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外比武传奇的30年罗生门
1981年,号称“走过的地方没遇到对手”的美国柔道冠军库玛来到武术发源地中国踢馆,民间武术高手冯志强以北京体育学院卫生室按摩大夫的名义上阵。这个现实版霍元甲的故事,多年来衍生出了无数版本
1982年,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北京体育》(现名《体育博览》)刊登出了一篇题为《冯志强巧挫美国大力士》的报道。
署名“冯驷”的文章介绍,号称“走过的地方没遇到对手”的美国柔道冠军库玛于1981年9月来到武术发源地中国,循至中国官方武术基地——北京体育学院踢馆,数次找人交手均无败绩,遂傲然宣称这样的对手对他“简直是浪费工夫”。在校方的安排下,民间高手冯志强以北京体育学院卫生室按摩大夫的名义,仅以寥寥数招便将库玛打败,并使其心悦诚服。
这样一则现实版霍元甲的故事很快在武术圈里被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晓。《中华武术》杂志2000年第7期发表了《忙忙碌碌的冯志强》一文,再次讲述了这个传奇:冯志强装成一个看病的大夫,和库玛比了散手和推手,库玛“输得心服口服,直感叹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神秘莫测”。
30年来,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无数版本。为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重访了多位相关人士。虽然被访者大多言之凿凿,但对于比武场合、过程甚至结果,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说法。但无论如何,这个罗生门故事的背后,隐隐透出中国武术圈中的派系纷争,政府对民间武术外交的推动,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众急于寻找精神偶像以寄托民族自豪感的心理需求。
冯志强:一招定输赢
在北京志强武馆,记者见到了馆长、传奇故事的主角冯志强。
冯志强是中国武术九段,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他曾跟随陈氏太极拳名师陈发科与心意拳名家胡耀贞习武。对他的介绍称,“融内外两功于一体”。
冯志强今年已83岁,回忆断断续续,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对于让自己声名远播的洋人库玛,他的印象是“挺壮的”,看起来“很骄傲的样子”,中文只能说“一句半句”的,但能听懂。
根据《冯志强巧挫大力士》一文的介绍,时年33岁的库玛身高一米八以上,体重一百八十多斤,是美国的柔道冠军,时任美国太极拳研究社教练。为到武术发源地中国,还特意学了两年中文。这次,他途经东南亚、中国香港一路打来,未遇敌手,“到中国内地再转一圈,若仍无对手,那就可以傲然而归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的门惠丰找到了在北京电机厂工作的民间武师冯志强。
关于冯志强,当时已有一个传奇故事:文革期间,他在北京电机厂当工人,有一次,近千斤重的电机忽然脱钩下坠,被冲上前去的冯志强托住,底下两个目瞪口呆的工友得救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诸如:试冯志强功夫的人似乎还没碰到他身上,就被“叭”一下弹飞出去;公园里10个练武的小青年排成一列纵队,合力也不能推动他分毫,反被他运劲推得东倒西歪。
“算是官方邀请,我跟门惠丰也有点私人关系。”冯志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冯志强觉得基于自己的功力,打败这个洋人问题不大,就同意了。
冯志强回忆,1981年9月2日,比武在北京体育学院里一处空旷地举行,现场只有“个别人”。至于假扮体院校医院大夫一节,他说不记得了。
冯志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描述,两人过上招后,库玛先打他的头部,反被他一拳打中章门穴,库玛顿时脑袋磕地,摔得有点晕呼,冯把他拽起来。库玛连说“很好”,不用比了,“你的功夫很高”。“比武都这样,有时候就一招(定输赢)。”冯志强说。
“我当时对他说,我的功夫在中国是最不好的,更高的功夫你没见到,碰上你就得掉命了。”冯志强笑一笑,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释道,“我骗他的。”
在冯志强的叙述中,比武之后的情况是这样的:不久,库玛回国,此事也无人再提起。没想到《北京体育》却发表了《冯志强巧挫美国大力士》。文章发表后他曾找到作者,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样写出去发表,影响不好。作者道了歉,说外国人不一定能看得到这篇文章。
但是库玛不但看到了,而且生气了,“认为我冯志强不讲信用,在背后说他坏话”。库玛着急之下,还出了车祸,出院后,又来北京找到冯志强,要求再次比武。冯志强解释自己对此报道并不知情,二人也在几次“点到为止”的比武后前嫌尽释。
冯志强弟子:背后有官方推手
冯志强的弟子马来旺目击了这场比武。那一年,他26岁,是北京地铁的一名员工。
50多岁的马来旺现在常年在北大、中科院物理所等院校教授学生武术。他为人低调,不像《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接触过的很多武术圈人,总爱把话题拉到自己身上。他的讲述,远比当事人自己更完整、详细。
马来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场比武背后有官方的推手——“一个外国人来中国比武,必须把他的气焰给打打。”
他后来听冯志强工作的北京电机厂工会的人说,1981年8月,北京市体委发函到厂工会,替他请假三天,理由是“接待外宾”。“那时候借人、请假,都得有个官方的证明。”马来旺说。
9月2日,马来旺和冯志强的其他五六个弟子,一大早就来到体院观战。他发现校方还多找了几个替补的,因为,“万一冯先生不行呢”?
马来旺记得,冯志强是穿着工厂的蓝色工作服去的。校方说这个比赛比较正式,因而找了一件运动服给他套上,背后印着“北京体育学院”。
比武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术馆里举行,当时在场的有四五十人,除了武术界的人,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
马来旺回忆,比武开始前,在北京体育学院校医院工作的李永昌主持了一个简单的仪式:介绍比武双方,说明比武的目的——库玛一是想切磋,二是想拜胜者为师,并称,比武是为了“促进中美人民友谊”。李永昌还宣布了比赛规则:不许戳眼睛,不允许袭击后背、后脑,打倒了算一局,打重了就停止比赛,等等。双方均表示没有异议。
一开始,库玛用勾拳攻击。冯志强并不适应,“开了两次手没开中”,只把攻击的拳给弹开,后来好不容易一掌打在库玛正胸,一下子把他打退了好几步。
库玛急了,朝冯志强就蹬了过来。马来旺比划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一攻击招数,特别像跆拳道。
冯志强往后一闪,库玛踩上了他的右脚。冯稍一定神,猛地一拳打向库玛胸口,库玛闪开了。但他没闪过第二拳,摔了下去,头重重地磕在木地板上。 这一回合持续了两分钟。
歇了10多分钟后,两人开始了第二回合。库玛先攻击,冯志强突然一下扣住他的腕子,一撇,就把他摔出去了。库玛的腰“震得够呛”,当即表示不打了。
库玛受伤不算太严重,但下场后只能猫着腰走,连说“verygood,这才叫中国武术”。冯志强的右脚脚骨其实也受了伤。“第一次打外国人,冯先生是出了不少汗的。”马来旺说。
比武之后,两人去了医务室。按摩完后,库玛通过翻译要求冯志强演示一下刚才是怎么把自己弄倒的,于是两人又推了一次。冯很容易地把库玛打倒,大家谁也没在乎。
后来,马来旺又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见过库玛。据库玛自己说,他回到美国后,因为输了比赛的事情被人知道了,脸上无光,武馆和俱乐部也都垮台了。库玛向冯志强提出拜师,但被拒绝了。
冯志强另一弟子:整个故事被放大
冯志强的另一个弟子、武术家真子当时虽然不在场,但提供了作为圈内人所知的一个侧面。
真子从50年代就开始练习太极拳,在圈里名气不小。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事情不好说。”
“当时体院哪有那么些人会推手?只好上公园找。他们找到一些所谓名家,到那一搭手,啪一下又给摔了。”真子说,“库玛连着打败了3个人,中国武术现眼了。”
真子所听到的比武经过是,库玛每天要去北京体育学院的校医院学推拿,校方于是安排冯志强假扮校医院大夫,等库玛按摩完,冯被介绍给他,提出比试。
“后来库玛输掉,是因为他根本没往心里去;冯志强这边则是铆足了劲。”真子说,“那根本就不是比武,人家是去那按摩的。要是正规比武,库玛绝对不会那样的。不道德,违反规则。”
真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传统武术的比赛是这样的:签一个“生死文书”,同意不分男女、门派、体重、老少,摇签出来打。
真子认为,整个故事被放大,有另外一个背景。
当时,练太极的人很少,全北京的练习者加起来也才1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其他拳种纷纷成立各自的协会组织,陈氏太极拳也在1983年成立研究会,试图推广本门拳法。成立大会除了提出让10个优秀师傅开班教授太极,更提出一个设想。
“当时的说法是,一定要把冯志强捧一捧,这样便于陈氏太极拳的推广。”真子说。“冯志强有个侄子是记者,就是他把这件事给报道出来的。”
真子认为,没这记者,“这事情等于零,不会越吹越大”。因为,要说跟外国人比武,他自己就不知道跟多少老外比过,都没人来报;而冯志强就打了个“假的”,就那么火,30年过去了还有人问。
也从未有媒体对此进行过求证。“一没违法,二不危害国家政府,打败了美国大力士,对国家还有好处呢!中国人不就图这个吗?”真子说。
武术系主任:我们把推手当成文明的游戏
作为整个比武的关键人物,门惠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库玛并不是第一个来新中国切磋武术的外国人。
时任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的门惠丰无疑是当时官方武术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间,门惠丰就开始跟随中国武术团前往多个国家表演武术。他们始终严格遵循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要求,出国表演时不允许同别人比试,禁止打斗,只以套路形式表演,练练推手。
渐渐地,中国武术在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外国人提出来想学习武术。改革开放后,北京体育学院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也就在这时,库玛来到中国,找到体院外事处。
据称,库玛6岁开始练猴拳、少林拳,后又学会气道、形意、八卦、太极。他对门惠丰表示,自己是来寻找师祖,并与武术家们切磋武艺的。
但找到师祖后,库玛却失望不已。他对门惠丰用手比划了一个小圆圈:“哟!我师祖胳膊腿才那么点粗!”
“那年头家里困难,都是饿的。”门惠丰说。
库玛提出要跟门惠丰学推手。但他又说,自己以前拜师父的规矩,都是师父必须得先打败他,他才能认师父。
门惠丰拒绝了:“没那回事。我们是尊师重道,你不尊重老师,老师教你了东西,你反把老师打败了,你还学什么?你快走吧。”
库玛仍不死心,坚持要找人比试。
“我是管理者,我不能出手。”门惠丰请了冯志强等几个武术界的朋友,因为他们“也有把力气”。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中国,民间和官方武术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十分微妙。民间武师们通常对院校里的套路和散打嗤之以鼻,私底下讽刺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散打只不过是拳击加腿再加摔,不算中国武术。而很多官方武术家提起民间传统武术,通常也都不大瞧得上,认为他们“没文化”,所谓“只杀不打”(即强调自己的功夫跟人过招会让人毙命,所以不比武)只是“嘴把式”,面对散打运动员不堪一击。
但门惠丰此刻还是选择了民间武术家。
门惠丰让冯志强穿上了医务室大夫的衣服。发表于1982年的《冯志强巧挫美国大力士》提供了此处的细节:“1981年9月2日上午,阳光明丽,金风送爽。北京体育学院的卫生室里来了一位重眉毛、大眼睛、虎背熊腰、体格魁伟的老工人。一进门,李大夫就让他穿上白大褂——当按摩大夫。……不一会儿,武术教练门惠丰陪着一位美国大力士来到卫生室。”
在门惠丰看来,比武过程几乎谈不上。“就是让他们摸一摸,推一推,然后库玛说冯老师‘有劲、有劲’。这是我看到的。”
其他情况,门惠丰表示,他不清楚。
门惠丰说,他最终也没同意收库玛为徒。“我说:‘你把推手当成殴斗,我们把推手当成文明的游戏。’”
“后来这事在小报上登得厉害,我一听,这是讲故事呢。讲得很精彩。”门惠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武术都这样。不过不宣传,这些人就得饿着。还是得宣传。”
遗憾的是,《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经过多方查找,始终没能找到库玛本人进行采访。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真子为化名。实习生薛雨萌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