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淡食能多补 肥浓能滑人肠,令人生痰。早饭淡而早,午饭浓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五味之嗜,在负重辛苦之人自不可缺,而修养者当渐减之,则谷气壮而真气长,并无疾之为害。 二、搓涂自助颜 面不离手,金浆玉液常涂面,颜色如童永不改。 先以唾津覆面,次搓手掌极热,向脸上搓之数遍,或睡时、或醒时、或清晨行之,俱无不可。 三、运睛除眼翳 闭目转睛,左右各七次,忽然大睁急视,自觉眼内热气出即是妙境,有金花恍惚者更佳。转睛时口鼻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七次。 又东坡云:酒醒后清晨行之,可消宿疾。 四、掩耳去头旋 每清晨或临睡时,搓两耳令热,以手急掩住,左右扭颈回顾,各七次;又尽力点头如鸟啄食之状,七次;呵出浊气七口,永无头旋之疾。 五、叩齿牙无病 齿宜频叩。 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永无虫牙之患。周莲峰云:劝君闲时莫挑牙。朱升溪云:劝君切莫偏冷热。赵复阳云:于大小便时急切牙关,紧唇严密,则无齿疾。 六、兜礼治伤寒 兜外肾者,固精除寒也。 偶觉身上寒热不均、头痛口苦,类伤寒之状,即舒两腿,两手兜外肾囊,闭气低头,至气促张口呵之,如此者七次,则盘膝而坐,鼻纳清气,或行猿臂熊经之法亦可。 七、鼓呵消积聚 晨起,两手抱肩,闭气鼓腹,澄心下视脐轮,待气促缓缓呵之,如此九次。又紧抱其肩左右扭之,各七次,名曰搅轳。腹中自然快利,能消积聚,亦治心疼、腹疼、泄泻诸疾,甚验。 八、膝风摩涌泉 膝疼有三种:曰风痛;曰冷痛;有精血虚而气不通,注于下部,名曰胫痛。临睡时,摩搓左右足心各七遍,令极热,抱膝而眠。足趾常常自挠之,使血气能通,而痛自止矣。 人年四五十多感此疾。若患此疾, 以川椒煮汤,临睡时将两足温泡汤内三四时辰,又令人于足趾间稍按捏之,至大腿处,不计遍数。未及一月,膝气尽除。 九、猿臂和血脉 左手伸直,以右手探左手心,头却右顾。右手亦然。此法当于食后行二三次,能消食。 十、熊经免痰涎 临睡时,两手拘定两足,直舒其腰,头却回顾后视。如此七次,自无痰涎之患。此法可夜间常行不间。 十一、爱惜精与气 精气乃人之根本,不可妄施,虽不当绝,亦须爱惜。 十二、子午固关元 关元乃人气海也,修养家名曰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乃元气所蓄。人每心意一动则耗元气。子午二时洗心静坐,鼻息调匀,反观内顾于关元之所,则一时有元气复长之机矣。 子乃阳长之候,属肾;午乃血生之时,属心。年六十以上者宜守此穴,则能耐老。 十三、托踏应无病 两手上托,如举千斤之重,两脚踏地,如竖石柱之直,尽力上托,闭气不出,待气促,徐徐呵之。每清晨或食后,不拘何时,常常行之,百病皆除。 十四、三眠魂自安 病龙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则心自定。大凡临睡时,万念俱绝,闭口瞑目,匀息侧身而卧,甚妙。 盖人自寅而申,应事接物精神已倦,唯一睡乃心神歇息之顷,如有事可却之度外。如有挂心事,必着衣端坐,秉烛应之,不可枕上悬思,大耗元气。 十五、饮食必节制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十六、起居要慎焉 邵子四不出,谓大风、大雨、大暑、大寒。 周子云:切记寅时怒,损肺又伤肝;夏月宜早起,冬天要迟眠,春绵渐渐减,秋夹徐徐添。 十七、遵行勿间断 自“淡食”至“起居”一十六条,遵而行之,不可忽焉。 十八、可为陆地仙 纵不能飞升,亦能延寿十纪,真陆地仙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