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腿一法,为北方武术界所重视,无论何人,学习拳技,必自潭腿始。因潭腿一法,在表面视之,似极简易,其实包括各种拳法之精华,联络组合而成。
潭腿之法,共十有二路,每路之动作,并不规定,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其一举一动,莫不合乎法度。习之非但可以为练习别种拳法之基础,而为应变制敌之用,即并不欲以武技取胜者,亦可以锻炼身体,使筋骨坚强,康宁无病也。夫人身四肢,其发力之处,固在乎四肢,而其主要之机枢,则完全在于腰脊,故四肢之发力,必仗腰力之运行,然后始能有效,否则,徒取动作之悦目,而不讲腰脊之运力,则去本旨远矣。
潭腿十二路,其动作虽种种不一,而对于腰脊各部,特别常注意。所有一举一动,皆着力于此,且并使练习之人,欲不运行其腰脊之力而不可得。亦如不用此各部之力,即全身动摇,而不复成式矣。潭腿各路之手法,皆足以发展练习者之身体,亦并不偏于一部,四肢百脉,以及内脏之各部,亦无不遍及,实包含拳术之精义,一路有一路之精神,一式有一式之妙境。
唯在初学之人,若未有排步散拳等根底者,甚觉费力。因其动作并非处处用力不可也。是可于打过一路之后,略事休息,然后续行,或身体过弱之人,即休息而行,亦不能尽十二路者,是亦不妨依次加入。如入手时先打一路,练习若干时,觉并不十分费力矣,则以第二路加入同打。再练习若干时,再加入第三路。如此逐渐加入,至于打完十二路为度。循序渐进,自不感如何之困难矣。此则指入手即练潭腿,并未会练多种基本功夫者而言;若已练过散拳等基本功夫者,则驾轻就熟,固不必如此麻烦也。
昔有一人,体弱特甚,而痨伤之症已成。偶遇一武师,询其病而以为可治,师授以潭腿之法。病者于初行时,颇以为苦,未及一路,而已气喘力竭,汗出如泄矣。武师乃督之,日必打数路而后已,打过之后必汗透重衣,困疲不堪。如是者一年有余,其人之身体稍强,病亦若失,后竟以此变为身魄强壮之人矣。于此可见,潭腿之功效实非专常之法所可及矣。故如欲以武事见长者,学此可以为他种拳法之基础;即不欲以武事见长者,学此亦足以使身体强壮,要皆有益无害者也。
〔金警钟是中华民国时期有名的武术大家,原名金恩忠,字泽臣,号疯癫客,1903年生于燕京世家。祖传少林拳法和角斗术,少年时随朱冠朋学潭腿、卸骨法,后拜北京名拳师杨德山习练少林六合拳,为求深造又拜在殷德魁门下习人祖门(三皇门)性功罗汉拳。金氏一生浸透武道,1926年前后曾三访嵩山少林寺,得当时临院方丈、 “金罗汉”妙兴大师亲授武功,系统学习了少林寺棒及内外功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