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百花园中,有一枝奇葩被列入内家拳法中,它就是形意拳。在形意拳的传人中,有一武功绝伦者,姓王名芗斋,他去“形”字,创“意拳”,后又定名为“大成拳”。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所创大成拳虽然源于形意拳,但其功法体系与形意拳完全不同,大成拳没有套路,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
“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大成拳法认为,力由站桩而得,由试而知。王芗斋先生一再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浑元桩”为养生桩的首要桩法,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所谓技击桩乃为技击设立。技击则包含功力与击打技法两个方面。技击桩中的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矛盾桩包含了对立与统一两个方面,桩势中的后手为矛,前手为盾。矛有进攻之意,盾为防守之状。该桩的站法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八步,两脚横向距离要适当,如果太小,重心不稳固,假如太大,则不利于重心的调配;上身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后胯内裹,身体重心前三后七;两臂抬起,左臂在前,左手食指与眼同高,掌心向内,与自身约距40厘米,左肘与肩基本同高,右手略低略下于左手(图1)。
以上是左势的练法,右势的矛盾桩与左势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左右两势均要练习。此桩的要点为:1、两臂在身前要形成稍向右偏斜的横椭圆状,以此自然符合大成拳“肩撑肘横”或“外撑内抱”的总体要领。2、正确地做到裹胯。所谓裹胯就是使后胯尽量有内拧、后拉、下坐之意。裹胯的功用是既可使躯干得以有效的放松,又可使胯部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按照生物运动力学原理可知,人体很多运动都符合“鞭打原理”。此理论的要点为:人体的胯部为鞭根,躯干是鞭体,上肢为鞭体的延伸,腕、手为鞭梢。胯部肌肉丰厚,可产生很大的动力,然后通过鞭体将其动力传送至手部,这样可使掌或拳的速度加快,以产生极强的打击力。
通过站矛盾桩,可使“内劲”不断得以强化。所谓“内劲”即不用“劲”之劲。说白了就是看起来没有力而实际却有力的劲。大成拳法认为,这种不用“劲”的劲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特殊劲力。由于这种劲看起来没用劲,使用时能很好地麻痹对方;又由于“用劲”的前奏与后续时身体是处于放松状态的,所以变招的灵活性大。大成拳的“内劲”具有极强的掤撑性,这种掤撑性在内家拳法上被称为“掤劲”。太极拳的“掤劲”是通过盘架子而得,大成拳的劲力则是靠站桩来获取。在站矛盾桩时,前臂屈肘约120~135度,后臂屈肘约95度,下肢的髋屈与膝屈角度大约为150~170度,这种以钝角为主的间架要求正好属合肌肉的收缩原理,即“等张收缩”的原则。此原则的要点是:上、下肢的力量与关节角度有密切关系。当肘关节屈曲为120度时,相关肌群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对下肢而言,则髋与膝伸的力量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加。
大成拳的站桩讲究意念调配,通过“意”的作用对肢体产生相关的影响。站矛盾桩适应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意念活动。在身体放松的前提下,意感有人推我胳膊,我不让其推动,或有人拉我胳膊,我不让其拉开;也可体认有很大的力量砸我胳膊,我不让其砸下,若有力量向上挑我胳膊,我不让其挑起。在应用这些意念活动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意念不要太强。所选用的意念活动要“似有似无,若即若离”,这样的意念诱导即弱信号的强度影响。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只有给大脑输入的是弱信号,才能使肢体产生强的应答反应。第二是每次意念诱导的时间不能过长,通常体认2~3分钟即可。之后使身体处于单纯桩功下的休整状态。如果体认时间过长,势必使大脑和肢体造成疲劳而不利于劲力的培养。
就功法体系而言,矛盾桩虽然只是一个求力求劲之法,但在技击方面却有独到之处。其关键所在是,站桩到一定程度后,要使定势的桩法“活”起来,使静态的间架变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矛” 和“盾”。前手的“盾”起到阻挡的作用,具有防守的特征;后手则化“矛”为拳或掌,作为击打的武器,具有进攻的效能。
化定桩为实用的方法如下(以左势为例):
下肢为左丁八步,两手空握拳,左拳置于身前,右拳置于身侧,然后,在上身左转的同时,左臂以“盾”之势向左上方掤出,左拳至头部左前方约25厘米距离;右拳拳心向下,以“矛”之势向前上方击出,拳高略低于头(图2~4)。此动完成后,两拳向右下方回归原位,依次再做第二个动作。此过程中的“矛”是以炮拳形势出现的。如果右拳出击时右臂边外旋边使拳心向上,此时的“矛”则以钻拳形式出现(图5)。假若右拳拳心向左,击打的路线是由体侧直线而出,这种“矛”即是崩拳的打法(图6)。
单势的“矛、盾”出击熟练后,也可进行左右交替的练习。其方法为:上身继续稍向左转,与此同时,两拳下落至上身左侧稍前方,然后,上身右转,右臂以“盾”之势向右上方掤出,右拳至头部右前方约25厘米距离;左拳拳心向下,以炮拳之“矛”向前上方击出,拳高略低于头(图7、8)。
此后,两拳下落至上身右侧稍前方,再做左“盾”右“矛”的出击练习(图9、10)。如此左右反复交替练习。
按照类似的方法,也可做“盾”与钻拳“矛”或“盾”与崩拳“矛”的交替练习。如果操练者的步法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则可将上述动作融合在各种步法中进行更为活化的练习。至此,习练者还可找一拳友进行模拟对练。比如让一方用拳做击打动作,另一方做“矛”与“盾”的攻防练习。开始时,动作要慢一些,要在慢中求力度,在慢中找感觉,在慢中获效果。然后再使攻防练习的速度逐渐加快,乃至接近真实的搏击状态。
下面略举几例说明矛盾桩在技击中的应用:
1、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头面部击来,我稍向后闪身,与此同时,左臂迅速抬起,并以盾牌之势向左阻挡,右拳如矛,以炮拳之势向前击打对方面部(图11~13),也可以钻拳之势击打对方咽喉部位(图14)。如果在击打的过程中遇到对方左臂的防守,我右崩拳则如利矛之势猛扎对方腹部或左肋部位(图15)。
2、对方右拳击来,我稍向左闪身,在躲开对方拳锋之时,右臂抬起似盾,先向右格挡对方右臂,然后,上身右转,以腰为轴带动右臂右腕继续向右下方牵挂对方右臂,左拳如矛以炮拳之势击打对方后脑部位(图16~18)。如果我右腕的牵挂使对方上身前俯,我则以左崩拳击打对方肋部(图19)。
3、在我与对方对峙过程中,我左拳左臂如盾在前,右拳似矛在后,对方若以右拳向我击来,在我稍向后闪身的同时,左臂以坚盾之势由上向下猛砸对方右臂,然后,左臂向左继续缠挂对方右臂,右拳以炮拳之势向前击打对方面部(图20~22)。
矛盾势的技击除了用于防守外,在主动出击方面也非常实用。比如在与敌对搏过程中,我突然抢步上前,先用前臂以盾牌之势砸击对手面部,后用后拳如矛向前击打对手胸部或面部,使敌受到连环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