子众多。其女周梦华和弟子多人曾在北京市和全国武术比赛中获金牌。

  王乃昭先生,王培生老师之子,吴式太极拳(北派)王培生系掌门人。现任北京吴式太极拳常务副会长。与其弟王乃相自幼秉承家学,勤学苦练,技艺精湛,深受同门师兄的拥戴。

  关振军先生,原北京市检察院高级检察官,现任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重视组织建设和拳理拳法研究,业绩显著,弟子众多。理论文章丰富,且有多篇前沿之作,如《神意不同处》等。

  2.李经梧支脉

  李经梧(1912—1997),山东掖县人,国内外知名的太极拳大家。1927年,在哈尔滨师从刘子源先生学练弥宗拳。四十年代初来京先后师从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三位太极拳大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1956年,曾在北京和全国性两次太极拳赛事中夺魁。先后在铁道部、铁道学院、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北京市体校担任太极拳教练。曾出任北京市武术运动会总裁判和全国武术裁判。1958年,受国家体委委托参与《陈式太极拳》一书的编写。1959年,调任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专业从事领导干部的保健工作。除教授住院疗养人员太极拳外,还坚持长期办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师资和骨干,从学者逾万人。曾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秦皇岛市武术协会主席。1957年,作为吴式太极拳的代表应邀参加国家体委组织的太极拳整理和推广工作。在“24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中担任示范,拍摄了全国第一部(太极拳)科教片。入门弟子80余人,名人辈出。比如:

  李树峻先生,中国武术七段。现任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自幼秉承家学,技艺精湛,授徒众多,并有经典著作出版。

  王大勇,长期就职于秦皇岛市体委,主抓群众体育工作,多次执场重要武术赛事,弟子学生逾千,亦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太极拳骨干。   

  赵振生,在河北、北京等地教拳,所到之处颇受好评,教出了大批太极拳人才。

  刘玉兰,中国武术七段。在锦州教拳越万人,在推广、普及太极拳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成绩显著。
吕德和、冯志明、冯益健、徐翔等多次在省市级、国家级的武术赛事中获优异成绩。吕德和曾受邀在中南海传授太极拳,冯志明曾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太极拳教练。

  单颖,原任北京海关出版社编辑。他将北派传统吴式太极拳传到了岭南大地。曾作为中央电视台特聘全国太极拳六大流派的专家代表,参加WMA首届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太极拳技击教材的编写。协助张全亮先生整理定型了《太极拳技法30招》,为弘扬太极拳文化做出了贡献。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梅惠志谈传统武术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郝月如太极拳拳论
·《苌氏武技书》精解/张 方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李文奎答《精武》编者问
·“常胜将军”--王战军/崔春冬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九)
·廖白先生语录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陈照奎谈缠丝
·孙禄堂前辈论站桩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
·由赵道新谈谈王芗斋/瀚海鹤
·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廖白先生语录
·武舞与舞武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八极拳八世传人王德旺先生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擒 拿 走 化” 理 论 答 疑 会
·王宗岳勾沉---李紫剑
·太极八法秘诀初探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