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指根得气
四指又称无名指。在哲学上“无名”与道家的“无为”为最高的“道”。练习太极拳时,很多人并未注意到无名指的深层意义、四指根(手背部),与外劳宫、肘尖、两乳头、夹脊等都可归纳为奇穴,是动作的点,它们有功能上的联系。“四指得气”,“气”不在身内而在身外,是得体外的气场的气感。它可有直径20厘米的“气场”,形成一个在体外的瞄准点(焦点),是我们“用意不用力”的一个意点,能指挥全身的意、气、劲,形成“力专主一方”的劲路。尤其是在用拳攻击的时候,要四指根得气后才能握拳。而拳的打击方向更要由四指得气后产生的点作为力的方向,它是一个客观的“气场”作用,不能用主观的意去支配它,要依客观的存在而定位。也可以说“一动兀有不动”的“一动”也是四指根得气所形成的。但四指根得气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即只有右手四指根可以得气,左手没有此功能,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接触对方.牟=要以右手四指根得气为主,可以在实践中去体会。
“地盆”
“地盆”是武术的一个身法的术语,好像一个人就坐在这个盆中。所谓地盆就是说它与地有接触,好像放在地上一样。地盆是指胯、裆、臀的身法相互的有机结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稳定的整劲,也可以说是骨盆运动。骨盆卜接脊椎,下接两胯,中间是耻骨联合。人体直立运动,力的承受,骨盆是承上而接下的。圆裆、提裆、溜臀、拉胯尖、抽胯等一系列的身法配合,在胯裆臀的范围内形成一个整劲,其形似盆,故称之为地盆。
“地盆”要因虚实动静、阴阳变化而重新组合,因为它包括了几种身法的结合,但总的要求是使自己的中上节稳定,另外能使下盘可以有虚实过渡、阴阳的置换(颠倒)、动静的运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地下形成一个场,达到使接触面和接触面积的相对稳定。禅坐的双盘功夫,当跌坐时是两跨尖拉开,地门常闭,天门常开,裆开一线,两腿伸展后屈曲回来,足心朝天,这就是“地盆”运动。
“套索”
套索,是指两人搭手后的下盘动作,指在隅步情况下,自已一条腿进到对方的同侧外面,管住对方。进步要轻灵,以自已的足根找对方的足根外侧,即阴跷脉与阳跷脉的源点作为落地的轻灵意动的基础,要体现出上步轻灵的“如履薄冰”的意动。以自已的阴陵泉穴贴对方的阳陵泉穴,要有透意,即以自已的阳陵透自已的阴陵,再找对方的阳陵,才能管住对方,这样形成的动作,我们叫它套索,就像一个罔套一样,套住对方。
脚踏中门可以不动步,只用意动,而套索不然,它是实腿上步,要管住对方。如果用套索作膝打,注意不能用自已的膝打对方的膝,因为这样也破坏了自己的平衡。膝打以对方的足根为目标。高探马是套索的步法。
“刀圭”
“刀圭者,刀头圭角些子尔。及其成功,则千变万化,妙不可测,非旁门小术可得而拟论也,称之为神宜哉。”“离,心中之神口己土;坎,肾中之气日戊土。卜下二土成圭字,戊己合一者成刀圭。以喻神气合一者,亦称刀圭,然刀圭由得二土合炼而成,又必先知采取二土之时,方 能成二土之圭,不知采时,必不成二土之圭也”。综上所述,刀圭者即有坎离相交,水火即济之意,也是神气合一,心肾相交之谓。三丹田合一在练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上丹田藏神、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
自然界形成的刀圭景观,究其成因,为多年由上向下的溶岩滴下,在地上渐渐堆积为圆椎形如牛角状,而两尖相对则是必然的。自然形成正是我们练太极拳者应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