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佛汉内家拳初探
·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武学研究
>
发源盛地
> 正文
太极拳源流解谜――拳式篇
来源:搏击08年5期 作者:李 昌 金 阳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6-0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太极拳的出现也是一个逐步成形的学术过程,太极拳形成了今天百家争鸣、各是其是的局面也是一个渐趋异化的发展过程。太极拳在其形成之初也必是一个纯粹的拳种,是单纯的个体而非群体的乌合,我们权称之为原始太极拳。那么,原始太极拳必有所自,他们都是太极拳的母亲,二者必有相似之处、共通之处,并且似是而非,他们原各有自己的名讳;原始太极拳之后又有发展、变异、分化、出新,于是形成了各种流派的太极拳,然各流派之间亦必有相同之处、相通之处,并且似非而是,共同冠名太极、理本太极。
太极拳的各种流变有他的轨迹,也有它的痕迹,正如刑侦破案,留下一个指纹就能按图索骥找出其人,这个痕迹在拳套上一览无余。笔者在此便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几家太极拳的套路做一展示,以示不欺,或有不足之处,尚请同道补正。
据博爱千载寺以及博爱唐村李氏家谱可知,太极拳的形成为:唐朝李道子创无极养生功(创立于无极寺)——十三势拳(融合了通臂猿拳)——明末陈王廷、李仲、李岩姑表三兄弟创编太极养生功(创立于太极宫),其后的衍变都已为广大的习武者所知:清后期由温县陈家沟传出——清末杨禄禅在北京扬名——民国已有著名的五式太极(杨、武、吴、孙、陈)——此后又有多家太极冠各式之名纷纷出山,赴会新而弥老的太极盛筵,为节省篇幅不一一列举。
无极功在博爱县部分村落里还有传承,历代口传身授,尚未发现拳谱资料,但观其势绵绵密密,形如流水,动作多简单重复,柔和划圆,的确是原始古朴。太极拳十三势命名或许受到当时已经相当成熟的通臂拳的影响,明周全《通臂拳谱》中写到“予将护破内选择一十三势以示来兹”,并有《通臂行拳十三势歌》一首,行拳十三势是通臂拳的重要内容,但是后来形成的“八法五步”学说的十三势已经从内劲上揭示了拳学的内涵,无疑已打破了通臂拳十三势的框缚。通臂拳至今在博爱各地尚有流传,和清乾隆年间郭永福传至山西洪洞的通臂拳很相像。十三势拳在风格上仍和无极拳一样的柔和舒缓,无怪于当年杨禄禅也称其拳法为“绵拳”、“软手”等,至今在博爱、焦作等地称还呼为“软手”,或者叫做“软十三”,唐村发现的李氏太极拳拳谱还载有清乾隆年间留传下来的十三势拳名目。十三势拳后来成了创编太极拳的最大母本,十三势拳和太极拳并行流通于世,后人又把十三势统称为太极拳,太极功的拳谱名目原载唐村《李氏家谱》中,惜乎载有太极功谱的几页已残失。太极拳创立之后,在唐村李氏、陈沟陈氏宗族中都有流传。陈家沟的拳种原本很丰富,如十三势拳、通臂拳、炮捶、太极拳等等共存,十三势拳即陈长兴所传给杨禄禅之拳,通臂拳在陈家沟尚留有“一百单八式”拳谱为据(与洪洞通臂拳相同),二路炮捶一直相传不失。而今天我们所谓的陈式太极拳便是当初三兄弟在太极宫共同确立的“太极拳”,李氏兄弟因为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而导致颠沛失所,只有陈王廷隐居在乡,得以把拳流传下来。太极拳的发展虽然并不如人意,但“太极拳”的名字却深得人心,逐渐包罗了十三势拳,真正的太极拳仅保留在陈沟陈氏部分人手中,即演化为今之陈式太极拳。
唐村李氏拳谱所载的“十三势”名目:
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进步搬揽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揽雀尾/肘底看捶/倒撵猴/斜飞式/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撇身捶/却步搬揽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进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反身二起脚/上步挫捶/双风贯耳/披身踢脚/转身蹬脚/上步搬揽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斜单鞭/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单鞭/云手下势/金鸡独立/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晾翅/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上势/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十字摆莲/搂膝指裆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下势/上势七星/退步跨虎/转脚摆莲/弯弓射虎/上步揽雀尾/双抱捶。
注:唐村拳谱十三势名目有几种不同的抄本,此谱为几个抄本综合校对的结果。
比较可知,此谱与杨式太极拳拳谱完全相同,即可知当年杨禄禅下陈沟从陈长兴所学乃正是此“十三势拳”。杨氏当年应该最清楚不过,所以,在“太极拳”这个名字传出后,还有一句便是“太极拳一名十三势”,这样在世人的眼里便消弥了十三势和太极拳的界限,这本来无可无不可,但作为研究者务必要清楚二者在历史上是分野的,否则在研究中将会产生矛盾。杨禄禅在京时又称自己的拳为“绵拳”、“软拳”或“软手”,至今博爱地区尚称“十三势软手”或“软十三”,这是遥相呼应的。太极拳之名是在杨氏学拳时已定,还是于武氏得盐店本太极拳谱之后又定的呢?这个似乎并无关紧要,鉴于杨去京都之前已经得到了武氏的盐本拳谱,即使杨在学拳时只称十三势,此时也知道了“太极拳”之名,总之,杨氏进京便把太极拳之名带进了京师。
陈沟的太极拳自陈氏九世陈王廷已经存在,并在陈氏中家传,陈氏后人中有会十三势者(陈长兴),想必也必有会太极拳者(陈有恒)。陈王廷生平可谓命运多舛,经历了明清的社会变革,历经祸乱,先是在明朝时作乱考场,杀死考官,被明政府通缉,又事关闯贼(其故表兄弟李仲、李岩加入了李自成的义军),清初还曾入李际遇匪军,又被清政府通缉,所以陈王廷的生活一定是低调的、隐居的,否则亦难尽其天年。也难怪在陈王廷的《长短句》中充满了无奈和慨叹,像隐士一样淡漠世事。陈王廷有蒋姓仆,即李际遇之旧部,李际遇兵覆灭,陈王廷和李是旧交,蒋依身于陈氏也合乎情理。蒋本是战将,可以想见除了一身的武艺,别无所长,所以,蒋氏以武事留下盛名,或在当时他终究割舍不下一身的艺业,专以教拳为乐或以教拳为业也在情理之中。所以,陈王廷的蒋仆就应当是陈沟赫有声名的武师蒋发!几百年后“蒋把式“的盛名还在陈沟等地流传,几百年后人们还口口流传着蒋发武师的故事,可以想见当年蒋发传人众多。在蒋的传人中,陈姓人又当为最多,所以陈沟陈姓都尊敬他、缅怀他、代代相传颂扬他。民国初,太极拳专家唐豪先生经过考察,认清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始祖,陈姓人都以为荣事,但民间传说“蒋把式传陈氏拳法“的口碑依然如故。陈氏后人陈鑫1928年曾撰文(见于《辩拳录》和《文修堂拳械谱》),告诫族人“决不可言'陈氏拳法传于蒋氏'“,这本是陈鑫正本清源的一种举措,但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陈沟人的确风传蒋发其人、其武,几百年的口头传说岂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蒋发教拳,学者无数,在赵堡也有很多传人,这更证明了蒋曾经以教拳为业。蒋发偎身陈王廷,陈王廷如有绝妙的太极拳术,蒋发岂会错过,所以蒋发一定会太极拳,并且是陈王廷手定的太极拳,亦即姑表兄弟三人在太极宫所共创编的太极拳。蒋发即是正宗太极最早的一代宗师。那么蒋发传赵堡的也必是正宗的太极拳无疑。看看当今赵堡太极拳的拳谱套路,我们确信赵堡太极和陈沟陈氏太极最为近亲,所以推断赵堡蒋把式和陈家沟蒋把式为一人无有疑义。
若说赵堡太极拳的宗师蒋发不是陈王廷的蒋仆,那么蒋发是哪里人?有人说蒋发是赵堡镇小留村人,那么小留村还有蒋发先生后代否?事实是小留村并无蒋姓居民。为什么蒋发死后孤零零的被埋在陈家沟村外,而没有埋入蒋氏祖坟?从此又见蒋发的仆人身份,游子身份。蒋发的身世之谜给拳史研究带来很多疑难,也给一些投机者带来随意篡编历史的机会。根据唐村《李氏家谱》记载,打从山西迁来之时,唐村李氏祖李清江便与河邑常阳村陈卜、刘村蒋培礼结拜为义兄弟,世代友好,那么,投靠陈王廷的蒋某人或许正是刘村蒋氏后人,那么说来,陈王廷和蒋发是世交,在李际遇兵败以后投身陈王廷实在是理所当然。由此可见,赵堡所口传的“小留村蒋发“也非凭空而生,只不过不是小留村而是小刘村才对,刘村隶属于今博爱县金城乡,和温县地界毗邻。解开了蒋发的身份之谜,许多有关蒋发的不实之说也不攻自破矣。
赵堡太极拳是蒋发所传吗?赵堡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相同吗?同也与否何妨比较一下,从哪里比起,还是从拳套始。
陈式太极拳多凭口传身授,没有明确的记谱,所以,后人的心记谱各有不同,虽用词不一,但大体还是相同的。如陈照丕演练的74式(1935年版《陈氏太极拳汇宗》)和陈发科演练的83式(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有人称为老架和新架,其实逐一对照,可以确定二者本是同一的,仅是记谱方法不同。我们这里就拿陈照丕的74式太极拳为例。赵堡太极拳同样也随各人而稍有不同,或多或少随各人的记谱方法而不同,有七十几式的(郑瑞、原宝山等),也有一百多式的(王海洲、赵增富等),但对照可知也都是同一的。今以赵堡和式太极拳72式为例。(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2003年版)
请看陈式太极拳套路:“(一)金刚捣碓、揽扎衣、六封四闭、丹变、金刚捣碓、白鹅亮翅、斜形、搂膝、拗步……(二)肘底看拳、倒捻肱、白鹅亮翅、斜形、闪通背、(掩手肱拳)、六封四闭、丹变、运手、高探马、右插左插、蹬一跟子、前膛拗步、神仙一把抓、踢二气……(三)抱头推山、六封四闭、丹变、前招、后招、野马分鬃、(六封四闭、丹变)、玉女穿梭、揽插衣、六封四闭、丹变、运手、摆脚跌叉、金鸡独立、倒捻肱、白鹅亮翅、斜形、闪通背、(掩手肱拳)、六封四闭、丹变、运手、高探马、十字脚、指裆捶……(四)上步七星、下步跨肱、摆脚、当头炮、金刚捣碓“;
再看赵堡太极拳套路:“(一)金刚三大对、揽扎衣、如封似闭、单鞭、领落金刚三大对、白鹤亮翅、斜形……搂膝跃步……(二)肘底看拳、倒撵猴、白鹤亮翅、斜形、(海底针)、闪通背、如封似闭、单鞭、云手、高探马、左右拍脚、旋脚蹬跟、二步三捶、青龙探海、二起脚……(三)抱头推山、如封似闭、单鞭、前后招、(勒马势)、野马分鬃、玉女穿梭、转身揽扎衣、如封似闭、单鞭、云手、跌岔、(扫堂腿)、金鸡独立、(双震脚)、倒撵猴、白鹤亮翅、斜形、(海底针)、扇通背、如封似闭、单鞭、云手、高探马、单摆脚、吊打指裆捶……(四)左扎七星、(进步十字手)、退步跨虎、双摆脚、搬弓射虎、金刚三大对“。
二者在很大程度上类似,存在着一大段一大段的相同之处。有些动作名称不完全相同,但大致相同或音同字不同,并且从动作上看也大致相同,可视为等同。如“金刚捣碓“和“金刚三大对“、“六封四闭“和“如封似闭“、“丹变“和“单鞭“、“白鹅亮翅“和“白鹤亮翅“、“倒捻肱“和“倒撵猴“、“运手“和“云手“、“蹬一跟子“和“旋脚蹬跟“、“踢二气“和“二起脚“、“前招后招“和“前后招“、“跌叉“和“跌岔“、“上步七星“和“左扎七星“、“下步跨肱“和“退步跨虎“、“当头炮“和“搬弓射虎“等。联字句成篇,称为文章,联招式成套,可谓武章。不同二人所作的文章绝无完全相同的道理,如果两文中有一大段一大段的相同,叫做抄袭;同样的,武术套路中绝无两家拳法一大段一大段编排相同的道理,若有,就说明其承传关系。如上所示,若说赵堡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无传承关系,吾不信也。
还有一种说法,陈沟太极拳是由赵堡传入的,一次为陈王廷礼聘蒋发宗师陈沟授艺,二次为陈敬柏将赵堡架传给了陈氏族人陈公兆、陈秉旺,陈秉旺传陈长兴,陈公兆传陈有恒、陈有本,陈有本传陈清萍、陈有恒传陈仲生,陈仲生传陈鑫。那么陈长兴的十三势在赵堡还有吗?赵堡能否传出了自己没有的拳法呢?赵堡太极拳最类陈氏太极拳,这种单调的特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当初都是同一来源,不管现在演变成了多少派,换句话说,都是由一人所授。陈家沟则不同,不仅有太极拳,还有十三势拳、一百零八式通臂拳、炮拳等等。
武禹襄初学于同乡杨禄禅,又学于赵堡陈清萍,看武式太极拳的确是二家套路的杂揉,主体框架还是杨式,间有拳式动作改作了陈式。两相杂陈形成了武式的套子,例如,武式中把“揽雀尾”改作了“懒扎衣”,把“提手上势”别作了“手挥琵琶”,虽无“海底针”之名在“三甬背(扇通背)”动作中却有其实,删掉了“撇身捶、却步搬揽捶、上势揽雀尾”以及“双风贯耳”、“翻身撇身捶”等。明确了武式的以上几处改动,再对比武式和杨式的套路,可看出二者原本则一,这就是武氏从学于杨氏的见证。武禹襄请益于陈清萍仅仅月余,毕竟是太仓促了,要学新架子就难以说内涵,要说内涵就不停留在拳套上矣。武式太极拳能独树一帜,关键还在于武禹襄、李亦畲等人对太极理论的深研和发展,而非仅在于套子。在武禹襄传李亦畲的谱中还有“十三势架”,见于武氏太极拳谱李亦畲自藏本,既然武式不按照此套子演练,为何还要抄留?很多人认为此篇乃是杨氏传武氏的套子,其实此篇实是抄自于王宗岳所抄留的太极拳谱,包括《身法》、《四枪》、《打手撒放》等都是照抄于王宗岳拳谱,仅是对旧谱的照录而已,不关乎自己习与不习也。
还有,孙式太极拳是武式太极拳的衍变,拳谱相同,但在动作上做了改进,在步法上融入了形意拳“行步如槐虫”之精髓,在身法上融入了形意拳“束展开合”之精髓。吴式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的衍变,杨式在杨澄甫的时代稍作了修改,删去了较复杂的“二起脚”动作,而吴式则保留着杨式的原传。其间异同比较可知,毋须赘言。
万籁声前辈曾公布有“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本是河北刘德宽(1826-1911)所遗留,看其动作名目以及次第,和杨式太极拳如出一辙。万氏是推崇仙道、归宗少林武当的倡导者,热衷于“太极拳神仙传”之说,多年前万籁声的张三丰说和洪均生先生的陈沟说针锋相对,几欲拳脚相见。鉴于原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的惊人一致,若说与杨式太极没有关系亦没人相信。另有北京白云观安道远道长曾传出“原始太极拳”,号称“原始”者,必非原始也,谁会想到在创始之初命名为“原始某某”呢?难道轩辕黄帝在创始太极拳时就知道五千年后会有不原始的太极拳大光于世争抢风头么?安道长自述明确说过:“原始太极拳不是一个人所创,而是由各代道长逐渐发展凑合而成的”,(见《安道长谈原始太极拳》)并有古本记载“哪一式是由什么人添加的”,可见,所谓原始太极拳是由各代人窜改增添而成,“原始”二字又如何讲起呢?不过,此道门的太极拳亦有可能本就是道门中流传的东西,并非是得自于后世的杨式太极。也许万氏和安氏的太极拳确非杨家所传,今唐村的资料可提供一斑,杨式太极拳本就是十三势拳,远在明代之时已经成熟,所谓原式或原始的太极拳源出比杨家的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原式”必称张三丰有无牵强之嫌?张三丰之与太极拳真有证据可依吗?号称“原始”者亦肯定是晚出的东西,溯祖轩辕又强拉道门攀附三丰是否是自相矛盾呢?宋书铭所公开的宋氏家传“三世七”(号称明朝抄本)以及宋代程王必所习的“小九天”等,视其内容都和杨式大类,亦即都不出古传“十三势拳”的范围,历来学者对此颇多疑义,这些也应该都是事实,今博爱唐村以及千载寺的发掘资料可以佐证。
肃清本源的意义在于认识真相,认清了真相才不会南辕北辙,枉费心力。“揽雀尾”就是“揽雀尾”,“揽扎衣”就是“揽扎衣”,我们还有必要相信“揽雀尾”就是“揽扎衣”的误读吗?“倒撵猴”是从“倒捻肱”改变来的吗,还是“倒捻肱”本身为误记呢?古语说“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源浚而后其流必清,明明白白练拳,不再受别有用心的教授学者的蛊惑教唆,这也正是考证学的意义所在吧。西方有谚语说:“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撒旦的归撒旦。”理清了无极拳、十三势、通臂拳、太极拳等等关系以后,再看各家流派的演变,其间先后关系、衍化关系立马变得明朗了。博爱唐村太极拳原始资料的发掘问世,的确为纠缠不清的太极拳史带来了阳光,诸多的混乱都可以藉此得以清爽了,的确是功德无量。
诸神归位,天下太平。
附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照丕谱):
1、太极拳初势 2、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六封四闭 5、丹变(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 11、斜形 12、搂膝 13、拗步 14、演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捻肱 21、白鹅亮翅 22、斜形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丹变 27、运手 28、高探马 29、右插 30、左插 31、蹬一跟子 32、前膛 拗步 33、神仙一把抓 34、踢二气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蹬一跟子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丹变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丹变 48、玉女穿梭 49、揽插衣 50、六封四闭 51、丹变 52、运手 53、摆脚 54、跌叉 55、金鸡独立 56、倒捻肱 57、白鹅亮翅 58、斜形 59、闪通背 60、掩手肱拳 61、六封四闭 62、丹变 63、运手 64、高探马 65、十字脚 66、指裆捶 67、猿猴探巢 68、丹变 69、切地龙 70、上步七星 71、下步跨肱 72、摆脚 73、当头炮 74、金刚捣碓
附2、赵堡和式太极拳(和有禄谱):
1、金刚三大对 2、揽扎衣3、如封似闭4、单鞭5、领落金刚三大对 6、白鹤亮翅7、斜形8、琵琶势9、跃步斜形 10、转身琵琶势 11、搂膝跃步 12、伏虎13、指裆捶 14、肘底看拳 15、倒撵猴 16、白鹤亮翅 17、斜形18、海底针 19、闪通背20、如封似闭21、单鞭22、云手 23、高探马24、左右拍脚25、旋脚蹬跟26、二步三捶 27、青龙探海 28、二起脚29、分马掌抱膝 30、喜鹊登枝 31、鹞子翻身32、左右裹膝 33、掩手捶 34、抱头推山35、如封似闭36、单鞭 37、前后招 38、勒马势 39、野马分鬃 40、玉女穿梭41、转身揽扎衣42、如封似闭 43、单鞭 44、云手 45、跌岔 46、扫堂腿 47、金鸡独立 48、双震脚49、倒撵猴50、白鹤亮翅 51、斜形 52、海底针 53、扇通背 54、如封似闭 55、单鞭 56、云手 57、高探马58、单摆脚 59、吊打指裆捶 60、金刚三大对 61、懒扎衣 62、右扎七星 63、回头看画 64、黄龙绞水65、如封似闭 66、单鞭 67、左扎七星 68、进步十字手 69、退步跨虎 70、双摆脚 71、搬弓射虎 72、金刚三大对
附3、武式太极拳谱(李亦畲手写郝本):
1、懒扎衣2、单鞭3、提手上势4、白鹅亮翅5、搂膝拗步6、手挥琵琶势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势9、进步搬揽锤10、如封似闭11、抱虎推山12、单鞭13、肘底看捶14、倒辇猴15、白鹅亮翅16、搂膝拗步17、三甬背18、单鞭19、纭手20、高探马21、左右起脚22、转身踢一脚23、践步打捶24、反身二起25、披身踢一脚26、蹬一脚27、上步搬揽锤28、如封似闭29、抱虎推山30、斜单鞭31、野马分鬃32、单鞭33、玉女穿梭34、单鞭35、纭手36、下势37、更鸡独立38、倒辇猴39、白鹅亮翅40、搂膝拗步41、三甬背42、单鞭43、纭手44、高探马45、十字摆连46、上步指裆捶47、单鞭48、上步七星49、退步跨虎50、转脚摆莲51、弯弓射虎52、双抱捶53、手挥琵琶势。
附4、原始武式拳谱(李亦畲自藏本):
1、揽雀尾2、单鞭3、提手上势4、白鹅亮翅5、搂膝拗步6、手挥琵琶势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势9、进步搬揽锤10、如封似闭11、抱虎推山12、单鞭13、肘底看捶14、倒辇猴15、白鹅亮翅16、搂膝拗步17、三甬背18、单鞭19、纭手20、高探马21、左右起脚22、转身踢一脚23、践步打捶24、反身二起25、披身踢一脚26、蹬一脚27、上步搬揽锤28、如封似闭29、抱虎推山30、斜单鞭31、野马分鬃32、单鞭33、玉女穿梭34、单鞭35、纭手36、下势37、更鸡独立38、倒辇猴39、白鹅亮翅40、搂膝拗步41、三甬背42、单鞭43、纭手44、高探马45、十字摆连46、上步指裆捶47、下势揽雀尾48、单鞭49、下势50、上步七星51、退步跨虎52、转脚摆莲53、弯弓射虎54、双抱捶。
附5、杨式太极拳谱(杨氏拳谱"十三势名目"):
1、太极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势8、搂膝拗步9、手挥琵琶势10、进步搬揽锤11、如封似闭12、十字手13、抱虎归山14、肘底看捶15、倒辇猴16、斜飞势17、提手上势18、白鹤亮翅19、搂膝拗步20、海底针21、山通背22、撇身锤23、上步搬揽锤24、揽雀尾25、单鞭26、云手27、单鞭28、高探马29、左右分脚30、转身蹬脚31、搂膝拗步32、进步栽锤33、反身二起34、披身伏虎35、回身蹬脚36、双风贯耳37、左蹬脚38、转身右蹬脚39、上步搬揽锤40、如封似闭41、十字手42、抱虎归山43、斜单鞭44、野马分鬃45、上步揽雀尾46、单鞭47、玉女穿梭48、上步揽雀尾49、单鞭50、云手51、单鞭下势52、金鸡独立53、倒撵猴54、斜飞势55、提手上势56、白鹤晾翅57、搂膝拗步58、海底针59、山通背60、白蛇吐信61、上步搬揽捶62、进步揽雀尾63、单鞭64、云手65、单鞭66、高探马带穿掌67、转身十字腿68、进步指裆捶69、上势揽雀尾70、单鞭下势71、上势七星72、退步跨虎势73、转脚双摆莲74、弯弓射虎75、上步搬揽捶76、如封似闭77、十字手78、合太极。
附6、陈鑫资料二则
陈鑫于民国十七年(1928)农历九月初二日撰写短文《辨拳论》:“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予王氏,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至言陈氏拳法,得于蒋氏,非也。陈氏之拳,不知仿自何人?自陈氏迁温带下,就有太极拳。后攻此艺者代不乏人,如明之奏庭,清之敬柏等好手不可胜数;后有赵堡邢西怀,张宗禹;又后有陈清平、牛发虎皆称名手。陈必显不摸原由,谓学于蒋氏,大为背谬。”(引自和有禄编著《和式太极拳谱·附录》)
陈鑫在民国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在文修堂拳械谱上的留言,内云:“陈氏之拳,元朝已有大名,我始祖(陈卜)在明初即有大名。非蒋氏所教。至陈奏庭,前明成手不可胜数,陈奏庭以后,成乎亦不可胜数。要之,陈奏庭明时人,蒋把拾乾隆时人,何得妄为指说:'陈氏之拳传于蒋氏'。此言大为背谬,且蒋氏实不称与陈奏庭当老夫子。人不同时,道统之深又不如奏庭。何得胡言乱语,启人疑惑。嗣后,决不可言'陈氏拳法传于蒋氏'。吾所明辨,虽不能为陈氏增光,亦不致败先人之宗幸。民国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岁贡生,县丞,行年八十岁,陈鑫,字品三,号应五,别号安愚谨志。”
附7、通臂行拳十三势歌
通臂行拳古来希,势按贝青进立根基,起手顺步单撒胫,抱树须分双与只,
行者高扳望来势,月下偷桃势要低,势法左右宜坚守,迎风铁扇少人知,
刘海蟾势击金锁,白猿献果两相宜,狮子抱球怀中掩,黄龙转身东复西,
蹲身使下千斤照,白鹅亮翅势如飞,回首勒住马丘骝马,遨游海内觅名师。
↑上一篇:
唐氏心意六合拳之六艺阐秘之四――鹰捉
下一篇:
广盛镖局考/曹继植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佛汉内家拳初探
·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
江西名拳“字门拳”
·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
洪家拳
·
广盛镖局考/曹继植
·
华拳花拳地趟拳
·
心意拳源流初探/马琳璋
·
武术馆校生存发展之道
·
中华武术文化是促进和谐世界的重要纽
·
红拳十大盘功(1)
·
一桩现代中国知识产权侵权巨案/于志
·
《易筋经贯气诀》钩沉/李紫剑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