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我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当初报考这个学院也是因为看到介绍学院专业课程里提到有“医古文”一课,而我从小就对古文有兴趣,高考语文成绩也不错,学中医可能会比较容易。中医基础理论思想都离不开阴阳学说,五行生克,寒热虚实,经络穴位,气血运行。同时人体解剖学也是必修课程。 当时学院里锻炼之风很盛,有打球的,有做操的,还有象征性长跑的,操场上还有很多打太极拳的老师和学兄,大二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教太极拳,从此我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化太极拳满足不了我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我就和几个同学到人民公园寻师学艺,有缘得拜当时的广西自治区武协秘书长谭卫广老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谭老师是上世纪60年代初考上北大的,也是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太极拳,是北体院的老师教的,架子很正,后来一直在做武术套路比赛的裁判员,一直到1980年才拜在吴式太极拳名师王培生的门下。王培生为当代中国太极拳一代名师,是享誉国内外的武林泰斗,无论是对武术的实战技击还是对武术健身理论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1985年王培生大师再次到南宁时,我得以到场聆听教导,学习太极拳桩功“乾坤戊己功”。王培生师爷讲太极拳,除了太极阴阳虚实、八卦理论外,最喜欢用经络穴位来讲解劲法,如按劲的对应穴位是膻中穴(位于前胸两乳间),意念让膻中穴与劳宫穴相合,按劲便会产生,不明白的人听了都莫名其妙,而我因为了解经络走向和穴位的位置,又懂人体解剖,听了多少也明白一些。 打太极拳以求懂劲为重,欲要懂劲先明阴阳变化之理,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从养身的角度来说,通过打太极拳的全身放松,调理呼吸,动静结合,可培育真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合气血,使人感觉周身舒服,轻灵活泼,精神焕发,符合中医理论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保持阴阳平衡就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机体就能处于健康状态。王培生大师强调练太极拳,要把相关医理。特别是奇经八脉的运脉规律,作为必备之学问,必须深钻深研,弄通弄懂,在提高太极拳技击上,则能迅速掌握且效率高,效果非常明显,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中医的我来说,刚好可以理解,觉得王培生大师对太极拳拳理的解释真是一语中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揣摩,我明白了太极拳在实战技击上的一些基本应用方法,比如刚柔相济,打松弹劲,打出整劲,利用身法躲闪来引进落空;临战时,要虚领顶劲,即是要提着气,即保持吸气状态,才能快速反应和移动,只有击打的瞬间呼气;击打后,立即恢复吸气状态,亦即是蓄劲状态……这可能是大师眼里的“末技”吧。 1993年我获得广西“一级拳师”资格后,为了验证自己所学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就在当地学校挑选了一帮初中生来训练,开始我连拳击散打的比赛规则都是一知半解的,只好对着规则边学边教。教小队员一些太极桩功和身体放松后,要求他们洲练拳击动作时,要握紧拳头,放松手臂,要能利用腰胯发出整体劲,这样前手拳也能打出重拳,教他们松胸实腹气沉丹田练抗击打。经过半年的训练,1994年就组建了南宁地区(现在的崇左市)的拳击队,参加全区青少年比赛,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第二年就有一个小队员代表广西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拳击比赛。几年后,带出的学生有的成了体校专职教练,国家一级裁判,有的被输送到区体工队,有一个现在还在区拳击队担任主力队员,在2007年中日对抗赛上战胜了日本选手,当然这是他在经过专业训练后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只是给他打下基础而已,我也分别取得了拳击运动和武术散打一级裁判员资格,并担任了广西第八、第九、第十届全运会的裁判下作。后来,由于从2002年来到广西北海工作后,医疗业务繁忙、平时休息时间还要打理自己的罗汉松盆景庄园,就不再带学生和做裁判工作了。 当初带学生训练时,他们出现运动创伤的情况是肯定难以避免的,于是我就用手法帮他们治疗,由于在推拿点按时运用了内劲,力最柔和而又深透,对一般的软组织损伤,手法治疗大都能解决。慢慢地,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也成了我的内科专业之外的专长,而对于中风偏瘫的病人,由于我有教太极拳的经验,在指导他们康复训练时,更注重指导他们如何学习放松患肢肌肉,然后去如何练习站立、走路,通过引导让患病者体会患肢的本体感觉,放松地做动作。曾经有一位家在涠洲岛的患者,中风后先后在几家上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把患肢练得肌肉很发达,一点都不萎缩,但就不会自己站立走路,听人介绍来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后,我址护士帮助他放松肌肉,然后慢慢教他如何用意念放松肌肉,学习轻轻地做动作,很快他就能够自己学走路了。这也符合太极阴阳相济、有柔有刚的道理,肌肉不会放松。别说练拳打人,就是连路都走不了。其实中风康复训练的过程也是重新学习运动能力的过程,一味去依靠器械来训练肌肉也可能会走进误区。古人云:“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用阴阳哲理来剖析某一特定事物的始终,就一定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样,用阴阳哲理来指导实践也一定会理为吾用,成事圆满。“医而知乎八脉(奇经八脉:阴维与阳维,阴跷与阳跷,冲脉与任脉,督脉与带脉),则十二经脉,十五络脉之大旨得矣……武而知乎八脉,则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沉丹田,聚精会神,并能敛神养气,使人之三宝(精气神)得其脉所。永葆青春,奥妙密诀得矣。”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就曾指出,调摄精神对于增进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王冰注:“恬淡虚无,静也。”)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而拳谚说:“拳能疗病道理简,畅活血脉体自强”上述两种说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气血畅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坚持打太极拳则能引活气血,使血脉流畅无阻,从而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心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对脾胃虚弱、肛肠多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内风湿、四肢畏寒、肾虚、失眠、胃病等多种疾病,都会有良好的改善和缓解。 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 近年的调查发现,中年以上的医生健康状况不佳,健康水平令人堪忧。而且在高度紧张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自己身上的“亚健康”状态。人们经常感到自己身体难受不适,主要表现为时常感觉身体很累,很疲倦。很想好好睡上一觉。此外,经常出现懒言、少气、食欲欠佳、不感兴趣、无精打采等症状。 其实大多数医生们在大学时都学过太极拳,如果平时不从事其他体育锻炼的,都应该重拾所学,每天花一点时间练一练太极拳,精神面貌、身体状况就有良好的改变,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世界上设有包治百病的万应灵药,也没有包治百病的医疗体育,习练太极拳也不例外。但凡适合用练太极拳进行辅助医疗的患者,要想获得实效和长效,是务须持之以恒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似可把太极拳比喻为一座宝山,如能够坚持练到老,你就能获得无价之宝。反之,如学而无恒,中途放弃,那引用前辈太极拳家的话来说就是“宝山空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