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印象马雷石先生/李昌
·记陈发科早期弟子杨益臣 领
·悟赵斌先师的“静松正慢匀稳
·香港财爷曾俊华分享武术真谛
·诗化的生命与艺术化的养生
·从病弱\悲戚女子到健武\乐天
·吴秀峰的宿命(一)/韩起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人物回忆> 正文
第五章 开启武术文化传播、普及之门
来源:童旭东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5-07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第五章  开启武术文化传播、普及之门

  孙禄堂先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开启了近代武术的文化运动。孙先生不仅为近代武术文化运动奠定了完备的理论基础,而且是这一运动实践的领袖人物,使武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孙先生的《形意举学》出版前(1915年5月出版),武术的传延主要是以门派私传的形式进行。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师徒间的传承,二是拳经或拳脚谱的秘密传递。这两种方式可以说是明清时期武术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共同特点是非公开性和模糊性。因此,皆不利于武术作为一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民初,孙先生率先打破武术传播过程中的封闭保守陋习,开创了以拳照和文字理论说明相结合的全新的传播与普及方式,进行武学著作的公开出版发行。孙先生在武术传播普及中的这一创举不仅使武术的传播由私下变为公开,而且改善了武术技理传承上模糊性的问题,使之精确系统。孙先生的这一贡献影响至今,他当年开创的这种形式仍是武术传播普及的基本形式之一,其泽惠后人无可限量。

  话说到此,不得不提两个典故。其一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回到西班牙,一些朋友对他的伟大发现表示庆祝,但是也有一些同行或出于不服或出于嫉妒在宴会上发表言论故意贬低他的发现。他们说任何人像哥伦布那样沿着海岸线一段一段地航行都可以发现美洲大陆,甚至连白痴都能做到。这对哥伦布拿起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对那些贬低他的人讲: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面上?众人试了半天,谁也没能把鸡蛋立起来,最后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哥伦布拿起鸡蛋用点力往桌面上一放,鸡蛋虽然破了,但立了起来。哥伦布说:这件事做起来这么简单。但是如果我不示范给你们看,你们都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现在你们人人都可以效仿了。同样,在武术的传播与普及方面,当年孙先生的工作也是始创性的工作,由此开拓了一个时代。

  其二是关于孙先生的《形意拳学》出版后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保定形意拳家刘纬祥在保定小察院成立武术研究会,邀请孙先生前往。一见面,刘纬祥就说:“你摄了那么多影,不怕把功夫摄丢了吗?”因为当时流行说照相能夺人的元气,甚至减寿。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孙先生说:“那你就试试吧。”俩人一过手,刘即被放出。刘始信照相不会丢功夫。这就是说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一些常识,在当时却有很不寻常的意义。所以,对于孙先生的五部拳著在武术的普及和传播中的作用,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看,从这个意义上讲其确实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

    当然,孙先生的五部拳著在武术普及与传播中的作用,远不仅是由画像改为拳照这么简单,其所阐扬的拳学思想已远远超出了武术范闻,而深入到中国传统哲学领域,并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孙先生的五部拳著不仅使武术成为一门修身的功课、成为由形而下至形而上的阶梯,而且也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创造了一套可以检验其真的实践体系,从而完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结构。

  因此,孙先生的《形意拳学》出版后,学术界名流如辜鸿铭、陈宝泉、刘春霖、马一浮、蔡元培、胡朴安、陈微明等对孙先生的学识、见地与修养无不叹服,常登门拜访或书信往来,相互交流心得。这使当时传统文化界的一些学术权威改变了对武术的认识,促进了对武术文化功能的认同,为武术的普及与传扬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为武术进入学校,成为一门必备的教育手段奠定了文化与理论基础。换言之,武术的普及与传播若无理论与文化作为基础与内涵,也许会风靡一时,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演化成为一场闹剧而烟消云散。武术从民初到抗战爆发前这二十多年所以能蓬勃发展,直到进人奥运会,是与孙先生为其建立了深厚的理论与文化底蕴分不开的。直到今天,武术最使人们着迷的还是其蕴含的文化理念。太极拳的广泛传扬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孙先生对传统武术普及、传播上的贡献还表现在破除传统武术的自秘保守旧习上。《拳意述真》的出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拳意述真》(1923年出版)是孙先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对前人拳论进行的一次系统整理、总结升华,从而揭示阐发了拳学的真意,奠定了传统武学统一的基本理论。可以说其后出现的各家或传统或现代的武学理论皆可以从《拳意述真》中找到出处,但又皆不及《拳意述真》对武学宏括得完整、深刻、系统、贴切。比如今天武学研究中比较热门的关于拳学中意、气、形之间关系的讨论,以及有关武术中套路作用的争论和技击理论中有法与无法、有限与无限的认识,皆在《拳意述真》中早已有了精确、系统、完整的答案。

  可以说《拳意述真》的出版使武术已无任何神秘可言,其把武术由托神附仙归还到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与掌握上,为破除武术界的保守陋习,促进武术界各派的交流与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然,《拳意述真》揭示的是武学的核心和本质,建构的是武学的基本理论,而不是一本拳脚谱。因此后人若把其当作什么拳学秘笈,想从中得到些什么特殊的秘诀,恐怕就要失望了。这也就是当年田镇峰先生一再抱怨孙先生的原因。因为两人对武学的认识所站的高度不同。田纪峰先生想知道的是孙先生的功夫所以能独步天下的特殊心得和特殊练法,而孙先生所关心的是武学中的共性及其基本规律。

  孙先生对武学传播、普及的贡献不仅在理论和著述方面,还体现在有关武术教育普及的实践活动中。孙先生不仅创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业余武术学校——蒲阳拳杜,而且一向热衷于武术的教育工作。民初,孙先生先后在法政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北京体育讲习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传授武术。普及武术教育。以后又受聘于中央国术馆担任首任武当门门长,嗣后改就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并且与张静江、李景林、虞洽卿、杜月笙等共同筹备和主持了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孙先生担任这两次大赛的筹委会副主任和浙江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会副委员长以及上海国术大赛的评委主任。同时,孙先生还培养出一大批武术教育的精英骨干,如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朱国福、湖南省国术馆教务长、总教官朱国桢、山东省国术馆教务主任李玉琳、浙江省国术馆副馆长郑佐平。一等教习曹晏海、江苏省国术馆一等教习胡凤山、马承智、孙振岱以及上海国术馆教务主任靳云亭等。

  孙先生在武术传播与普及方面的活动并非一帆风顺。他始终坚持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既反对牵强附会地把武术的本体精神与政治主义硬扯到一起,也反对唯技击论忽视武术的修身功能;既反对少林武当孰优敦劣的派系之争,也反对奢谈武术的统一而不研究何为武术中基本法则的模糊论点。强调拳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拳术越是遵从自身的客观规律,就越能给人以启迪,产生“体万物而不遗”的效果。如对马良的“新武术”,孙先生就很不以为然,由此曾遭到一些人的嫉恨,并引发了中央国术馆开幕典礼事件。孙先生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使刚刚开始的国术运动免遭派系斗争的损害,主动辞去以马良系为主体的中央国术馆的武当门门长的职务,改在江苏省国术馆任职。然而当马良系的一些骨干份子跑到江苏省国术馆一定要与孙先生一见高低时,才发现孙先生仅于闲庭信步、举手投足间竟打得他们魂飞胆丧,无不惊服。于是马良系的几员大将如胡凤山、袁伟等复拜在孙先生门下习艺。可见,孙先生在进行武术的传播与普及中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要以拳与道合为基础。否则,武术在传播与普及过程中将由于偏离本体而逐渐丧失原有的作用和功能。总之,武术要想健康地传播与普及,就必须有理论基础、文化内涵和基本原则。这是当年孙先生已经解决,但却被一些后人逐渐淡忘的一个重大问题。总结孙先生这方面的贡献,对今天传统武术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行将结束时,笔者深感本文所述的内容与孙先生对武学的实际贡献相比只能是挂一漏万。这是笔者的学力所限。但笔者所以要勉为其难地完成此稿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一)孙氏武学所代表的并非是哪一个门派,而是代表了整个传统武术所曾达到的最高水平,是传统武术集之大成后的结晶。我们继承、研究传统武术若不以孙氏武学为基础,就永远不算能从古人的身影下走出来,也就更不可能产生具有实质意义的革新与发展。几十年来传统武术的开展现状,已无情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由于历史的原因,真正能够理解孙氏武学的人不多,真正能够对孙氏武学有所掌握的人就更少。孙氏武学的技术内容目前已几近绝传。所幸者,孙先生留下了五部武学著作,可以作为今人继承与研究的基础。

  (三)目前传统武术的开展很不正常,今天管理和研究传统武术的某些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的素质更令人堪忧。功利、浅薄、偏狭、浮躁,严重损害着传统武术的继承与研究。因此,如实地、客观地对前人的贡献作一介绍,对今人如何研究、继承传统武术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传统武术的宣传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解放以来,孙氏武学长期未得到认真的研究与公正的对待,实在是传统武术研究与继承上的一个重大失误。这也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传统武术在理论上经不住敲,在技艺上经不住实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传统武术是学问而不是宗教,打破门户之见的根本是以理服人。以理服人,其一是历史的真实。什么是历史的真实?如何论定?不能靠什么家谱、什么自篡的轶事,更不能靠什么道听途说,而要靠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史料文献。可以说从唐豪先生起,这件事就始终没有做好。其二是科学的实证。科学实证不是在武术中仅仅增加一些时髦的名词,更不能以偏概全地仅仅用某一门或几门科学理论去解释作为复杂的科学系统——人体科学的重要分支的武术学,而是首先要引入科学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是要以实证、实效为依据。

  (六)尊重本民族的圣贤、英雄是弘扬升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途径。孙禄堂先生不仅创建了空前的武学文化成就,而且具有极高的个人品行。时人称“其忠义之心肝胆相照,非常人可比”(《国术周刊》载)。“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大公报》评语1934年1月29日)。孙禄堂先生一生,无任何不良嗜好,不贪不赌,不抽烟、不嗜酒、不二色。乐善好施,常助济同道,赈济乡民。生活甘于清淡,轻利而重道。一生致力于武学的研修与传扬。清史馆篡修陈微明写道:“微明游京师,遇完县孙禄堂先生,授以内家拳术,以为先生乃幽燕豪侠之流也;及其处之既久,乃知先生人品之高,道术之深,有非士大夫所能及者!盖先生兼通奇门数理,精于易,著有形意太极八卦拳诸书,其术大抵借后天之复先天,由有为以归无为,摧刚而为柔,揉直而为曲,内健外顺,体乾用坤,故能冲虚不盈,变动不居,随机制胜,时措之宜。尝曰:‘天下之理,同归殊途,一致百虑,大道无名,体物不遗,惟湛密者能睹其微,中和能观其通,夫其神全者,万物皆备于我,其不相通者,必一曲一偏之士也。’微明闻有殊才异能,必访其人,然精于艺者,不能通其道,善为言者,不能证于行,或守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而自悦,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惟先生备然侗然,无成心,无私见,故能兼取众善而为我之用,无相拂之辞焉。自士大夫以至于百家技术之人,其为学以干禄者为多,惟先生轻利乐道,久而弥笃,负绝艺不自表暴,故能知其深者绝少。……微明游客京师,虽饔餐不继,而恋恋不忍去者,以感先生之德,意而欲略窥其门径也。今岁庚申冬月十五日,先生六十初度之晨,无以为祝嘏之献,仅略述先生行谊,以为寿言。夫以先生明大道之要,识阴阳之故,通奇正之变,解生胜之机,体之于心,验之于身,精气内蕴,神光外发,孟子所谓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先生勤而行之,服而不舍。”(摘于陈微明“孙禄堂先生六十寿序”一文)由此足见孙禄堂先生超凡入圣的人格魅力。因此,孙禄堂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其成就和品行与古圣贤一样具有极高、永恒的人文价值。

  本文的形成就是以上述几点认识为出发点的。

  孙禄堂先生大事记

  ★1860年即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孙禄堂先生诞生。
  ★1865年,先生入私塾。
  ★1867年,先生丧父,遂缀学。
  ★1868年—1872年,先生从吴某习内功、轻功、散手及暗器。
  ★1872年年关,因母病重,先生愧悔自己无奉养之能于夜半在村外枣林自缢。清晨被路人救起,因感先生骨脉绝人,资助之。遂之携母投保定一亲友,学制毛笔。同年,被保定名拳家李奎元看中,收为弟子。从李修形意拳兼习文。
  ★1875年,李师见先生修武殆有天授,恐误先生日后前程,遂将先生荐于李之师郭云深处,从此先生从郭云深深造形意拳8年。
  ★1878年,先生随郭云深迁往西陵。结识刘晓兰、宋世荣等。
  ★1880年,先生随郭往白西园处,得白西园传赠形意拳拳谱。并得白西园传授武医之道。由是,先生欲参《易》修拳,以发明光大此拳谱之奥蕴。
  同年,先生随郭赴晋访车毅斋、宋世荣等。在晋期间,先生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未尝负之。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1881年,宋世荣来信邀先生再往晋论拳。不久先生持信访晋,得宋讲论内经及炼神还虚之法并论及内外家之别。由是,先生内功进至虚境。之后,先生再返郭云深处,与郭共同研究形意拳理法,遂得出形意拳之三步功夫、三层道理、三种练法。
  ★1882年,先生为深究拳与《易》之关系,经郭云深举荐,先生赴京城,从程庭华研习八卦拳。
  ★1883年,南方某武师北上京城,专访各派名师较技,所向披靡。后访至程庭华,程之同门与南人较,皆不敌。程为避其锐,数日闭门不出。时先生新到程处不久,仅研习转掌数月,未被程师列入门内,故未请先生。然先生自愿要求代程师与南人一较。比试中,先生一出手即将南人由屋内击出窗外。南人深服之。程师亦大喜过望,遂授先生八卦拳理法及点穴、轻功、八卦剑、七星杆等绝技。因先生之形意拳已臻化境,故仅习数月,先生即得八卦拳之精微。由是,先生感悟出形意拳与八卦拳其理实相通耳。
  ★1884年秋,先生已通悟八卦拳。切磋较技,未遇其匹。程师遂劝先生效当年董公海川访游天下,以臻至境。程曰:“汝生有宿慧始克臻此。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矣!行矣!”
  ★1885年,先生开始云游。途径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十一省,其间游行郡邑乡野并曾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先生不辞远蔽、险阻,必访至。不服与较,先生未尝负之。先生喜攀援绝险奇峰、涉大川幽谷。曾遇异人,乃一云游隐道,俗姓张。授先生修心养气大法,该法能自然辟谷,清净腹藏气血之杂物。先生将此融入形意八卦修习之中,达至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之境地。后又于蜀中从一高僧研修《易经》。并于武当与一陈姓隐道一同结庐,闻其讲论丹经。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三年余,先生于武道功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于是,先生返里。
  ★1888年秋,先生返回保定。因先生声誉极隆。欲拜师者甚众。当地拳家甚忌之。群谋暗算先生。彼察得先生有去某店饮茶之习。一日,二十余人暗伏该店内外。候至先生入店揭帘转身之瞬,伏者前后夹击,猛不可挡。先生于不意之中,感而遂通,若电光击人,使前后偷袭者皆昏扑于地。众拳家惊恐不已,疑先生为天神。时先生于武技已臻至空、至虚之化境,能有不闻不见之知觉,虽骤临不测,亦能从容应变、感而遂通。此事发生后,至先生处求教或猎奇者甚众,每日不绝。先生苦之,不久返归故里,同年,创蒲阳拳社。于是先生每日潜心玩味神化不测之功用,研究易经黄老奇门遁甲等学,并兼教乡人文武两道。教授弟子裘德元、张玉峰、张玉山、崔老玉、李老丹等。
  ★1889年,完县县令拜于门下。同年先生与张昭贤女士完婚。
  ★1890年,先生得长子。同年,经友人举荐,至丰润。为清庭招考武庠生。其间,先生曾轻取北方武术大家、被时人尊为武圣人者——武林志。
  ★1893年,先生得次子。不久,经友人孙绍亭之邀前往定兴。时绍亭与当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五省武林中之铮铮者百余人前来与绍亭决斗。绍亭仅邀到先生一人即与彼等不期而遇。绍亭见彼等人众且皆持器械,转身即逃。先生无奈,独自应战。伤彼数十人,余作鸟兽散。而先生未遭一伤。此后讼事由绍亭办理。此事传出后,人言先生为“平定兴”。
  ★1897年,先生得季子。同年先生赴京城探望程庭华。二人朝夕相处,意甚洽。数日后先生返。同门张玉奎等问程:“禄堂师兄技竟何如?”程庭华曰:“神乎哉!神乎哉!独步绝伦矣!”
  ★1898年,郭云深在去世前,把集其一生习武心得写成的《解说形意拳经》一书交与先生。以示先生为郭之衣钵传人。
  ★1899年,先生得四女。并于定兴收孙振川、孙振岱为徒。
  ★1900年,庚子之乱。先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华。时程已牺牲。先生遂返。
  ★1900年—1907年,先生继办蒲阳拳社,探究儒释道与拳学互证、互通之理。教授出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等一批弟子。其间,清庭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天下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比试。先生亦前往。经比试,先生技冠群雄。遂在武林中,先生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1907年—1909年,徐世昌慕先生武艺绝伦,聘请先生前来东北为其幕宾。期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经俄公使馆提议,彼得洛夫与先生进行一场比武。先生应邀前往,比试中,交臂间,先生轻取彼。于是先生名震海外。之后,徐曾保先生为知县、知州。先生婉谢之。
  ★1909年,先生随徐世昌返京。不久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战英国拳家奥皮音,特邀先生同往,为其压阵。先生预言,彼必不敢接战。至海上,果真如此,霍深服之。
  ★1910年,先生举家迁入北京。
  ★1910年—1911年,先生从徐世昌游。
  ★1912年,经友人介绍,先生与太极拳家郝维祯相识。初,相叙投契,继而先生请问太极拳之意,遂作切磋。搭手间,郝维祯顿觉不支、自叹弗如。郝叹曰:“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盖此时先生之形意、八卦与太极拳之意相通矣。后郝氏病困于京,经先生救助,得以恢复。郝维祯感先生之恩无以为报,得知先生正研究比较各派拳术使之合一,遂将所习太极拳之心得理法相告。先生极重德行,遂折节持弟子礼。
  ★同年,先生次子亦效先生当年,独杖南游。
  ★1912年—1914年,先生经徐世昌恳请,随徐往返青岛、北京。其间于青岛,先生收剑术家潘赞化于门下。
  不久,先生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先生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
  其间,先生与京津各派名家共议形意、八卦、太极、通背四门合一,欲建立统一的武术技术体系。后因师友之故,先生与通背名家张策较技,轻取张策。张羞败,负气出关。1914年夏,先生得五女。
  ★1915年,先生撰写出版《形意拳学》一书。该书为公开出版有关形意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参儒道两学、合丹经易理重构形意法、理,建立形意拳理论及技术体系。提出中和为用,和之中智勇生焉的理论。先生合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创立孙氏形意拳。
  其间,文人学者陈微明、吴心谷等拜于门下。
  期间,先生在法政学校教授武术。陈法可、靳云亭、龚剑堂等带艺拜于先生门下。
  ★1916年,先生撰写出版《八卦拳学》一书。该书是有关八卦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论拳,参丹经、合易理,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发明先后天相合之技术、理论系统,授以天人合一、神化不测之功用。创立八卦拳之理论与技术体系。
  同年,应同门刘纬祥之邀,先生赴保定小察院与刘会面。因刘长一辈(然刘比先生小四岁),先生谦之再。然刘纬祥定要与先生切磋,于是试技,先后试之三次,先生三次皆胜刘。于是刘纬祥感谓曰:“难怪郭先生把拳经传给你。”刘纬祥者,人称“刘二彪子”,乃华北形意巨匠也。
  同年,北京体育研习所许禹生请先生去该所讲授太极拳。该所多有善太极者,经切磋,众人对先生之太极技、理,莫不钦服。于是人称先生之太极为孙氏太极。时海内各派武林名家访先生请益者甚众,北京之四民武术社、天津之中华武士会亦常请先生去讲授拳学,然先生常感谓曰:“余虽论拳不倦,然百人之中难遇一、二略明其真意者。”
  ★1918年,先生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系统创立孙氏太极拳之理法。
  同年,开始撰写《太极拳学》。
  同年,应徐世昌亲聘,先生入总统府任武承宣使。
  同年,名士刘春霖、陈宝泉、徐树铮及定兴朱国福等投拜门下。
  ★1919年,先生出版《太极拳学》一书。该书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先生在该书中指出太极拳之本质不过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形意拳、八卦拳亦如此。一气者即中和真一之气,由无极而生。故拳学莫不是自虚而始再还于虚。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用法不同,各有侧重,然其理则一也。于是揭示出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学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技术体系上的互融、互补性。
  同年,完县一带大旱,先生倾家资大洋千余元赈济乡里。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前来中国向先生挑战。先生在家中接待坂垣,并依坂垣之法与坂垣试技。先生轻取之。坂垣深服,愿出两万块大洋投拜先生为师。先生婉拒之。
  ★1922年,先生离开总统府。时去中山公园行健会讲授拳学。
  ★1923年,先生撰写出版《拳意述真》。先生在书中阐发拳与道合之理并论述通过修拳而至炼虚合道之亲身体悟。进而揭示出由拳悟道之进阶之梯。从而使拳学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体验体系和组成部分。
  同年,先生丧季子。
  同年,北京名拳家“神鹞子”陈魁、“京西刘”刘正邦等投拜门下。
  同年,马良等在沪举办全国武术表演大会,特邀先生前往助兴。先生因鄙其为人,未行。
  ★1924年,先生赴晋,看望宋世荣。宋世荣称赞先生曰:“禄堂仁棣,学于后,空于前,后来居上。独续先宗绝学。”其间,当地宋世荣之得意门人董秀生等挽留先生数月,从先生学拳。先生为董宅题名:“养性轩”。
  同年,先生之次子看报时,不慎被其盟兄误伤左目。
  同年,北京之郑怀贤、高道天、海桂元,天津之李玉琳、李敦素、朱国祯、龚剑堂、杨世垣等投拜门下。
  ★1925年,先生撰写出《八卦剑学》一书。先生在该书中阐发剑学真谛,创立由拳剑而生慧剑之法理。使剑合于道、人通于仙。直隶督办、剑术名家李景林特邀先生会晤,交流后,李深服之。之后,李常向先生请益剑法。李对武当剑对练之整理,便多得先生之助。
  ★1926年,先生得道友关某(失其名),每日二人同处一室,共同合道修真。其法,不传六耳。
  ★1928年,先生参加中央国术馆开幕典礼,居中而坐。嗣后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后因忌之者众,先生厌于人事关系纠纷,改就江苏省国术馆付馆长兼教务长。
  同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办首届国术国考,经数轮比试,先生之弟子朱国福、朱国祯等居最优等之列。
  同年,肖汉卿、顾汝章、胡凤山、曹晏海、柳印虎、沈祖安、金一明、金仕明等投拜先生门下。
  ★1929年,先生发表《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一文,谈及四十八年前,赴晋访宋世荣,讨论内功及内外家之别之事。
  同年3月,马承智、李庆澜、袁伟、支燮堂、童文华等投拜先生门下。同年5月,先生参加“致柔拳社”创立四周年庆典。其间,与会太极名家纷纷向先生请益,于是先生分别与彼等试手,时,先生身未动而彼等已腾然飘起,众人莫不惊服之。
  同年11月,浙省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先生为副评判委员长。先生之学生、弟子在本次比赛中表现出众。在最优等前十名中,先生之学生弟子占居半数。其中胡凤山和曹晏海还被公认为是最具实力者。
  同年12月,上海举办国术大赛,先生被聘为评判委员会主任。先生之弟子曹晏海、马承智分获冠亚军。袁伟获第八名。
  ★1930年,江南水灾。先生以古稀之龄参加赈灾义演。先生表演形意明劲杂式捶。表演中,先生之发力雄浑绝伦,神光四射。内气直贯毫发,以致须发尽皆直立而起,观者莫不叹为观止。主办者以“龙马精神、热忱匡助”之锦旗赠与先生。
  同年,日本又选派六位格斗高手前来中国,向先生挑战。先生决定以一对五。时先生平躺于地,命五位日人以任意方式固压自己,另一日人喊三下,以试先生在三下之内能否起身。当日人刚喊至两下时,先生腾然而起,五位日人皆被发出数丈之外昏扑于地,一时竟不能起。日人遂惊服先生为神拳。次日,日人又至,愿出20万大洋,请先生东渡日本,教授拳术。先生婉拒之。后,日人遂奉先生为文武两道三大雄。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记陈发科早期弟子杨益臣 领会先学做
·真实的“燕子李三”
·缅怀一代武派太极拳大师吴海清先生/
·诸葛亮学艺武当山/迟君子
·李景林是蒋介石暗害的吗?/郑志鸿
·29军大刀队传奇(下)/庾莉萍
·29军大刀队传奇(上)/庾莉萍
·纪念形意名家吴殿科诞辰一百周年/吴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下)
·“鼻子李”李瑞东
·中国历史上最深藏不露的8位绝世高手
·杨澄甫 一段尘封的秘密
·与众多太极大师“亲密接触”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上)
·中华武林百年英雄榜_金榜第一人:虎
·“铁佛脚”尚云祥
·第四章 开创了文武并修的教育体系
·第三章 建立了以完备内劲为核心的武
·第二章 创立了以中和为原则的武学基
·第一章 创立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
·五章详述:孙禄堂先生五大武学贡献/
·从“双钩王”到“大刀王五”
·方知武力非大道可以欺人不欺心/刘东
·康锦平 摇身抖甲拔头筹 不急不躁魁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