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圈》歌诀曰:“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在这一期“名家讲堂”中,我们就歌诀中提出的“退圈容易进圈难”邀请名家老师进行讲解。 吴文翰:《太极圈》歌诀与王宗岳的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歌诀出自杨式太极拳谱。杨露禅最早接触的是王宗岳,武禹襄的太极拳理论,杨露禅到北京教拳后,有一些知识分子跟杨家人练拳,这些人后来写出了一些歌诀拳谱,这些拳谱歌诀是断断续续增 加进去的,到了杨澄甫先生这里,就有32首之多。从文字上看,这些歌诀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写的。这些文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玄奥。 《太极圈》歌诀问世比较早。为什么叫太极圈呢?古代的太极图是圆形的;再有.太极拳的动作也是环形的,比如武式太极拳基本离不开三个圈:~个是立圆,一个是平圆,一个是斜圆。而太极拳从理论上讲,来源于太极图,练拳时的身法、动作也是呈弧形的,所以,一些老前辈就总结了一些圈.比如腰圈、手圈、膝圈等等。总之.太极拳是和圆圈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歌诀起名《太极圈》的由来。
从内容上看,《太极圈》歌诀是谈推手的,不是讲散手。这首歌诀讲述了推手练>-j的方法。第一句“退圈容易进圈难”是理解这首歌诀的关键,其中如何理解“退圈”和“进圈”各有各的看法。我认为.这里的“退圈“是引化的过程,“进圈”是发放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杨禄禅等老前辈教拳.是从引化入手的.先练习引进落空,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练习发劲。如果引进落空练习3不好.发放则是很难的,所以就说“退圈容易进圈难”。 第二句“不离腰顶后与前”讲的是身法。太极拳推手离不开身法,其中”腰”是指腰胯;“顶”是指头顶。太极拳在身法上讲究“提顶吊裆,沉肩坠肘,立身中正”。只有做到了”提顶吊裆”.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不仅练习套路如此,在推手时,也要注意腰和顶这两个部位。所谓“顶”,就是要顶头悬,也就是提顶。腰,则是旋转中枢,练拳推手要注意腰的左右、前后的旋转变化,做到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两句,是说最关键的是“中土不离位“。中土,是指五行中的中土.在太极拳中。则是中定。在推手中,高不开中正安舒的身法.如果自己掌握不好自己的中定,身体前仰后合,以至失去平衡,也就不能进行引化拿发。这里强调了身法中正的重要。而要保持中正的身法,做到“中土不离位”,就要用心研究“退圈”和“进圈”的关系,要知道“退易进难”。 “此是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两句指出推手和站桩不同.推手是动功.要在运动中保持中定。在运动中要“倚身进退并比肩”,也就是说,在推手时,要跟对方合拍.对方进.我能引;对方退,我能跟,做到相随相合。我认为,这里的进退相随相合,不仅要在身形上相合,神意上也要相合。 “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这两句是比喻描述太极圈的运行状态的。水磨是一种用水做动力的石磨.我认为还有细致入微的意思,比如武侠小说中的“水磨钢鞭”的水磨就是做工精细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推手时,要非常精细地感受对方劲力的快慢急缓变化,能跟随对方.意在敌先。“云龙“和“风虎”是形容太极拳劲力的。太极拳讲刚劲和柔劲.这里。柔劲用龙来比喻,刚猛的劲用虎来比喻。实际上,我认为这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的“忽隐忽现”。推手时.无非是刚柔两个劲的运用.而刚柔两劲的变化要忽隐忽现.这样就周全了。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两句比较难理解的是”天盘”二字。我认为,这里的天盘是指上盘功夫。中国武术讲三盘功夫,天盘是高架,地盘是低架,中盘是中架。太极拳套路练习,一般是低架,讲究膝与胯平,这样能锻炼腰腿功夫。但是,在推手时,如果架子低,进退运转就不灵活,所以要高架。这两句是说,练习推手技击,要从天盘人手,不能像练拳架那样架子低。这样,久而久之地练习,就能进入运用自如的高级阶段,达到纯任自然的程度。 从这首歌诀,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杨式太极拳的理论是以王宗岳、武禹襄的理论为基础的.他们是一脉相传的:再有,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诀的作者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比如歌诀中的“中土不离位”,要求中正不偏,实际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第三.我们能够看出这个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对推手有着比较深的研究,知道推手和练习拳架是不完全一样的.认为推手要从“天盘”开始;第四,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杨家教推手的基本顺序是从引进落空、顺随入手的,然后练习发劲。 赵幼斌:太极圈就是圆的运动 杨式太极拳老谱32目是针对太极拳行、功、体、用中诸多要领和技术问题.所进行的重要和实用论述.是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退易进难”就是提出在推手中引起注意的一个具体技术和要领问题。它自《太极圈》歌诀。
就“退圈容易进圈难”的概念,我解就是圆的运动,圈的往复,这里指推形态。两人推手,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粘连黏随,循环不已,行得时太极圈,的是立体圆。这是太极拳推手的特点特性。这里的退圈,不是说脱离推手圈,跳出圈外,再来下一回合,而是意粘化退守,不被人制:进圈,不是说脱离推手圈,跳出圈外,再来下一回合,而是意粘化退守,不被人制;进圈,也不是抢入攻,而是辗转黏进制人之意。退圈,就是手中的引化或防守。进圈,就是推手中德发进攻。此两者都是推手中德自然现象和规律引化或防守,无论是有意的或被动的,都是走势.只要做到“舍己从人’,自然相随.就能做到“退圈”.而由此转化为拿发、进攻的“进圈”却要粘黏得法,时机、火候都要捏拿得恰到好处。这在实际应用中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对方也会黏进闭打,如果不得机得势.再不好自己就败了。这就是”退圈容易进圈难”的意思。其中的关键是转退为进.化背为顺,不出太极圈。然意甚难.非仔细详研不可尽得奇妙。 当然,退易进难也是个相对性的易难概念,不是绝对的。倘若能舍己从人,周身无死点,灵活中不失中定.功夫到位,正如练到歌诀里所强调的那些,也能使对方觉得“进圈容易退圈难—了。 从技术上,歌诀已十分明白地提出了训练要领来解决“退圈容易进圈难”的问题.但歌诀也不单是就事论事。从整体看,我认为还要求习者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宏观境界来认识和体悟《太极圈》理法和技法相融互益的连在关系,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以上这些理解不一定成熟,有待于继续领悟.仅供参考。 张全亮:太极圈是太极拳的核心问题
这首《太极圈》歌诀是讲推手的技巧和原则的,在过去是不传之秘。这个歌诀非常重要,讲述了太极拳的核心问题。练太极拳,如果捅破这层窗户纸,你就是练习一辈子,也难悟透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的动作组成,都是大大小小的圆圈,推手练习也是双人手臂缠绕,画圆走弧,化解对方的来力,然后进行反击。太极拳中的转圈。有公转和自转两种:公转是腰胯带动的,自转是手臂本身的转动。太极圈是由公转和自转合而成的。在推手中。如果你没能进入多方的圈内 而是退到公转圈的外面,你就被动了.很难进击,所以有“退圈容易进圈难”的说法。推手的关键是守住自己的圈,进入对方的圈。自己要走里圈,让对方走外圈。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太极拳讲究的是螺旋力,如果你被对方的螺旋力抛出圈外,那就很难再回来。
另外,“退圈容易进圈难”也是讲推手时,人们习惯于被动走化,也即“退圈”.而走化后的进攻则不容易做到。所以,推手时,不能被动走化,要化打合一。在推手时,人们遇到对方来力.一般的是闪化.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进求退。比如.对方推你的左边.如果你左边后退了就错了.这样对方跟着进击,你就出圈了。应该是左边不动,右边进攻,这样正好与对方合上劲力。也就是对方进攻的点为实,我则进攻对方的虚处.这样虚实相合.对方自然也就进攻不到你了。 歌诀的第二句是讲推手时的身法。双方推手时.好比太极圈的相切走转,其要点在于身法的中正和头顶的上领,在这种身法状态下,进行前后左右的旋转变化,所以叫“不离腰顶后与前”。 第三句说“所难中土不离位”,还是讲的身法.要求你立身中正,占住自己的有利位置。在推手时.要让对方绕着自己的中轴走,不能让对方侵占你的中门。你在进攻对方时.则不能绕着对方的中轴走.而是要侵占对方的中门。而保持“中土不离位”的关键是腰的走化旋转,通过腰的旋转.解决了肢体公转自转的问题.就能化解掉对方的力量,守住自己的“中土”,同时抢占对方的“中土”。这是推手时双方争夺的焦点,所以说“所难中土不离位”。 第四句是让你在“退圈”和“进圈”上仔细研究.原则是不能对方一进攻你就跑.应该是阴阳相合,其本质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图的问题。研究透了太极阴阳图,明白了”退圈”和“进圈”的问题,你也就能做到”中土不离位—了。 下面两句是承接前面“中土不离位”的问题.继续解释说太极拳推手是动功.不是站立不动的,要随着对方的身体进退调整自己的身体位置。由于一提“中土不离位”就让人误解为站立不动,所以.就有了下面的解释。但是,动不是没有目标的动,而是要贴着对方的身体进退,比肩而动,也就是要与对方的进退相合。“比肩而动”是武术搏击的一个经验。双方对峙时,一般都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瞄着对方的双肩。对方无论是出拳还是起腿.都要首先在肩膀上表现出预兆。所以.你要根据对方双肩的动态.调整自己的防守进攻策略。“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这里的“彼微动”表现在哪里7在外形上表现的就是肩动,所以,推手时要“比肩而动”,截击对方的根节。 “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两句是个形容比喻.说太极圈的运转要像水磨一样旋转自如.细致入微.急缓相应,要能如云中的龙那样轻灵飘渺,如风中的虎那样威猛雄壮;要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最后两句是说,如此练功.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达到应物自然。 从总体上说,太极拳推手的关键是圈的问题,也就是“进圈”和“退圈”的关系。八卦掌也是一个圈的问题,所谓“百练不如一走”“走为上”.也是强调走圈转弧。因此,无论练习太极拳还是八卦掌.如果解决了圈的问题.明白了公转、自转的道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明白了“进圈”和“退圈”的问题,你就会按照太极圈的原理去练习.去参悟.会越练越有兴趣,功夫也会慢慢地上身。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只能练外形.练一些技巧。而练习太极拳并不是练习技巧的问题,也不完全是练习力量的问题,而是掌握太极规律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圆形运转是自然万物运动的规律,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圆的运动,是旋转的运动。练习太极拳也要符合自然规律,合乎天然。要在自然之中求自然,最后达到自自然然。由不自然到自然.在自然当中求自然.最后要达到纯任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