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打出少林寺——钱钧将军回忆往事》系素有“军中一支笔”之称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范克平先生于1973年至1988年间,为解放军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兼中共安徽省委原第一书记钱钧将军撰写革命回忆录时,笔录并整理的一部由当事人真实反映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关传统武术内容的长篇纪实小说文稿。该书稿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此之前,范克平先生特将书稿中的部分精彩篇章摘选出来,交《少林与太极》杂志独家发表。本刊从今年第8期起将连载《打出少林寺——钱钧将军回忆往事》长篇纪实小说的部分精彩章节,以飨广大的传统武术爱好者与研究者。 引 子 在我国武术圈内,有这样一种说法。“外家”少林派武术的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练武做功者,大凡技熟艺成之时,倘若欲意成为正宗弟子,皆须从“前门”(俗称“山门”,又名“正门”)凭借自己拥有的武艺精华,全力施展,搏打而出。欲意打出“山门”,这一行动本身就是既险且难,倘若自身尚未掌握武艺精华,根本无法达到顺利打出少林山门的最终愿望——在打出“山门”的过程中,难以估计其可能会有的遭遇。有可能忽而头顶遭棒击,脚下现鸿沟;有可能忽而触及梅花桩,跳跃难躲闪。真可谓“三十六环环环有暗器,七十二桩桩桩藏荆棘”。 在解放军南京军区仅有两位老将军对搏打少林“山门”知其详情,一位是原司令员许世友,另一位是原副司令员钱钧。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在家里用电话与军区司令部警卫营接洽,得悉许司令正在北京开会,而钱副司令尚未离宁,于是我便急忙驱车奔赴东郊而去。 小车驶过繁华的新街口闹市,穿过军区大院内绿阴成林的富贵山小道,停在一幢充满欧美建筑风格的橘黄色三层小洋房的院墙旁,我老远就看到了附近山坡上一个魁梧而又熟悉的身影——“啊,是钱副司令!”——我连忙离车迎上前去。 “小范,你来得真早啊!”保卫干事率先与我打起了招呼。咦,他的手上为啥托着一块碎裂的红砖?“哦,这是首长刚才练朱砂掌时一掌拍碎的。” 朱砂掌?——这就是军区女战士天真无邪并称之“不可思议”的少林正宗武功吗?这就是警卫营小伙子由衷向往的、“梦中也想学”的神奇武技高招吗? “小范哪,告诉你,当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我曾用朱砂掌功法试打过一次少林‘山门’呢!”——听将军那洪亮清晰的言语,看将军那魁梧健壮的身体,谁能相信他已是82岁的高龄。瞧着钱钧将军那充满遐想的神态与一副欣喜自豪的表情,我似乎觉得这位传奇老军人乘着时光的列车,重新回到了60余年前的民国初年,变成了一位少林小子,在那座千年古刹里演绎着“晨曦露头勤练武,月升钟鸣苦做功”的漫漫岁月。 一 搏打山门拜佛主凭空全靠五战拳 一经操起诸兵器达摩短棍尊为先 钱钧将军告诉我:“要说搏打少林‘山门’的源起,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年间。有这样一段民谣描述了当年政局动乱、战事迭起的纷乱场面:‘隋末英雄啸四方,其中最属瓦岗强;咬金宣斧秦琼锏,杀得皇朝不姓杨。’乱世之际英雄辈出,江湖则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险象环生,故而卷入混战中的武术圈内人士,均立志拥有数套足以杀灭敌人且保护自己的武艺精华。此时位于中岳嵩山之腹地的登封少林寺,也就顺其潮流自然而然地广纳大江南北各种武艺的奇功绝技,诚招普天之下拥有一技之长的英雄豪杰入寺传授技艺,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佛门弟子浪迹天涯海角以邀请奇侠剑客来寺传授独门本领,从此便有了‘少林功夫源天下,天下功夫在少林’的口碑。” 钱钧将军告诉我:少林武功的形成和发展,是历代少林武僧的功绩。他们吸取民间武功的精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使得少林武术如今能够驰名中外。少林武术的真正完善,是练武与作战直接联系起来之后才实现的。武僧们从实践中体验到,仅仅依靠拳术器械的练习,已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因此必须从事硬气功、轻气功、特绝技等功种(功法)的演练。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各方武术名流慕名而来,大家云集少林寺演练武技,相互交流,使得少林寺发展成为中国武术的圣地。 少林之所以久负盛名,全凭着武技高明。检验习武人技艺的高低则靠搏打“山门”而定。钱钧将军披露道:“隋末唐初年间搏打‘山门’颇为简单,‘山门’共分为三道,分别为‘一道门’、‘二道门’、‘三道门’,每道门皆有一人负责防卫,依靠自己的武艺全心尽力把住‘山门’,阻止打‘山门’者走出禁地。欲打少林‘山门’者必须徒手或持械依次将一、二、三道门的守卫者打得离开原来的位置,才可走出‘山门’。大凡搏打‘山门’者,在此前均需先去行拜达摩祖师,以求得到其神力的护助。少林寺严格规定,所有搏打‘山门’者,一经接触守护‘山门’的寺内武僧,如果双方徒手相搏,则须互用寺内所传之‘五战拳’来一决高低。所谓‘五战拳’,指的是‘脱战拳’、‘短战拳’、‘十字战拳’、‘大战拳’、‘合战拳’。此‘五战拳’发源于齐鲁一带,后由少林寺请来相关拳师入寺传授并将该拳定为所有武僧与专司习武做功之俗家弟子必练之武艺。搏打者与守护者一旦持械进行搏杀,则要使用‘达摩棍’兵器套路中的技法来比试高低。” 听到这里,我问钱钧将军:“‘五战拳’、‘达摩棍’,是不是少林寺最古老、最厉害的拳术兵器套路?”钱钧将军闻言,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要说少林寺里最古老的武术套路,‘五战拳’与‘达摩棍’自然可以排列在先。至于这两套拳术、兵器的厉害程度,则要看得到此技者自身运用的程度来定了。少林寺将‘五战拳’、‘达摩棍’定为少林弟子演示武艺时的必备套路,这就足以说明这些武术套路确实有着高深莫测且厉害无比的实战应用之方式方法。” 我问钱钧将军:“少林‘山门’的搏打者与守护者,他们在比试之中所应用的拳术、兵器仅仅局限于‘五战拳’、‘达摩棍’这两套技艺,这项规定不是对少林寺所传的其他武术套路起到了一个封锁禁锢的作用吗?”钱钧将军回答道:“你的这个提问很好,我正想告诉你。少林寺里的‘当家大和尚’在后来也感觉到每次打‘山门’均一成不变地使出‘五战拳’或‘达摩棍’套路,久而久之对寺传其他众多的武术套路封存不用,最终必将导致阻碍其他少林武术的发展、提高。于是,少林寺的‘当家大和尚’便在明代初年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将打‘山门’使用的拳术、兵器套路分别增加至拳术5趟用于徒手比试、兵器5趟用于持械比试,这些拳械的套路名称为拳术类‘五战拳’、‘七手连锤’、‘龙拳’、‘太祖长拳’、‘六通短打’,兵器类则为‘达摩棍’、‘白猿剑’、‘三义刀’、‘杨家梨花枪’、‘雌雄锏’。如此这番比试则要比隋唐时期的打‘山门’平添一成惊险。到了清代,少林寺的‘山门’又一分为二地划分出‘前门’与‘后门’,欲出‘前门’者必须进行双方搏打,而出‘后门’者则不会遇到任何武力阻挡而且还能得到‘当家大和尚’亲自发放的一些财物。由此可见,少林寺的本意也是不大情愿让自己的佛门弟子手足相残。另外,从明代崇祯(公元1628年至1644年)初年起,少林寺就专门发布寺规,所有少林‘山门’的搏打者与守护者,必须精通‘少林七十二艺’之中的若干项技艺并达到一定的水准。所谓‘少林七十二艺’,指的是寺内自隋唐起始从大江南北通过拜师访友吸纳归入少林派武艺精华范畴的72项包含软气功、轻气功、硬气功、特绝技诸多内、外功夫与气功。‘少林七十二艺’包含如下功夫:一指金刚法、双锁功、足射功、拔钉功、抱树功、四段功、一指禅功、铁头功、铁布衫、排打功、铁扫帚、竹叶手、蜈蚣跳、提千斤、仙人掌、刚柔法、朱砂掌、卧虎功、泅水术、千斤闸、金钟罩、锁指功、罗汉功、壁虎游墙术、鞭劲法、琵琶功、流星桩、梅花桩、石锁功、铁臂功、弹子拳、柔骨功、蛤蟆功、穿帘功、鹰爪力、铁牛功、鹰翼功、阳光手、门裆功、铁袋功、揭谛功、龟背功、蹿纵术、轻身术、铁膝功、跳跃法、摩插术、石柱功、铁砂掌、一线穿、吸阴功、刀枪不入法、飞行功、五毒手、分水功、飞檐走壁法、翻腾术、拍木桩、霸王肘、拈花功、推山掌、马鞍功、玉带功、阴拳功、砂包功、点石功、拔山功、螳螂爪、布袋功、观音掌、上罐功、合盘掌。”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话问道:“司令员,照这么说,千余年下来,打出少林‘山门’的习武人士至少该有数百个了吧?” “哈哈!”将军闻言爽朗地一笑,回答说:“从古至今,少林寺确实出过许多高手,精武之僧与俗家弟子代不乏人。打‘山门’者同样是每个朝代皆有,但打出少林‘山门’的却仅有一人。”说着说着,将军回过身去,用手指着身后客厅一侧悬挂着的一幅书法作品对我说:“这幅书法中描述的就是一首有关少林打‘山门’的诗句。”我急忙站起身来并走近那幅字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唐朝始创打山门,沿革流传至明清;代代不乏精武人,首搏少林推娇女。” “怎么,难道首次搏打少林‘山门’的勇士竟是一个娇娇女子?”我读着这首诗,脸上不由露出惊异的神色。 “小范,难道你对此还有什么疑问?”钱钧将军瞧着我那满脸猜疑,问道。 “不,我是感到震惊。”我一边回答将军的问话,一边要求道,“请司令员给我讲一讲这位首打少林‘山门’的女勇士的传奇故事吧!” “好的!”钱钧将军端起茶杯并缓缓地喝了一口水之后,渐渐地陷入了沉思……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