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陈颜胜校长在淄博授拳侧记/
·傅式形意拳三代传人小传/杜
·陈小旺:“变”与“不变”之
·记大刀王五/刘鹏年
·二郎拳一代宗师陈连田/陈安
·德功并举 发扬光大
·走近靳爱祥/张桐作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名家风采> 正文
跟于伯谦先生学拳的日子/白国栋 张庆云
来源: 作者:白国栋 张庆云 点击: 发布时间:2008-10-2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于伯谦简介
  于伯谦(1901~1981年),又名于吉庆,翻子、戳脚大师,辽宁复县人。他初师郝呜九,继师胡奉山、杨俊峰,得到“奉天三老”全面教授,全面掌握戳脚、翻子拳械。他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中东铁路职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赴西安参加东北军,任张学良秘书,参加了“西安事变”。1945年,他返沈阳,先后结识陈子正、毕玉山、李雨山,并交流技艺,又多方得到马凤图、马英图指点。建国后,他任教于沈阳市和平区武术学校,后在继承戳脚文、武两种趟子的基础上,融会其实战经验,创戳脚短踢,并整理充实翻子拳,对翻子、戳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主要弟子有史春霖、张福生、佟庆辉、白国栋、范垂绂、潘清福等。
  年近七十的白国栋先生,是东北戳脚翻子拳大师于伯谦在沈阳的第一个弟子,五十年来他淡泊名利,埋头练功,在辽沈武术界很受人尊敬。本文记述了白国栋先生跟于伯谦学拳的一些回忆。
  
  “学生遇到好老师不容易。老师遇到好学生也不容易。”
  
  我打小就喜欢武术。上小学时,班里同学刘德礼(李振明先生的弟子,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获省市武术冠军)武术练得不错,我一直很羡慕,但始终没有合适的老师。后来我念到初三时,在中山公园认识了比我小一岁的郭宏亮,两个人就经常在公园踢腿。一天,我发现一个老头在公园的树林里练拳,那拳练的,绝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利索的拳,就跟郭宏亮商量一起去拜师。郭宏亮有点打怵,说:“平白无故的,人家一定不肯教。”我不甘心,过去一说,老头果然不教。后来我整整“粘”了他一星期,老头才教了一个“腋来势”,让我站了半个月,这才正式答应教拳。这是1957年的事,这老头就是我后来的恩师于伯谦先生,当时他刚回到沈阳不久。没过多久,又来了翁少甫和张世忠,我们4个人就成了于老师的首批弟子。
  那会儿于老师56岁,身体结实,精神头儿也足,一心想带出几个扎扎实实的徒弟来,所以从功法训练、动作示范到拆招讲手都教得非常用心,一趟拳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抠,让我们反复练单式,练成了才往下教。所以开手的脆八翻、头趟戳脚都教得很慢。我们几个也练得苦,张世忠更下死功夫,着了魔一样,平时聊天也不忘练拳,我们二人着劲儿练。于老师很欣赏他和我,常讲“白国栋的翻子,张世忠的腿”。
  转眼到了冬天,沈阳的冬天非常冷。有一句调侃话,说公园里练武的是属“青草驴”的——草绿的时候出来练武,草枯了人也不出来了。由于翁少甫的父亲是公园负责人,把公园冷食店的大厅腾出来让我们练,所以我们冬天也照样早晚练功。那时候于老师兴致很高,常说:“一个好学生遇到好老师不容易,一个好老师遇到好学生也不容易。”
  
  “要练实在拳,不要舍本逐末,费时误事。”
  
  第一趟拳学完,该教第二趟拳的时候,于老师开始教我们对打。我们两人一组,前脚互相顶着,不许离开,按照于老师教的方法来回练习攻防。接触到技击内容,我们兴趣大增,这时于老师就给我们加入功力训练。
  于老师非常重视功力训练,他年轻时学艺,一个蹶子脚就曾练了整整一年半。他讲:“跟螳螂、八卦等拳法比起来,翻子拳要简单得多,只有二三十个招式,特点就是‘少而精’,凭速度取胜,靠功力赢人。”每天除了讲拳,于老师就是带着我们练功。主要练习站“腋来式”和“转枝式”,打“一步三拳”,练“砸丁”、“点脚”、“后腿”,早晚两遍,每次都是于老师在前面带着我们练,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基本功和单式都练完了,我们才逐个打拳给老师看,也就排队的时候能得到一会儿休息。练功是很枯燥的,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就玩玩翻跟头什么的,于老师见了就板了脸说:“练这些舍本逐末,费时误事,要练实在拳。”说着说着,于老师自己却来几下空心跟头给我们看。
  于老师的腰腿柔韧性极好,能两手端着饺子,用脚掀门帘,自如地钻进钻出。他的拳谱上说“练腿须得有软腿,运腿如臂任自然”,他在教腿功时,传了一个“软腿”的练法,即站成低架的大弓步,保持身体的高度不变,向前迈步,每迈一步都要求后脚抬起“须从口出”,非常累人。戳脚的腿功还有站丁、转趾、踢板等等。于老师讲过他年轻时候有一次“走城墙”的事。过去城墙是斜坡的,墙砖一层压一层,每层都有很窄的砖沿,他那次急着给母亲买药,来不及走城门,就踩着砖沿走上了复州的城墙——这便是练习“站丁”的效果。
  
  “多学,少练。”
  
  于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多学拳,少练功。”称“多学”才能见识广博、技艺丰富,但只有“少练”才能功夫精纯,否则就会贪多嚼不烂。于老师曾遍访高师,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受到不少名家指点。所以,他会的东西很多,除了“奉天三老”的戳脚翻子外,还掌握了形意、八卦、螳螂、披挂等。在给我们讲拳时,于老师会参照其它拳法将打法、力点、劲道以及武林掌故等等比较着一并介绍。如讲翻子拳的架打,就同时讲八卦掌的迎风推扇,讲翻子拳为什么是挤步,有什么优点,讲八卦掌为什么是上步,要上到什么位置才有效果,讲得特别细。
  于老师平时喜欢吃粘食和饺子,早年还喜欢喝上两口,玻璃小壶能喝多半壶,喝高兴了就讲讲手,聊些前辈练功逸事。他讲他的八卦掌老师戴个眼镜,是北京煤厂筛煤球的,干活时总蹲着马步,平时转八卦圈常端着大铁棍子,所以功力惊人,搭手就常常把人放飞;讲刘德宽练枪,扎玻璃上的苍蝇,苍蝇扎死了而玻璃不碎,在门框上练拦拿,把两边门框都磨凹进去一大块;讲西北“棍王”罗文渊用大泥块子练棍,借泥的粘劲操习一打一揭,他能做到用棍打在小石头上,一抬能把石头“沾”起来。这些前辈常年练的功法都是非常简单的。
  在我的记忆中,于老师平时所练的东西也非常简单,不过是翻子拳的劈、崩、挑和戳脚的点脚、后腿之类。除了八卦、形意,于老师的东西基本我都学了,到现在很多内容只是记住而已,并不常练,平时只是有选择地练一些功法和手法。我觉得不能理解于老师“少练”的深意,而专以掌握套路多为能事的,不能算是于老师的传人。
  
  “知拍就是丝丝入扣。”
  
  于老师平时待人谦虚,说话和气,但一打起拳来神情吓人,眼睛好像冒火一样,咄咄逼人。于老师以武会友,有很多的实战经历,曾在哈尔滨比刀折服过一个日本人,后来于老师因“思想犯”被抓进日本监狱后,这个日本人知道后把他保了出来。于老师被关时间不长,但没少吃苦,夏天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老师胸前被日本人烫的香眼儿呢。
  我曾问于老师:“您那么多招法在比武时都用过么?”他摇摇头说:“用不上。能用上的是功力,招法就是用上了也看不出‘个儿’来。”他说起曾在上海跟十多个人动手,都是一拳一脚解决的,拳脚须得临敌生变,不能套用死招儿。于老师让我体会“知拍任君斗”的话,我问于老师“知拍”怎么理解,于老师解释:“知拍就是‘丝丝入扣’。”沧州的李雨山先生是“真高手”,他的技击就达到“丝丝入扣”的程度。于老师曾有一段时间住在李雨山家学拳,他说李雨山先生“不想打你时,可让你随便打;想打你时,你没个跑”。一次,有个擅长擒拿术的“练家子”从天津来访李雨山,经过一番切磋之后,来人服了,承认每次抢手李雨山都快他一把。于老师从李雨山那里学的拳叫通臂螳螂,又叫“前七后九”螳螂,共十六趟,我比较喜欢前七趟,里面很多实用的劲力、技法可与翻子拳相映成趣。
  有一年我利用出差机会,顺路去沧州李雨山家拜访,那时李雨山早已过世,李的儿子李书亭都七十多了。我带去了于老师的照片,李书亭先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还给我指点了摔法。席间,李先生谈到于伯谦在沧州时很“淘气”,对着烈马踢“蹶子脚”,竟然将马踢倒沟里去了,后来有人跟于伯谦过手,都事先约定不让他起脚,说“留着踢马吧”。
  
  “拳是人编的,练拳不能墨守成规,要有自己的东西。”
  
  “奉天三老”之一的胡奉山先生,当年从河北饶阳学回戳脚短踢后,经过捡精取纯成了独家的“文趟子”,又创编了“总拳”。于老师一直推崇胡老先生这种创新精神,他说:“练拳就要练出自己的东西,不能墨守成规。”
  于老师传下的戳脚翻子有二十多个套路,大多短小精悍,这当中除了胡奉山先生的九趟“文趟子”外,主要是得自郝鸣九先生传授的九趟鸳鸯腿、一趟“九转十八跌”的地躺腿法、四趟翻子拳以及八趟辅助的小拳。其中地躺腿法不成套路,而且练时需要铺地毯,比较麻烦,所以学的人少,后人没能传下来,八趟辅助小拳练的人也少,现在传下来的只有一趟金刚拳,另外还有八路归拳、八快手等散手,不成套路。器械有刀、枪、剑、鞭等,于老师擅长使刀,常说“咱家的刀法好”。
  于老师是早年东北大学毕业的,有文化,练拳善于动脑子,什么东西到他那里都能被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我们练的腰腿拳、架子锤、开门炮、地宫鸳鸯脚就是于老师从高百川先生那里吸收来的。我当初学的脆八翻没有“撑抹”和“折江”这两个式子,老谱就没有,这两个式子是于老师后期在教学中加进去的。于老师的脆八翻不同时期教得都不一样。于老师后来结合实践创编了“波浪翻”和“戳脚摘要”,他还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体会练,练出自己的风格。现在人们练二路戳脚,在“展翅”之后都有个“回身腿”,这是当年张世忠加的,于老师看了觉得很好,认可了。后来还有人为了表演,把脆八翻的“盖马三掌”换成了披挂拳中的“倒发五雷”,我从没见于老师这么练过。于老师强调拳术的发展要以实践为依据,不能只图好看,没有原则。于老师对老拳改动的地方都明确告诉弟子,让我们清楚来龙去脉。
  
  “拳是老师教的,功夫是自己练的。”
  
  我整整苦练了一年多,到第二年,也就是1958年,于老师因历史问题被“戴帽”了,他跟我们说:“以后你们别来了,人家不让教了。”这时我们正学到“车轮功”,本来于老师打算亲自给我们“砸架子”呢,白松木棒都准备好了,可遭此变故,于老师的心性就淡了,不再详细讲拳,甚至很少说话。“车轮功”始终也没有完整传下来。
  老师不到公园来,我就往老师家里跑。于老师住在市文化宫附近的一个二层小楼的一楼,家里很简陋。于老师有个老式的小皮包,里面装着他二弟于仲伦的遗物:一本手绘的拳谱,发黄的红格纸,竖写的毛笔字,画着小人,内容是大杆子的练法和八母枪谱。于老师在家里把八母枪传给了我,该枪只有八个单式,很是少见,于老师从来没向外传过。老师去世后,于老师的长子于正平、孙子于刚带着枪谱来找我学回了八母枪。
  为了迎接1959年的全运会,沈阳市举行武术选拔赛,于老师送了我一把单刀,让我去试试,俨然有“划句号”的意思。我练的脆八翻和昆仑刀被市里选卜-后,接着参加省赛,又被选上了。省里这次一共选上5人,除了我还有穆秀杰等人。选手要参加为期半年的集训,由于父母反对我练武,我练拳始终瞒着家里,加上面临高二升学,所以就没去参加集训,眼睁睁放弃了全国比赛的机会。从那以后,我再没参加过任何比赛。后来吉林体育学院选中了我和张世忠,我没去,张去了一个月又回来了,那时候人们认为搞体育的前途不大。
  1959年的夏天,于老师离开了沈阳。走之前,于老师让人通知我和张世忠晚上到公园去一趟。我们去了,就见于老师已经等在那里。他说:“九趟腿你们还差两趟,今天就把它学全了。”那一晚上,于老师教到很晚,传了我们“八卦连环鸳鸯脚”和“九转还阳行式鸳鸯脚”,嘱咐我们好好练功,说:“拳是老师教的,功夫是自己练的。”第二天,于老师到长春他的大儿子家中去了,直到1960年才回来。于老师离开那段,师兄弟们都不肯散去,就推我领着大家练,我把“一把总”等套路教给了大家。
  
  “练的人多,说明咱们的东西好。”
  
  于老师一生授徒众多,1958年、1959年都有陆续来学拳的,从1961年以后于老师名气越来越响,来求学的就更多了。虽然此时于老师教拳的兴致不像头几年那么高了,但他还是说:“来了就练吧。”这时候,第一批的四个弟子当中只剩下我一个。郭宏亮忙着挣钱养家,放弃了习武;翁少甫、张世忠英年早逝,翁少甫得了大叶肺炎,死的时候还不到20岁;张世忠死的时候也只有21岁,住院期间,他还在不停地练功,于老师去看他时,不住地落泪。
  于老师教拳从没搞过什么拜师仪式,我们师兄弟都按年龄排,不按入门先后论。于老师从来也不收学费,有时还掏钱给我们买冰棍。到了文革期间,于老师被揪出来批斗,后来就被下放到了农村。我们师兄弟才这两元、那三元的,加上粮票,凑一定数量就给老师寄过去。到20世纪70年代于老师才回来,但又要与家人“划清界限”,只好住在王永财、范垂绂等几个弟子家。这时于老师的身体大不如前了,有时候看到他光膀子,上臂的皮能垂下很长,可见他年轻时候胳膊非常粗壮,也说明他现在肌肉萎缩得厉害。
  除了王永财、范垂绂,还有几个师兄弟也是非常仗义的。一个是鞍山钢管厂的工程师郑忠奇,还有一个是辽阳的单汝柏,他们见老师有家不能回,就把于老师接到鞍山、辽阳,供养了很长时间。再一个是史春林,他在老师的宣传和平反上是出了大力的。遗憾的是,于老师平反后,安定了不到两年就离世了。于老师是1981年走的,活了80岁。出殡那天,我与史春林两个给老师抬的头。
  于老师一生颠沛流离,晚年更是在沈阳、鞍山、辽阳之间飘荡多年,在各地他都留下了一些弟子,甚至别的门派的年轻人,只要真心求教,他都予以指点。我的好友李德玉就在中山公园的“园中园”跟于老师学到不少手法。于老师讲“不要保守,要教下去,练的人多,说明咱们的东西好。”平反后,他曾给《新体育》撰文介绍戳脚武功,还被聘为国家体育文史资料编委会成员。
  于老师生前坎坷不得志,始终远离名利场,从来没有公开参加过各种赛事,这使他的东西没有受到武术“长拳化”的感染,所以有人说,于伯谦传授的练功体系保持了传统武术的“原生态”。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小旺:“变”与“不变”之间情结依
·著名近代武术家一代宗师李瑞东先生轶
·太极武者-记太极名家张东武(全)
·孙存周先生传(二)/童旭东
·孙禄堂与孙存周父子推手照
·陈氏太极拳名师--乔坤老师习武简介
·尽志无悔,太极情深/李品银
· 吴公仪vs陈克夫比武 及其历史意义
·陈氏太极拳名师于新华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成拳武术馆馆长--王
·洪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王忠宪老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生平
·永春白鹤拳---苏瀛汉老师
·孙禄堂被点穴暗算的真相/童旭东
·郭云琛的半步崩拳
·陈小旺大师精美拳照欣赏(23张)
·布衣武师――梅花拳师刘汉军/曹广超
·武术名家小传(一)/王 卓
·专以教学为己任 弘扬太极有大功/张
·为钌悟太?拳真致西湖剑侠郑瑛二上焦
·陈健侯先生的“九字”真经/尤志心
·陈骁伍大师第二届广东清溪太极拳培训
·纪念何福生百年诞辰 云南省举办武术
·吴氏太极拳名家??王茂斋先生二三事(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